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進村是很多農民的期待,在不久的將來,即便是偏遠貧困地區的村民,也能跟城裡人一樣享有在家收快遞的便利。近日,國家郵政局印發的《快遞進村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簡稱《行動方案》)明確,到2022年年底,符合條件的建制村基本實現「村村通快遞」。「農村快遞市場的藍海前景廣闊,農村快遞業務量的增速和增量值得期待。」4月9日,在國家郵政局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快遞協會副秘書長楊駿表示。
從快遞下鄉到快遞進村
「快遞進村」的關鍵前提是「快遞下鄉」。國家郵政局於2014年啟動了「快遞下鄉」工程。6年來,我國快遞服務網絡不斷健全,快遞服務融入農民生活,呈現出準公共服務的屬性。
「目前,全國鄉鎮快遞網點覆蓋率達96.6%,已接近基本實現『鄉鄉有網點』的目標。據統計,目前,26個省(區、市)實現了鄉鎮快遞網點全覆蓋。」國家郵政局市場監管司副司長邊作棟表示,「縣、鄉兩級服務網絡的建立,使快遞進村具備了現實基礎。」
從「快遞下鄉」到「快遞進村」,意味著快遞逐漸成為農產品上行和工業品下行的重要渠道,在促進農業生產、加速農產品流通、推動農民消費方面發揮著基礎性作用。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各主要快遞企業利用自有電商平臺和快遞服務體系,開通農產品線上銷售渠道,組織應急運輸專線,通過高效快遞網絡,幫助滯銷農產品順利銷售。其中,中國郵政依託郵樂購平臺,幫助多地農產品打開市場,僅四川省西充縣郵政分公司在疫情防控期間就已幫助農戶線上代銷及配送冰糖橙2000公斤、青見柑橘12000公斤、青菜頭300公斤;順豐通過順豐小當家等電商平臺,銷售山西的隰縣海棠果2萬單、4萬斤,銷售湖北省恩施小土豆15萬單、75萬斤;阿里菜鳥與快遞物流企業組成「促經濟綠色通道」,保障生產生活物資運輸,15個省(區、市)26個縣的農產品正通過綠色通道送到各大城市的消費者手上……
據悉,2019年,農村地區年收投快件量超過150億件。全國打造出年業務量超百萬件的快遞服務現代農業「一地一品」項目163個,71個貧困縣打造出年業務量超過10萬件的快遞服務現代農業項目75個,為農村電商發展和農民增收提供了強大助力。
基於快遞業在農村市場的已有成績,為更好服務「三農」,有效助力全面小康,國家郵政局經過反覆研究、廣泛徵求快遞企業、消費者等多方意見,提出了「快遞進村」工程,計劃用3年左右的時間,持續推進快遞服務直投到村,基本實現有條件的建制村「村村通快遞」。
因地制宜 分階段分區域實現目標
「快遞業是高度市場化的領域,經濟發展水平造就了不同地區快遞進村的不同基礎條件。為此,我們提出了分階段分區域發展目標。」邊作棟表示,經濟較為發達、基礎條件較好的地區,可以先行一步,率先實現全覆蓋。經濟條件相對沒那麼發達的地區,可以逐步推進,利用3年時間達成最終的目標。
為實現此工作目標,《行動方案》提出,要堅持統籌規劃、政策引領,市場配置、創新驅動,因地制宜、分類推進的原則,鼓勵郵快合作、快快合作、駐村設點、交快合作、快商合作及其他合作等多種方式推進。
在「快遞下鄉」的帶動下,各地進一步延伸服務網絡,在直投到村方面進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郵快合作模式。在四川、甘肅、青海、黑龍江、西藏5個省份進行了試點,國家郵政局、郵政企業、快遞企業籤訂三方協議。「目前來看,企業的積極性都很高,效果也很好。」邊作棟說。
——駐村設點模式。快遞企業進村設置網點提供服務,目前,在東部發達省份和業務量大的農村地區,由市場主導,各快遞企業多採取這種方式進行農村快遞網點布局。
——快快合作模式。這是近幾年各地最普遍的快遞下鄉進村模式,由多家企業採用「抱團取暖」的方式,由一個網點共同代理多個品牌,實現成本共擔、網絡共享,解決了快遞企業獨自經營費用高、運營難的問題。
——交快合作模式。在貴州、雲南等地都有諸多實踐,快遞藉助交通網絡覆蓋的優勢和村村通客車的條件,搭載快件進村。通過交通和快遞的合作,同時解決了客車運輸「吃不飽」和快件運輸「下不去」的問題。
——快商合作模式。電子商務進農村的示範縣項目在國家級貧困縣已經實現了全覆蓋。「快遞是實現電商配送的網絡,如果能夠和配送站點結合,將有力地推動農村電子商務建設。」邊作棟指出。
「近期的摸底調查數據顯示,快遞直投到村的比例已經達到35%左右。這也堅定了我們的信心,在此基礎上,我們將加大力度持續推動。但快遞服務進村,確實是難啃的硬骨頭,現有的基礎還需要繼續夯實,更需要各方的努力。」邊作棟表示。
企業抱團降低快遞進村成本
實現「快遞進村」的目標並不容易。農村不比城市,快遞服務集約程度低,不少山路難走、有些人家難找,再加上快遞單量相對較少,成本控制難度較大,在農村不少快遞企業很難存活。「希望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給予快遞進村政策支持和財政補貼。」中國快遞協會副秘書長楊駿表示。
推進快遞進村,行業責無旁貸,企業機不可失。為響應和落實《行動方案》,推進快遞業持續健康發展,中國快遞協會和各企業為推動「快遞進村」共同倡議,加強快遞進村多方合作、努力融入鄉村建設,讓快遞服務在2022年年底通達全國31個省(區、市)的建制村,帶動鄉村經濟發展,更好地服務當地農民生活。
本次「快遞進村」共同倡議,阿里巴巴集團主動響應,菜鳥網絡旗下菜鳥鄉村將通過減免「溪鳥系統」技術服務使用費、補貼智能硬體採購費等,幫助共同配送需求的農村快遞企業暢通信息流,並積極嘗試與交通、郵政、供銷合作下鄉進村;在百縣開展「村播計劃」,讓縣長、快遞員、種植戶、電商賣家聯手網紅直播帶貨;為鄉村快遞網點提供代購、拉新、本地服務等商業增值服務,同時協調淘寶大學、菜鳥裹裹商學院培訓電商、快遞人才,打造一條「快遞進村」可持續發展之路。
「快遞進村要取得可持續的發展成效,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是關鍵。」邊作棟說。快遞企業要結合快遞進村面臨的成本高的客觀實際,推動資源集約共享,通過快遞企業抱團發展、企業合作等方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進一步優化攬派兩端的利益分配,努力通過破解前端的價格戰難題,為後端的投遞網點爭取更多的利潤空間;堅持保證服務的發展,優化網絡管理,進一步壓縮農村快件時效,不斷提升農村快遞服務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