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國家經濟實力的進一步增強,作為強國戰略的航空業得到迅猛發展,各地發展航空經濟、臨空經濟的熱情愈加高漲,臨空經濟區更是如雨後春筍。截至2019年底,全國超過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已明確提出空港經濟區發展的相關指導意見,已經明確規劃並進行建設的空港經濟區有67個。其中,全國客運量超過1000萬人次的32個機場均已規劃建設空港經濟區。截至2020年7月,全國共有16個臨空經濟示範區,作為東北亞區域中心城市的長春也位列其間。2020年7月2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民航局復函吉林省發展改革委,批覆了《關於申請設立長春臨空經濟示範區的請示》(吉發改地區〔2020〕519號)。復函中指出,支持建設長春臨空經濟示範區。示範區規劃面積91.3平方公裡,規劃範圍東至九萬公路,西至五洲大街,南至空港開發區南部範圍線、琿烏高速,北至泉眼溝。2019年,長春龍嘉國際機場完成旅客吞吐量1393.5萬人次,國際旅客量同比增長10.6%。長春臨空經濟示範區的確立,將預示著長春迎來了一個新的發展機遇。地鄰臨空經濟示範區下的長春蓮花山度假區自然迎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那麼怎樣發展、利好發展,從而成為吉林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在做強自身的同時,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助力地方經濟發展,顯得尤為重要。
臨空經濟區的基本概念及當前發展現狀
臨空經濟是一種高端經濟形態,是完善城市功能的核心驅動力,帶動效應明顯。是由於航空運輸的巨大效應,促使航空港相鄰地區及空港走廊沿線地區出現生產、技術、資本、貿易、人口的聚集,從而形成的多功能經濟區域。
臨空經濟區是依託航空樞紐和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提供高時效、高質量、高附加值產品和服務,集聚發展航空運輸業、高端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而形成的特殊經濟區域,是民航業與區域經濟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相互提升的重要載體。
為了推動臨空經濟區有序發展,2015年7月,國家發改委、民航局發布關於臨空經濟示範區建設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選擇若干條件成熟的臨空經濟區開展試點示範,有利於發揮比較優勢、挖掘內需增長潛力、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增強輻射帶動作用,對於促進民航業發展、優化我國經濟發展格局、全方位深化對外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一些內陸省會城市、直轄市而言,臨空經濟區的建設使得這些城市由內陸變成了對外開放的高地,推動很多相關產業迅速做大做強。
