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了25年!三都老街這家豆漿店,味道驚豔

2021-02-06 在諸暨

碗裡只放蔥花與醬油

從鍋裡勺起一勺豆漿

對著碗裡飛流直下

豆白色的漿液衝進瓷碗裡

激起了豆花,再拉起了醬油花

小編前段時間

拍攝豆漿油條的抖音視頻

發現一家賣了25年的豆漿店!

這家店一直就開在三都老街的頭上,老闆娘從25歲到現在52歲了,這家小店已經成為多少人記憶裡的地方啊。

為了不影響老闆娘做生意,我們臨近中午才到店裡(10點左右),但仍然有一波一波的客人過來。

小店的菜單,超級簡單。

豆漿、小籠、餃子、麵包、饅頭、油條,1元到6元不等。即使是胃口足夠好的漢子,不用一個歐包的錢,也能吃飽一餐早飯。

早餐店開了25年,對這倆夫妻來說,每天像被生活固定了節奏。

夜裡一點半起床,磨黃豆熬豆漿做豆腐腦,做開門前的準備。然後五點開門,一直忙到快中午才關門。

「我一關門休息,老客就會撲空。除了過年休幾天,平常一天都不敢塌的」。

不寬的店門口,架了一口巨大size的鐵桶。整整一桶熱氣騰騰的豆漿。

店裡其實有鹹甜兩種豆漿,特色肯定是鹹豆漿啦,平均每天店裡至少要賣出300碗豆漿。

但是在諸暨生活的外省人士可沒喝到過鹹豆漿,老闆娘說客人們吃了後評價,鹹豆漿就像豆腐,很濃厚,甜豆漿呢就像喝牛奶一樣潤滑。

鹹豆漿給人感覺是鹹香開胃,和甜豆漿風味完全不同。很多人喜歡把油條撕開後浸泡在鹹豆漿裡,那又是一種特別的味道。

同行小夥伴還跟我推薦了饅頭夾油條,說這樣吃更有感覺。對於小胃口的妹子來說,這個分量著實很驚人了!

這饅頭的分量是真的實,一口咬下去有點讓人吃驚。事實證明,年輕人還是見識不夠啊。

店裡的老式蜂窩煤,木式的老桌椅,都是小時候的記憶。但這樣做出來的早餐,滿滿的煙火氣,竟是撲鼻的香氣,人人愛吃的早餐!

這樣的草根美食,一點也不比現在那些網紅美食差,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請長按保存二維碼

