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時代,我常從書本和電視媒體那裡得知,海上的日出是非常壯觀的。儘管我心裡十分渴望能夠親眼看見海上日出的美景,但無奈身處黃土高原,對海上日出之神往一直只是魂牽夢繞。
海上初日升,飛鳥倦歸巢 圖片來源:威海
上了中學以後才得知看日出的壯觀景象不僅僅局限於海上,在一些巍峨的名山之上也照樣可以看到壯觀的日出。如:泰山日出、華山日出等等。更令我欣慰的是,在距家僅僅百裡之遙的五臺山東臺頂也能看到日出。據說東臺頂海拔高度2796米,比泰山的最高峰玉皇頂高出1264米,比華山的最高峰雁落峰還高643米,日出的景觀蔚為壯觀,絕不比泰山、華山的日出遜色。自此,東臺日出在我心中充滿了無盡的魅力。
五臺山風景名勝區
雖然,我自幼生長在山西省內,可那時年齡小,加之交通也不便,沒有大人的做伴,我直到工作之前,到東臺看日出的夙願也未能實現。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之間,來到五臺山工作已過弱冠之年的我,終於圓了登東臺、看日出的夢想。
那年深秋時節,我約了幾位好友到東臺去看日出之壯景。
凌晨三點,整個五臺山還在夜闌人靜之中,我們一行4人便攜帶攝像機、照相機等器材,乘坐著一輛昂科雷越野車啟程了。
東臺頂,位於五臺山中心臺懷鎮東北15公裡處,面積100餘畝。遠望像一隻憨態畢現的大象,登頂環視,卻近似一隻特大的龜鑑。《清涼山志》載:「蒸雲寢壑,爽氣澄秋,東望明霞,若陂若境,即大海也。亦是滄瀛諸州,因以為名。」在夏秋季節,晴天的早晨,登臨臺頂向東眺水天之際的蒸雲霧氣,就會看到海浪生輝。一顆火紅的太陽仿佛從東海中一進一迸地升起。因此,在東臺頂上觀日出奇景,向來被稱作望海觀日。故東臺頂亦名望海峰。
朝聖遠行,日出雲海
其實,望海峰並非實指能看到波濤萬頃的東海。因東臺本身氣勢磅礴,突兀高峻,而其東臨的河北平原卻地勢陡降。站在臺頂極目向東遠眺,可視通萬裡,一望無際。在夏、秋季節的晴天早晨,河北平原特別是在雨霽之後,地面水汽蒸騰如雲似霧,此時在東臺頂放目,一輪紅日就似從大海中躍然而出。當代著名詩人、中國佛教協會已故會長趙樸初曾有詩讚曰:「東臺頂,盛夏尚披裘。天著霞衣迎日出,峰騰雲海作舟浮,朝氣滿神州。」
雲海變幻莫測,如臨大海之濱
車在蜿蜒的山路上行駛著,當行至半山腰時,前面路上一大段白花花的冰雪使車在原地打滑。同行的一位朋友有點懊喪地說:「這下上不去了,看來咱們只好改天再來了…」
氣候惡劣的東臺頂
「咱們既然來了,今天就是爬也得爬上去!」「就是!」另一位朋友的意見得到了我們的贊同。這時,開車的朋友吭聲了:「你們大家先下去,步行走過這段路。我打開前驅動,試一試。」
大傢伙約走了30多米後,藝高人膽大的司機駕車從我們身邊擦身而過,待我們又走了40多米的冰雪路後,司機早已等在那裡,我們又上車向臺頂繼續駛去。
到了臺頂之後,抬腕一看夜光表,還不到四點鐘。下車來,儘管颼颼的冷風不時夾雜著塵沙吹打在身上,但我們都穿著棉大衣,倒不覺冷。星星依然在閃爍著,絲毫看不出有一丁點兒陰雨的跡象。
東臺之晨
「這臺頂的天氣可怪了。不少人在山下看到是星光燦爛,覺得是看日出的好天氣,可登上臺頂,天氣卻是陰沉沉的,只好徒勞而歸。」
東臺午夜星空
「看來咱們與佛有緣啊!要不佛祖怎會關照這麼好的看日出的天氣?」我接過司機的話音剛落。
