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潭,貴州茶產業第一縣,被浙江大學的師生稱為小江南

2020-10-21 黔行記

湄潭,面積1864平方公裡,人口48萬,位於遵義東部。湄潭的得名來自於湄江,湄江是湘江的主要支流之一,發源於綏陽縣小關山陽村黃羊臺,縱貫湄潭縣,在角口匯入湘江河。湄江河在湄潭造就了湄江大壩,使得湄潭成為了一個美麗的「糧倉」。現在湄潭出產的大米還銷售到了全國各地。

走在寧靜的湄江河兩岸,滿眼都是「千裡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水滿田疇稻葉齊,日光穿樹曉煙低」的田園風光。「小青瓦、坡屋面、白灰牆、穿鬥枋、雕花窗、轉角樓、三合院」的黔北民居點綴其中。綿延的大山羅列在大壩兩邊,可謂「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後」。欣賞田園風光,桃花江、田家溝、七彩部落是其中的代表。




抗戰期間,中國的大學紛紛內遷。其中浙江大學就遷到了湄潭縣城及城東北永興鎮境內。浙江大學的西遷為湄潭縣的文化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現在湄潭縣還保留有湄潭文廟(浙大辦公室、圖書館舊址)、天主堂(浙大教授住處)、義泉萬壽宮(浙大研究生院舊址)、西來庵(浙大湄江吟社舊址)、和李氏古宅(浙大學生住處)等浙江大學遺址。浙江大學的師生們在湄潭感受這裡的山水之美,驚呼「杭州天然美,湄潭亦天然」,於是湄潭就有了「小江南」的名號。


湄潭縣的主要產業是茶產業。湄潭茶葉種植歷史悠久,茶聖陸羽在《茶經》中說:「黔中生思州、播州、費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極佳」,當時湄潭隸屬於夷州。《貴州通志》載:「黔省所屬皆產茶……湄潭眉尖茶皆為貢品」。抗戰期間,浙江大學農林部中央農業實驗所和中國茶葉公司在湄潭籌建實驗茶場,提供茶樹栽培、育種、制茶、防病等研究,對後來的湄潭茶業影響極大。

現在的湄潭是貴州第一產茶大縣,也是中國第二產茶大縣。湄潭縣出產的茶葉主要有「湄潭翠芽」、「遵義紅」、「貴州針」、「湄江翠片」等,還有一些品牌,例如西湖龍井等都在湄潭建立了茶葉基地。湄潭的許多景觀也和茶相關,例如永興茶海面積超過了1萬畝,是世界上最大的連片茶海;湄潭縣城的「茶壺」是號稱「天下第一壺」,獲得吉尼斯紀錄認證;湄潭的西部茶城是西南地區最大的茶葉交易市場。



永興茶海

接下來,介紹一下湄潭縣的喀斯特風光。湄潭縣主要風景都集中在湄江流域,主要有清江湖、湄江峽谷、天門洞、百面水等。湄江在湄潭形成了近百公裡的江河湖泊峽谷風光,景點密集,景觀獨特,規模宏大,其中的標誌性景點「 天門洞」位於湄江河和樂安江交匯處,山石為開,碧水相連。天門洞跨度約50米,現在正在打造雲門囤景區。



清江湖是20世紀50年代在湄江河上遊修建大壩形成的人工湖,水面近3000畝,湖區中有大小島嶼7個,整個湖區群山環抱,青山綠水,十裡碧波,景色宜人。2019年清江湖成為國家溼地公園。


仙谷山位於距縣城5公裡的魚泉鎮,佔地50平方公裡,最高峰海拔1413米。這裡奇峰怪石,於朝暉夕陽和霧靄中飄若眾仙,因此名為仙谷山。


百面水位於湄潭縣城南部45公裡處,方圓30平方公裡。其山形地貌,自然生態,使來這裡實地考察的權威專家們感到巨大的震撼。在百面水,僅僅十公裡,象這樣的天生橋就有二十一座。明的與水影交相輝映,別有洞天;暗的則詭怪陸離,深邃幽遠。



