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馬坡月村百魔洞 :「候鳥人」養生度假勝地(圖)

2020-12-25 廣西新聞網

「生態長壽地 三姐文化城——2016全國重點網絡媒體河池行」採訪團探訪百魔洞。廣西新聞網記者樊成甫 攝

百魔洞實景圖。廣西新聞網記者樊成甫 攝

「候鳥人」在百魔洞享受磁療。廣西新聞網記者樊成甫 攝

廣西新聞網巴馬12月4日訊(全媒體報導組)12月4日,「生態長壽地 三姐文化城——全國重點網絡媒體河池行」採訪團來到巴馬瑤族自治縣坡月村百魔洞,體驗巴馬的「天然大氧吧」。採訪團成員被美麗奇妙的喀斯特地貌景觀所震撼,在坡月村百魔洞流連忘返。

百魔洞位於該縣城西北部25公裡的坡月村。1987年,中英巖溶地質專家組成聯合探穴隊對百魔洞進行9天時間的探險考察,被洞內獨特性、典型性、稀有性的扁狀鈣化堆積物、多層溶洞立體分布遺蹟、巨型穴珠遺蹟和河流連續穿洞遺蹟所震驚,一致認為該洞集天下巖洞之美於一身,遂將其贊為「天下第一洞」。

在百魔洞內穿行而過,鐘乳石柱挺拔高聳,洞頂無數巖泉下滲,滴答有聲,瑰麗的景致讓記者們讚嘆不已。據介紹,百魔洞平均高約70米,寬50米,主遊程路線長4000多米,加上洞上洞、洞內洞之歧路,遊程可達萬米。洞內分為4個大殿堂,輝煌瑰麗,多姿多彩。其中最為壯觀的是洞內100多米高、幾百米寬、1000多米長的大殿堂內佇立著的幾十個高70-80米、直徑3-5米的鐘乳石柱,構成龐大的石塔群,雄偉壯麗。

因為巴馬當地人的長壽傳奇,越來越多的「候鳥人」湧入巴馬,在巴馬瑤族自治縣甲篆鄉坡月村百魔屯「安營紮寨」。「候鳥人」每天早晨起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提著大大小小的桶裝塑料製品,到百魔洞打水。絕大多數人每天早晚各一次,這是他們來此養生的主要活動之一。除此之外,在洞口邊安坐聊天,到洞中邊娛樂邊「氧」療,也是一天中不可缺少的活動。

資料顯示,在巴馬,空氣負氧離子含量高達每立方釐米10000個以上。而在百魔洞、水晶宮、百鳥巖等溶洞景點,每立方釐米則高達20000個到50000個。負氧離子被稱為健康「長壽素」,當每立方釐米達到1000個,人就感覺到全身舒服,達到2000個以上就能調節身體。目前,有數萬人湧入廣西巴馬休閒養生度假,其中約有數千人居住在巴馬坡月村和百魔屯。 

