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與野獸:從《太平廣記》入手來看女性精變文化為何盛行於唐

2021-01-12 趣史談號外郎

導語: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女性往往是神秘的象徵。她們似乎蘊藏著一種特殊的力量,無論是造人的女媧還是會帶來大旱的旱魃都是以女性的形象出現在世人之前。除了女性以外,他們還具有一個共同點:身上帶有動物的特徵,女媧人首蛇身、旱魃化犼都印證了這一點,這說明從遠古時代開始,女性精變就已經成為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美女與野獸」之間的轉化也就成了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到了唐朝時期,這種精變現象愈發頻繁的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

要想弄明白唐朝會出現遠勝於前朝數量的女性精變現象,首先我們要了解唐朝出現了怎樣的女性精變現象,接下來我們就從記錄了許多唐代女性精變現象的書籍《太平廣記》入手,來看看唐人的思維裡,女性是如何精變的。

(女媧像)

一、集前朝志怪小說大成的奇書:《太平廣記》

說起精變就不得不提中國的一種特殊的小說類型:志怪小說,可能大多數人對於志怪小說的印象就是:《聊齋志異》、蒲松齡、狐仙,其實志怪遠非如此。志怪小說最早可以追溯到魏晉南北朝時期,以敘述神異鬼怪故事為主,那「精變」就是志怪小說中最常用的一種描寫方式。所謂「精變」,其實是指,動植物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化為人類。「精變」之後所產生的人,就是我們經常提到的「妖」。

中國最早的女性精變出現於先秦時期,魏晉南北朝時題材變得愈發廣泛,隋唐時期,人們多「作意好奇,假小說以寄筆端」,同時還出現了「傳奇」這一文學體裁,所以志怪之事更為盛行。宋朝時,有人將前代的故事、傳奇以及道經、釋藏等匯成一部雜著取名為:太平廣記。它是古代文言紀實小說的第一部總集,全書一共有150多卷,大部分都是神怪相關內容,對於後世的志怪小說影響極大,基本上代表了中國文言故事的主流。而在這部書中記載了大量唐朝女性精變的故事,內容涉及十分廣泛,花鳥蟲魚,飛禽走獸都可以在其中窺得一二。

(太平廣記書影)

二、狐、虎、龍:太平廣記所載女子精變的主要動物形態

1、迷失之域,狐源青丘

《太平廣記》中所記載的唐人精變現象中,與女性互化最多的便是狐,高達18條。早在先秦時期,狐就已經出現在了古人視線之中,《山海經大荒東經》就有記載:「有青丘之國,有狐,九尾。」到兩漢時期,狐的形象就發生了從祥瑞的代表到妖魔鬼怪之間的轉變,《說文解字犬部》記載:「狐,妖獸也,鬼所乘之。」

唐代,狐妖精變為女子的志怪說法達到頂峰。在唐朝狐幻化成的女性大部分都擁有美麗的外表,這是她們能夠迷惑世人的法寶。與此同時她們多是狠毒,狡猾,令人膽寒的。比如《太平廣記》「上官翼」中就記載了狐妖迷惑上官翼後,奪走上官翼的兒子為食的故事。但是,也有極少數的狐妖形象是溫柔善良,聰敏達理的,《太平廣記》卷四二五中提到的任氏就是這樣的,她不僅具有女德,而且還是一位帶領自己的家庭走向富裕的主婦。是為數不多的「正面」的狐妖形象。

但是也不是所有的狐狸都可以幻化成女人的,《太平廣記說狐》篇載:「狐五十歲,能幻化為婦人,百歲為美女。」並且「能知千裡外事,善蠱魅,使人迷惑失智。」

(畫家筆下的狐妖形象)

2、惡煞駭人,猛虎出世

老虎這樣兇猛的東西在我們現代人眼中與女性的聯繫好像就只剩下「母老虎」這個詞,但是在《太平廣記》中,關於女性和老虎互相轉化的精變記載僅次於狐,位居第二。那麼什麼樣的女性可以和老虎相互轉化呢?