目前,臨空經濟是全球積極發展的新型經濟,是繼海運、河運、鐵路、公路之後被稱為推動區域發展的「第五波」力量。從國內外實踐看,臨空經濟區大多集中在空港周圍6-20公裡範圍內,或在空港交通走廊沿線15分鐘車程範圍內,以空港為核心,大力發展臨空產業,與空港形成相互關聯、相關依存、相互促進的互動關係。我國的臨空經濟發展起步於上世紀90年代,首都機場於1993年最早開始探索臨空經濟區建設。為了促進這一新型經濟發展,近年來,國家先後出臺了《國務院關於促進民航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2]24號)、《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民航業發展重點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國辦函[2013]4號)等文件,2015年6月國家發改委、中國民用航空局又聯合發布了《關於臨空經濟示範區建設發展的指導意見》,對臨空經濟的發展給予了政策上的支持與指導。2015年中國民航局已將「大力發展臨空經濟」作為年度的五大工作重點之一,要求民航系統各單位、各部門要轉變觀念、調整思路、主動參與臨空經濟建設。截止2017年,我國臨空經濟區已經達到了67個,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長春臨空經濟示範區發展機遇下的蓮花山優勢
2020年7月,長春臨空經濟示範區獲批,成為全國第15個國家級臨空經濟示範區,勢必匯聚起世界各地的人才、資金、技術和信息,與全球市場連通,化「流量經濟」為「留量經濟」。作為緊鄰臨空經濟示範區的「國家級生態旅遊示範區」的蓮花山區,勢必會充分享受臨空經濟發展紅利,同時也為臨空經濟發展賦予綠色能量。
1.區位優勢鎖定戰略要地。蓮花山區位於東北亞幾何中心,地處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軸心位置,東北四省(區)通衢十字要衝,是長吉一體化協同發展黃金節點,是長春高質量發展「四大板塊」核心區,緊貼長春市城區東部,直接服務人口超千萬。
同時,蓮花山區距離長春龍嘉國際機場僅15分鐘路程,近處於臨空經濟圈輻射範圍之內。
2.交通便利構築發展動脈。長吉、長哈、長延等高速公路、東吉林大路和東自由大路將蓮花山區與城區連為一體。規劃建設的地鐵2號線東延長線、機場快軌將貫穿度假區,直達市區腹地和龍嘉國際機場。發達的國內國際航空網絡和陸路交通網絡,可使蓮花山度假區實現15分鐘到市區、15分鐘上高鐵、15分鐘到機場,2小時經濟圈可輻射東北四省(區)及東北亞國家。
3.資源優越成就生態高地。蓮花山區位於長白山餘脈大黑山森林帶,低山臨水,丘陵綿延,植被茂盛,造就了區域內山、水、林、田合一的獨特生態環境,素有長春「城市之肺」的美譽。區域擁有122平方公裡的森林,40多平方公裡水域,東部瀕臨長春最大的飲用水水源地石頭口門水庫。全年空氣優良天數達到350天以上。夏季平均最高溫23℃,清爽怡人;冬季積雪期近5個月,雪質粉軟,是極佳的滑雪天堂。
近年來,蓮花山區搶抓東北全面振興、「一主六雙」產業空間布局、長吉一體化協同發展等戰略機遇,牢固樹立資源為根、特色為本、文化為魂、市場需求為導向的發展理念,緊緊圍繞「冰雪」和「避暑」兩大主題,按照「東遊西商、南田北城」空間布局,構建「大生態、大健康、大文化、大休閒」產業格局,加快發展綠色生態、旅遊度假、文化創意等八大主導產業,主動擔當建設長春現代化都市圈「東翼先鋒」,努力成為長春市建設「東北亞區域性中心城市」發展戰略的重要支點,打造成東北亞區域性國際旅遊目的地。
蓮花山區發展臨空經濟的基本路徑選擇和產業發展方向
臨空經濟區並無固定統一的發展模式,大部分是參照和模仿其它地方的發展模式。由於機場所處位置、地域條件、經濟基礎、現有產業、交通條件都不盡相同,在臨空經濟區建設中產業定位和發展也不應相同,臨空經濟區的發展路徑發展方向應與產業集聚模式相適應。
