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之瑰寶《爨寶子碑》的書法藝術價值賞析

2021-01-10 中國文明網

  《爨寶子碑》素以書法藝術價值和歷史文化價值聞名中外,長期吸引著海內外的文人墨客、書法藝術家和漢文字學家及歷史學家們而被譽稱為「真書之鼻祖」和「瑰寶」,是著名的碑刻文物檔案,它是公元五世紀遺留下來的一通少數民族地區的名碑。因為《爨寶子碑》(見照片)是研究中國漢文字由隸書向楷書過渡的書體和書法藝術的典型實物資料,其足以考究漢文字由隸書演變為楷書的遞變之跡,在中國漢文字演變史上和書法藝術史上,起著承前啟後的重要的獨特作用,是中國歷史文化中、書法藝術史上的稀世至寶,於1961年3月4日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爨寶子碑》現存於雲南曲靖市麒麟城的曲靖市第一中學校園處。

  《爨寶子碑》碑文的書體藝術別致且有趣致,筆劃結體在隸楷之間,還有篆書遺姿,極具剛健雄強的時代藝術特徵。其書體筆劃結體藝術變化無常,忽隸、忽楷、忽篆摻拌,可謂是「三體合一」的融合體,古樸渾厚而奇巧;書法藝術內剛而外柔,方筆遒勁,就象刀鑿斧擊而成,拙中帶巧;字體參差有趣致,同字異寫,無一字雷同;章法布局藝術大小錯落,彼此顧盼,首尾呼應,氣貫全篇,任其自然,和諧統一。《爨寶子碑》是兼有字體美、筆劃美、章法美、鐫刻精美的碑刻藝術珍品。其點畫、字形、行氣、篇韻都渾然天成,瀟灑且輕快。它問世後,即為世所重,為金石書法家所喜愛。國學大師康有為先生對《爨寶子碑》讚不絕口,在其所著《廣藝舟雙輯·碑品》中稱它:「樸厚古茂,奇姿百出,當為正書古石第一」。康評價《爨寶子碑》在書法藝術史上和漢文字的演變史中有:「上為漢分之別子,下為真書之鼻祖」此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又說:「吾愛古碑莫如《谷朗》、《郛休》、《爨寶子》……以其由隸變楷足考源流也」;還對它作了形象化的具體比喻:「《爨寶子》端樸若古佛之容」。康有為先生對《爨寶子碑》稱讚不已,可謂是鍾愛有加了。清末有個詩人看了兩通「爨碑」後寫詩云:「法書二爨足珍奇,樸茂肅疏世幾知?邂逅偏逢嘉客至,挑燈逆旅夜讀碑」。也是稱讚有加。《爨寶子碑》碑亭門上方中間和門兩側楹柱上懸掛有清代「經濟特科狀元」、雲南省石屏縣的袁嘉穀先生親手所書「爨碑亭」三大個篆字和其撰書對聯:「奉東晉大亨瑰寶增輝三百字,稱南滇小爨石碑永壽二千年」。袁嘉穀先生高度讚譽了這通歷史文化藝術中的書法藝術至寶——《爨寶子碑》極高的歷史文化的書法藝術價值。

  《爨寶子碑》的書體藝術價值有近代的李根源贊它是:「下筆剛健如鐵,姿媚如神女」。可見它質樸的外表怎麼也掩蓋不住《爨寶子碑》書休剛柔兼有內在的嫵媚誘人的秀麗氣質。周鍾嶽則給它以「南碑瑰寶」之美譽。抗日戰爭欺間,一位專習「爨體」書法藝術達30年之久的書法家盧蔚乾,到雲南省昆明市舉辦他的個人書法藝術展覽期間,專程赴曲靖和陸良縣了卻他一覽《爨寶子碑》和《爨龍顏碑》的夙願。不巧,到曲靖時爨碑亭門上鎖緊閉,無可奈何只得隔窗窺視,後遺憾地留下了:「尋碑萬裡曲州來,惆悵碑亭鎖末開。窗外共君窺寶子,綠蔭簷下幾徘徊」的詩句。他到陸良縣的貞元堡看到了《爨龍顏碑》後常說:「對於大小爨碑,三十年來,始終弗解,故二爨不啻為餘學書之津梁」。原廣東省書法家協會主席秦咢生先生撰七言絕句贊《爨寶子碑》曰:「大亨玉影吐芳甘,邈邈春風三月三。不守故常非放誕,故將流別振西南」。還有原上海書畫院副院長韓天衡寫詩讚它:「滇南乏古書,有書即奇出。一通爨寶子,羲之嘆勿如」。已顯書法家們對《爨寶子碑》的愛慕之深,都是稱讚不已的溢美之詞,可知《爨寶子碑》在中國書法藝術史上和漢文字演變發展史上佔有獨特的重要地位。

