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女性往往是神秘的象徵。她們似乎蘊藏著一種特殊的力量,無論是造人的女媧還是會帶來大旱的旱魃都是以女性的形象出現在世人之前。除了女性以外,他們還具有一個共同點:身上帶有動物的特徵,女媧人首蛇身、旱魃化犼都印證了這一點,這說明從遠古時代開始,女性精變就已經成為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美女與野獸」之間的轉化也就成了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到了唐朝時期,這種精變現象愈發頻繁的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
要想弄明白唐朝會出現遠勝於前朝數量的女性精變現象,首先我們要了解唐朝出現了怎樣的女性精變現象,接下來我們就從記錄了許多唐代女性精變現象的書籍《太平廣記》入手,來看看唐人的思維裡,女性是如何精變的。
一、集前朝志怪小說大成的奇書:《太平廣記》
說起精變就不得不提中國的一種特殊的小說類型:志怪小說,可能大多數人對於志怪小說的印象就是:《聊齋志異》、蒲松齡、狐仙,其實志怪遠非如此。志怪小說最早可以追溯到魏晉南北朝時期,以敘述神異鬼怪故事為主,那「精變」就是志怪小說中最常用的一種描寫方式。所謂「精變」,其實是指,動植物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化為人類。「精變」之後所產生的人,就是我們經常提到的「妖」。
中國最早的女性精變出現於先秦時期,魏晉南北朝時題材變得愈發廣泛,隋唐時期,人們多「作意好奇,假小說以寄筆端」,同時還出現了「傳奇」這一文學體裁,所以志怪之事更為盛行。宋朝時,有人將前代的故事、傳奇以及道經、釋藏等匯成一部雜著取名為:太平廣記。它是古代文言紀實小說的第一部總集,全書一共有150多卷,大部分都是神怪相關內容,對於後世的志怪小說影響極大,基本上代表了中國文言故事的主流。而在這部書中記載了大量唐朝女性精變的故事,內容涉及十分廣泛,花鳥蟲魚,飛禽走獸都可以在其中窺得一二。
二、狐、虎、龍:太平廣記所載女子精變的主要動物形態
1、迷失之域,狐源青丘
《太平廣記》中所記載的唐人精變現象中,與女性互化最多的便是狐,高達18條。早在先秦時期,狐就已經出現在了古人視線之中,《山海經大荒東經》就有記載:「有青丘之國,有狐,九尾。」到兩漢時期,狐的形象就發生了從祥瑞的代表到妖魔鬼怪之間的轉變,《說文解字犬部》記載:「狐,妖獸也,鬼所乘之。」
唐代,狐妖精變為女子的志怪說法達到頂峰。在唐朝狐幻化成的女性大部分都擁有美麗的外表,這是她們能夠迷惑世人的法寶。與此同時她們多是狠毒,狡猾,令人膽寒的。比如《太平廣記》「上官翼」中就記載了狐妖迷惑上官翼後,奪走上官翼的兒子為食的故事。但是,也有極少數的狐妖形象是溫柔善良,聰敏達理的,《太平廣記》卷四二五中提到的任氏就是這樣的,她不僅具有女德,而且還是一位帶領自己的家庭走向富裕的主婦。是為數不多的「正面」的狐妖形象。
但是也不是所有的狐狸都可以幻化成女人的,《太平廣記說狐》篇載:「狐五十歲,能幻化為婦人,百歲為美女。」並且「能知千裡外事,善蠱魅,使人迷惑失智。」
2、惡煞駭人,猛虎出世
老虎這樣兇猛的東西在我們現代人眼中與女性的聯繫好像就只剩下「母老虎」這個詞,但是在《太平廣記》中,關於女性和老虎互相轉化的精變記載僅次於狐,位居第二。那麼什麼樣的女性可以和老虎相互轉化呢?
