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花絮】小魚小蝦來我家,微景觀生態瓶DIY

2021-02-17 叮噹派

聽說過微觀生態瓶嗎?

選一些色彩亮麗造型可愛的苔蘚類、多肉類植物,再抓幾把粗細各異的砂石放進一個玻璃瓶子中,如果是龍貓、大白的忠實粉絲,還可以把這些可愛的卡通玩偶裝進去,自己DIY場景——用雨花石搭建森林的小徑、用藍沙畫出涓涓細流,用小木段搭建房屋……


材料簡單環保、操作方便易行、觀者身臨其境,還可以讓孩子腦洞大開、隨心所欲的構建場景,也怪不得近年來生態瓶這麼受孩子們的歡迎了。@珊珊娘是一位資深DIY愛好者,也是位熱心腸、愛心棒棒噠的媽媽,一直想要邀請志同道合的家長和孩子體驗一下微觀生態品的DIY樂趣,於是就在我們平臺上發起了微景觀生態瓶DIY的活動。活動一發出,就立即得到了眾多爸媽的熱情參與和積極響應。

上周,微景觀生態瓶DIY活動順利進行,大朋友小朋友們都被瓶中的世界給迷住了!

我們的撈魚活動派友 @行之爸爸 也決定在撈遍上海的每一條河前,先帶孩子來試撈生態瓶裡的小魚。他說「孩子全程表現的都非常興奮,回家的路上抱著自己做的生態瓶不撒手,寶貝著呢。」他還向我們描述整個活動的趣事。

有小朋友在的地方就有歡樂,這話一點不假,在孩子們自我介紹的時候就發生了一個有趣的小插曲。

在幾個孩子多少有些緊張的介紹過後,雖然蹦出一個沉穩又老練的聲音說「我今年一歲了」,家長們對這個「小大人」還沒反應過來時,一個小朋友馬上接道「不不,你像兩歲半」,大人們發出一片善意的笑聲,感嘆現在小孩子的語言能力和反應能力可真不得了啊。

歡樂的小插曲過後,活動就正式開始了。老師先給大家播放了PPT,讓大家初步了解如何DIY生態瓶。

問答環節,老師拿出水草問大家「你們知道這個水草有什麼用嗎?」一個小朋友馬上舉手說出是給小魚躲藏的地方,這還不算,小傢伙竟然還知道水草能產生氧氣,估計平時也是個「小小生物學家」。


老師顯然也沒有料到,很驚喜的表揚了他,並且補充道水草還有淨化水體的作用,放在生態瓶裡可以減少換水的次數。

聽完老師的話,我們男年齡最大的小朋友(7歲),滿臉擔憂的問「水草會不會長啊長啊,一下子就把生態瓶的蓋子給頂破了啊」,家長們都樂了,但其他小朋友貌似都很贊同,用同樣擔憂的小眼神齊齊望向老師

老師安撫大家這種事情一般不會發生的,不過如果看到水草長的很茂盛,就需要修剪一下,給小魚充足的活動空間。

最後,老師拿出一小袋白色的小石頭問大家是幹嘛用的,我們有個小朋友非常肯定的回答道「是用來增加氣氛的」,我們一愣,隨即恍然大悟,顯然這位小朋友們知道是用來美化生態瓶的,不過「氣氛」這麼高難度的詞彙你都知道,可見語言天賦真的是很強啊。

好了,腦洞大開的激烈問答過後,終於來到小朋友們翹首以盼的DIY環節了。

塞水草、倒營養土、倒化妝石,這些對我們的小朋友們來說,簡直沒難度啊,大家很輕鬆的就完成了



接下來的給生態瓶加水的環節讓全場瞬間燃爆了,小朋友喜歡玩水的天性一下子就被激發出來了。

大家在老師的安排下,小心翼翼的輪流為自己的瓶子裡面倒水,當然,倒得太多、太少甚至倒出瓶子外自然是不可避免的了,不過小傢伙們依然幹勁十足,興致勃勃,家長們也都在旁邊鼓勵孩子加油。

這個過程中非常值得稱讚的一點是,整個活動全程都讓小朋友自己動手,包括塞水草,倒營養土,灌水,都是小朋友自己操作,沒有出現家長「代勞」的問題,既鍛鍊了孩子們的精細動作,又給了他們一個展現自我的機會。