打開諸暨頭條APP

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 爆料投稿、商務合作:0575-87399999

♀小編QQ:80747274  商務合作:13675769121

相關焦點

  • 杭州這家早餐店,憑一碗豆漿火出圈,天天排長隊還有人坐飛機來喝
    杭州的餐飲業非常發達,街頭巷尾,各個檔次的餐館一應俱全,幾乎每一家餐館門口都排長隊,即便是一碗普通的豆漿,也會引來大批的擁躉者。杭州有一家早餐店,憑一碗豆漿火出了圈,天天排長隊,還有人坐飛機來喝。這家早餐店名叫遊埠豆漿,他家的招牌就是一碗普通的鹹豆漿,這家店已經在杭州開了20多年了,有很多老杭州人,周末特地跑到他家吃一碗豆漿,鹹豆漿是他家最吸引人的特色,鹹豆漿裡的料特別豐富,有蝦皮兒,油條丁,香蔥和榨菜,各種食材混合在一起味道特別出眾。他家鹹豆漿的泡法都是有講究的,而這鹹豆漿的味道也非常不錯。
  • 除了幹大林豆漿,朗霞老街還藏著一家百年歷史的豆漿店,和各種美味的老式小吃
    大家都知道,朗霞老街有一家幹大林豆漿店,豆漿喝起來像雞蛋羹,近年來更是名聲在外。可你知道嗎?朗霞好吃的多著呢!朗霞老街菜市場附近還藏著老式小吃一條街,沒吃過這些,不能算是真正品嘗過朗霞的味道。「你們就知道幹大林,這家店我可是從小吃到大的,祖傳的,一百年歷史都有了。」今年60多歲的宋阿姨告訴記者,這家的豆漿喝起來味道醇厚,即使不放任何調料,她也非常喜歡,小時候上街喝一碗,一天的心情都會變好。「我家老頭子那時候腦子慢半拍,就喜歡在朗霞老街安心賣豆漿,一直到現在也沒有去餘姚發展。」
  • 【吃貨日記】豆漿+麵包 溫馨的味道
    這家美食餐廳讓你有世外桃源的感覺。  坐著酒店電梯直奔二樓,打開門就看到了古樸的小店:那蘭樓。這是一家舊時代裝修、新時代設計、文藝範風格、古樸派造型,用店家的話來說,就是充滿混搭的餐廳,有feeling!說到混搭,當然不止是裝修啦,還有他們家的美食:豆漿來煮魚、麵包牛肉。嘿,太有創意了吧,這豆漿和麵包,也能這麼配?
  • 上海最瘋狂的25家神級早餐店
    這是一家排隊排了20幾年的傳奇小店,從1992年借別人店面開了第一家店鋪開始,就一發不可收拾,生意出奇的好,每天都是人人人人人,可以說是早期的網紅店。當初南陽路上這家店代表了很多人的回憶,剛開業那段時間,不排2小時絕對吃不上。後來因為商標註冊的問題,南陽路粢飯糰改名成了「真圓粢飯糰」,現在南陽路上那家老店已經不在了,「真圓粢飯糰」也再次更名為「傳承飯糰」。變的是名字,不變的是味道和用心。
  • 豆香不怕巷子深,杭州開了25年的豆漿店,還是老底子的味道
    我喜歡往老城區的巷子裡鑽,這些巷子滿是市井氣息和煙火味兒,有數不盡的小攤兒、菜店、炒貨店、魚肉鋪子,還藏著許多好館子。之前提到過的小麵館、生煎包子鋪,還有今天要說的豆漿店,都是不怕巷子深的典型。01 店吳山腳下有條小巷子,是當年康熙和乾隆上山的輦道,如今老百姓要爬山,也大多從這裡經過。這家豆漿店就在開這條巷子裡。老闆葉師傅16歲來到杭州,跟著老鄉學做早點,後來自己支了個攤子賣燒餅油條,再後來搬來了這裡,一呆就是二十五年。
  • 鮮儒豆漿一晚賣出上千碗「花樣豆漿」,打造國內首家豆漿實驗室
    原標題:鮮儒豆漿一晚賣出上千碗「花樣豆漿」,打造國內首家豆漿實驗室餐飲市場變化日新月異,尤其是2018年,更是餐飲界加速變化的一年,對很多餐飲品牌來說如何只有把握住發展趨勢才能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 開在粵墾路的豆漿店,竟然賣著壽司味的油條!
    開在粵墾路的豆漿店,竟然賣著壽司味的油條! 這家店不是甜品店,不是壽司店 它的真身是一家很有復古feel的豆漿店
  • 用老味道、舊情懷、新吃法籠絡人心,這家賣豆漿油條的店做對了什麼?!
    2016年,一家主打油條、豆漿、燒餅的餐廳突然火爆朋友圈,一躍成為餐飲業網紅,甚至被稱為早餐界的「愛馬仕」,而開在魔都上海一家LV旁邊的桃園眷村也再次充分證明了,一邊逛著LV一邊啃油條這種事絕不是停留於想像之中的。當消費者甘願為豆漿油條和肉包小面支付好幾倍溢價時,吃本身可能已經不是最重要的訴求了。
  • 廣州人真愛喝豆漿,沒想到這家豆漿店深夜才開!顧客卻絡繹不絕
    廣州人真愛喝豆漿,沒想到這家豆漿店深夜才開!顧客卻絡繹不絕對於現在人來說,一日三餐肯定都是少不了的,每一餐都是非常重要的。說到早餐,中國最標配的早餐無疑就是豆漿油條和包子饅頭。其實說到豆漿,小吳是很喜歡喝的,因為它比牛奶要好喝太多了!在以前的時候,想要喝到豆漿,那肯定得一大早起來買來喝,但現在並不用。在廣州那邊,就有人在深夜喝豆漿。原本以為這是廣州人開的,沒想到這家店居然是潮汕人開的,做法跟廣州的豆漿大相逕庭。在寒冷的冬夜,來一碗暖心的豆漿,絕對比喝酒好!
  • 尋訪屯溪老街
