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下午,武漢大學教五教學樓旁,校方保衛人員與兩名賞櫻花的青年男子發生肢體衝突。
被指穿「和服」的青年人(左一)與武漢大學保衛人員發生衝突。圖片來源:上遊新聞
據報導,一名穿著類似和服的青年男子和另一個穿著休閒裝的青年男子,被四名校方保衛人員按在地上。他倆掙紮起身後,穿著類似和服的男子大聲重複喊著「憑什麼打人?」很快,他又被保衛人員掀翻在地,接著他起身說,「我穿的是唐裝」。在其身旁,穿休閒裝的男子被保衛人員勒著脖子,保衛人員鬆手後,他倒地不起。
3月25日凌晨,武漢市公安局珞珈山派出所一民警官稱,衝突起因系遊客穿著類似和服的服裝入校賞櫻,「武漢大學是國內一流大學,穿著這種衣服去賞花不合適,制止他們入校賞花沒錯。」該派出所還稱,此事正在調查之中,「調查兩個重點,到底是唐裝還是和服,以及衝突的全過程。」
衝突的起因:
穿和服or沒有預約?
關於這起事件的起因,之前的報導均認為衝突是緣於「男子穿和服賞花」。
然而,也有網友提出了質疑,稱衝突起因不是因為穿和服,而是因為這兩名年輕男子沒有提前預約。
對此,被指穿「和服」的男子表示,他預約了,「我是刷身份證進的大門。」然而在記者希望他提供預約記錄時,遭到男子婉拒。「上面有我的身份證號,我現在不想被打攪,這件事已對我的生活造成了困擾。」
目前,衝突真正的原因還不得而知。警方還在調取監控錄像,調查衝突的全過程。
男子的穿著:
和服or唐裝吳服?
武漢大學校園110一名工作人員稱,2002年,校方曾出臺過規定:穿和服不能入校賞櫻。
然而,被指穿「和服」的男青年在3月25日上午主動聯繫記者稱,他穿的是唐裝吳服,不是和服。他表示,「我喜歡唐朝文化,穿的是唐裝吳服,不是和服。我之前也穿過去別的地方。」
穿和服是否等同於精日?
近年來,「精日分子」的新聞在網上常見,他們引起全民公憤,好似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2018年兩會期間,在被問及對「精日分子」的看法時,國務委員、外交部部長王毅甚至憤怒地脫口而出,「他們是中國人的敗類!」
然而,在這個事件中,我們還需要討論,被指「穿和服」的男子,能否被簡單地歸入精日分子行列?
我們或許需要再回顧一遍精日分子的言行。
在2017年8月,有網友在微博上發帖稱,4名男子身穿二戰日軍制服,趁夜在著名抗日遺址、愛國教育基地四行倉庫拍照留念。最終,3人被處以行政拘留。
2018年2月,又有兩名男子身著侵華日軍軍裝在南京紫金山抗戰遺址故伎重演。他們頭戴侵華日軍軍帽,其中一男子手持軍刀,另一人拿著帶著刺刀的步槍,上面綁著日本「武運長久」旗。當地警方依法對涉案人分別予以行政拘留15日。
同月,一名男子在一個400餘人的微信群中發布「南京殺三十萬太少」等言論被舉報。上海市公安局楊浦分局依法對其處以行政拘留5日的處罰。
如果以上述行為作為參照,即便該男子穿的是和服去觀賞櫻花,似乎也不能構成他作為精日分子的證據,更不能成為其被保安毆打的理由。
武大曾出臺過規定:
穿和服不能入校賞櫻
武漢大學一名保衛人員對記者稱,2002年,校方曾出臺過規定:穿和服不能入校賞櫻。
記者了解到,2009年,一對母女穿著和服入校遭到驅趕,此事引發熱議後,此規定便沒再認真執行。
今年,武漢大學又傳達了穿和服不準進校園的規定,「口頭通知的,沒有形成文件。」
有網友認為,櫻花對於武漢大學有著特殊的意義,穿和服來看確實不妥當。
關於武大櫻花的來源,武漢大學校友總會官網上有一篇題為《武大櫻花史略(種植史)》的文章。
文章稱武大最早一批櫻花樹苗是1939年從日本引進的,當時日軍將武漢大學珞珈山校園闢為其中原司令部,種植櫻花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緩解在此修養的日本傷兵的思鄉之情,同時亦有炫耀武功和長期佔領之意。因此,珞珈山的這第一批櫻花,可以說是日本侵華的罪證,國恥的象徵;同時也是今日武大櫻花的緣起。
由於櫻花樹的生命周期很短,一般只有二三十年,1939年由日本人種下的第一批日本櫻花,50年代更新時已基本死絕。
日本國的櫻花再次來到武大珞珈山,已經是30多年以後的事情了。但這次已非國恥的印記,而是和平與友誼的象徵。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向周恩來總理贈送了1000株大山櫻,由於周恩來也曾在武漢大學居住過,於是中央有關部門便將其中50株轉贈給武漢大學,由園林部門栽植於半山廬前,1976年開花。
1983年1月15日,為紀念中日友好10周年,日本京都府日本友協和日本西陣織株式會社的遷先生向當時在京都大學學習的武漢大學生物系教師王明全贈送了100株垂枝櫻苗,經王明全轉贈給學校後,栽植于楓園三舍南側公路邊和櫻園附近,1986年全部開花。
1992年,在紀念中日友好20周年之際,日本廣島中國株式會社內中國湖北朋友會砂田壽夫先生率團訪問武漢大學,贈送櫻花樹苗200株,後栽植於八區苗圃。
現今武大校園各處的櫻花樹苗,除武大園林工人自行培育的之外,大多都來自於此。
武大連夜回應
3月25日晚,武漢大學官微作出回應:遊客先對女保安言語挑釁。
關於這件事,你怎麼看?
海河傳媒中心今晚報事業部出品來源:綜合上遊新聞、觀察者網、中國日報、環球時報、@武漢大學編輯:陳思成
覺得此文有用,就點「在看」支持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