  近現代海內外許多書法家和書法藝術愛好者躬身實踐,臨摹研習《爨寶子碑》的書體方法,從《爨寶子碑》碑文的筆劃結構中吸取精華後大筆創新,卓然成為書法藝術大家,令人讚賞不已。「爨體」書體藝術在現今的文化藝術生活中用於書籍封面題籤,如《爨史》、《南詔野史會證》等,古樸可愛。用於電影片頭字幕也很好看,如電影《林則徐》的片頭,《一江春水向東流》的字幕等都別有風味。爨體書法藝術在廣州應用的最為廣泛,招商銀行和《南方都市報》的標識與報頭題字等等,就是爨體書法藝術在實際生活中應用的例證。日本的「幽玄書道會」的宗旨,就是學習研究「爨碑」上的書法藝術和漢文字演變進程之真諦。《爨寶子碑》在中外文化藝術的交流,發展國際友誼上起著橋梁作用和發揮著積極的影響,使人讚嘆不已而感慨萬端地曰:真中華國寶耶!(雲南曲靖市文物管理所 支雲華)

相關焦點

  • 爨寶子碑為何被譽為「南碑瑰寶」
    爨文化中的漢文化部分,最突出地反映在「兩爨碑」上。兩碑即爨寶子碑和爨龍顏碑。/首先,兩碑漢字為隸書向楷書過渡書體,其書法為歷來史家、金石家、書法家所讚賞,被推崇備至,被認為代表著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書法藝術的最高水準。其次,兩碑文辭優雅,極具美術和藝術價值;碑文內容為史書所未載,彌補了史料之不足,因此也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 從豆腐壓石到南碑瑰寶——《爨寶子碑》
    鄧爾恆於是打賞了農夫,把碑搬回城裡。先請人精拓了數十張過過癮,然後以其精緻的小隸書題跋雕刻於上,又拓了一批,以備日後不時之需。隨後將碑置於城中武侯祠內加以保護。從此,跋前跋後全拓本得以流傳海內,《爨寶子碑》聲名鵲起。《爨寶子碑》是著名的南碑之一。由於南朝沿襲晉制,故碑刻極少,而流傳下來的更是屈指可數,《爨寶子碑》和《爨龍顏碑》就是其中最著名的碑刻。
  • 名勝古蹟:昆明筇竹寺聖旨碑和曲靖爨寶子碑
    碑是什麼呢?就是一塊兒刻上文字紀念事業、功勳或作為標記的石頭罷了,然而,由於時間的緣故,當許多資料一世的時候,碑由於不易損壞而成為了研究過去歷史的重要資料,於是他的價值升高了許多。今天我們要研究的是昆明筇竹寺聖旨碑和曲靖爨寶子碑,希望你們能喜歡。
  • 碑中奇葩《爨寶子碑》「秦風」專題展上見
    康有為曾如此描述《爨寶子碑》,用今天的話來講是碑中奇葩,如此奇葩怎能錯過?    8月18日至28日,秦風———秦咢生、周樹堅門下《爨寶子碑》專題展在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舉行,展出秦咢生和周樹堅兩位書法名家及其門下弟子的《爨寶子碑》書風的書法及篆刻、壺刻等作品。
  • 爨寶子碑丨清末拓本
    因為兩塊碑,奠定了曲靖這個城市在書法地理上的地位,這兩塊碑就是被稱為「南碑瑰寶」的《爨龍顏碑》和《爨寶子碑》。爨龍顏碑和爨寶子碑又分別被稱為「大爨碑」和「小爨碑」,因為爨龍顏碑的碑體大,字數多所以被稱為「大爨碑」,而爨寶子碑因為字數少、碑體小被稱為小爨碑。
  • 一塊豆腐板變身國寶,《爨寶子碑》非楷非隸、亦楷亦隸