相比於家長一直在旁邊說,「你這樣不對,你應該這樣」「倒個土怎麼灑出這麼多,我來」,這種形式顯然孩子們玩得更開心,收穫也更大。


萬事俱備,只欠小魚嘍!孩子們用勺子撈出自己心儀的小魚,然後再放進自己精心做好的生態瓶裡。看,小朋友們瞪大眼睛,全神貫注,做的多認真


登登登,成品完成!看看我們的生態瓶多漂亮,小魚在水草裡歡快的遊來遊去,似乎也很喜歡這個新家呢,小朋友們,謝謝你們哦。


小朋友們正捧著自己的生態瓶愛不釋手時,老師又問了一個問題:如果生態瓶的水蒸發了要補充什麼水?這下,小朋友們沸騰了。一個小朋友說:自來水。邊上的小朋友糾正說是「自然水」,比如河水,海水。然後又有小朋友說海水不行,因為海水裡面有鹽……大家七嘴八舌,討論的熱火朝天

最後,老師告訴大家可以直接加礦泉水,如果是自來水的話則需要暴曬一天以後才能用,因為裡面有殺菌殺毒的氯,會傷害小魚小蝦。小朋友們都認真的點了點頭,抱緊了手中的生態瓶


後記:

我們一直期望能夠為大家提供一個溫暖又有趣的非商業社區環境,父母們能夠自發自主地匯集、組織、分享優質的教育活動資源,讓孩子們在「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氛圍下長大。如果你像@珊珊娘一樣,有讓孩子聽到就覺得「AMAZING!」的想法,可以在我們公眾號後臺留言或者聯繫叮叮噹噹(微信ID:dingdangpai519),我們會和其他志同道合的派友們一起努力幫你實現哦。

點擊「閱讀原文」,走入新風格親子平臺,了解更多精彩活動。

如果想和我們以及志同道合的父母聊聊天,可以聯繫叮叮噹噹(微信ID:dingdangpai519),入群「叮噹客廳」,我們會在群裡第一時間發布叮噹派活動信息,歡迎常來做客。