相關焦點

  • 巴馬坡月村百魔洞 :「候鳥人」養生度假勝地(圖)-廣西新聞網
    百魔洞實景圖。廣西新聞網記者樊成甫 攝「候鳥人」在百魔洞享受磁療。廣西新聞網記者樊成甫 攝廣西新聞網巴馬12月4日訊(全媒體報導組)12月4日,「生態長壽地 三姐文化城——全國重點網絡媒體河池行」採訪團來到巴馬瑤族自治縣坡月村百魔洞,體驗巴馬的「天然大氧吧」。採訪團成員被美麗奇妙的喀斯特地貌景觀所震撼,在坡月村百魔洞流連忘返。百魔洞位於該縣城西北部25公裡的坡月村。
  • 廣西巴馬百魔洞別有洞天 負氧離子引來「候鳥人」
    青海新聞網訊(本網記者 崔永燾 攝影報導)在世界長壽之鄉的廣西巴馬縣有一個不得不去的地方——百魔洞。    走進百魔洞深處,實時顯示屏上的數字赫然寫著洞內空氣負氧離子每立方釐米6萬個,因為洞口流淌出的泉水是弱鹼性的小分子團水,門口排起了等待接水的長隊。正值盛夏時節,洞頂無數巖泉下滲,滴答有聲。從洞中溢出的泉水與西邊從仁鄉村潛過的盤陽河伏流在洞中交匯,涇渭分明,清濁可辨,奔騰咆哮直下坡月河段。  從全國各地紛至沓來的「候鳥人」讓巴馬縣城平添了許多外地人面孔。
  • 巴馬坡月村要拆遷了?
    點擊巴馬微視關注我! 巴馬微視巴馬人必關注的微信平臺 巴馬人關心的就是巴馬家鄉事 關注巴馬微視無論你在哪裡 都能知道巴馬家鄉事
  • 探秘巴馬百魔洞 網絡大V感嘆「此洞只應天上有」-廣西新聞網
    百魔洞奇景變幻莫測美不勝收。河池(巴馬)水博會媒體採訪團供圖百魔洞內負離子含量高,吸引很多旅居附近的「候鳥人」來此「氧」療。河池(巴馬)水博會媒體採訪團供圖河池(巴馬)水博會媒體採訪團供圖廣西新聞網巴馬12月7日訊(全媒體報導組)巴馬是著名的世界長壽之鄉。這裡百歲老人眾多,長壽文化獨特,自然風光旖旎,溶洞景觀奇異,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遊客慕名而至。被譽為「天下第一洞」的百魔洞,就是一個令人嘆為觀止的地方。
  • 走進百魔洞,揭秘「候鳥人」樂此不彼真相,三因素是關鍵
    圖為百魔洞前的「候鳥人」百魔洞景區的入口不是很顯眼,沒有一點AAAA級景區的氣魄。如果不是導遊引導,怎麼也想不到這裡就是名聲在外的百魔洞。導遊說:「你們知道百魔洞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嗎?」「漢語中的泉水口,在當地壯語中發音『baimo』,百魔就是泉水口。百魔洞有三寶,今天看你們能不能找到。」跟著導遊穿過不長一段山洞,來到了百魔洞口。
  • 廣西巴馬有個百魔洞,洞內隱居許多候鳥人,他們到底有多魔性?
    7年前,曾隨旅遊系統匆匆來過巴馬住過一晚,自然、生態、健康是那個時候的初印象。之後,長壽巴馬一直想再來,由於工作忙碌暫時擱淺。巴馬的任老師說,百魔洞裡有候鳥人…仲秋的巴馬的戶外依然很熱,可一走進這聞名的百魔洞,頓時一身清爽。之見洞中有洞、洞上連洞,洞與洞組成龐大的洞群。
  • 實拍廣西巴馬候鳥人「修長生」:山洞內吸氧磁療打坐靜臥
    【解說】7月23日,「海峽兩岸記者廣西行」聯合採訪活動走進廣西河池巴馬,來自兩岸及香港的31家媒體的40餘名記者深入巴馬療養聖地百魔洞進行實地探訪。  【解說】巴馬百魔洞位於巴馬縣甲篆鄉坡月村西側,因地磁強度高,負氧離子豐富,成為「候鳥人」的療養聖地。每天,來自天南地北的「候鳥人」都會前往山洞吸氧、做磁療,這些項目據稱有調理亞健康的功效。
  • 廣西巴馬的百魔洞,遊客磁療養生聖地,相傳可治百病?
    百魔洞這個名字聽起來就有些傳奇色彩,是不是真的有些神魔傳說,其實這個百魔一詞在壯語中的意思是「泉口」。剛好百魔洞靠近一條叫盤養河的出水口。故而得此名,地處廣西長壽之鄉巴馬,是巴馬生態旅遊的主要景點,洞內富含負氧離子,地磁強度高。
  • 巴馬長壽村的住宿地點選擇
    在這些遊客當中,有很多是打算在巴馬縣長住的遊客,選擇一個好的住宿地點是非常重要的,那初次到巴馬縣的朋友該如何選擇呢?,距離百魔洞約2.5公裡。,且打算到百魔洞吸氧的朋友。坡月村需要步行半小時到百魔洞,房源較多,配套較齊全,比較熱鬧。
  • 圖話:廣西巴馬長壽村_圖話_圖片頻道_新聞中心_騰訊網