1.民航業與區域經濟相互融合、主動融合發展。發展臨空經濟不僅要充分挖掘自身優勢,還要大力整合區域內部以及區域之間的各種臨空經濟資源。這就需要建立良好的體制機制保障。民航、政府、企業三方要通力合作、各司其職、各盡其力。其中,民航在臨空經濟中應扮演好三種角色:一是臨空經濟的推動者,呼籲地方政府將發展臨空經濟作為區域發展的重要戰略,推動地方政府加快臨空經濟規劃建設的進程。二是臨空經濟的參與者,主動參與臨空經濟的規劃、建設和管理,引導臨空經濟朝積極的方向發展,推動機場與臨空經濟的功能銜接。三是臨空經濟的受益者,爭取民航發展的政策支持,抓住臨空經濟機遇,拓展產業空間。
可以預見的是,無論是以承擔著落實長吉圖戰略、促進東北新一輪經濟振興、強化與東北亞區域合作重任的長春新區,還是同樣剛成立不久的長春九臺區、長春蓮花山生態旅遊度假區,長春龍嘉國際機場的臨空經濟區建設都可實現與其產業對接、融合發展,互利雙贏。
2.堅持突出特色,走差異化發展之路。為了避免在臨空經濟區規劃建設中出現簡單複製、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現象,必須注重實際,著眼長遠、經濟效益第一。別人有的就不要跟風,避免功能重疊,惡性競爭、造成浪費。近年來,蓮花山度假區在高質量綠色發展中,以冰雪、避暑為牽引,構建了大生態、大健康、大文化、大休閒產業格局,初步顯現出了巨大生命力。
如今,藉助長春臨空經濟示範區發展的東風,個人以為,蓮花山區應成臨空經濟示範區生態休閒旅遊目的地。為此,應在以下幾個方面發力。
1.人文變現——整合歷史人文資源,打造文化旅遊體驗區。
蓮花山歷史悠久,域內已先後發現了新石器時代、原始社會部落、青銅時期、遼金時代古城等遺址,關東民俗文化、薩滿文化、勸農文化、陶藝文化、紅色文化等在這裡共融共生。隨著,冰雪產業的蓬勃發展,冰雪文化成為蓮花山區地方文化的又一瑰寶。「十四五」時期,蓮花山應深耕「旅遊+文化」,充分釋放區域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價值,將單一的旅遊觀光向旅遊演藝、文化創意、商品服務等多領域拓展。諸如,蓮花山曾被當作清王朝「龍興之地」予以保護,一條「柳條邊」穿蓮花山而過,且馬家頭臺也在蓮花山境內,適當復原一段再現柳條邊景象,可以讓後人了解柳條邊文化,增強生態保護意識,其現實意義非同小可。同時,蓮花山也流傳著康熙勸農的故事,可依據這個故事,規劃開發勸農文化園,可設傳統農耕文化體驗區,涉及農耕文化發展史、農具演變、農諺及歌謠等,並可根據時令進行各種農耕體驗;還可設手工技藝展示區,諸如蓮花山草編等就可以在此區域進行重點展示。同時,可將康熙勸農故事改編成實景舞劇,增加遊客體驗感。以百年梨園為基,為愛情為核,打造梨園文化旅遊區。重現梨園愛情故事裡的場景,暢遊愛的梨園,不僅有梨園的愛情故事,也可將中華文化中涉及愛的故事都在梨園裡加以展現,增強遊客互動體驗;重建古油坊,體驗榨油全過程;引入寫生、攝影及婚慶拍攝等元素,擺脫梨園一年只有「五一」左右接待遊人尷尬的現狀。在李家屯打造紅色文化旅遊體驗區。解放長春圍城指揮所座落在蓮花山度假區勸農山鎮同心村李家屯,肖勁光肖華等近百位開國將領在這裡留下了光輝的戰鬥足跡,最終使長春和平解放。為充分發掘「圍城指揮所」作為長春和平解放策源地的紅色歷史和重大意義,蓮花山度假區拔出專款進行保護和修繕,2019年9月東北革命文物保護利用聯盟暨紅色景區聯盟成立,「圍城指揮所」正式入選聯盟理事會成員。