石蓮集鎮坐落在方圓兩公裡的一片蓮花形石山上,石蓮河清澈透底,環繞集鎮緩緩注入烏江,岸邊拔地而起的白巖與湄潭老八景之一的「石蓮雙閣」隔岸相映,堪稱風景一絕。烏江岸邊的刀刃巖綿延數公裡,恰似一幅長長的畫廊,崖中央懸掛一條長長的馬尾水,直注崖底小河。



推薦閱讀


歡迎大家關注我,我是一位貴州旅遊通,熱愛宣傳貴州的文化、歷史、風景、民宿。我為大家推薦貴州最值得旅遊的景區,寫最好的風景介紹文章,做最有乾貨的攻略。我保證,看了我文章,絕對讓你有所收穫。

相關焦點

  • 湄潭喜獲「中國茶業百強縣第一名」!榮登「十三五茶業發展十強縣...
    同時,為彰顯中國各重點產茶縣的典範作用,突出其對中國茶產業的貢獻,大會還公布了「2020中國茶業百強縣」名單,名列全國100個重點產茶縣前三甲的分別是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福建省安溪縣、湖南省安化縣。湄潭位於貴州北部、遵義東部,素有「雲貴小江南」之美譽,是久負盛名的「茶城、酒鄉、煙縣、糧倉」,「低緯度、高海拔、多雲霧」的氣候孕育出「有機質、無汙染、濃爽味」的生態茶。
  • 2015中國(貴州·遵義)國際茶文化節暨茶產業博覽會在湄潭舉行
    2015中國(貴州·遵義)國際茶文化節暨茶產業博覽會在湄潭舉行著力將遵義茶文化資源轉變為旅遊產品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2015年05月30日09:37 人民網湄潭5月30日電 2015中國(貴州·遵義)國際茶文化節暨茶產業博覽會」 5月29日上午在貴州最大的茶葉主產區湄潭縣舉行。
  • 貴州的湄潭,這裡的天下第一壺裡,沸騰的卻是西湖的水
    湄潭,位於貴州省北部,原是遵義屬縣,前年改為市轄區。據《康熙湄潭縣誌》載:「明萬曆二十八年,播平建縣,以關外四牌地置湄潭縣。東有江水流轉,環繞縣城,彎環如眉,故曰湄潭。」湄潭,土地肥沃,山川秀麗,被譽為 「雲貴小江南」。
  • 貴州湄潭:一個去了還想去的美麗茶鄉
    今年5月初,受中國茶葉流通協會邀請,我去貴州湄潭參加2018中國貴州國際茶文化節暨茶產業博覽會,湄潭的茶園、茶事、茶人和茶物給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是一個去了還想去的美麗茶鄉。進入湄潭,給人的第一印象特別好。
  • 探訪湄潭茶企、大茶壺、戶曉民宿|貴州煙火味(三)
    碰到了難得的好天氣,在貴州省,湄潭縣城的條件非常好,很平很開闊湄潭縣是"貴州茶業第一縣",所產"湄潭翠芽"、"遵義紅"、"貴州針"、"湄江翠片"等品牌茶葉享譽中國。山川秀麗、生態良好,被譽為"貴州高原上的一顆明珠"和"雲貴小江南"。1937年浙江大學西遷湄潭在此辦學長達七年,史稱「文軍長徵」,有幾十名院士是從湄潭的浙江大學畢業的。
  • 貴州初夏行之湄潭中國茶海篇
    但湄江邊的公園及步道,鍛鍊身體的人們三三兩兩,標準的步道和小有特色的綠植,讓很多群眾流連其中,揮汗如雨,廣場舞、太極拳、拉伸腿、快步走等,應有盡有。湄潭縣,是貴州遵義市下轄縣,屬貴州北部,縣城與遵義市距離約58公裡,全縣面積1864平方公裡,轄15鎮,是「貴州茶業第一縣」,所產的「湄潭翠芽」、「遵義紅」、「貴州針」、「湄江翠片」等品牌茶葉享譽全國,土地肥沃,山川秀麗、生態良好,被譽為「貴州高原上的一顆明珠」和「雲貴小江南」。