    萬人輪休百魔洞 成都商報 王效 圖/文 「數百倍於城市的負氧離子群」,「神奇的巴馬療法」,「世界第五大長壽鄉」……這些閃耀的光環,讓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巴馬瑤族自治縣成為近來炙手可熱的「療養勝地」,8月15日-18日,成都商報記者來到這裡,用鏡頭記錄被稱為
  • [原創]巴馬養生 66歲「候鳥人」花3萬租房10年(圖)-廣西新聞網
    在盤陽河流域一直延伸到百魔洞的路上,記者不時看到講著外地口音的老人,跟他們閒談才知道他們當中有來自廣東、黑龍江、安徽、浙江等地的遊客。    來自廣東的蔡老先生很開心地跟記者介紹:「我是慕名來巴馬的,我最喜歡的就是這裡的水。」蔡老先生說,每天他都會來打上一壺水來喝,雖然在飲食上還有些不太適應,但完全不影響他要在巴馬常住的決定。「原來頭疼得厲害,就經常用這裡的水洗頭,現在不那麼疼了。
  • 廣西巴馬縣健在百歲老人達82人 被譽「長壽縣」
    老人在百魔洞中鍛鍊。洞中地磁和負氧離子高,傳說能延年益壽。  2012年,長期租住在巴馬養生求壽的外來客以及來巴馬旅遊的遊客突破了200萬人次。  2013年12月9日下午3點,廣西巴馬瑤族自治縣坡月村百魔洞洞內,幾十個異鄉人或坐或臥地緊貼在巖壁上,他們在利用洞內地磁和空中的負氧離子養生,用他們的話說是「吸取天地之靈氣」。
  • 巴馬「百魔洞」,一個神奇無比的景點
    導語:巴馬「百魔洞」,一個神奇無比的景點如今這長壽之鄉長壽老人突的一下子冒出來不少,讓我覺得我們的生活條件和醫療條件確實變好了不少。聽說過很多長壽之鄉,可是有一個長壽之鄉名字十分特別,叫做「巴馬」,聽上去十分的異域。
  • 廣西巴馬之旅:矚目的坡月村——建設中的國際康養小鎮
    巴馬的長壽經主要是圍著百魔洞和盤陽河來念的。離百魔洞最近的村鎮便是甲篆鄉的坡月村,這裡交通便利,每天都有通往自治區首府南寧和其它中心城市的班車。銀行、郵局、藥店、急救站、超市、快遞物流等應有盡有,成為養生旅居的候鳥人主要居住的地方。
  • 廣西巴馬:康養旅遊深度融合 助推扶貧新樣本
    百魔洞前廣場人聲鼎沸,現場瀰漫著一絲神秘氣息。面積不大的廣場,卻相約著來自天南地北的「候鳥人」在這裡晨練。「9年前,偶然來到巴馬遊玩,便與巴馬結緣。隨後,與妻子結伴來到巴馬縣甲篆針百麼金鑼健康家園『安營紮寨』,每天早晨都會到洞口晨練,希望藉此治病養生。」來自山東濟南的張波先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如是說。
  • @河池市民 15元/人門票遊巴馬景區!
    經營範圍包括巴馬旅遊等多個領域。公司目前已發展成為巴馬乃至河池最具規模的旅遊企業。擁有4A級景區水晶宮、4A級景區百鳥巖、4A級景區百魔洞、4A級景區盤陽河、4A級景區長壽島、4A級景區三門海 ,山水實景演出——夢·巴馬、壽鄉國際大酒店(四星級)、華昱假日酒店(四星級) 、高端養生度假山莊百鳥莊酒店 、漁人碼頭餐廳 、德米特農法三生有機農場等近20個項目。
  • 廣西巴馬長壽村租房情況通報
    近期諮詢巴馬長壽村租房以及周邊村屯的朋友多了起來,過了國慶之後,北方進入冬季以及空氣汙染期,因此這段時間諮詢到巴馬長住的朋友多了起來。 和往年一樣,房源最緊張的還是集中在巴馬長壽村、百魔屯等村屯,由於這些地方知名度高,房源少,因此房子是比較少的,只能到時候看運氣是否能夠租到合適的房源了。
  • ——網傳廣西巴馬旅遊「過載」調查
    附近村民說,多年前,巴馬長壽品牌並不響亮,遊客很少,人們可舀著河水直飲,如今較難見到這一景象,但仍能見到少數遊客手持水壺,在河流上遊一處出水口接水。巴馬瑤族自治縣坡月村黨支部書記黃大尚說:「一到合適季節就來巴馬長住的 候鳥人 大增,但汙水處理設施未配套,的確有生活汙水直排進入河中的現象。」
  • 巴馬,長壽之鄉的魔幻與現實
    崔學東開始成為巴盤屯的長租客,也就是當地人眼中的「候鳥人」,每年固定時段回家鄉看望家人,大部分時間租住在屯裡。據統計,截至2016年底,巴馬的總人口不到30萬,每年卻有超過10萬的「候鳥人」來這裡養生度假。   最近兩年,住習慣了的崔學東還把妻子女兒從吉林省帶了過來,女兒在當地中學上學,妻子在村裡開了家礦泉水店維持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