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仁冥冥之中做了三次重要選擇,最後一次改變了近代歷史現狀
有人把國民黨副總統李宗仁稱為福將,因為他身經百戰,多吃遇難卻有驚無險。而在他的一生中,也曾做過三次重大決定,這三次重大決定不僅影響了中國近代史的發展也挽救了他自己。似乎冥冥之中有上天幫助,使得他在緊要關頭做出最正確的選擇。或許他做出的選擇目的不同,可能是為了挽救自己,可能是為了政治鬥爭,也可能是迫於無奈,但是這三次的決定對我國近代史影響甚重。有人曾給李宗仁撰寫過回憶錄,說李宗仁是匹夫,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而他就是做出責任的匹夫。他是近代中國的一根柱子,沒有這根柱子,這個大廈又是另一番景象了。
李宗仁出生在1891年的廣西桂林,當時李宗仁家裡家境貧寒,他16歲的時候考取了一個廣西的小學。卻因為不知道時間而遲到了十分鐘,後來被取消了入學的資格。第二年他又考取了這所學校才正式入學。這所學校不僅文武都會傳授,甚至還有補貼,這對於貧寒的孩子來說非誘惑力非常大。而當年和他共同考取的同學還有白崇禧和黃紹竑。武昌起義之後,三人聯手曾打過多次以少勝多的戰役。成了新桂系的三巨頭,而三巨頭的老大非李宗仁莫屬。
當時北洋軍閥十分混亂,雖然廣西是李宗仁的天下,但他並不滿足於做一個山大王。所以李宗仁決定把桂系加入全國統一進程的軍隊中,這也是唯一一個自願加入全國統一的地方勢力。後來有一位漢學家曾經評價說,李宗仁三人覺得自己是年輕人和這些老的,沒有知識的軍閥並不相同,他們有民族情懷。但是當時有兩個中央,一個是北洋政府,一個是孫中山的大元帥府。從當時的局勢來看,北洋軍閥明顯勝於孫中山的大總統府。可是李宗仁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孫中山手下的蔣介石。之後的北伐戰爭,李宗仁成為蔣介石部下,帶領戰士消滅北洋軍閥方面勢力。這是李宗仁做的第一個正確選擇。
第二件事便是逼蔣抗日,後來廣西李宗仁方面和民國政府勢不兩立,但李宗仁並沒有太大的波瀾,一直過著清貧的日子,想讓廣西方面的人民過上好生活,這樣其他地方就會認為民國政府無能。但是當時日本侵略中國,一日比一日嚴重,於是李宗仁逼迫蔣介石抗日。這是他做的第二個正確的選擇。第三件就是血戰臺兒莊,1937年10月,李宗仁被任命為第五戰區的司令官,在臺兒莊附近與日軍對戰,而這一戰他所帶領的是雜牌軍。用3萬人殲滅敵軍1萬取得勝利。這次的勝利,使得蔣介石非常驚訝。如果讓蔣介石指揮這一支雜牌軍取得勝利,是無論如何做不到的。也正是這一戰使得蔣介石對李宗仁刮目相看也十分頭疼。由李宗仁做三件事可以看出,他冥冥之中做了正確的選擇。改變了歷史的現狀,也挽救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