首先,女性和老虎互相轉化的一個最重要的工具就是虎皮, 只有虎皮在,虎和女性才可以互相轉化,《太平廣記》中所載:唐人申屠澄的妻子在和申屠澄生活很久之後,看到了家中虎皮,披上之後化為猛虎,奪門而出不知所蹤。第二不守禮法的女性會被變成老虎以示懲戒,《太平廣記》卷也記載有一名女子因偷盜寺院中的物品,被懲戒變成老虎,只能在郊外生存的故事。其實這在另外一種層面上來看也包含有約束女性遵守禮法的意味。

猛虎化為女人,並不只是大家所想像的只有惡毒和兇悍的,和狐幻化成的女性一樣也有十分正面的類型,像上面提到的申屠澄之妻,雖然後來化虎而走,但是在走之前她也是一位與丈夫相敬如賓的妻子,並且可以照顧家人的良母,甚至於是一個可以舞文弄墨,和丈夫一起對和詩歌的女子。

(山海經中記載的虎齒的西王母)

3、不染世俗,高貴龍女

想必大家應該都知道在金庸先生的代表作之一《神鵰俠侶》中的女主角「小龍女」吧?她清純可人,不染塵世俗氣的仙女形象可謂圈粉無數,在《太平廣記》的記載裡,關於「龍女」也曾有過記載:龍與女性互化。而且《太平廣記》所述「龍女」也確實是富有風情,不食人間煙火,充滿高貴氣息的形象。

比如書中所記載與許漢陽把酒尋歡,富有情調的女子,就是龍所化成的。你看吧,「小龍女」的名號還真不是亂叫的,金庸先生起名字也是有深意的。而在唐人的世界裡一旦被龍女看中,你的命運就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太平廣記》卷四二四中的柳子華就是因為被龍女看中,最後帶回了龍宮,成了水仙。可以看出龍作為中華民族的信仰,即使是會發生精變也是會變成一個給大家帶來福祉,並且十分符合當代審美和價值觀的女性形象。

(龍女圖)

三、女性精變文化為何會在唐代盛行

《太平廣記》中關於女性精變的記載可以說是唐代女性精變文化的縮影,那麼為何女性精變文化會在唐代盛行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民族融合,激發精變想像

唐朝建立以前,中國長期處於南北朝對峙分裂的狀態,政權交替頻繁,國家混亂不堪,許多少數民族融入中原,經過隋朝的整合以後,發展到唐朝,各個民族都已經在中原穩定生活。他們定居的同時也造成了唐朝社會風氣的胡化,對唐朝女性精變現象產生了一定影響,我們以狐和狼為例來進行說明。

與前朝相比,唐朝時期出現的女性精變後的狐精則具有好音色,體有騷氣,多姓胡的特點,因為在唐朝時,人們經常把對於少數民族的歧視轉化到胡女的身上,在他們的思維裡「胡女」即「狐女」,再加之,胡女能歌善舞,在唐朝社會裡經常以歌舞伎的身份出現,所以在唐朝時期出現了很多幻化成歌舞伎的狐精。

(胡女畫像)

那狼女精變就更不用說了,我國的狼大部分分布在西北內蒙古、新疆地區和東北部,也就是說狼的形象很可能都是由少數民族帶來的。狼作為我國古老少數民族的圖騰信仰,本身就帶有一定的神秘感,在少數民族文化傳入中原後,唐人又發揮了他們豐富的想像力,創造出了一系列女性與狼相互幻化的傳說。

2、佛教興盛,宗教引發精變傳說

唐朝時期很重視對於佛教的利用和整頓,我們所熟知的「唐三藏」的原型玄奘就是唐朝貞觀年間的高僧。同時唐朝20多個皇帝除了反佛的李炎以外,都傾向於支持佛教的發展,這也就造成了唐朝時期佛教的盛行。宗教的盛行帶來了更多神秘的傳說和概念,於是在傳統文化與佛教的交融下,唐朝產生了許多前朝沒有過的精變現象。

而女性與蛇之間的互化精變現象則是完全來自於佛教的文化,前朝雖然有過對於蛇精的描寫,但是卻沒有蛇會變成美女這樣的設定,而「蛇化美女」的概念則是來自於佛教文化中的「美女蛇」概念,在佛教文化裡,「美女蛇」是用來懲罰人的工具,違反了宗教規則的人就會被蛇變成的美女懲罰,這種豐富的佛教文化卻給了唐人更多的素材,所以發展出了一系列蛇與美女互相幻化的精變現象。所以唐朝出現了前朝沒有過的精變現象與佛教的影響息息相關。

