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列舉一串數字:
2018年底,北上資金持有東方雨虹2295.81萬股,持股比例為1.53%;僅僅一年之後,北上資金的持股比例就增加到了9.03%,持有其1.34億股。截至到2020年三季度,北上資金的最新持倉為1.91億股,穩居上市公司第二大股東,佔比12.15%。
由此可見外資對其的青睞!
業績方面,自2008年上市以來,東方雨虹的營收和淨利潤分別增長了24.5倍和47倍。如果按發行價17.33元計算,過去12年時間這家公司的累計漲幅超過了74倍。也就是說,假設東方雨虹剛一上市某投資者就買進100萬塊,那麼這筆資金如今已經膨脹到了7400萬。
同期漲幅遠遠將貴州茅臺這樣的公司甩在了身後!
那麼,面對這樣一家擁有輝煌歷史的公司,未來還會一如既往的延續輝煌嗎?
01、以防水為主業,多元業務延伸的建築建材服務商
「公司致力於新型建築防水材料的研發、生產、銷售,以及防水工程施工業務領域。目前已經形成了以主營防水業務為核心,民用建材、建築塗料、建築修繕、節能保溫、特種砂漿、非織造布、建築粉料等多元業務為延伸的建築建材系統服務商。」
重點解釋建築防水材料。
東方雨虹的產品除了廣泛應用於房屋建築之外,還廣泛應用於高速鐵路、地鐵及城市軌道、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機場和水利設施等基建領域。
由此可見,東方雨虹既受益於城市尤其是房地產的蓬勃發展,也受益於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帶來的市場需求。因此,從產品應用領域能夠發現,整個防水行業還擁有較大的發展空間,景氣度較高。
下面看其具體營收佔比。
2019年,公司防水卷材的收入為99.8億元,佔總營收的比重54.97%;防水塗料和防水施工的收入分別為48.75億元和23.5億元,佔總營收的比重分別為26.86%和12.93%。
也就是說,公司的防水相關業務的營收佔比達到了94.76%!
接下來看公司的新業務。
前面提到,除了防水業務之外,東方雨虹還布局了民用建材、建築塗料、建築修繕、節能保溫、特種砂漿、非織造布、建築粉料等多元業務。其中,建築塗料屬於被寄予厚望的重點業務。
「東方雨虹對非防水業務有一個非常高的定位,尤其是對於建築裝飾塗料,我們將建築裝飾塗料納入與防水並駕齊驅的雙主業。目前去年這塊業務的營收只有6個億,但是它增速很快,希望5年左右的時間能夠進入行業前2-3名。」
不妨與競爭對手三棵樹做對比。
2019年,三棵樹的營收和淨利潤分別為59.72億元和4.06億元。也就是說,三棵樹的營收規模大概是該塊業務的10倍。這就意味著,如果未來五年能夠實現進入行業前2-3名的目標,那麼參照三棵樹的估值,大致相當於東方雨虹再造「半個雨虹」。
參照全球建築塗料龍頭百億美元營收規模計算,目前東方雨虹的這塊業務才剛剛起步,未來充滿無限想像空間。
02、80億元定增計劃,為公司轉型提前做產能布局
儘管東方雨虹作為防水領域的絕對龍頭,尤其是多元化業務又為公司增長注入了新的動力。但是,市場的爭議並未因此消失。
以前不久公布的80億元定增為例。
「本次非公開發行股份擬募集資金總額(含發行費用)不超過人民幣80億元。其中,56億元用於固定投資,即擴大產能,24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矛盾的焦點便指向了公司的資金流。
比如,東方雨虹期末應收票據和應收帳款為94.84億元,佔總營收的比重超過了50%;再比如,公司帳上的貨幣資金僅為16.74億元,短期借款卻高達27.05億元。除此之外,公司還在試圖通過應收帳款資產證券化的方式緩解資金壓力,提高資金的利用效率。
先說第一點,東方雨虹的營收帳款高,與其客戶對象有莫大的關係。前面提到,防水材料的兩大應用場景分別為房屋建築和基礎設施,前者對應的客戶是房地產開發商,後者對應的則是各級政府部門。
To B的業務性質尤其跟政府部門打交道,往往應收佔比都比較高。
再說第二點,根據公司財報顯示,目前公司的資產負債率為47.06%,較過去兩年明顯回落。這就意味著,儘管短期借款在某一時期內增加,但也不會導致公司財務惡化。
重點還是看該筆定增的用途。
第一,對防水產能進行擴充,以應對市場容量不斷擴大,以及中小企業因環保監管等原因退出帶來市場集中度的提高。
目前,國內建築防水行業的市場集中度比較低,「大行業、小企業」依舊相當普遍。但是,在環保督察、綠色節能等政策影響下,行業的進入門檻越來越高,導致大量落後企業被迫退出,市場逐步向龍頭企業聚攏,進而使市場集中度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
因此,增加產能是對市場潛在變化的提前預判。
除此之外,還有另外兩個原因。
首先,由於防水產品非常講究地域半徑,因此,為了更好的滿足正在醞釀的巨大建設需求,便需要圍繞這些需求進行生產基地建設;其次,由於公司開始重點加強與優質房地產公司的全方面合作,既包括防水也包括非防水業務,因此也需要提前為「一站式採購」做產能儲備。
當然,還有精裝修滲透率提高帶來的影響。
第二,建設建築裝飾塗料為代表的生產線,以滿足「系統服務提供商」的新定位。
前面提到,公司希望在5年左右的時間裡在建築裝飾塗料領域進入行業前三,因此必須提前對產能做出提前規劃。
原因很簡單,作為公司的新布局業務,此前公司的產能是不足的。
第三,向上遊原材料延伸至非織造布和功能性薄膜領域。
由於這兩款產品屬於防水卷材的核心原材料,因此只有保證供應才能保證在採購成本方面的優勢。當然,保證材料供貨的及時性和穩定性也是重要的考慮因素。
也就是說,80億元定增的背後,是公司應對市場變化、加速業務轉型建築建材服務商,提升公司自身市場份額和競爭力的戰略選擇。
03、四大核心競爭力,公司擁有又寬又深的護城河
外界對東方雨虹提高產能擴張的質疑,還有一個原因是新擴展的產能佔比達到了淨資產的40%。那麼,如何保證新擴張的產能夠銷售出去?
