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觀察報
經濟觀察網記者 程亦曦 「到2035年,上海要基本建成引領亞洲輻射全球、以開放的現代化金融市場體系為核心、以全球人民幣資產配置中心為標誌、與紐約和倫敦並駕齊驅的頂級全球金融中心。」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中長期目標在《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目標與發展建議》中提到。
12月13日, 《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目標與發展建議》報告發布。報告由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聯合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共同編寫。屠光紹和李揚教授作為課題報告牽頭人。
報告認為,這一長期目標的實現需要多方面的堅實支撐,包括建成充分開放的金融市場體系和金融機構體系、打造國際領先的金融基礎設施體系和金融科技體系、完善與國際對接的金融法治監管體系和現代化金融系統風險防範體系、形成高度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和一流人才隊伍四個方面。
「十四五」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承上啟下的重要時期。圍繞夯實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基礎支撐,報告牽頭人之一屠光紹介紹,對新發展格局下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新任務的建議內容:首先是促進國內金融體系完善和結構優化,其次是加快確定並鞏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在全球人民幣資產中心的地位,促進人民幣的國際化,最後要在促進國內國際金融資源的有效配置、良性互動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該報告對「十四五」期間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從八個方面提出共31條相關建議。具體包括:加快完善金融市場體系,提升資源配置功能:進一步統一交易所和銀行間國債市場,增強國債市場流動性;完善資產證券化體系,拓展市場結構;豐富各類衍生品市場品種,擴大投資者參與度;發展高收益債券市場;發展特殊資產市場;完善綠色金融交易市場。
健全金融機構體系,支持直接融資和科技創新:試點商業銀行經營證券業務;允許民營、外資資產管理公司參與不良資產一級市場;建立國家政策性科技銀行。
擴大金融對外開放,推動人民幣資產全球配置:擴大外資機構業務準入範圍;逐步開展各類人民幣資產跨境轉讓業務;建設亞洲國際中央證券託管機構;推進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依託跨國公司資金池推動資本項目可兌換;推動金融數據跨境流動;推動建設上海ESG投資國際合作促進機制。
依託臨港新片區功能,建成全球最高水平的金融開放先行區:試點本外幣合一離岸帳戶體系;加快推進國際金融資產交易平臺建設;推動金融管理制度和稅收制度與國際高水平接軌。
強化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打造金融科技高地:完善國際化支付清算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國家金融科技發展研究中心;建立全國統一的金融信息資料庫。
完善金融法治和監管,構建完備的金融風險防範體系:在臨港新片區建立金融法治試驗區;在科創板試點建立更完善的證券集體訴訟機制;爭取中央賦予上海更多金融管理權限;建立全金融市場的風險管理與壓力測試中心。
加大人才資源聚集,提供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完善高端金融人才政策;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建立數據資產相關的法律制度,加強個人信息與隱私權保護;完善政府服務,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加強戰略規劃引領,形成多方建設合力:高度重視上海國際金融中心戰略規劃引領和統籌作用,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規劃納入國家規劃體系;健全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工作協調機制,在金融改革、開放創新和風險防範等方面形成更有效的協同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