(蛇精圖)

3、民風開放,帶來文化創新

唐朝時期基本上是我國歷史上比較開放的一個時代,民族融合和萬國來朝都發生在這個時期,同時這個時代又是一個包容性極強且尚文的時代。這就導致了唐人擁有極強的想像力和創新意識。在《太平廣記》記載中我們不難看出,很多前朝已經擁有的精變現象,唐朝時期還是做出了很多的創新,比如鳥與女性之間的幻化。

鳥精最早的描述來自於《山海經》中的「精衛填海」,裡面小女孩變成鳥的故事也給後人留下了極大的想像空間,在之後的文章裡我們也很少可以看見鳥類精變的現象,而在唐朝時期則出現了鳥化為婦人來幫助人們的故事,賦予了鳥的精變更多人性化的特徵。唐朝人民通過大膽的想像,讓鳥與女性之間的互化更加符合自己這個朝代人們的價值觀。這種對於原有文化的創新是需要很大的勇氣的,而能出現這種創新與唐朝民風的開放和唐人的創新意識是分不開的。

(精衛填海)

小結:女性精變現象是創新、開放的唐代社會映射

從《太平廣記》中記載的女性精變現象中我們不難看出,唐朝的文化開放和包容是女性精變現象頻率高於其他朝代的重要原因,正是因為願意接受不同的文化,才能不斷豐富自己的文化底蘊。同時這也反映出唐朝人創新,開放,敢於想像的社會思維。

總之,精變現象是我們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唐朝也是中國歷史上十分重要的朝代,所以如果大家對於唐朝女性精變感興趣的話,不妨去看看《太平廣記》這本書,了解一下盛世大唐的女性玄幻圖鑑。

參考文獻:

