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完日本的城市化進程,中國走到了哪個階段?

2020-12-12 騰訊網

在了解日本房產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相比國內,日本的戶型利用率更高、建築質量更好、維護更細緻,房產交易、房屋租賃市場更健全、透明,每個街區的配套設施也更完善,這些都是日本在一百多年的城市化過程中積累經驗、總結教訓的結果。

城市化是每個國家發展中的必經之路,經濟、文化、社會關係的升級和改變,以城市為載體,反映在人口、房屋、交通設施的變遷中。目前日本的城市化進度在95%左右,我國則是60%。

日本的城市化開始於1868年(明治時期),在二戰後開始迅速發展,今天我們就從房地產的角度來回顧一下二戰後日本的城市化進程。

1945年-1975年 快速發展階段

二戰後,日本經濟在美國的扶持迅速復甦。1968年,日本GDP超過德國,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迅猛工業化進程的推動下,日本城市化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我們熟知的三大都市圈(京東圈、大阪圈、名古屋圈)都是在這段時期形成的。

1945年到1975年期間,日本每年約有90萬人從農村轉入城市,其中50萬人都流向了三大都市圈(當時日本人口不足1億)。這一時期是日本城市「野蠻發展」的擴張期,全國上下都在開展「造城運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蓋房,補上住宅供應的缺口。

二戰剛結束時,日本住宅缺口約為420萬戶,日本政府通過鼓勵建設住房、政府興建保障房、獎勵居民出租房屋三條政策通道,在新建住房的同時盤活存量住房。到了1968年,日本房屋存量2559萬套,家庭數量2532萬戶,住宅達到供需平衡。

但城市化的推進,又對日本住房存量的結構提出了要求。

隨著打工人口湧入城市,日本傳統的家族同居模式逐漸發生變化,自建一戶建的需求量降低,企業宿舍、商品公寓成為新的居住方式。日本政府用「公營、公團、公庫」的組合政策應對這一轉變,在為低收入群體提供廉租房、為中產家庭提供優質商品房的同時,鼓勵金融機構為企業和個人提供住宅相關的金融服務。

1976年-2000年 穩定階段

三十年的「野蠻發展」為日本帶來了許多問題,大城市環境汙染、交通擁堵、生活條件變差,一些追求生活質量的居民開始逃離烏煙瘴氣的市中心。同時,城市核心區域住房供不應求,房價、房租高漲,很多無力支持房租的人也被迫離開城市。

1970年起,日本三大都市圈的人口流入量逐年減少,從1962年峰值的70萬人,銳減到1977年的接近0。事實上,1975年到1983年間,大阪圈和名古屋圈人口不斷流出,出現了「逆城市化」的情況。

這一時期,日本經濟也告別了高速增長,1971年和1979年的兩次石油危機打擊下,日本提出「技術立國」的口號,大力發展高科技,第二產業佔GDP比重開始下降,第三產業蓬勃發展。

在此背景下,日本的城市化建設從「從無到有」邁入「從有到優」的階段。

為了解決東京人口過於集中的問題,日本開始了以「分散首都圈功能」為核心的計劃:避免教育資源持續向首都圈集中、控制首都圈工業用地數量、完善首都圈周邊中等人口城市的設施,將首都人口疏散到橫濱、千葉、八王子等城市。

這一計劃讓東京圈逐漸形成了目前「一都三縣」的結構。1960年到2010年間,東京23區的人口在900萬上下浮動,而郊區人口從1000萬上升到了2600萬。

這一階段,日本政府也在不斷改善住房的質量。二戰結束的5、6年內「趕工」建造的房屋品質較差,需要重建。新建住房都格外注重適應老齡化、生態化等新的社會需求,防災能力、建築質量也不斷規範。所以我們才會覺得,日本的房子設計好像更加科學,生活在其中感到格外貼心

日本政府的努力也得到了國民的認可,從1988年開始,日本國民對住房的滿意度越來越高。

日本公開透明的二手房交易和房屋租賃體系也是在這一時期發展完善的。在60年代,巨大的租住需求讓中介市場亂象叢生,市場中都是小型房產公司,按照各自的規則交易。70年代,政府開始整頓房屋交易、租賃市場,搭建平臺共享信息、提升從業人員素質、頒布法律法規,之後我可能會單獨用一篇文章,寫寫日本對房產交易市場的規範。

2000年至今 高度聚集城市化

即使所有的計劃都在追求完美的結果,過程中也永遠都會出現新的問題。

在平穩期的末期,持續的人口疏散讓都市圈的人口分布呈現郊區化的狀態,核心城市的核心區域出現「空心化」現象。比如東京的都心三區,因人口長期負增長,失去了產能與活力。1991年,日本經濟泡沫破裂,土地價值一落千丈,土地是銀行抵押貸款的常用抵押物,地價崩塌,金融鏈條也岌岌可危,幾乎喪失為企業融通資金的功能。