  • 擁有全國第一的茶園面積,貴州為什麼在名茶圈默默無聞?
    提到中國產茶大省,你可能會馬上想到福建、雲南、浙江、安徽……但是貴州卻好像一直在茶圈默默無聞。十大名茶中只有都勻毛尖佔一席,但提到它也有人半天反應不過來這是貴州茶。其實貴州是中國茶裡的「隱形大咖」,貴州連續6年茶園面積都排在全國第一。
  • 浙大與茶,相遇在水之湄,你願意聽聽「湄潭翠芽」的故事嗎~
    茶樹漫山遍野,大地碧波蕩漾茶,是大自然賜予貴州的禮物——《人民日報》自古以來,貴州即以茶葉聞名於世,而其中湄潭翠芽便是其中之一。圖丨民國中央實驗茶場紀念館而就在此時,浙江大學西遷工作已經在進行當中了,沒錯,他們的新校址也同樣定在了湄潭!
  • 青巖古鎮,浙江大學南遷時,在此停留
    貴州有著名的四大古鎮,分別是黔東南鎮遠古鎮、貴陽青巖古鎮、赤水丙安古鎮和錦屏隆裡古鎮,其中青巖古鎮與浙江之間有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明神宗朱翊鈞萬曆四十一年,即公元1613年5月19日,徐霞客從浙江寧海南下,徐霞客遊記從寧海開篇。明思宗朱由檢崇禎十一年,即公元1638年農曆4月14日,徐霞客行至青巖,在《黔遊日記二》中寫道:「其城新建,舊紆而東,今折其東隅而西就尖峰之上,城中頗有瓦樓闤闠街市焉。是日晴霽竟日,夜月復皎。青崖屯屬貴州前衛,而地則廣順州所轄。」
  • 912種植物 《浙江大學紫金港植物原色圖譜》新書發布
    它竟已年過古稀  見證了浙大變遷  趙雲鵬帶記者到浙江大學植物標本館的標本庫裡參觀,那裡有近10萬份植物臘葉標本,由浙大師生採集自全世界各地。  走廊上,堆著一摞摞吸水草紙、瓦楞紙和木質標本夾。「這就是野外採集標本時需要的一些工具。」
  • 茶香湄潭:一座山,一間屋,一杯茶,一餐食,美好勝江南
    多彩貴州網·眾望新聞訊(記者 黨雲麗)有歌裡這樣唱:「遠看兩江如眉彎,薄霧輕紗半遮臉……有個地方叫湄潭,美得天然小江南……」美好如歌,山水含笑。湄潭猶如鑲嵌在黔北大地上的明珠,清新,靈動。有史冊記載:「東有江水流轉至縣之主脈玉屏山北,環繞縣城,轉西至南,有湄水橋之水顛倒流合,匯為深淵,彎環如眉,故曰湄潭。」湄潭平均氣溫僅14.9℃,山川秀麗、生態良好,被譽為「雲貴小江南」。走進湄潭,一座山,一間屋,一杯茶,一餐食,過上你所嚮往的生活。
  • 浙江大學與江西吉安這座小縣城的情緣竟這樣深
    沒想到,浙江大學與江西吉安這座小縣城的情緣竟是這樣深,因為浙江大學西遷時曾在江西泰和這個小縣城裡辦過學!歷史不能忘記,要讓我們的下一輩永遠銘記於心。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浙江大學為免遭日軍塗炭,保存學校,保存人才,在竺可楨校長的帶領下舉校西遷,從1937年9月離開杭州開始,浙大一遷浙江西天目山、建德;二遷江西吉安、泰和。
  • 蓬勃發展的貴州湄潭黑松盆景產業
    黑松原產日本,我國山東、江蘇、安徽、浙江等省普遍引種栽培,黑松對環境適應能力強,荒山、荒地、河灘、海岸均能生長,除重鹽鹼地外,中性土、石灰性土、微酸性土生長良好。 美麗迷人的貴州湄潭上世紀七十年代,湄潭迎來黑松植樹造林品種,從此,黑松這一品種樹材,在這一方土地上落地生根,花起花落繁衍,生生不息。
