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說說臀小肌
它是臀肌中最小的組成部分
被臀大肌和臀中肌覆蓋
臀大肌和臀中肌加起來
是臀小肌的6倍大
別看它的體積小
也是一塊容易受傷的肌肉
快速認識臀小肌損傷
臀小肌
起於髂骨的外表面
臀前線和臀下線之間
以及坐骨大切跡邊緣
止於股骨大轉子和髖關節囊前緣
它的功能和臀中肌一樣
在行走時支撐骨盆
使腿部向身體兩側移動
以及使腿部內旋
圖片來源:基礎臨床按摩療法:解剖學與治療學的結合( 第3版)
臀小肌損傷是一種臨床常見病
主要表現為臀部、髖部疼痛不適
常因疼痛導致髖關節及下肢功能障礙
多數患者常伴有
患側大腿、小腿後外側的放射痛
中老年人群發病率較高
女性多於男性
久坐、長時間站立
跑步或步行過量等
都可導致臀小肌產生觸發點
肌肉突然過度收縮
激烈運動時軟組織挫傷
長時間負重過度
或者肌肉注射
也會造成這塊肌肉損傷
臀小肌損傷有哪些表現
①臀小肌體表投影範圍內有散在深壓痛,下蹲及下肢外展時疼痛加劇;
②臀小肌前外側肌腹以及髂前上棘後側緣起點處,按壓觸診有痛性結節或條索狀物;
③ 有臀部外傷和(或)久坐久立等姿勢異常勞損病史;
④ 臀小肌牽拉、收縮試驗陽性;
⑤ 有從臀部壓痛處向大腿、小腿後面或後外側,甚至向外踝、足背外緣、小趾的牽涉痛;
⑥ 腰部症狀和體徵不明顯,直腿抬高試驗為陰性或弱陽性。
臀小肌損傷常與這些疾病混淆
臀小肌與臀中肌
一起構成臀部重要的外展肌肉
此部位的疼痛非常接近坐骨神經痛
但是有所區別
比如沒有麻木、刺痛感和無力感
圖片來源:Pixabay
由於臀小肌損傷引起的牽涉痛
常由臀部外下方
沿大腿外側、膝蓋
小腿後外側至足踝部
與L4-S1神經根受壓
導致的症狀極為相似
因此易與腰椎間盤突出引起的根性痛混淆
若存在與神經根分布有關的感覺
或運動缺陷以及感覺異常
可通過脊髓造影及電診斷加以鑑別
圖片來源:Pixabay
除此之外
臀小肌損傷引起的髖關節疼痛
常被當做是由
股骨大轉子滑囊炎、髖關節炎
或梨狀肌症候群所致
所以極易被誤診
臀小肌的日常訓練
1、臀小肌觸發點的網球松解
確定位置:將身體重心交替放在兩條腿上,感到臀小肌的收縮,它在大轉子上方偏後一點兒。如果將一條腿向身體外側伸出並收回,就能感到大轉子的轉動。
選擇工具:按摩臀小肌的工具可以選擇網球、直徑60毫米的高彈力球或長曲棍球。
初始動作:首先站立,側對著牆,將球置於大轉子上方。
操作方法:
將球抵在牆壁上使球上下或者左右滾動以査找觸痛的觸發點。將身體的重心放在外側的腿上,內側靠牆的腿的膝部稍稍屈曲,這樣可以使這一側的肌肉處於比較放鬆的狀態,從而使按摩更深入。接下來將球沿髖部向身體背面滾動,一直滾到臀部,繼續查找這個區域的其他觸發點。若要讓球向上移,可以用手幫忙,也可以稍稍屈曲膝部,這樣球就滾上去了。
補充說明:
以大轉子為參照物的話,按摩的位置要高於大轉子大約2釐米。有些人喜歡側臥在地板上或者床上,把球放在身體下方進行按摩。用這樣的方法按摩力度很足,但力度容易過大不容易控制。
2、臀中肌、臀小肌拉伸
尋找位置:找一個與腹股溝同高的平面,如桌面或其他平面。
初始動作:
右腳放在桌面上,右膝正對著肚臍,右腳朝著左臀部的左側方向平放。調整骨盆面向正前方。腳以骨盆為基礎形成一個三角形。收緊腹部,腰背部試著向下壓,以增加腰背部的拱度,注意保持支撐腿伸直。
拉伸動作:
保持腰背部的拱度,上半身慢慢向前傾斜,拉伸5-10秒。右臀部有拉伸感時停止動作,放鬆肌肉5-10秒。膝蓋向下壓桌面,以產生抗阻力,堅持5-10秒,放鬆肌肉5-10秒。保持腰背部的拱度,上半身再次向前傾斜以進一步拉伸,直至到達新的終止點。重複2-3次。
左腿伸直,右腿跨過左腿放在左膝外側,左臂屈肘置於右側大腿外側,右手身體後方撐地。呼氣,將頭部右轉,目視右肩後方,向右手和右臂方向轉動上半身,保持5-15秒,換方向。
3、力量訓練
蚌式開合:側臥,雙膝微屈,腳跟併攏,進行髖外展動作,頭部可以用自己的手或枕頭支持。軀幹保持一條直線,過程中保持骨盆中立,可在膝蓋附近的位置綁一條彈力帶。
側走訓練:半程深蹲,在膝蓋上方綁彈力帶,膝蓋和腳尖同方向,向相撲一樣勻速向兩側邁步。
腰突症、坐骨神經痛
大轉子壓痛、梨狀肌症候群
都是與臀小肌損傷症狀相似的疾病
可參考我們之前的文章加以鑑別
【本文參考文獻】
克萊爾·戴維斯,安伯·戴維斯.觸發點療法:精準解決身體疼痛的肌筋膜按壓方案[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北京,2018:224-227.
克裡斯蒂安·博格.精準拉伸:疼痛消除和損傷預防的針對性練習[M].中國工信出版集團:北京,2016:70-71.
趙志鵬, 張旭, 谷巖, et al. 鈹針松解法治療臀小肌損傷症候群的效果研究[J]. 當代醫藥論叢, 2019.
吳洪陽, 毛紅蓉, 周朝進. 溫針深刺聯合拔罐治療臀小肌損傷療效觀察[J]. 湖北中醫雜誌, 2017(09):54-56.
編輯:石亞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