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全景財經
一家初創企業發展到底能快到什麼地步?
讓我們來看看中科微至:誕生於2016年5月,從事智慧物流設備,創辦兩年後僅有一個客戶,卻是物流大龍頭中通。這一個客戶當年給中科微至帶來了1.53億營收和2635萬元淨利潤,並且37.12%的毛利率遠超行業平均水平。
又過了兩年,2019年底,中科微至營收增至7.5億元規模,兩年增長近4倍;淨利潤也達到1.34億元。中通、順豐、百世、申通等國內主要快遞物流及電商企業紛紛成為公司大客戶,其主要產品——智能物流分揀系統看似認可度頗高。順風順水的中科微至也藉此「東風」,提交科創板上市申請並獲受理,計劃募集資金近13.39億元,中信證券是其保薦機構。
然而,資本市場上我們見過太多「一帆風順」的公司,當年強如史玉柱的巨人集團,四年高速輝煌之後也儘是落寞。歷史再一次來到「光環」閃耀的中科微至面前,它能否克服人所不能見的「傷痛」,成為那個「例外」?
中科光環加身起步即享用微電子所研發成果
中科微至並不是一家簡單的初創企業。
公司孵化於中科院物聯網研究發展中心,一家位於無錫新吳區中國傳感網國際創新園的物聯網中心,是中科院與江蘇省、無錫市三方共建的公益性研發機構。
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李功燕,是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工學博士,也是現任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智能製造電子研發中心主任。
中科微至2016年中創辦之初,作為中科院微電子所對外投資平臺的中科微投,以「改善微機械非製冷紅外成像晶片中反光板平整度的方法」等3項專利出資參與。
中科微至如其名一樣,到處籠罩著「中科」的光環。
因此,公司能享用中科院微電子所歷時七年研發出智能化自動分揀系統,同時公司還直接連接上了下遊物流行業大龍頭中通物流。
2017、2018和2019年公司分別實現1.53億元、3.25億元和7.51億元營收,其中中通物流2017-2019年分別貢獻了100%、98.18%和73.97%的營收佔比。
初創公司新研產品、單一大客戶絕對依賴,這些在絕大多數領域都意味著缺乏議價能力的屬性,在中科微至身上卻出現了「奇效」。公司2017年毛利率達到37.12%,明顯高於行業平均的28.83%,在可比公司中僅小幅低於德馬科技和蘭劍智能。2018年中科微至毛利率已經提升至42.65%,在可比公司中位列第一。
圖/招股說明書
此背景下,公司2017、2018年淨利潤分別達到2634.8萬元、4289.1萬元,迅速追上多家業內老牌上市企業,2019年的1.34億元淨利潤已經是可比上市公司望塵莫及的數字。
不過,目前中科微至的「忠實粉絲」,似乎還只有中通。
2018年成為中科微至第二個客戶的大龍頭順豐,僅貢獻588.04萬元銷售收入,2019年並未進入前五大客戶名單,2020年前三季度也僅貢獻1661萬元的收入體量,與中通動則3-5億的營收貢獻差距巨大。
無獨有偶,2019年首次衝進中科微至大客戶名單的申通,貢獻收入體量也僅2412萬元,並在2020年前三季大客戶名單中消失。近四年能穩定貢獻大量業績,只是中通物流。
而且,依靠技術後來居上的中科微至,發展或許也會受制於技術。
圖/招股說明書
背靠中科院「大樹」專利數量緣何「吊車尾」
雖然帶有中科院微電子研究所光環,然而中科微至本質還是一家私企。
目前公司由李功燕直接持股20.08%,並通過微至源創、群創眾達間接控制公司27.38%、20.08%的股權,合計控制公司67.54%的股權。
同時,當前公司核心技術人員,雖然有不少人員在中科院微電子研究所任職,但目前僅李功燕保留中科院微電子研究所職務。公司現與中科院微電子研究所保持是合作單位的關係,合作在研技術成果屬於共享或者需要支付提成的性質。
圖/招股說明書
得依靠自己的中科微至,目前專利數量和科研投入並不佔優。
在技術實力方面,中科微至目前擁有13項發明專利、20項實用新型專利和23項軟體著作權。但與今天國際、德馬科技、中郵科技等可比企業動輒上百項專利數而言,相差甚遠。
圖/招股說明書
同時在研發投入方面,公司2017-2019年及2020前三季度,剔除股份支付的研發費用率分別為5.53%、6.38%、5.42%和6.31%,僅與行業平均值相當,較之有直接競爭性的德馬科技、蘭劍智能、今天國際,都有一定差距。
圖/招股說明書
公司已將新技術、新產品研發風險,寫在招股書最矚目的位置。
招股書開篇,中科微至就提及,智能物流分揀系統的技術研發和新產品的開發,對公司市場競爭力和持續發展至關重要。在新技術和新產品的研發過程中,不可避免出現技術和客戶需求的趨勢發生改變,如果公司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不能持續滿足客戶的需求,公司的市場競爭地位以及未來的經營業績將會受到不利影響。
並且,奔跑速度過快的中科微至,背後還留下了不少隱患。
毛利率、費用率共振淨利率存在下滑風險
中科微至毛利率,並沒有因規模效應出現持續提升。
數據顯示,公司營業收入主要來自於自動化分揀系統的銷售,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在由2017年的37.12%增至2018年42.65%之後,於2019年輕微下滑至42.55%,2020年前三季度更是跌至了34.12%。
公司給出的解釋,此前毛利率增長是規模效益體現,但是因為客戶需求存在差異,而且公司對不同客戶採取差異化策略。即下遊客戶多了之後,公司的低毛利率項目反而多了,拉低了整體毛利率。
這或許意味著,隨著公司客戶體量越大,公司毛利率表現還將出現不穩定表現。
與此同時,此前中科微至遠低於同行的銷售費率、管理費率,陸續回歸常態後有可能進一步拉低淨利率。
2017-2019年及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銷售費用率分別為1.95%、2.2%、2.7%和4.42%,公司表示隨著下遊公司客戶的多元化,公司銷售費用率佔比呈現上升趨勢。而目前公司離行業平均值的銷售費用率水平還有一定差距,後續仍有提升的可能。
圖/招股說明書
2017-2019年及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剔除股份支付的管理費用率分別為2.11%、2.03%、1.94%和2.96%,遠低於行業平均水平。公司表示當前公司管理人員較少,且對比其他公司固定資產攤銷也較小,隨著公司管理人員增加和2020年固定資產大幅提升,公司管理費用或將出現大幅提升,進一步拖累淨利率表現。
圖/招股說明書
此刻,全力衝刺公開資本市場的中科微至,確實展現了一場華麗的「舞臺演出」,但回歸常態經營,又需要花多少時間和精力進行「演出」收尾工作,或許只有中科微至自己才知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