於是日本城市化新階段的首要任務就是:把請出去的人再請回來,拯救大城市的地價;打造國際水準的都市圈,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日本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新政策:放寬限定區域內的建築容積率、放寬住房貸款和稅收政策。10年間,新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上一階段遺留的問題,東京都職住分離的狀況得到緩解,夜間人口佔白天人口的比例從1995年最低點的80%,上升到2010年的84%。當然,最直觀的數據還是人口的變化,從2000年開始,東京都核心三區人口數開始回升。

目前,日本的城市化程度已經達到95%左右,現階段的城市改造是繼續對城市「精雕細琢」,不斷的翻新、優化,適應經濟、文化、社會關係發展的新需求,用城市功能區的翻新和擴建刺激消費,打造新的國際化都市圈拉動經濟。

東京的新機場、大阪賭場、副首都等計劃,都是圍繞以上主題提出的。

縱觀日本的城市化進程,有沒有覺得很熟悉?上世紀90年代日本遇到的問題,正是當下我國很多大城市正在面對的,而建設大城市周邊的城市,疏散城市功能和人口,也正是我國正在做的事情。

未來,我國的住宅也會更加人性化,社區也會更加生態化。

相關焦點

  • 中國相當於發達國家哪個階段 看收入、城市化率等對比
    中國相當於發達國家的哪個階段?來源:李超宏觀研究與資產配置;作者:華泰證券李超團隊中國人均GDP和可支配收入接近上世紀70年代的美國2016年中國人均GDP為8123美元,接近於70年代末的美國、德國、法國、日本,80年代初的英國,90年代初的韓國。
  • 周躍輝:西方城市化的三個階段
    西方國家城市化所走過的將近三百年的演變歷程,可分為三個階段。   18世紀中葉—1950年:工業城市化階段   農業文明從鄉村開始,而工業文明則發軔於城市;城市脫胎於鄉村,而西方國家大規模的城市化進程,卻起源於近代的工業革命。
  • 城市化進程中鄉土文化的道德價值
    【摘要】城市化是中國實現現代化的必然選擇,但是城市化進程並不必然與鄉土精神相對立,農業文明有其獨立的價值與文化個性。鄉土文化的道德價值體現在鄉土信仰、鄉土意識與鄉土生活之上。我們在鄉土文化建構中,必須堅持價值建構的平等性、突出農民的文化主體性、認識農村建設的目的性及堅守農業精神的本體性。
  • 趙燕菁觀察|中國城市化進程存在資產鴻溝
    城市化的核心進程,就是這一群體從農村向城市的轉移。「無產」是這一群體的最大特徵。「有產」和「無產」兩種產權狀態的存在,使得任何一項城市化政策,都可能產生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的利益分配效果。這就意味著不存在可以滿足所有人的城市化政策。因此,任何一項城市化政策的選擇,首先必須要有明確的階級利益取向。
  • 中國現代化的國家進程:歷史階段和類型特點
    中國現代化的歷史進程,指從中國現代化起步到目前的歷史過程。關於中國現代化的起點沒有統一認識。一般而言,19世紀中葉(1840~1860年)可以作為中國現代化的起點,中國現代化的過程分析可以從19世紀初開始,時間跨度約為180年(1820~2005年)。
  • 城市政治生態學:對西方社會城市化進程的反思
    [關鍵詞]  城市政治生態學;城市化;政治生態學   [收稿日期] 2020-04-09 [基金項目] 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城市政治生態學理論和前沿問題研究」(19CZZ008),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資助項目 「城市政治生態學對資本主義城市化進程的馬克思主義批判
  • 日本城市化三大難題
    2004年,日本東京,街頭即景。  按:近鄰日本,按照學術界的一些定義,上世紀70年代便完成了城市化。它近一個世紀的城市化進程,對於中國來說,有許多值得借鑑的地方,比如如何消解大城市人口膨脹以及土地、資金來源等問題。
  • 張詩雨:城市化發展階段面臨的重大問題
    現代城市化發展的突出特點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各國生產力高速發展,部分發達國家進入現代城市化發展階段。現代城市化又稱為都市化。它通常是指伴隨人口集中,農村地區不斷轉化為城市地區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城市數目增加,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規模擴大,城市人口佔總人口的比例上升。城市化也是城市文明不斷擴張和傳播的過程。
  • 城市化進程的天道和人道
    現代化的城市化進程,其實是天道和人道的競爭抉擇。城市化的天道,就是大力興建小城鎮,發展小城鎮,從大城市引流人員充實小城鎮,面對廣大的農村山野,一些荒涼所在,開闢成宜居家園。將人跡罕至的所在,變成人間的樂土。比如開荒造林,沙漠治理,填海造島之類的,都是這個方向。
