「生態長壽地 三姐文化城——2016全國重點網絡媒體河池行」採訪團探訪百魔洞。廣西新聞網記者樊成甫 攝
百魔洞實景圖。廣西新聞網記者樊成甫 攝
「候鳥人」在百魔洞享受磁療。廣西新聞網記者樊成甫 攝
廣西新聞網巴馬12月4日訊(全媒體報導組)12月4日,「生態長壽地 三姐文化城——全國重點網絡媒體河池行」採訪團來到巴馬瑤族自治縣坡月村百魔洞,體驗巴馬的「天然大氧吧」。採訪團成員被美麗奇妙的喀斯特地貌景觀所震撼,在坡月村百魔洞流連忘返。
百魔洞位於該縣城西北部25公裡的坡月村。1987年,中英巖溶地質專家組成聯合探穴隊對百魔洞進行9天時間的探險考察,被洞內獨特性、典型性、稀有性的扁狀鈣化堆積物、多層溶洞立體分布遺蹟、巨型穴珠遺蹟和河流連續穿洞遺蹟所震驚,一致認為該洞集天下巖洞之美於一身,遂將其贊為「天下第一洞」。
在百魔洞內穿行而過,鐘乳石柱挺拔高聳,洞頂無數巖泉下滲,滴答有聲,瑰麗的景致讓記者們讚嘆不已。據介紹,百魔洞平均高約70米,寬50米,主遊程路線長4000多米,加上洞上洞、洞內洞之歧路,遊程可達萬米。洞內分為4個大殿堂,輝煌瑰麗,多姿多彩。其中最為壯觀的是洞內100多米高、幾百米寬、1000多米長的大殿堂內佇立著的幾十個高70-80米、直徑3-5米的鐘乳石柱,構成龐大的石塔群,雄偉壯麗。
因為巴馬當地人的長壽傳奇,越來越多的「候鳥人」湧入巴馬,在巴馬瑤族自治縣甲篆鄉坡月村百魔屯「安營紮寨」。「候鳥人」每天早晨起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提著大大小小的桶裝塑料製品,到百魔洞打水。絕大多數人每天早晚各一次,這是他們來此養生的主要活動之一。除此之外,在洞口邊安坐聊天,到洞中邊娛樂邊「氧」療,也是一天中不可缺少的活動。
資料顯示,在巴馬,空氣負氧離子含量高達每立方釐米10000個以上。而在百魔洞、水晶宮、百鳥巖等溶洞景點,每立方釐米則高達20000個到50000個。負氧離子被稱為健康「長壽素」,當每立方釐米達到1000個,人就感覺到全身舒服,達到2000個以上就能調節身體。目前,有數萬人湧入廣西巴馬休閒養生度假,其中約有數千人居住在巴馬坡月村和百魔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