想了解更多更及時的親子活動,歡迎搜索並關注「叮噹派v」官方微博

本文原創,轉載請在文章開頭標明:轉載自叮噹派(微信號:dingdangpai2015)。


相關焦點

  • 微景觀生態瓶的盆栽在市場上悄然流行
    中國園林網6月10日消息:近日,記者在走訪市場時了解到,一種名為微景觀生態瓶的盆栽在市場上悄然流行起來,越來越多的花店開始銷售,在淘寶上也成為了熱銷產品。龍沙區某花店是我市最早銷售微景觀生態瓶的店家,記者在店內看到,最小的售價在100元左右,最大的要500元左右。
  • 江蘇:大學生做「微景觀生態瓶」既練了手又掙了錢
    完全可以,因為它只有水晶球一般大小,這是揚州大學園藝和植物保護學院學生自己動手製作的「微景觀生態瓶」。揚子晚報記者採訪獲悉,這些「巧手」大學生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僅27號一天就動手做了200來個。這些生態瓶成本很低,但投向市場價格就會翻幾個跟頭,這批微景觀生態瓶,專為國慶長假市場供應。大學生們既「練了手」,還能得到不菲的報酬,兩全其美。
  • 「小瓶子大世界」南雅中學學子開展環保微景觀生態瓶DIY製作活動
    國慶期間,長沙市南雅中學初2013班組織同學們在家開展了親子微景觀生態瓶製作活動。同學們根據老師提供的相關視頻並在家長們的指導下,完成了一個個漂亮的生態瓶。玻璃瓶中的景色漸漸豐滿起來,一個個妙趣橫生、錯落有致的微景觀生態瓶就呈現在面前。雖然製作微景觀蠻考驗大家的手上的精細活,可這一點都難不住這幫小朋友們哦。依託此次生態瓶製作活動,同學們在活動中體驗到微景觀生態瓶的種植、擺盆、養護等環節,感受別樣的種植樂趣。
  • 微景觀生態瓶悄然流行 有點萌萌噠
    造型各異的玻璃器皿裡,蘚類植物作草坪、蕨類等植物當小樹,搭配以五彩斑斕的沙石和小木屋、柵欄、風車、玩偶等造型的小擺件,甚至還有些萌萌噠,這種被稱為「微景觀生態瓶」的物件目前正在我市悄然流行起來。  「剛開始在網上看到有賣這種微觀生態瓶的時候,就覺得特別好奇,充滿童真的造型、豐富自由的創意、造價相對低廉、易於養護的特點深深吸引著我,就在網上買回來自己打造屬於我的童話世界。」
  • [分享]生態瓶微景觀資料下載
    它以透明玻璃器皿為載體,通常選用一些蕨類植物與苔蘚進行搭配,再配以一些陶泥玩偶,構造出一個模擬自然風景的袖珍景觀。  眼前這一片亮麗的風景動人心弦,想帶走它嗎?完全可以,因為它只有水晶球一般大小,這是揚州大學園藝和植物保護學院學生自己動手製作的「微景觀生態瓶」。這些「巧手」大學生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僅27號一天就動手做了200來個。
  • 「微景觀」小生態 變廢為寶享受DIY
    價格方面,這些微景觀生態瓶售價低則數十元,高則數百元,價格的高低主要根據器皿的大小、材料的多少和製作的難易程度來定。「如果是玻璃瓶,開口越小難度越大,因為手沒法伸進去,只能靠工具,這樣做造型是很難的。」身邊小物變廢為寶 享受DIY樂趣如果你希望享受DIY之樂,苔蘚微景觀是比較容易下手的一種。
  • 讓生活多點二次元——微景觀
    很多小夥伴們訴苦,自己喜歡二次元,但又不是多金的人,養不起手辦cosplay……生活空間還有限,平時上班一族也沒那麼多時間照顧其他,休息只想睡覺……誒……生活如此悲慘,其實每個人都一樣,都有很多自己的苦楚,但是作為一個動漫娛樂博主的軒靈,也要想想辦法幫助這些好朋友們~今天我們來看看既不需要你怎麼管
  • 胥虹社區帶孩子了解水族生態瓶的小奧妙
    近日,滄浪街道胥虹社區團支部聯合姑蘇區向日葵青少年服務社組織開展了以「我來陪你過暑假」為主題的暑期青少年活動,小朋友們以學習製作水族生態瓶的方式了解水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當天,家長帶著孩子共四十餘人參與了此次活動。
  • 三香社區開展海洋「生態瓶」手工製作活動
    近日,三香社區開展了老夥伴客廳手工之海洋「生態瓶」手工製作公益活動。活動現場,社區工作者向大家介紹並展示了一個簡單的微景觀所需材料以及製作技巧等,緊接著在社工們的指導下,大家依次將營養土顆粒、苔蘚按層次鋪好,鋪好了植物根部生長的載體,接下來就要把種的植物網紋草按照一高一低種在土層裡,種好植株後,將土壓實,澆上水,最後再鋪上一層薄薄的細紗石,插上一個小蘑菇、可愛的擺件……玻璃瓶中的景色漸漸豐滿起來,一個個妙趣橫生、錯落有致的微景觀生態瓶就呈現在面前。
  • 親子活動︱LEXUS海洋生態瓶DIY
    2016年8月20-21日(本周末)泉州賓聯邀您一起DIY雷克薩斯海洋生態瓶 海洋生態瓶原來喝完的奶茶瓶子稍微加點創意變得如此精緻3、 DIY活動結束後,我們即會將收到的照片及您的信息整理進行微信投票活動,得票最高者即為本次DIY海洋生態瓶主題活動的環保大使。票數最高的環保大使將獲得由泉州賓聯雷克薩斯送出的精美禮品。
