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10年內海灣國家仍是中國石油主要供應者

2020-12-12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9月2日報導 沙烏地阿拉伯《中東報》9月1日報導稱,一份經濟報告強調,中國和海灣國家之間的關係靠的是在未來10年內海灣合作委員會國家向中國提供石油的穩定能力。與此同時,海灣國家不可能發現像中國這樣的消費者,儘管預計未來數年內石油需求將提高。

8月中旬,科威特石油公司和中石化之間籤訂的合同使科威特石油日出口量大幅度增長。根據雙方籤訂的合同,在未來10年內,科威特平均每天向中國出口石油30萬桶。

根據新的合同,科威特石油產量的10%將向中國出口。據科威特石油公司一些負責人預計,3年後,日出口量也許增加到50萬—80萬桶。

沙特仍高居向中國輸出石油國家的榜首,日出口量約120萬桶,佔中國石油進口總量的20%。卡達約佔向中國出口石油總量的5.5%—6.6%。

報導稱,儘管如此,但(中國和海灣)這兩個地區相互之間並不是好夥伴,由於中國購買量大,中國對同海灣籤訂的合同附加了嚴厲的條件。例如科威特力圖進入中國國內燃料分配市場,且科威特石油公司在2004年和中石化籤訂了在中國南方建設煉油廠的合同。但這項活動遇到了很多障礙,科威特能否參與這個項目的完成目前已變得不確定,因為中國一些機構對向外國投資者開放國內戰略市場猶豫不決,即使是戰略夥伴。

因此,海灣國家也不向中國進口商提供最佳狀態。通常中國願意同允許他們入股或允許他們參與生產活動的石油公司籤訂協議。但這種狀況在海灣國家沒有,海灣國家不需要這種協議,因為它們是國營企業,技術管理水平高,並擁有許多資源。此外,中國戰略依賴的是石油來源多樣化,目前海灣國家提供的石油佔其需求的1/3。而且中國注重穩定,中東和北非地區目前局勢不穩定。

報導稱,中國和海灣國家之間的貿易關係需要發展和增強,因為中國經濟發展需要大量能源,中國開採頁巖油的計劃已證明是不現實的。

報導又稱,中國政府降低了到2020年生產頁巖氣產量的目標,因此,進口石油仍是滿足中國能源需求的最好解決辦法。向中國提供能源的競爭將十分激烈,預計2014年沙特在中國石油進口中的份額將下降,而伊拉克、哈薩克斯坦和俄羅斯等也許提供優惠條件的產油國的份額將提高。

國際能源署最新報告預計,未來10年,世界石油供應將下降,因為許多油田已到開採年限,還有些油田開採成本很高,此外,許多產油國面臨的地緣政治挑戰日趨增大。因此,擁有豐富資源和政治穩定的海灣國家是世界唯一能夠向中國提供石油的地區。(編譯/趙清春)

