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胡培明
12月15日,臨清市松林鎮田莊村近40位80歲以上老年人迎來了暖心快樂一天。田繼忠(他也是該村村民,目前在城區經營著小田燒烤家常菜,生意做的有聲有色)聯合聊城春雨助學協會向他們送上了愛心大米及衣物。愛心活動現場還展示了精彩的文藝節目,內容涵蓋了歌曲、變臉、魔術、非遺表演等。
據該村村委會一負責人桑福雨介紹,目前田莊村約有2300人,其中80歲以上的老人近40人。尊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為讓老人感受到來自社會各界的溫暖,14日上午一大早,田繼忠和聊城春雨助學協會的志願者們攜帶愛心物資來到松林鎮田莊村為此次活動做各項準備。據田繼忠介紹,他也是從田莊村走出去的,在其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為村裡做點事情也算是對家鄉的回報。「天冷了,這次自費購買了大米送給村裡的老人,算是寒冬的問候吧。」田繼忠對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說。愛心活動現場,該村80歲以上的老人領取了愛心大米及衣物。樸素的老人沒有華麗的語言來表示感謝,只是默默的念叨著「真好,真好。」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了解到,田繼忠熱衷公益事業,去年臘八節,他便在小田燒烤家常菜向城區環衛工人提供免費臘八粥、茶蛋、豆腐等早餐,為「城市美容師」送上愛心。
此次文藝節目展演環節表演的田莊吹腔今年正式列入山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項目名錄。臨清田莊吹腔是流傳於臨清松林田莊一帶的古老戲劇曲種,至今已有近300年的歷史,據考是由秦腔、徽戲、明清時曲吸收當地民歌而形成。田莊吹腔始於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前後,由河北南宮侯姓者傳入,乾隆三十年(1765年)南巡迴鑾駐蹕臨清州,觀看此劇,龍顏大悅,並賜名為「吹腔」,流傳至今。桑福雨同時擔任著田莊吹腔劇團團長一職,據他介紹,目前該團有40多人,劇團一般在春節等傳統節日前後或婚喪事應邀演出,多為義演,不收取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