首先,女性和老虎互相轉化的一個最重要的工具就是虎皮, 只有虎皮在,虎和女性才可以互相轉化,《太平廣記》中所載:唐人申屠澄的妻子在和申屠澄生活很久之後,看到了家中虎皮,披上之後化為猛虎,奪門而出不知所蹤。第二不守禮法的女性會被變成老虎以示懲戒,《太平廣記》卷也記載有一名女子因偷盜寺院中的物品,被懲戒變成老虎,只能在郊外生存的故事。其實這在另外一種層面上來看也包含有約束女性遵守禮法的意味。
猛虎化為女人,並不只是大家所想像的只有惡毒和兇悍的,和狐幻化成的女性一樣也有十分正面的類型,像上面提到的申屠澄之妻,雖然後來化虎而走,但是在走之前她也是一位與丈夫相敬如賓的妻子,並且可以照顧家人的良母,甚至於是一個可以舞文弄墨,和丈夫一起對和詩歌的女子。
3、不染世俗,高貴龍女
想必大家應該都知道在金庸先生的代表作之一《神鵰俠侶》中的女主角「小龍女」吧?她清純可人,不染塵世俗氣的仙女形象可謂圈粉無數,在《太平廣記》的記載裡,關於「龍女」也曾有過記載:龍與女性互化。而且《太平廣記》所述「龍女」也確實是富有風情,不食人間煙火,充滿高貴氣息的形象。
比如書中所記載與許漢陽把酒尋歡,富有情調的女子,就是龍所化成的。你看吧,「小龍女」的名號還真不是亂叫的,金庸先生起名字也是有深意的。而在唐人的世界裡一旦被龍女看中,你的命運就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太平廣記》卷四二四中的柳子華就是因為被龍女看中,最後帶回了龍宮,成了水仙。可以看出龍作為中華民族的信仰,即使是會發生精變也是會變成一個給大家帶來福祉,並且十分符合當代審美和價值觀的女性形象。
三、女性精變文化為何會在唐代盛行
《太平廣記》中關於女性精變的記載可以說是唐代女性精變文化的縮影,那麼為何女性精變文化會在唐代盛行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民族融合,激發精變想像
唐朝建立以前,中國長期處於南北朝對峙分裂的狀態,政權交替頻繁,國家混亂不堪,許多少數民族融入中原,經過隋朝的整合以後,發展到唐朝,各個民族都已經在中原穩定生活。他們定居的同時也造成了唐朝社會風氣的胡化,對唐朝女性精變現象產生了一定影響,我們以狐和狼為例來進行說明。
與前朝相比,唐朝時期出現的女性精變後的狐精則具有好音色,體有騷氣,多姓胡的特點,因為在唐朝時,人們經常把對於少數民族的歧視轉化到胡女的身上,在他們的思維裡「胡女」即「狐女」,再加之,胡女能歌善舞,在唐朝社會裡經常以歌舞伎的身份出現,所以在唐朝時期出現了很多幻化成歌舞伎的狐精。
那狼女精變就更不用說了,我國的狼大部分分布在西北內蒙古、新疆地區和東北部,也就是說狼的形象很可能都是由少數民族帶來的。狼作為我國古老少數民族的圖騰信仰,本身就帶有一定的神秘感,在少數民族文化傳入中原後,唐人又發揮了他們豐富的想像力,創造出了一系列女性與狼相互幻化的傳說。
2、佛教興盛,宗教引發精變傳說
唐朝時期很重視對於佛教的利用和整頓,我們所熟知的「唐三藏」的原型玄奘就是唐朝貞觀年間的高僧。同時唐朝20多個皇帝除了反佛的李炎以外,都傾向於支持佛教的發展,這也就造成了唐朝時期佛教的盛行。宗教的盛行帶來了更多神秘的傳說和概念,於是在傳統文化與佛教的交融下,唐朝產生了許多前朝沒有過的精變現象。
而女性與蛇之間的互化精變現象則是完全來自於佛教的文化,前朝雖然有過對於蛇精的描寫,但是卻沒有蛇會變成美女這樣的設定,而「蛇化美女」的概念則是來自於佛教文化中的「美女蛇」概念,在佛教文化裡,「美女蛇」是用來懲罰人的工具,違反了宗教規則的人就會被蛇變成的美女懲罰,這種豐富的佛教文化卻給了唐人更多的素材,所以發展出了一系列蛇與美女互相幻化的精變現象。所以唐朝出現了前朝沒有過的精變現象與佛教的影響息息相關。
3、民風開放,帶來文化創新
唐朝時期基本上是我國歷史上比較開放的一個時代,民族融合和萬國來朝都發生在這個時期,同時這個時代又是一個包容性極強且尚文的時代。這就導致了唐人擁有極強的想像力和創新意識。在《太平廣記》記載中我們不難看出,很多前朝已經擁有的精變現象,唐朝時期還是做出了很多的創新,比如鳥與女性之間的幻化。
鳥精最早的描述來自於《山海經》中的「精衛填海」,裡面小女孩變成鳥的故事也給後人留下了極大的想像空間,在之後的文章裡我們也很少可以看見鳥類精變的現象,而在唐朝時期則出現了鳥化為婦人來幫助人們的故事,賦予了鳥的精變更多人性化的特徵。唐朝人民通過大膽的想像,讓鳥與女性之間的互化更加符合自己這個朝代人們的價值觀。這種對於原有文化的創新是需要很大的勇氣的,而能出現這種創新與唐朝民風的開放和唐人的創新意識是分不開的。
小結:女性精變現象是創新、開放的唐代社會映射
從《太平廣記》中記載的女性精變現象中我們不難看出,唐朝的文化開放和包容是女性精變現象頻率高於其他朝代的重要原因,正是因為願意接受不同的文化,才能不斷豐富自己的文化底蘊。同時這也反映出唐朝人創新,開放,敢於想像的社會思維。
總之,精變現象是我們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唐朝也是中國歷史上十分重要的朝代,所以如果大家對於唐朝女性精變感興趣的話,不妨去看看《太平廣記》這本書,了解一下盛世大唐的女性玄幻圖鑑。
參考文獻:
1:《太平廣記》
2:《唐六典》
3:《國史大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