相關焦點

  • 海灣石油是哪一個國家的
    海灣石油是哪一個國家的 發布時間:2020-12-26 02:27:46 原創 來源:中華網 閱讀:10 孫新利 | 汽車維修技師
  • 外媒:聯合國「認定」中國臺灣省是朝鮮海運石油主要來源地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近日,又有一名臺灣商人因涉嫌向朝鮮轉賣石油被臺灣檢方調查,交易現場還被美軍無人機拍到。臺當局正為此事犯愁,而路透社的一篇文章對蔡英文來說可謂「雪上加霜」。在3日的報導中,外媒援引聯合國安理會收到的一份「機密報告」稱,「中國臺灣省是朝鮮海上船對船運送石油的主要來源」。
  • 同為石油大國,為什麼委內瑞拉經濟崩潰,而海灣國家依舊土豪?
    事實證明,並不是每一個資源豐富的國家都能走向富裕,沙烏地阿拉伯也不僅僅是依靠石油美元才富得流油,更重要的是沙特堅持親美的對外政策,有美國老大照應沙特才能安享富貴,而委內瑞拉自從1999年進入查維茲時代之後,就站到了美國的對立面,它甚至是歐美選舉制度的對立者。
  • 盤點石油儲量最多的10個國家,委內瑞拉的石油儲量夠全球用9年多
    整個地球上有多少石油?根據美國中央情報局編寫的「 世界概況」,地球上大概有1.65萬億桶石油可以通過我們目前掌握的技術提取。 另外,全球的石油儲量極為不平衡,在我們通過現有技術可獲得的全球剩餘石油儲量中,有10個國家的石油儲量總和佔了大概84%。
  • 石油儲備及世界主要國家石油儲備特點
    一、國際能源機構石油儲備的政策  (一)第一次石油危機和國際能源機構的成立  第一次石油危機後,1974年2月,西方主要工業化國家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行能源會議,討論能源政策問題。在這次會議上,美國倡議成立一個國際組織共同制訂能源政策,以應付下一次可能出現的石油危機。
  • GULF海灣石油主題年上線
    2021年1月12日, GULF海灣石油「一路凱途·時刻高能」賽道日暨GULF海灣石油「一路凱途」主題年啟動發布會在珠海圓滿落幕。GULF海灣石油中國總經理陳宇於發布會上正式啟動海灣石油「一路凱途」主題年項目,旨在提升GULF海灣石油在中國市場的品牌定位,為中國消費者帶來全方位的品牌體驗與產品服務。諸多海灣石油合作夥伴及媒體也出席到場本次發布會。
  • 外媒揭露美黑水公司在巴搞秘密戰爭制衡中國
    該報導的消息來源主要來自美國軍事情報設施內部人員,一名消息人士披露,該項目是如此相互獨立,以至於「歐巴馬政府內的高官和美國軍隊指揮系統並未意識到它的存在」。該項目也獨立於中情局自己的項目,其中包括無人機打擊和暗殺。2006年,聯合特種作戰司令部與巴基斯坦政府就在該國進行活動達成了一項協議。
  • 世界著名海灣;石油資源豐富的幾內亞灣
    海灣是一片三面環陸的海洋,另一面為海,有U形及圓弧形等,通常以灣口附近兩個對應海角的連線作為海灣最外部的分界線。幾內亞灣是大西洋的一部分,赤道與本初子午線在這裡交匯,幾內亞灣是非洲最大的海灣。幾內亞灣西起賴比瑞亞的帕爾馬斯角,東止加彭的洛佩斯角。
  • 阿聯阿布達比國家石油公司宣布4月起提高石油供應量
    3月11日,阿聯阿布達比國家石油公司ADNOC將從4月起把石油供應量提高至400萬桶/日以上。受此影響,當日國際油價跌幅擴大,布倫特原油跌幅擴大至逾5%,跌破36美元/桶;WTI原油跌4.5%。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此前沙特與俄羅斯雙雙披露原油增產計劃,攪動全球資本市場的原油市場爭奪戰進一步升級。
  • 中國花2000億購一廢地,「驚現」可供60年的石油,外媒:這不可能
    ,雖然說經歷了很多心酸與艱辛,但是在全國人們的團結下,我國依舊屹立在世界各國當中,然而在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的當下,對於石油資源的消耗可以說是供不應求,為此大家也知道我國的石油主要依靠進口。然而在我國卻發生了這樣的一件事情,為了探尋石油,獲得更多的石油資源,我國不惜花費2000億的重金買了一塊廢地,這是怎麼回事呢?看到這裡,相信很多人表示非常的驚訝,如果這錢用於民生的話,將會獲得更高的價值,其實不然在這塊廢地中卻被我國發現當中所蘊藏的石油可以供我國使用60年。
  • 海灣戰爭給世界帶來了啥?現在哪些國家能達到美國海灣戰爭的實力