1:《太平廣記》

2:《唐六典》

3:《國史大綱》

相關焦點

  • 美女與野獸:從《太平廣記》入手來看女性精變文化為何盛行於唐
    除了女性以外,他們還具有一個共同點:身上帶有動物的特徵,女媧人首蛇身、旱魃化犼都印證了這一點,這說明從遠古時代開始,女性精變就已經成為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美女與野獸」之間的轉化也就成了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到了唐朝時期,這種精變現象愈發頻繁的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
  • 《太平廣記》植物精怪形象分析: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中的精怪形象關於精怪的角色形象,在《太平廣記》收錄故事中,木怪所化之人都是以男性面貌出現,沒有木怪化為女子的描寫,應該是因為樹木具有剛強、堅固的外形與特質,容易聯想為體力較強、身高較高的男性。即使後期志怪中出現關於女性木怪的描寫,其原形也多為楊柳、芭蕉一類不具剛硬特質的樹種。至於花卉怪類別收錄的故事中,化為人形的花卉怪以女性面貌居多,5 篇之中有 3 篇都是化為美女,應是因為花朵外形美麗而脆弱,容易聯想為柔美嬌弱的女性所致。
  • 成果薈萃 | 熊明教授專著《〈太平廣記〉與漢唐小說研究》由中華書局出版
    《太平廣記》按照故事性與人物中心原則廣選博取,在事實上確認了這些被選篇章的小說性質。由於《太平廣記》選錄範圍幾乎涉及先秦漢唐時期的所有各類著述或者說文獻,因而,也就在事實上清理、確認、輯存了先秦漢唐小說。在這一意義上說,《太平廣記》實際上對先秦漢唐時期的小說文獻進行了一次全面清理,大致確認了先秦漢唐時期小說存在的範圍、數量,基本將先秦漢唐時期的小說收錄其中。
  • 《太平廣記》與漢唐小說
    《太平廣記》與漢唐小說 2018年07月09日 07:31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熊明 字號 內容摘要:首先,《太平廣記》客觀、理性地對待傳統小說觀念下的廣義中國古代小說即文類小說
  • 太平廣記茶館 好山好水好茶館
    太平廣記茶文化館,位於萬裡長城關口大境門,張庫大道之起點。茶文化館位於西太平山下,是張家口廣播電視臺的文化產業基地之一,故名太平•廣記。廳中主要展示了蒙古奶茶製作過程,蒙古人們生活習俗等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物。 庫倫(烏蘭巴託)(Ulaanbaatar),是蒙古國首都,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交通、工業,科技中心。始建於1639年,當時稱「烏爾格」,蒙語為「宮殿」之意,位於蒙古國北部圖拉河北岸,為喀爾喀蒙古「活佛」-哲布尊丹巴一世的駐地。「烏爾格」在此後的150年中,遊移於附近一帶。
  • 孫犁與《太平廣記》
    《太平廣記》一書,他就買過4種版本:石印,小木版,明刊影印,新版鉛印本。1981年,在《買〈太平廣記〉記》一文中,孫犁對此書情況做了專門記述。 《太平廣記》是宋代李昉等人,奉宋太宗之命編纂的一部類書,全書500卷,取材於漢代至宋初的野史小說及釋藏﹑道經等和以小說家為主的雜著,因成書於宋太平興國年間,和《太平御覽》同時編纂,故名《太平廣記》。
  • 【每日薦閱】子部——《太平廣記》
    宋代以後,唐人小說單行本已逐漸散失,話本、雜劇、諸宮調等多從《太平廣記》一書中選取題材、轉引故事,加以敷演;說話人至以「幼習《太平廣記》」為標榜(《醉翁談錄‧小說開闢》)。宋人蔡蕃茄曾節取書中的資料,編為《鹿革事類》、《鹿革文類》各30卷。明人馮夢龍又據本書改編為《太平廣記鈔》80卷。
  • 宋朝四部大書:《文苑英華》《太平御覽》《太平廣記》《冊府元龜》
    宋代編纂的類書,最著名的便是上述提及的《太平御覽》《太平廣記》《文苑英華》和《冊府元龜》。其中除《太平廣記》為五百卷外,其餘三部均為一千卷。宋初,加中書舍人,太宗太平興國中,任參知政事、平章事。雍熙元年(984年),加中書傳郎,曾參加編撰《舊五代史》,主編《文苑英華》、《太平御覽》、《太平廣記》等書。
  • 《太平廣記》:詼諧成趣的《新死鬼》——富於民間生活情趣
    《幽明錄》中載有多篇鬼故事,其中《太平廣記》卷三二一所引的《新死鬼》一篇最富於民間生活情趣:有新死鬼,形疲瘦頓,忽見生時友人,死及二十年,肥健,相問訊。曰:「卿那爾?」曰:「吾飢俄殆不自任,卿知諸方便,故當以法見教。」友鬼去:「此甚易耳!
  • 看當代藝術家重寫《太平廣記》