    又往前走了一段,還是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來到了老街,實在是因為遊客太少了。老街,顧名思義,是一條有年頭的街市了。古舊的房子,在燈光的映照下,幾乎尋不到絲毫老舊的氣息。只在那斑駁的門柱上,依稀見著一些歲月的滄桑。街道兩旁,店鋪林立。有賣特產的,諸如黃山燒餅、臭鱖魚、徽州傳統糕點之類的;有賣硯臺的,也有賣木雕之類的工藝品的,還有賣茶葉的。
  • 這間早點店的豆漿,讓人喝出三十年前的老味道
    前段時間微信推送了一家在三條巷專門做豆漿的店。叫雲南大鍋豆漿店。尤其是裡面的鹹豆漿很有特色。老闆娘說現在來店裡的食客70%都是喝鹹豆漿。【在南京,這家早餐店的鹹豆漿居然賣得很火】南京人到底更喜歡甜豆漿還是鹹豆漿,網上為此爭論不休。其實還是看個人口味,口味因人而異。
  • 吃一家少一家的老街,最年輕的店都有十幾年歷史...
    /酸甜苦辣鹹老街的專屬味道這家店從十幾年前就是每天10小時營業,另外兩家只開上午老二魚餃相信每個市區人都從小吃到大,這家店從大叔接手已經有23年了,以前是老母親在經營阿叔佛系賣油索,平時無事就到裡屋看電視,用餘光守攤,來這裡買的大多也是附近的街坊和買了十幾年的老顧客
  • 一年能賣10w份豆漿油條的豆漿店,店主請全澄免費吃豆花啦!
    寒冷的冬天,它溫暖了一座城從白晝到深夜到清晨為每一位飢餓疲憊的辛勤勞動者提供了一份溫熱的食糧它,印膳豆漿一家開了18.5小時的豆漿店也是澄海區人氣排行第一的包子粥鋪一年能賣10W+份油條這一次,免費吃的機會來啦!參與微信集
  • 杭州這家街頭麵館,老闆規矩多面賣得貴,一到飯點店裡店外坐滿人
    杭州有不少街頭麵館,看似不起眼,但是面的味道卻讓人感到驚豔。杭州這家位於濱江春波南苑後門的小麵館,門臉一點都沒有特別之處,這家店的老闆規矩還特別多,面賣的價格也不便宜,可是一到飯點,店裡店外坐滿了人。這家麵館就是杭州的阿六麵館,這家店每天只開門6個小時,據說一天能賣出去六七百碗面,這家老闆的規矩特別多,每逢假節日還要關門休息。按理說這麼矯情的麵館,在競爭激烈的當下,很容易被淘汰出局,沒想到這家麵館卻擁有高人氣,而麵館的規矩也因此就形成了。
  • 又一餐飲品牌關門撤店,曾經生意火爆一碗豆漿賣10元,網友:活該
    曾經生意火爆,一碗豆漿賣10元,如今卻生意慘澹。在2014年,上海泰州路商場LV專賣店旁邊,開了一家早餐店,這家早餐「與眾不同」,面積400平米,這可是比一家火鍋店還大,一般街邊的早餐店面積都是40平米左右。
  • 早餐,上海人決不馬虎,這25家民間早餐店,你吃過幾家?
    這是一家排隊排了20幾年的傳奇小店,從1992年借別人店面開了第一家店鋪開始,就一發不可收拾,生意出奇的好,每天都是人人人人人,可以說是早期的網紅店。當初南陽路上這家店代表了很多人的回憶,剛開業那段時間,不排2小時絕對吃不上。後來因為商標註冊的問題,南陽路粢飯糰改名成了「真圓粢飯糰」,現在南陽路上那家老店已經不在了,「真圓粢飯糰」也再次更名為「傳承飯糰」。變的是名字,不變的是味道和用心。
  • 這家流行了20年的麵館,上世紀80年代老味道
    麵條一直是中國人最喜歡的食物,每個城市有很多大大小小的麵條店,看起來麵條很容易做,但是很難做好。有一家很小的麵館叫小狗麵店,在杭州很受歡迎。他家是一家典型的飛餐廳,環境很簡單,店也很小,即使我們租了兩家商店,客人吃飯時還是坐不住,老闆不得不用塑料凳子把門塞滿,許多客人不得不坐在塑料凳上前吃他那碗麵條,從遠處看像是一道風景,這種場景在重慶中很常見,但對於注重精緻生活方式的杭州人來說,吃板凳需要勇氣。
  • 重慶這家開了28年的米線店,離市區50公裡遠,顧客天天開車過來吃
    水土古鎮曾是江北縣的繁華之地,如今水運沒落,老街也隨之冷清了下來,老房子已經越來越少了。這家望江樓三鮮米線所處的房屋是為數不多的老建築,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了。以前沒有望江樓這樣的名字,來吃的也只是小鎮和附近鄉鎮上的人,最近幾年隨著網絡自媒體的發展,生生被炒成了遠近聞名的「網紅店」,每天來吃的人絡繹不絕,很多顧客都是從距離50公裡遠的市內驅車過來的。
  • 【深1 ℃】:只賣一串烤麻糬,這家1000年的日本老店,傳承了25代與京都同歲.
    而在日本有一家店幾乎與京都同歲, 更令人吃驚的是,這家店只賣一種食物。—這是白味噌烤麻糬的味道。1116年來,這家貌不驚人的小店經歷了25代主人,依舊只賣一種食物:安布裡年糕(あぶり餅)。儘管食物看似簡單,但經營此店的第25代傳人仍然全家上陣,先使用近江羽生的黃豆粉製作年糕,再捏成拇指大小的形狀,後用兩根竹籤串入
  • 海口騎樓老街,居然隱藏了這麼多美食,食材地道價廉物美好吃到爆
    一位阿婆在這裡擺獨攤,賣的小吃很獨特,就是幾個大缸子裡面的食物,全是些軟爛的小吃,比如有雜豆粥,甜薯湯、煮米糕之類的。據說這位阿婆在這裡賣了幾十年,都是周圍的街坊鄰居來吃,每天只賣到下午2、3點鐘就全部賣光見底,當時還問過正在享用的兩位年輕女子,她們說從小就是喝這些羹湯長大的,非常好喝價格也便宜,5元很大一碗,我們喝過的確覺得很不錯,香甜糯滑非常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