  • 為加快西青城市化進程建言獻策
    王洪茹說,今後五年,是西青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我們要自覺把思想行動統一到中央、市委、區委的決策部署上來,把智慧力量凝聚到加快西青城市化進程,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上來,堅持解放思想、改革創新、艱苦奮鬥、紮實工作,努力為美麗西青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新形勢新任務對區人大及其常委會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 社會學人說 | 宋婧:工業化與城市化進程中的村委會女幹部
    城市化過程中的「調解」團隊除了工業化,城市化過程對農村女幹部的地位和作用又有什麼影響呢?我們採訪的這個內陸農村,是從90年代開始加快城市化進程的,2000年以後大部分村民陸續搬進了拆遷房小區,給基層管理體系帶來了新的問題。原來的村分解為若干小的居委會,在居委會之上就形成了「社區」,而社區又受到更高一層的「街道」管理。
  • 當學府文脈邂逅城市化進程:一場盛宴就此開啟
    但在城市快速發展的當下,文脈與城市化進程的邂逅,未免就多了幾分必然的意味。只是固有的文脈會與怎樣的城市化進程相遇?這是一場可遇而不可求的「邂逅」之旅。城市資源富聚學府路:因為不可複製所以不可一世學府路的豪門盛宴④:學府路現狀實勘:讀萬卷書行學府路學府路的豪門盛宴⑤:大鱷愛上「人文」範兒學府路未來大有可觀學府路的豪門盛宴⑥:資訊收集:學府路的歷史沿革及教育資源盤點學府路的豪門盛宴⑦:當學府文脈邂逅城市化進程
  • 「一場沒有硝煙的革命」:英國工業革命對城市化進程有何作用?
    一、工業革命促使著英國城市化進程的展開,使得城市面積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超過了農村,奠定了英國社會發展的基礎工業革命對於英國有著很多深刻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英國的發展進程,改變了英國的經濟發展模式和人口容量,還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英國城市化的進程。
  • ...Campanella):美國城市化進程的升起、沒落與重生:一個給中國的...
    託馬斯·康帕內拉(Thomas Campanella):美國城市化進程的升起、沒落與重生:一個給中國的警示故事 admin
  • 日本拓殖大學教授談日本城市化:依照公平的市場規則進行
    嘉賓簡介:佐藤城,日本拓殖大學教授,比較政治經濟學者,對日本、中國和俄羅斯現代化問題卓有研究。核心提示:早在1973年,日本城市化水平高達71%,實現了高度的城市化。在日本的城市化進程中,是否也有過一部拆遷史?也在過度汲取農村資源的現象?
  • 講堂103期 彭真懷:城市化進程中的農民命運
    今天非常高興來到這兒,我們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即中國的問題是什麼問題?中國革命和中國建設所有的問題是什麼問題?根本就是農民問題。泛泛而論,說收入分配是社會中一個最大問題,往往容易掩蓋對農民剝奪的過程。據研究,當前收入分配最大問題是對農民收入分配的不公,70%的農民缺少財產性收入,大家要注意這個問題,這包括兩個概念,一個是農民沒有財產性的收入;二是沒有工資性的收入,這是最大的社會不公。
  • 韓國城市化進程讓農村小學消失
    學校裡只有一個學生韓國城市化進程讓農村小學消失 作者 Choe Sang-Hun 編譯 王微 《 青年參考 》( 2015年10月07日   19 版)
  • 2015年6月英語六級翻譯真題及答案:中國城市化進程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四六級>四六級真題>六級真題>正文2015年6月英語六級翻譯真題及答案:中國城市化進程 2015-06-13 18:09 來源:
  • 2015年6月英語六級翻譯真題及答案:中國城市化進程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四六級>四六級真題>六級真題>正文2015年6月英語六級翻譯真題及答案:中國城市化進程 2015-06-13 18:09 來源:
  • 中國城市化與城市現代化
    中國城市乃至世界城市的發展因此而進入城市發展史上嶄新的新紀元。  (一)歷史的進程  透過科學的目光來探討城市的發展,就能掌握城市與科學技術的關係,了解城市對科學的依賴,和科學技術對城市的決定性影響。用物理學家詹姆斯·特拉菲爾的話說,「科技設定了城市的極限,指出了都市發展的大致方向。用工程師的語言來說,技術定出了能夠發展的『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