  • 「福利」自己動手做生態瓶,不換水不投食魚能活,奧秘在哪裡?
    記者 汪玲透亮的玻璃瓶裡,種上水草,放入貝殼和蝸牛,再放幾隻小斑馬魚進去,一個可愛、小巧的「生態瓶」便做成了。不換水,不投食,小魚也能活,奧秘在哪裡?活動費用:免費課程名稱:《生態瓶的奧秘》時間:10月24日上午9:00集合地點:西溪溼地生態研究中心集合(文二西路777號西溪溼地北門進入至靠近18號停車場處)活動人數:8人。
  • 居民動手做「生態瓶」聽志願者講植物治水
    上周,杭州職業技術學院的尋源小分隊和頭腦風暴海報小分隊的10多名大學生,在江濱花園社區為20多位居民開展了一次以「做水景微景觀,宣五水共治」為主題的活動。為了讓居民更深入了解汙水的治理,杭州職業技術學院的大學生們,通過手把手教居民製作水景和微景觀,在青山綠水的製作過程中也不斷輸入治水理念。製作的材料有山石、泥沙、以及銅錢草、狐尾藻等水生植物。
  • 微景觀生態瓶:小瓶子裡有大世界
    日前,記者走訪發現,這種被稱為「微景觀生態瓶」的綠植擺件悄然流行,不少消費者還熱衷於網上購買材料,自己動手製作。微景觀生態瓶備受年輕人青睞如今,養綠植的人逐漸多了起來,除了傳統的花花草草,一種養在透明小瓶子裡的微觀植物也倍受年輕人青睞。
  • 和昌林與城創意微景觀DIY+養生課堂精彩體驗
    到底是什麼呢?先來賣個關子!    女神們有沒有想過親手創建一個理想國,在「高大」的植物下面,為萌寵鋪滿苔蘚當溫床。    沒錯,就是創意微景觀DIY+養生課堂體驗,感受指尖的「綠」動之後,體驗一場專業的頸椎養生課堂!    我知女神心,對於這樣完美行程定是毫無抵抗之力,先來親手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理想國」吧。    萌動微景 指趣盎然    靈動安靜的植物能洗滌工作生活中繁雜的心緒,讓人簡單自然、返璞歸真。
  • 生態瓶 | 一方一淨土,一瓶一世界
    生態瓶是密封的,外界不能加入任何食物或氣體,唯一可進入系統的是光線,整個系統以光能推動運行。(PS.為清晰看到瓶中的微景觀,圖片拍攝時已將密封裝置取下)我是「小人國」裡的一員,我要去森林裡看每一個蘑菇鑽出來的姿勢;在它腳邊的苔蘚上跳躍。我要和樹一起,展開雙手,去擁抱迎面而來的風,說一句:「你好,歡迎來到小人國!」。
  • 101中學班主任沙龍:「微景觀」中有「大智慧」
    微景觀製作現場萌萌的微景觀沙龍活動第二個環節現場劉永謙副校長講話  您聽說過「微景觀」嗎?您製作過「微景觀」生態瓶嗎?近日,在鄭州市101中學班主任沙龍活動中,30多位班主任體驗了製作「微景觀」的樂趣。
  • 居民動手做「生態瓶」 聽志願者講植物治水
    做好的生態瓶  經過社會各界的大力宣傳,大多數居民都知道「五水共治」很重要,但說起怎麼治水,汙水是怎麼治理的,可能就不太了解了。特別是在全社會剿劣的大背景下,讓居民了解的治理汙水的方式方法,尤為重要。  上周,杭州職業技術學院的尋源小分隊和頭腦風暴海報小分隊的10多名大學生,在江濱花園社區為20多位居民開展了一次以「做水景微景觀,宣五水共治」為主題的活動。  為了讓居民更深入了解汙水的治理,杭州職業技術學院的大學生們,通過手把手教居民製作水景和微景觀,在青山綠水的製作過程中也不斷輸入治水理念。  製作的材料有山石、泥沙、以及銅錢草、狐尾藻等水生植物。
  • 微景觀:裝在瓶子裡的童話世界(圖)
    有人說,裝在生態瓶裡的「微景觀」不僅是一個童話世界的縮寫,更是現代人對于田園和自然的嚮往。在家中、辦公室內放上幾盆苔鮮「微景觀」,既可以裝點環境,還能調節情緒。如今,自製「微景觀生態瓶」成了繼多肉後,大多數人的一種減壓方式,李金曉就是這群人中的一員。近日,記者帶著好奇走進了李金曉的「怡家微景觀」世界。  記者在李金曉的工作室看到了許多已經做好的成品,每一個作品都讓人忍不住捧起來細細觀看。
  • 嘉興一小學老師布置做「生態瓶」 女孩掉進大海溺亡
    賴師傅:「科學老師布置了作業,說要幾個人一組做生態瓶。就是玻璃瓶裡要裝沙子和小魚小蝦。」  賴師傅的女兒,在嘉興海鹽秦山小學讀五年級,9月17號,也就是中秋假期最後一天,女兒說要和兩個男同學去做生態瓶,結果只回來一個男同學,說他的女兒和另一個男同學掉進了大海。
  • 「基層動態」丨「以花為名、愛尚生活」微景觀製作
    為了豐富基層婦女幹部的精神文化生活、陶冶性情、提高藝術修養,近期興壽鎮婦聯在機關五層會議室開展「以花為名、愛尚生活」為主題微景觀製作,由謝老師為大家講解水族生態瓶微景觀的製作。最後在水瓶內注入清水,放上兩三條小金魚,水族生態瓶微景觀製作完成。在老師細心的教導下,姐妹們認真跟隨製作步驟,彼此之間交流心得,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幸福快樂的笑容。大家手捧著自己的作品合影留念,場面十分溫馨。【來源:昌平女性】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