今後一個時期,蓮花山度假區要把和平解放長春的光輝歷史紅色文化加快植入到修繕後的「圍城指揮所」,全力打造學長春解放歷史、講長春解放故事全國聞名的紅色文化客廳和紅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此外,清乾隆年間,從這裡走出過「吉林第一進士」馬維馭。清末,這裡又出現過一代廉吏馬俊顯、清廉太守何雨人等一大批重要歷史人物,他們可以說是蓮花山重要歷史文化符號,馬家墳、何家墳都在蓮花山境內,應該申報歷史文化保護單位予以保護。圍繞這些歷史人物,可規劃開發歷史人物旅遊體驗區。
2.冰雪變現——突出發展都市冰雪產業。
作為吉林省冰雪新IP—蓮花山區近年來把冰雪產業作為主導產業來發展,積極引入吉林省建設集團、世茂集團等國內知名企業,拓展全新冰雪項目建設,並完成了一批冰雪項目,形成了以天定山滑雪場、長春冰雪新世界、蓮花山世茂滑雪場為核心的冰雪文化旅遊項目平臺。無論是數量、規模都已經成為全市冰雪的半壁江山,項目規模逐年擴大,相應旅遊配套設施日趨完善,遊客總數和收入水平連年增長。緊抓北京冬奧會契機,堅持冰雪運動從娃娃抓起,與省市教育部門聯合在蓮花山建青少年冰雪運動培訓基地。推動兩大雪場圍繞「吃住行遊娛購」六要素,豐富冬季冰雪旅遊產品,並開發四季旅遊新產品,補齊冰雪旅遊「一季熱、三季冷」短板。積極推進「冰雪+」,諸如,「冰雪+體育賽事」,目前,蓮花山已開展國際雪聯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世界盃決賽、攀冰世界盃等世界頂級賽事和多項國家級賽事,賽事活動氛圍濃厚,同時依託賽事資源,規劃建設冰雪四季體驗館、運動館;「冰雪+民宿」,除天定山民宿外,兩大雪場沿線村屯可將農戶自有房屋開發成針對滑雪愛好者的雪季民宿。此外,繼續強化、豐富長春蓮花山滑雪節,打造成蓮花山冰雪品牌節慶活動。
冰雪主題旅遊是蓮花山區旅遊產業目前最重要的領域,「十四五」期間要不斷升級擴展,引領全區旅遊產業發展。一方面升級改造現有冰雪運動休閒體驗項目,擴大規模、增加項目、提高收入、樹立品牌,另一方面謀劃一批新項目,拓展全域全時四季冰雪運動,與康養休閒影視等業態融合發展,形成全新升級版冰雪旅遊項目體系,將蓮花山度假區打造成國家級冰雪經濟高質量發展示範區和國際冰雪運動之都。
3.水資源變現——美麗河湖催生經濟新業態。
蓮花山度假區域內有霧開河、東風河、蔣家河、火石河等7條水系,大小81條河流,河流總長度近300公裡,水域面積40平方公裡。度假區還有小型水庫7座,小塘壩28座,東部更是瀕臨長春第一大水源地石頭口門水庫,域內三分之二的河流流入石頭口門水庫。2020年起,度假區啟動「美麗河湖」建設,通過修堤築壩,疏浚河道,護岸整形,建設小型溼地公園,美麗溪塘,美化亮化河道的形式蓄住清水,修復和提升水生態水環境,提升河湖生態環境質量,計劃利用三年時間串起「美麗水網」。
「美麗河湖」也可變身「美麗經濟」,催生經濟新業態。諸如,通過生態壩截流蓄水,形成若干溪塘,可參考杭州蘆溪溪成為一條全域可遊泳的河道,沿岸統一規劃打造慢生活街區,並融入有關的渡口文化、船塢文化、溼地文化等提升整體環境,發展旅遊觀光產業。遊客在欣賞水清岸綠的河湖美景時,也能感受到文化魅力,並在慢生活街區購物、餐飲。同時,沿線進行亮化提升工程,開發相關夜遊項目,諸如燈光秀、遊船等,發展「夜經濟」。
4.泉資源變現——泉噴湧出熱經濟。蓮花山擁有獨具特色的冷泉、溫泉資源,噴湧於地表的泉眼多處,地下溫泉有開採價值。經國家地質礦產部權威部門鑑定,蓮花山溫泉水含有硒、鋰、鋅和偏矽酸等多種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潤膚養顏、舒筋活絡、強身健體和抗衰老等良好的保健作用。