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要討論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第一,品牌和服務能力。
根據中國產業信息網的數據顯示,2019年公司在國內防水材料行業的市場佔有率為12%,將近是第二名的四倍,相當於第二名到第九名市場份額的總和。也就是說,在防水材料領域東方雨虹是沒有爭議的龍頭。
而高市場佔有率的背後,是公司品牌力的體現。
比如,公司先後上榜「最值得投資者信任的上市公司」30強、「2019年中國品牌價值評價信息榜」、「2019年A股『漂亮100』潛力榜等等;再比如,公司旗下品牌東方雨虹(建築防水)、臥牛山(節能保溫)、德愛威(建築塗料)、華砂(瓷磚膠)均入選了2018-2019年度中國房地產開發企業500強的首選品牌。
除此之外,服務也很重要。
眾所周知,防水作為典型的「三分材料、七分施工」的行業,極其考驗公司的系統服務能力。尤其像一些重點的基建工程項目,為了趕進度節假日、夜間都需要施工,因此東方雨虹在客戶服務上塑造了良好的形象。
尤其對於外資品牌來說,很難做到沒日沒夜的施工趕進度,更難做到隨叫隨到。
第二,研發和產品優勢。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防水行業首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就落戶在東方雨虹,由此可見公司在研發領域的巨大優勢。截至目前,東方雨虹擁有4位工程院院士、7位國際知名科學家、25名技術帶頭人。
產品層面,目前東方雨虹的建築防水材料共有200餘個細分品種,1000多種規格、型號,而行業第二名只有100多種。這就導致,在很多應用場景下,只有東方雨虹才有相應的產品去支撐它,滿足客戶相應的特殊性需求,為承攬各類建築防水業務打下堅實基礎。
也正因為此,東方雨虹才有轉型建築建材系統服務商的底氣!
第三,渠道和客戶資源。
目前,東方雨虹是直銷和渠道相結合的銷售網絡。
以直銷網絡為例,公司先後與多家全國性房地產企業籤訂了戰略性合作協議或長期供貨協議,這樣一來既有利於雙方合作的長期穩定,也有利於增進和鞏固信任。在這樣的情況下,公司的經營業績可以得到穩定的提高。
另外,由於這些客戶既是防水產品的目標客戶,同時也是建築塗料、建築修繕、特種砂漿等產品的目標客戶。因此,公司憑藉手裡掌握著客戶資源數量,尤其是實力雄厚的大客戶,將極大降低產品的滲透難度。
這就意味著,公司其他新業務能夠實現快速放量。
第四,產能布局和成本優勢。
與水泥相似,防水產品對運輸半徑有著嚴格的要求。目前,東方雨虹擁有28個生產基地,覆蓋了華北、華東、東北、華中、華南、西北等地區,產能分布廣泛合理,運輸半徑已經縮短至300公裡,因此,在滿足客戶多樣化需求和全國性的供貨要求上,公司具備其他競爭對手無可比擬的優勢。
不妨做個簡單總結:
與競爭對手相比,東方雨虹的產品不僅質量更好,而且服務也更好。另外,公司的產能更高、單位成本更低。而且,由於生產基地遍布全國各大主要銷售區域,因此運輸成本也更低。
04、股權激勵下,激發公司管理層的「狼性基因」
最後,還必須要說的是,公司管理層的進取心。
2019年9月,東方雨虹推出了第三期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擬向激勵對象授予不超過3297萬股限制性股票,約佔當時總股本的2.21%。
當然,如此大手筆的激勵方案,對業績也有著更高的要求:
「第一個和第二個限售期的解鎖條件為2020年和2021年扣非淨利潤分別不低於19.13億元和29.91億元,且應收帳款增速低於營收增速。」
從目前來看,由於公司今年前三季度的扣非淨利潤為20.34億元,同比增長55.98%,同期應收帳款增速為26.36%。也就是說,業績目標已經提前完成。
「第三個和第四個禁售期的解鎖條件,以2019年為基數,2022年和2023年扣非淨利潤不得分別不得低於72.8%和107.36%,且應收帳款的增速不得低於當年營收收入增速。」
什麼概念呢?
公司2019年的扣非淨利潤為18.78億元,這就意味著,按照股票激勵的內容,到2023年公司的扣非淨利潤將達到38.94億元。
換言之,公司淨利潤大概在40億元左右!
不妨再看公司估值。
截至2020年11月26日,東方雨虹的市值為816.6億元。假設公司的股權激勵目標能夠完成,那麼到2023年公司的市盈率(TTM)是20.4。但是,公司過去十年的歷史平均市盈率為30倍。
而且,還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假如按照這個股權激勵的目標,相當於未來三年公司的複合增長率將達到21%。
看到這裡,或許大家也就明白了為何會有80億元的定增擴產計劃。
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