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爨寶子碑》素以書法藝術價值和歷史文化價值聞名中外,長期吸引著海內外的文人墨客、書法藝術家和漢文字學家及歷史學家們而被譽稱為「真書之鼻祖」和「瑰寶」,是著名的碑刻文物檔案,它是公元五世紀遺留下來的一通少數民族地區的名碑。因為《爨寶子碑》(見照片)是研究中國漢文字由隸書向楷書過渡的書體和書法藝術的典型實物資料,其足以考究漢文字由隸書演變為楷書的遞變之跡,在中國漢文字演變史上和書法藝術史上,起著承前啟後的重要的獨特作用,是中國歷史文化中、書法藝術史上的稀世至寶,於1961年3月4日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爨寶子碑》現存於雲南曲靖市麒麟城的曲靖市第一中學校園處。
《爨寶子碑》碑文的書體藝術別致且有趣致,筆劃結體在隸楷之間,還有篆書遺姿,極具剛健雄強的時代藝術特徵。其書體筆劃結體藝術變化無常,忽隸、忽楷、忽篆摻拌,可謂是「三體合一」的融合體,古樸渾厚而奇巧;書法藝術內剛而外柔,方筆遒勁,就象刀鑿斧擊而成,拙中帶巧;字體參差有趣致,同字異寫,無一字雷同;章法布局藝術大小錯落,彼此顧盼,首尾呼應,氣貫全篇,任其自然,和諧統一。《爨寶子碑》是兼有字體美、筆劃美、章法美、鐫刻精美的碑刻藝術珍品。其點畫、字形、行氣、篇韻都渾然天成,瀟灑且輕快。它問世後,即為世所重,為金石書法家所喜愛。國學大師康有為先生對《爨寶子碑》讚不絕口,在其所著《廣藝舟雙輯·碑品》中稱它:「樸厚古茂,奇姿百出,當為正書古石第一」。康評價《爨寶子碑》在書法藝術史上和漢文字的演變史中有:「上為漢分之別子,下為真書之鼻祖」此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又說:「吾愛古碑莫如《谷朗》、《郛休》、《爨寶子》……以其由隸變楷足考源流也」;還對它作了形象化的具體比喻:「《爨寶子》端樸若古佛之容」。康有為先生對《爨寶子碑》稱讚不已,可謂是鍾愛有加了。清末有個詩人看了兩通「爨碑」後寫詩云:「法書二爨足珍奇,樸茂肅疏世幾知?邂逅偏逢嘉客至,挑燈逆旅夜讀碑」。也是稱讚有加。《爨寶子碑》碑亭門上方中間和門兩側楹柱上懸掛有清代「經濟特科狀元」、雲南省石屏縣的袁嘉穀先生親手所書「爨碑亭」三大個篆字和其撰書對聯:「奉東晉大亨瑰寶增輝三百字,稱南滇小爨石碑永壽二千年」。袁嘉穀先生高度讚譽了這通歷史文化藝術中的書法藝術至寶——《爨寶子碑》極高的歷史文化的書法藝術價值。
《爨寶子碑》的書體藝術價值有近代的李根源贊它是:「下筆剛健如鐵,姿媚如神女」。可見它質樸的外表怎麼也掩蓋不住《爨寶子碑》書休剛柔兼有內在的嫵媚誘人的秀麗氣質。周鍾嶽則給它以「南碑瑰寶」之美譽。抗日戰爭欺間,一位專習「爨體」書法藝術達30年之久的書法家盧蔚乾,到雲南省昆明市舉辦他的個人書法藝術展覽期間,專程赴曲靖和陸良縣了卻他一覽《爨寶子碑》和《爨龍顏碑》的夙願。不巧,到曲靖時爨碑亭門上鎖緊閉,無可奈何只得隔窗窺視,後遺憾地留下了:「尋碑萬裡曲州來,惆悵碑亭鎖末開。窗外共君窺寶子,綠蔭簷下幾徘徊」的詩句。他到陸良縣的貞元堡看到了《爨龍顏碑》後常說:「對於大小爨碑,三十年來,始終弗解,故二爨不啻為餘學書之津梁」。原廣東省書法家協會主席秦咢生先生撰七言絕句贊《爨寶子碑》曰:「大亨玉影吐芳甘,邈邈春風三月三。不守故常非放誕,故將流別振西南」。還有原上海書畫院副院長韓天衡寫詩讚它:「滇南乏古書,有書即奇出。一通爨寶子,羲之嘆勿如」。已顯書法家們對《爨寶子碑》的愛慕之深,都是稱讚不已的溢美之詞,可知《爨寶子碑》在中國書法藝術史上和漢文字演變發展史上佔有獨特的重要地位。
近現代海內外許多書法家和書法藝術愛好者躬身實踐,臨摹研習《爨寶子碑》的書體方法,從《爨寶子碑》碑文的筆劃結構中吸取精華後大筆創新,卓然成為書法藝術大家,令人讚賞不已。「爨體」書體藝術在現今的文化藝術生活中用於書籍封面題籤,如《爨史》、《南詔野史會證》等,古樸可愛。用於電影片頭字幕也很好看,如電影《林則徐》的片頭,《一江春水向東流》的字幕等都別有風味。爨體書法藝術在廣州應用的最為廣泛,招商銀行和《南方都市報》的標識與報頭題字等等,就是爨體書法藝術在實際生活中應用的例證。日本的「幽玄書道會」的宗旨,就是學習研究「爨碑」上的書法藝術和漢文字演變進程之真諦。《爨寶子碑》在中外文化藝術的交流,發展國際友誼上起著橋梁作用和發揮著積極的影響,使人讚嘆不已而感慨萬端地曰:真中華國寶耶!(雲南曲靖市文物管理所 支雲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