「阿彌陀佛。」同行的朋友們聽了我和司機的話後,不約而同地雙手合十地慶幸道。聽司機說,東臺頂還有那羅延窟、笠子塔、觀音坪、棗林坡,望海寺等景觀。時間尚早,我們就決定先到望海寺。
望海寺始建於隋朝初年,後元代重建,明朝嘉靖年間又加重修。該寺坐北向南,寺內正殿為五間石誼窟洞,殿內主供聰明文殊。寺內東側,原建三層五間、高達16米的望海樓,是觀日出的最佳方位。但已在「文革」中遭破壞而不復存在,目前新建的望海樓為一層一間,規模較小。
東臺頂 望海寺漢白玉牌坊
東臺頂 望海寺
微霜文殊菩薩像
望海寺
進入寺廟,書香撲面而來,滿目井然、滿心大愛,得益於望海寺住持釋覺一法師。五臺山望海寺住持釋覺一法師,為華嚴宗第四十代祖師釋本如大和尚的心傳弟子。其禪功和苦行倍受稱讚,以一身而兼禪宗五宗法脈,整頓望海寺,興建名剎,為現代五臺山禪宗傑出代表。如今的望海寺,在釋覺一法師的努力和各方居士的資助下,已然成為一方寶剎。
覺一師父以虔誠之心欣賞東臺頂日出
一進正殿,但見香菸繚繞,佛香撲鼻。在青燈前師父的木魚聲中,我們朝拜了聰明文殊後。師父熱心地將我們帶到了新建的客堂,邊給我們上茶,邊說:「日出還得等會兒,外邊天氣冷,請施主喝點茶,休息會兒。看天氣,今天的日出約在六點四十來分左右」。
師父走後,我才發現客堂的長椅上還和衣躺著幾個人。可能是我們說話的聲音高了點,不一會兒,這幾個人都坐了起來。我一問才知道,這幾個人是從北京來的,先後三次登臨東臺頂也未能如看日出的願望得以實現。
時間好像在我們焦急等待中,等待中焦急地凝固了。好不容易熬到了六點鐘,我們一行急忙出來,選擇好最佳位置,支好攝像機和照相機。
到了六點五十分,東方的天際漸漸地呈現出一條淡青色的亮帶。那亮帶之上是近乎黝黑的深藍色,亮帶之下是憂鬱的暗紫色,而後慢慢地呈現出霞紫、絳紅、橙黃等多種色彩。接著,天邊現出的一片光亮又變成了一系列棉團似的白雲湧動在似波光粼粼的茫茫雲海間,自北向南漫遊過去,繼而,好像變彩帶的魔術師般,天際飄動的雲帶裡又出現了一條紅線,要時將白雲染成了一條淡粉色的帶子。不多時,從帶子中又射出了一片刺眼的白光,在白光中,一顆白色的亮珠蹦了出來。很快,亮珠白中透紅,並越來越圓,越來越大,越來越紅,成了紅得似噴火的火球。火球之下,隱約有水光在閃爍,宛若千珠跳躍。隨著,東方天際也越來越亮,無數的山尖像開鍋的沸水騰起的浪花,火球伴隨著外圈四溢的火焰,金燦燦,紅彤彤,盡染了東方天際,金波若鏡,遍地曙光,所有景物都披上了霞衣。在人們的雀躍歡呼聲中,火球躍然騰起。
東臺雲海日出
太陽已漸漸地升高,天地跟著明朗,雲消霧散,東方的群山成了凝固的海濤。這時,我想起有人作的一首《東臺日出》詩:
梵宇琳宮列險顛,東升旭日散霞妍。
圓光化現珠千粒,方丈蓬萊在眼前。
佛心如光
從日出的陶醉中回過神來,我一轉身,原來看日出的不僅僅是我們一行和幾個北京來的客人,不知什麼時候周圍已聚集了五六十人。但好像神魂都被壯觀的日出豪麗之景縈繞著。
東方佛光
此刻,我突然想到,世上有很多現象儘管是短暫的,卻是那麼輝煌,那麼美好,那麼令人難以忘懷。
日出不正是如此嗎!雖然是短暫的,但正是她用那瞬間的奮力一搏給世間帶來了燦爛明媚、朝氣蓬勃的早晨。才使得萬物因她而生機勃勃。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在短暫的人生中,只要你拼搏,就會有希望;只要你耕耘,就會有收穫;只要你奉獻,就會有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