    近日,展覽「太平廣記」作為開館展在紅磚美術館開幕。黃永砯領銜藝術家們以《太平廣記》為媒介重新啟動了藝術古老的敘事潛能,再次召喚出藝術家作為觀象者、佔卜者與記述者的身份。在該展學術主持高士明看來,藝術界的遊戲正在展覽系統的呵護下日益淺陋,為此該展也試圖尋回本是百餘年現代經驗中藝術所失落的東西。展覽將展至8月24日。
  • 古代文言小說總集——《太平廣記》
    北宋初年,朝廷匯聚優秀文人編纂了四部大型著作,其中有一部是文言文紀實小說總集,這部書叫《太平廣記》。公元977年,宋太宗下令編纂一部小說總集,他讓大儒李昉、李穆、徐鉉等人負責這項工作。到了公元978年,此書編纂完成。由於當時的年號是「太平興國」,所以將這部書命名為《太平廣記》。
  • 我們看的是同一部《美女與野獸》嗎?
    「Emma Watson為了《美女與野獸》推掉《愛樂之城》好可惜」......在今年Emma Stone憑藉《愛樂之城》拿下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項後,不少觀眾這樣感慨。但從目前《美女與野獸》的票房表現來看,Emma Watson也不算輸。
  • 美女與野獸主題讓你耳目一新
    玉雕名家作品《籽料和田白玉美女與野獸手把件》 「美女與野獸」是法國的博蒙夫人所創作的故事,它以各種藝術形式在全世界廣為流傳,很多人對這個故事都不陌生
  • 《太平廣記》裡的憐子鳥與愛情鳥
    藍耳翠鳥《太平廣記》是我國古代文言紀實小說的第一部總集因成書於宋太平年間,又和《太平御覽》同時編纂,故而得名《太平廣記》。唐代小說的絕大部分作品都收集在此,當然還有一些漢魏六朝時的作品。編輯者共14人。此書在內容上尊重民族的宗教文化;在創作上以虛構或與事實不符為恥,以嚴謹的態度保持著紀實傳統。《太平廣記》中有諸多篇幅寫禽鳥,如:鸞、鴟鳥、鶴、鵠、鳳凰鳥等。可分類為:仁德、報恩、憐子、愛情等。
  • 太平廣記 佛駝鈴的故事.
    對,沒錯,就在我們身邊——張家口大境門太平廣記茶文化館。太平廣記茶文化館是一個以張庫大道為背景,重在展示茶馬古道百年歷史的博物館,館中陳列了近千餘件與茶相關的歷史文物,每一件都有著不同的故事。「佛駝鈴」就是其一。當你面帶微笑,心懷虔誠,邁著輕盈的步子走進來,那就安靜地聽我給你慢慢講述,那過去的故事,那過去被歷史塵封的往事,那過去飄灑了六百年的風風雨雨。
  • 評《美女與野獸》:一部被過度開發的童話經典(圖)
    隨著《愛麗絲漫遊仙境》、《魔境仙蹤》、《沉睡魔咒》、《美女與野獸》全球範圍內的熱映,更讓這一改編風潮一浪高過一浪,成為商業片市場的主流之一。  造成真人童話電影盛行的原因多種多樣,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指環王》系列讓人領略了奇幻題材的神奇魅力,加之上乘奇幻文學的稀缺,所以改編童話就成為了好萊塢打造奇幻世界的不二法門。
  • 版本眾多的《美女與野獸》故事為何永遠無法成為女權主義表達
    追溯「美女與野獸」愛情故事的沿革,女主人公在相似的文本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每一次敘述都讓女主角所代表的性別角色向前一步。但囿於文本結構上的先天缺陷,《美女與野獸》幾乎不可能為女性主義主張提供敘事上的支持。一代代美女緩步潛行,她們的角色屬性在不斷改良,但或許永遠無法迎來革命。
  • 搜狐戲劇:香港中英劇團演繹新《美女與野獸》
    本著去認識「吸血殭屍」此項歐美重要的流行文化,到老遠的元朗劇院去看香港中英劇團演繹《Dracula / 尼古拉伯爵 吸血驚情》,有所得。  女性是吸血殭屍的受害者,然而今天年輕女性卻又是Dracula/吸血殭屍的「粉絲」,今天歐美流行文化便有這樣的特色。今次香港演出,演Dracula/吸血殭屍的盧智燊,在演出後,走到劇場大堂與觀眾拍照留念。在香港,別個戲從沒有這樣安排。  場刊裡導演Dr. Peter Jordan有話說,他要表達吸血殭屍「要讓女性享受宣洩欲望和熱情的快感,.....
  • 張國風10年磨出《太平廣記會校》
    本報訊(記者 陳香)張國風先生歷經10年潛心研究,整理出的《太平廣記會校(附索引)》(全20冊)由北京燕山出版社推出。該套附索引的《太平廣記會校》是文獻整理的重大突破,也可以說是《太平廣記會校》整理工作的頂級學術成果。
  • 唐順宗死因成謎,為何被編成唐朝宮廷怪談?太平廣記不敢收錄
    李諒為何要寫這樣一個故事?原來他是替唐順宗之死鳴冤。這個故事的皇帝,就是指的唐順宗。在安史之亂後,唐朝陷入混亂之中,國家權力被藩鎮軍閥和太監把控。唐順宗登基為帝後,看到身邊的太監勢力太大,想要採取措施,清除太監勢力,於是實行了永貞革新。但是唐順宗沒想到的是,太監的勢力太大了,自己根本沒有能力清除太監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