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問4》:家庭教育,安身立命,文化傳承
《葉問4》完整的故事情節,激烈真實的打鬥場面,深深吸引著觀眾。我更感興趣的是詠春拳背後藏著的哲理思索:家庭教育,安身立命,文化傳承。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可憐天下父母心。為子女能成龍成鳳,父母操碎了心。為子女選擇規劃人生,不管孩子喜歡不喜歡。葉問希望孩子能好好讀讀書,孩子卻希望能跟著父親學習打拳。孩子學校打架,被學校勸退,葉問又不惜代價,送孩子到美國讀書。葉問原打算是不接受徒弟李小龍的邀請,到美國去,但為了孩子,葉問又改變了選擇,萬裡奔波,前往美國,為孩子選擇學校。
中華總工會萬會長的女兒喜歡跳舞,萬會長卻希望女兒勤練武術,傳承文化。萬若男學得很不用心,也很痛苦。如果父母能從孩子角度思考問題,尊重孩子,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進行人生設計,孩子的人生可能發展得會更好。葉問一趟美國之行,認識到家庭教育的局限性,尊重孩子的選擇,教孩子打拳。葉正兩眼放光,認真打拳的樣子真美!葉問從孩子角度著想,尊重孩子,真可愛,真偉大!結合孩子興趣結合時代需要的家庭教育,才是為孩子計深遠的教育。
隱忍,還是亮拳
中國人與人為善,是愛好和平的民族。愛好和平不意味著遭受挑釁時不還擊,我們是有底線的,不涉及原則問題,可以隱忍寬容。一旦觸及了底線,我們必然反擊。李小龍就是這樣的人,餐廳就餐,遭到挑釁,果斷反擊,獲得對方尊重。中華總工會會長萬宗華主張隱忍,為了生存隱忍,也教育孩子隱忍。隱忍的結果是女兒在學校經常遭到別人辱罵甚至毆打,隱忍的結果是經常遭到移民局的尋釁滋事。別人對你種族歧視,你選擇隱忍,別人更瞧不起你,欺凌會變本加厲。
葉問與人為善,但決不允許別人欺凌中國人,羞辱中國文化。面對連哥的挑釁,他果斷站出來,亮出拳頭,擊倒對手;面對美國海軍陸戰隊軍官巴頓的歧視,他果斷站出來,用國術詠春拳捍衛中華文化尊嚴。面對原則問題隱忍,就是對罪惡的縱容。我們安身立命,選擇與人為善,更選擇亮劍捍衛自己合法權益。
保守,還是開放
李小龍美國開設拳館,有教無類,中國人外國人一視同仁。這樣開放的做法,獲得本地人尊重,又發揚了國術,有助於華僑融入當地社會。中華總工會會長萬宗華不認可這種做法,他認為國術就應該是中國人學習,不能教外國人。他要求葉問處理李小龍教外國人打拳這件事,葉問不同意,萬宗華不開介紹信。萬宗華傳承傳統文化中國武術選擇了保守,當地人無法接觸精彩的中國功夫,雙方隔閡越來越深。葉問選擇開放創新,支持李小龍教外國人打拳,幫助外國了解中國功夫。開放中互相交流,互相理解信任,互相幫助,中國功夫也走向了世界。
總之,家庭教育我們要學會尊重孩子,面對挑釁我們要堅決回擊,傳承國術,我們要選擇開放,讓中國功夫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