    研究中國書法從隸書向楷書演變的過程,少不了要欣賞素有「南碑瑰寶」之稱的《爨(cuàn)寶子碑》和 「神品第一」的《爨龍顏碑》。「二爨」皆出自中國雲南曲靖陸良地區,「二爨」因為尺寸大小不同分為大爨和小爨。
  • 《爨寶子碑》原石,看看有多美!
    附:爨寶子拓本局部 《爨寶子碑》,全稱為「晉故振威將軍建寧太守爨府君墓」碑。乾隆戊戌(公元1778年)出土於曲靖縣城南70裡的楊旗田(今麒麟區越州鎮)。
  • 【夜讀】爨寶子碑背後的的故事
    發現爨寶子碑的是清代的鄧爾恆,江蘇江寧人,兩廣總督鄧廷楨之子,進士出身。鄧爾恆歷任湖南辰州府知府,雲南曲靖府知府、鹽法道道員、按察使等,雲南布政使。 鄧爾恆在曲靖任知府時,及時發現並妥善保護了「南碑瑰寶」爨寶子碑。
  • 《桑梓集序碑》的書法風格
    《桑梓集序碑》的書法風格——黃偉浩丙戌仲秋,梁缺與賢士、摯友、族親等二十餘人在祖居哲寓舉行了一次具特別意義的活動,並將這次活動小記成文,以石刻之,名之曰《桑梓集序碑》或《梁缺碑他出生於廣東·羅定·素龍·上寧,從小就受到了父親的良好教育,且酷愛書法,而立之年,已出版過多本書法集。這次《桑梓集序碑》的書法藝術又推陳出新,是他思想與藝術不斷成熟的突出體現。它以行草書的形式結體,以碑刻的方筆為主,行筆如鐵,端重厚樸,拙中藏巧。構成碑味濃重的行草書風,吾稱之為:「碑韻行草。」《桑梓集序碑》的書法,或正或行,變奇設險,不拘形跡,信筆達意。
  • 「滇中第一石」《爨寶子碑》碑文解析
    《爨寶子碑》,全稱為「晉故振威將軍建寧太守爨府君墓」碑。乾隆戊戌(公元1778年)出土於曲靖縣城南70裡的楊旗田(今麒麟區越州鎮)。鹹豐二年(1852)移置曲靖城內,現在存於曲靖一中爨園內爨碑亭。碑首為半橢圓,整碑呈長方形,高1.83米,寬0.68米,厚0.21米。碑額題銜5行,每行3字;碑文13行,每行7—30字;碑下端列職官題名13行,每行4字。
  • 從石刻上的二爨書法追溯消逝的爨文化
    南碑瑰寶,晉宋間雲南最有價值的兩塊碑「二爨」碑是《爨龍顏碑》和《爨寶子碑》的合稱,有著極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成就。它直接證實了爨氏對雲南地區的統治,填補了魏晉至中唐時期,雲南地區四百多年的文化空白;碑刻所用的「爨體」處於隸楷演變之間,樸厚古茂,奇態百出,代表了南中地區的書法最高成就,被譽為「南碑瑰寶」。
  • 與「二爨」齊名的一個碑,康南海列其為「神品」
    該碑具有雙重價值,一是關於道教的史料價值,再就是書法藝術價值。該碑,隸正相雜,尚無定法,許多地方還不成熟,有無以倫比的拙樸天趣;該碑用筆以方筆及中鋒為主,筆畫方稜,雄強奇古;其結構錯落有致、真率古拙、大小不拘、富於變化,頗見自然之趣,與《爨寶子》、《爨龍顏》神理相通,都有極濃鬱的隸書意味,筆畫方正,稚態可掬,其風貌相似之程度令人驚嘆,有如出一轍之感。
  • 著名書法家王樹秋臨寫-北魏中嶽嵩高靈廟碑