蓮花山冷泉都有著故事。諸如,四家鄉四家村北山屯內有一口泉眼,四季泉湧不息。據鄉志記載,嘉慶年間,有河北李氏人家闖關東來到北山腳下,看到這口泉眼,就把家安在了這裡。可見,這口泉的歷史。據度假區水利局調查,這口泉日出水量約36噸,偏矽酸32.5,達到了礦泉水標準;PH值為7.58,屬弱鹼性水。可圍繞此,開發「冷泉+」鄉村旅遊,通過「冷泉+文化」「冷泉+採摘」「冷泉+美食民宿」「冷泉+觀景」等,對冷泉進行保護性開發。諸如,結合冷泉,可適度進行冷泉養魚、釀酒、養鴿子等系列開發。同時,該屯鄰近石頭口門水庫,可建立觀景平臺,遠眺石頭口門水庫寬闊水面。
從春至冬四季皆可「泡」的溫泉。我國是世界上溫泉最多的國家之一,又是溫泉利用最多的國家之一,溫泉文化燦爛輝煌,五千多年的溫泉文化史從未斷過。蓮花山擁有豐富的溫泉亟待開發。結合國內眾多溫泉開發案例,可進行「溫泉+景區」「溫泉+會議休閒」「溫泉+運動遊樂」「溫泉+康養」「溫泉+生態農莊」「溫泉+旅遊地產」等。
5.土陶變現——從「展」到「業」,打造北方陶谷。
蓮花山區域是長春陶瓷生產最早發源地,早在1914年就開始了陶瓷生產。在長春國際陶藝館轉隸蓮花山後,為了傳承蓮花山百年陶藝文化,中國長春國際陶藝作品邀請展成為長春又一張靚麗的國際名片。2019年10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陶藝學會批准長春國際陶瓷藝術館成為正式團體會員。2020年8月19日,第9屆中國長春國際陶藝作品邀請展暨蓮花山陶藝作品巡展在天定山滑雪場舉行,有25個國家和地區的50位陶藝家的150件精美陶藝作品入圍本屆邀請展。目前,蓮花山正規劃建設一座集收藏、展覽、創作、研討、教學、旅遊、觀光為一體的地標性建築——長春國際陶瓷藝術館。
「十四五」時期,蓮花山度假區應藉助一館(長春國際陶瓷藝術館)一展(中國長春國際陶藝作品邀請展)之勢,打造北方陶谷,建設陶瓷智造中心、標準化生產基地,推動文商旅跨界融合發展。深化與吉林藝術學院、東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景德鎮陶瓷大學美術館聯合辦展優勢,加強交流與合作,設立長期實訓地,優化蓮花山陶藝產品結構,提高附加值,合作設計開發現代景觀陶藝雕、浮雕、水景項目等。同時,注重製陶技術的教育培訓,加強陶藝從業人員技能培訓,實現蓮花山陶藝從「展」到「業」的延伸。
6.空域變現——依託壯美的大地景觀,開發低空旅遊線路。
2017年,吉林省入選首批國家航空飛行營地示範單位;2018年,吉林省委、省政府印發《關於加快推進吉林省全域旅遊發展的實施方案》,推動低空旅遊大發展;2019年,《吉林省通用航空產業發展規劃》印發。目前,我省已有低空旅遊項目先試先行,長白山低空遊覽常態化運營,萬科松花湖、琵巖山等景區也推出了滑翔傘、熱氣球、滑翔機等休閒遊產品。蓮花山度假區全域為「低山臨水多林」,又打造千畝花海,呈現出壯美的大地景觀,很適合低空視角觀賞,可大力發展航空夏令營、航空主題親子遊、空中看長春(蓮花山)、飛行觀光、航空主題婚禮等旅遊項目,以低空旅遊帶動了全域旅遊產業發展。同時,這一區域也適合低空飛行運動。
7.農房變現——農村閒置房屋變「共享度假小院」,撬動鄉村振興新支點。
共享度假小院不改變農村房屋產權歸屬、不改變集體土地權屬、注重農民廣泛參與且長期受益,通過對農村閒置房屋等資源進行市場化重組和改造,打造集休閒、旅遊、居住、養老、農業等多元功能為一體的綜合產品形態,以促成城鄉資源、資產、市場、技術等共享,實現政府、集體經濟組織、農戶以及城市居民共建共享共贏。今年,蓮花山度假區已在三鄉鎮啟動「共享度假小院」示範點建設。在打造中,避免千篇一律,應注重以田園生產、田園生活、田園景觀為核心要素,利用鄉村本身肌理並適度植入城市元素,將傳統農家小院改造成為精緻、有情懷、有獨特魅力的時尚度假小院,打造成集農事體驗、休閒文旅、康體養老、田園社區等多產業多功能的有機結合體。
8.路變現——打造醉美鄉村旅遊公路。