  • 湄潭被稱為長壽之鄉,是天然的氧吧,和這旅遊景區有關係
    等,其中每個縣都有著自己的特色文化,若是說到紅色文化,每個縣基本上都染上那一抹紅;若是說到茶葉,最為出名的應該是鳳崗和湄潭了。上次筆者跟大家聊過湄潭的「天下第一壺」,這次還是繼續深挖湄潭這座雲貴高原上的小江南
  • 雲貴小江南湄潭,茶文化頗有名氣,這「茶壺」還破了吉尼斯紀錄
    咱們這次來聊聊天下第一壺茶文化公園這個國家級4A級的旅遊景點。眾所周知,如果想要了解茶葉,不只是在書上學習知識,去超市進行選擇,很多時候也可以去到茶葉的故鄉。
  • 貴州好玩的景區,我最喜愛湄潭,你喜歡哪裡呢?
    湄潭風景優美,佳境勝地天然成趣,譽為"璀璨的高原明珠"。當年浙大師生為此感慨:杭州天然美,湄潭亦天然。湄潭文化厚重,有長徵文化、浙大文化、茶文化、酒文化、儺文化以及漫畫藝術等。湄潭是久負盛名的魚米之鄉,素有"煙縣、酒鄉、茶城、糧倉"之稱。
  • 「山海同行·決勝今朝」|貴州湄潭七彩部落迎來多彩發展
    站在貴州遵義市湄潭縣湄江街道金花村七彩部落的觀景臺上俯瞰,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有著七彩顏色的小村落,群山環抱中,五彩的民居錯落有致,美不勝收。8月26日,上海採訪團來到七彩部落,聚焦農旅一體化發展,與當地幹部群眾深入交流,近距離感受5年來金花村從偏居一隅的小山村發展成為火熱的旅遊景點的巨大變化。
  • 很多人認為排名第三的浙江大學,當年為何被稱為「東方劍橋」?
    小編專注高考、大學及考研的研究歡迎關注:考研大家浙江大學是我國的一所著名大學,位於「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杭州。浙大抗戰時候西遷的湄潭舊址李約瑟是世界著名生物化學家、科學史學家,聞名全球的漢學家。在訪問浙大期間,在當時浙大老校長竺可楨的陪同下,考察訪問十分深入細緻。
  • ​從杭州到遵義,行程2600公裡,這所大學被譽為戰火中崛起的...
    1937年9月,淞滬會戰激戰正酣,國立浙江大學在炮火聲中開學。原國立浙江大學化工系37級學生楊士林說,開學第一天,學校就把所有大一新生送到了禪源寺。「我們住的廟很大,和尚也很多,我們是小和尚,他們是大和尚,他們念經,我們念書。」隨著空襲警報越來越頻繁,11月9號,上海失守,杭州城內出現逃難潮。校長竺可楨決定全校遷到120公裡外的建德。浙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何亞平告訴記者,在建德梅城,浙大師生們不僅保留了完整的教學體系,還辦了一份浙大日報。
  • 遵義一座「寶藏」小縣城,被贊為「雲貴小江南」,前途一片光明
    說起貴州,近幾年省內城市的發展處在穩步上升階段,強省會的發展模式下,貴陽依靠著資源扶持和區位優勢無論在交通、旅遊、經濟實力等方面都佔據著上風,遵義市產業豐富,知名企業眾多,六盤水市環境秀麗,適合宜居,銅仁市歷史悠久,人文璀璨,諸多地區勾勒出貴州一幅美麗的城市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