    作品入選全國首屆行草書大展、第三屆全國獲獎書家提名展、全國第七屆書法篆刻展、全國百家書法精品展、全國千人千作書法大展、當代書壇名家系統工程「五百人書法精品展」等重要展覽。《北魏中嶽嵩高靈廟碑》又名《寇君碑》,乃北魏太武帝時(約公元390年左右)頌揚道上寇謙的碑刻,從現存的拓本殘存文字及諸家釋文中未見有之碑年月及撰書者姓名。
  • 現存晉宋間雲南最有價值的碑刻之一,臨寫南碑瑰寶《爨龍顏碑》
    《爨龍顏碑》,「南碑瑰寶」之大爨,是現存晉宋雲南最有價值的碑刻之一,全稱為《宋故龍驤將軍護鎮蠻校尉寧州刺史邛都縣侯爨使君之碑》。在手機APP裡,《爨龍顏碑》被分類在魏碑系列,與《爨寶子碑》不同,《爨寶子碑》是分類在隸書系列的。
  • 說學隸書之《鮮于璜碑》與《好大王碑》
    又翻手機APP,比較端正看起來比較「正經」的幾個隸書碑帖比如《曹全碑》《禮器碑》等等都被我寫過一遍了,甚至比較怪異的比如《爨寶子碑》也都寫過,順便都寫了些魏碑了,繞了一圈回來
  • 淺談書法碑學與帖學的重要性
    書法,是一門承載歷史文化的藝術,它有著記載我國悠久歷史的傳承。從最開始的符號記載,再慢慢地形成了漢字。再到後來蒙恬發明了毛筆,把文字書寫在竹木或絹帛上,就有了書法。書法作品按歷史傳承分為碑學和帖學,什麼是碑學?如皇帝記載功績立碑,派人在石頭上刻寫文字,其文字很精美。
  • 漢隸《曹全碑書法全集》1.2版
    《書法全集》 《曹全碑書法全集》1.2版新增歷代書法家2篇高清圖文等內容。書法字帖每位小編都特別害怕會和親愛的帖友們失散,所以,您可以將本公眾號設為星標,每次看完文章在文尾處點亮「在看」,這樣我們就能抱緊不走散! 《曹全碑》全稱《漢郃陽令曹全碑》,是中國東漢時期重要的碑刻,立於東漢中平二年(公元185)高272釐米,寬95釐米。明萬曆初合陽縣莘裡村出土,1956年入藏西安碑林博物館,現在西安碑林。
  • 面碑_三秦網
    自1992年王冰調離草原後,從小就酷愛書法的他,這一期間更是對習練書法情有獨鍾,特別是調到解放軍西安政治學院後,已小有成就的他,開始給學員講授書法繪畫藝術賞析課程,從此使他走上了真正的藝術之路。他邊教學邊深鑽書法,二者教學相長,相得益彰。在教學上,他先後編講了《書法藝術賞析》、《繪畫藝術賞析》、《軍隊政工幹部的藝術修養》等課程,編輯、出版教材多部,成為西安政治學院藝術賞析方面不可多得的人才。
  • 書法自古碑帖兼學,為什麼清代要提出「碑學」?
    書法自古碑帖兼學,為什麼清代要提出「碑學」?碑學雖然是清代乾嘉年提出的概念,但是,事實上在漢唐時代已經是普遍盛行的書法學習方法。而帖學起碼唐代也已經盛行了。例如杜甫給外甥李潮的詩《李潮八分小篆歌》中說:「嶧山之碑野火焚,棗木傳刻肥失真」的記載,說明唐代早已有用棗木刻制的書法帖子了。
  • 天宮書法家丁嘉耕書法賞析——深度解析書法的真諦是什麼?
    曾在法、德等歐洲8國進行書法交流。漢字是書法的本源,書法是漢字的外在表現形式,而書法也是華夏文化展現在世界面前特殊藝術形式,是世界文化之林中比較少見的藝術種類。書法藝術跟文化也是相輔相成,互為表裡,而書法藝術的勃興,從另外一個方面也反映了一個民族的文化的強大生命力和藝術感染力,那麼,什麼是書法藝術的精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