蓮花山度假區除「五橫七縱」主幹路網外,還有著串聯鄉鎮村屯的鄉村公路。伴隨著度假區全域景區化美麗鄉村建設,域內村屯恰如珍珠一般,而這些鄉村公路就是串起珍珠的絲線,應賦予這些鄉村公路「旅遊」屬性,打造蓮花山醉美鄉村旅遊公路。以蓮花山大路為例,應成為「有景可賞,有照可拍,有故事可講」的鄉村旅遊公路。蓮花山大路穿過泉眼鎮崗子村、泉眼村和火石村,這三個村的名字就很有故事可講。諸如,泉眼村是由村裡的兩口泉眼而得名。村中老人口口相傳兩口泉眼是當初天上飛下的金馬駒踏出的,但是具體情況是因為地殼變遷,導致地下水被擠壓出地殼,從而形成泉眼。村中這兩口泉眼中的水,清洌甘甜,冬夏都不會出現斷流冰凍的情況。也可人為設置景觀,打造話題。諸如,在蓮花山大路13.14公裡,藉助數字諧音「一生一世」,設立13.14公裡路標,為愛情打卡點,同時在路標旁設置一個「發自520的信箋」主題郵筒,用書信儀式感傳遞美好情愫。同時,在附近區域可栽植寓意愛情的樹木,來此的情侶或遊客可籤名許願、合影留念,打造成情侶表白的網紅打卡地。同時,根據路段情況,移步一景,強化綠化、景觀打造,並設立觀景臺,可供遊客觀景或拍照。在林中,選擇可露營區域,有規劃的打造固定露營地,可分為房車露營地、帳篷露營地,並提供相應的配套設施。為保證安全,建議蓮花山大路全路禁行大貨車。
9.空氣變現——「氧氧」的蓮花山。
蓮花山域內有122平方公裡森林,40平方公裡水域及20平方公裡溼地,這是一個充滿自然味道的地方,是一個天然的氧吧。「氧」,是蓮花山的一個特有屬性,在宣傳、營銷等應加以強化。它,不僅存於自然,更融入蓮花山的方方面面。林間木棧道可以品味它;山珍、土窯、稻米受她的滋潤;百年梨園和千畝花海讀懂她的心思;冰雪、溫泉呼吸她的暢快。依託蓮花山世茂滑雪場及區域資源優勢,可將四家鄉打造成「醉氧之鄉」。運動是有氧的,長春市城區最高峰——蓮秀峰就位於四家鄉,這裡有著環山木棧道,適合一年四季;其旁的蓮花山世茂滑雪場更是長春周邊滑雪打卡點;美食是有氧的,四家鄉瀕臨石頭口門水庫,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盛產魚和水稻,可尋找四家鄉及蓮花山區域最地道的小吃,挖掘民間的廚師,挑選最本土的原料,不用酒店和廚師培訓學校出來的廚師,打造蓮花山民間小吃村(屯);酒是有氧的,依託關淳酒打造酒文化體驗區;採摘是有氧的,可依託山野資源及大果榛子種植,開展山野的婆婆丁(春季)、蘑菇(秋季)採摘,及大果榛子採摘;溫泉是有氧的,在四家鄉南部地下擁有豐富的溫泉資源,可引入社會資本進行相關開發。
蓮花山發展臨空經濟的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是要堅持規劃先行理念,實現戰略留白,為未來戰略性發展預留一定的規劃彈性。優化產業結構,統一規劃,協調開發,警惕地產化苗頭。預留產業發展空間,從北京首都機場、天津國際機場等目前都遇到因空間不足導致的瓶頸問題。
二是蓮花山區在發展臨空經濟時,要注重與長春臨空經濟示範區合理分工、互補錯位、聯動協同發展的原則,避免同質競爭。
三是立足臨空產業發展需求,注重對現代物流產業人才、商務會展產業人才、臨空高技術產業人才等培養和引進,加強人才平臺建設,優化人才發展環境,提高引才聚才軟實力,形成具有競爭力的人才制度優勢。
四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綜合交通體系布局,確保內外交通、園區間交通銜接順暢。
五是建立一體化管理體制,提高統籌能力,確保功能區間有效協調、多方利益主體有效協調、資源配置有效協調。
長春蓮花山生態旅遊度假區新聞宣傳教育中心王紹波、王小野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