    說也慚愧,現在好像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軍隊能達到美國海灣戰爭的實力。當然,咱們國家已經很接近了,其它絕大多數國家根本不夠看!一場真實的海灣戰爭!有人說美國的海灣戰爭幾乎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因為這個由美國為首的34個國家組成的與伊拉克戰爭的局部戰爭並沒有剷除薩達姆政權,與此同時還給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埋下了伏筆。但是如果我們只看這些表面信息的話,極有可能被海灣戰爭當中的實質信息所迷惑。
  • 同為石油大國,為什麼委內瑞拉經濟崩潰,而海灣國家依舊土豪?
    事實證明,並不是每一個資源豐富的國家都能走向富裕,沙烏地阿拉伯也不僅僅是依靠石油美元才富得流油,更重要的是沙特堅持親美的對外政策,有美國老大照應沙特才能安享富貴,而委內瑞拉自從1999年進入查維茲時代之後,就站到了美國的對立面,它甚至是歐美選舉制度的對立者。
  • 疫情下驅逐移民工、新自由主義改革:一份理解海灣國家的指南
    這是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計劃中迄今為止最大膽的舉動,他計劃徹底改革整個國家的經濟,並籌集資金以創造一個新自由主義的涅槃。類似的趨勢在鄰近的海灣國家也有體現,減少公共開支和公共資產私有化等措施在該地區的政治話語中佔據突出地位。自2014年石油過剩以來,情況尤其如此。為了分析海灣地區的政治經濟狀況,Hamza Culin採訪了Adam Hanieh。
  • 外媒:墨西哥灣石油平臺大火 再引發安全疑問
    原標題:外媒:墨西哥灣石油平臺大火 再引發安全疑問   當地時2015年4月1日,墨西哥灣坎佩切區域內的鑽井平臺發生火災。據當地媒體報導,墨西哥國家石油公司一處位於墨西哥灣坎佩切區域內的鑽井平臺1日凌晨突發大火,目前已致4人死亡。
  • 外媒:安哥拉增加向中國運送石油以償還貸款
    參考消息網3月16日報導 外媒稱,安哥拉發現可售出的原油越來越少,因為越來越多原油被運往中國還債,這令安哥拉幾乎沒有用於從石油開發到醫療衛生等方面的石油收入。據路透社網站3月14日報導,與伊拉克、哈薩克斯坦、俄羅斯和委內瑞拉類似,安哥拉將越來越多的石油產出與先期貸款協議捆綁,以填補過去18個月油價下跌七成導致的收入缺口。報導稱,油價大跌意味著管理油田和油井、幫助安哥拉出口石油的西方石油巨頭也獲得更多石油作為投資和服務的回報。安哥拉每天出口180萬桶石油。
  • 央企人事調整丨中國石油、國家電投主要領導調整
    受中央組織部領導委託,中央組織部有關幹部局負責同志宣布了中央關於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任職的決定:李凡榮同志任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黨組副書記,免去其國家能源局副局長、黨組成員職務。上述職務任免按有關法律和章程的規定辦理。
  • 中國與海灣阿拉伯國家在基建、能源、數位化等領域合作逆勢上升...
    在阿曼東部杜庫姆經濟特區內,正在建設的中國—阿曼(杜庫姆)產業園項目涵蓋石油化工、建築材料、電子商務等多個領域。杜庫姆經濟特區官員薩利赫說,杜庫姆地區地廣人稀,經濟發展水平不高,產業園建成後將吸引更多外國投資,為阿曼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  「加強與中國合作,我們不斷取得互利共贏新成果。」
  • 石油換「貸款」,伊拉克將與中國振華石油籤約!
    這樣的操作往往被稱為石油換貸款,以往安哥拉、委內瑞拉和厄瓜多等國家也曾與中國進行的石油換貸款交易。如今,伊拉克似乎也已經決定與中國進行石油貸款交易。據本周二彭博社、路透社等媒體的報導,伊拉克選擇了中國企業,準備與中國振華石油有限公司籤署一項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合同。
  • 世界石油資源如何分布?
    中新網7月8日電 原油的分布從總體上來看極端不平衡:從東西半球來看,約3/4的石油資源集中於東半球,西半球佔1/4;從南北半球看,石油資源主要集中於北半球;從緯度分布看,主要集中在北緯20°-40°和50°-70°兩個緯度帶內。
  • 中國阿聯財金合作助力構建海灣國家向東看「門戶」
    新華社阿布達比7月17日電(記者蘇小坡)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是第一個與中國建立戰略夥伴關係的海灣國家。近年來,在兩國領導人引領和支持下,中國阿聯合作呈現全面、務實、高效、快速發展的新格局。雙方在財金等領域的務實合作正使阿聯成為海灣國家向東看的「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