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漢景帝和雍正皇帝大家都比較熟悉,兩位都算得上是中國歷史上比較有作為的皇帝,一位和爸爸漢文帝開啟了中國封建歷史上的第一個盛世漢朝文景之治,一個祖孫三代一起開創了中國封建歷史上最後一個盛世康雍乾盛世。皇帝工作可謂幹得都是風生水起的。
這兩位皇帝各方面都有很多的相似之處,比如都是盛世皇帝,在位都是十幾年,爸爸和兒子都是很能幹等,但其中有一項高度相似處大家可能不太會注意到,那就是兩人都有一個親愛的弟弟,兩人都是一等一的寵弟狂人,漢景帝寵愛弟弟梁孝王劉武,雍正則寵愛親愛的十三弟胤祥,而且兩人寵愛弟弟的程度也是不相上下。
漢景帝的這個弟弟劉武本來是外地藩王,別的藩王來長安朝見按朝廷規定一般頂多也就是呆個二十天就回去了,這梁王劉武每次來都可以呆半年,而且可以年年來,每次來都是皇帝哥哥親自去接,出遊同行都是同坐一輛車,賞賜金銀無數,這梁王的王宮甚至修得比未央宮都要有氣派,後來雖然犯了法,但死後五個兒子卻還是被寵弟狂人的皇帝哥哥分別封了王,漢景帝對劉武這個弟弟的寵愛可謂是達到了世所罕見的程度了。
至於雍正寵十三弟怡親王胤祥大家稍微了解清史的人相信都是有所耳聞的,比如一定要按皇子的賞錢數目賞賜弟弟,按規定13萬兩的非得硬塞給弟弟二十三萬兩,生怕弟弟不夠錢用,執意增加胤祥的個人護衛隊,給護衛隊成員配發豹尾槍、長杆刀,目的只是為了凸顯弟弟在自己心中與眾不同的地位,閒著沒事一定要加封弟弟胤祥的一個兒子為郡王,胤祥死後,雍正特頒布詔令胤祥的胤不用避諱皇帝哥哥的諱,仍然叫胤祥,兩千年封建時代,僅此一例特殊,可見雍正皇帝對於這個弟弟的榮寵也是曠古未有。
漢景帝和雍正雖然都是對弟弟榮寵無比,但寵愛的效果兩者卻大相逕庭。劉武被漢景帝寵非但不感恩,卻日益嬌奢寵出了怨念,最後發展成為殺人犯,連帶景帝的三個侄子也寵成了殺人狂,而反觀雍正這邊,越寵胤祥越謙虛,越是發奮幹活,終成一代賢王,被雍正皇帝評價為「自古無此公忠體國之賢王」。同是受寵這兩個弟弟為何反差如此之大,一個寵出了怨恨,一個寵出了感恩,緣由何在,其實慢慢梳理,原因無非出自一下三點:
一是寵愛的出發點不同,漢景帝寵劉武更多是出自一母同胞的親情,所以眼中更多的是寵溺,弟弟驕傲膨脹了覺得無所謂,行為僭越了覺得那是哥倆親密才這樣,犯點錯誤不規勸,加上竇太后庇護,以至於後期劉武愈發驕橫,目中無人,屢屢僭越,甚至為一己私憤,膽大妄為,刺殺朝臣袁盎。
其子孫也驕縱無比,劉武封王的其中兩個兒子都是因為亂殺人而被除國,濟川王劉明才七歲,就在開會的時候無故把自己的中尉拿劍射死了,濟東王劉彭離驕橫無禮,由於生活太無聊,後期竟然帶著家奴每天晚上上街殺人搶錢為樂,搞得封地百姓晚上都不敢出門,漢景帝這般寵溺可謂是害了弟弟劉武三代人。
而雍正寵愛胤祥則是更多出於對其才幹人品的敬重,胤祥天資聰慧,文武雙全,寫得一手好字,打獵也是眾多兄弟中的佼佼者,頗得康熙帝的喜愛,康熙後期幾乎每次出行都會帶上胤祥,哥哥雍正繼位後,胤祥更是感恩哥哥知遇之恩,幫助哥哥雍正治理河患,調度軍需,推舉人才,調節各方關係,把哥哥吩咐的每件事情都辦得妥妥的。
這樣的弟弟雍正又豈能不愛,簡直愛得太不夠。只是在胤祥眼中,哥哥越是因為敬重自己的才幹品行而寵愛自己,自己就越要努力幹活,謙虛感恩,唯有如此才能夠不負哥哥的寵愛,而也正是雍正的這種良性的寵愛,才最終造就了胤祥的千古賢名。
至於第二點緣由則是由於劉武和胤祥品行不同而造成的,劉武和漢景帝是一母同胞,打小就在父母哥哥的溺愛下長大,性情變得乖張無禮,一個被寵壞了的孩子心中又怎會有感恩之念,所以後面皇帝哥哥給再多覺得都是應該的,甚至是不夠的。而胤祥這邊成長環境則完全相反,康熙帝兒子眾多,個個能力都不差,為了贏得父親的半分賞識必須勤學苦練本領,還得處處小心謹慎,所以胤祥後來得到哥哥雍正的賞識和重用,豈敢不謹慎努力,因為機遇得來不易呀,更要倍加珍惜。
至於第三點則是漢景帝和雍正的寵愛方式不同,漢景帝是好話說在前頭,卻始終做不到。比如早期兄弟好的時候,為了討好媽媽竇太后和弟弟,允諾劉武將來傳位於他,後來卻又實現不了,因此導致劉武怨望頗深,最終當起了殺人犯。而雍正寵愛胤祥則從來都是不用嘴巴說的,直接就做的,經常送超值禮包給弟弟,都是遠遠超出胤祥所能想像的,甚至不敢接受的,所以這樣的哥哥弟弟又怎能不愛呢,當然要為其奮不顧身地做事了。
歷史有時就是這麼有趣,有那麼多的的巧合相似,更有足夠多的空間可供你想像。至於寵愛本身無分對錯,父母寵愛孩子,哥哥寵愛弟弟自古至今都是人之常情,只是寵愛一定要有正確的出發點和方式,這樣受寵愛的人努力的方向才不會偏錯,才能寵出感恩之心,寵出好花綠草,古今中外,高低貴賤,概莫如此。
《我是四眼侃歷史,堅持優質原創 歡迎點擊關注 天天分享獨家快樂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