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透行業 30%高增長,巨大需求推動千億市場漸顯
根據全國血液淨化病例信息系統的統計數字,血液透析的市場規模從 2011 年的 136 億元增長到 2015 年的378 億元,過去四年複合增長高達 29.12%。其中,2015 年的市場規模增速為 29.01%,目前血液透析行業呈現 快速增長的態勢。
根據我國 ESRD 患者數量至少 200 萬人以上,每年 9.22 萬元的治療費用的現狀進行測算,血液透析對應的理論市場空間為 1843.92 億元,但我國目前血透行業的市場規模僅為 378 億元,治療滲透率約為 20.5%,與美國等發達國家 90%以上的治療滲透率差距較大。
由於經濟條件或醫療資源的限制,目前我國僅有少部分人接受透析治療,大量透析治療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基於血透市場目前未被滿足的需求和未來新增的需求兩個維度,我們認為雖然目前行業已漸顯規模,但未來 3 年血透行業仍會保持 25%以上的高速增長的態勢: 現有 ESRD 患者的血透需求有望陸續被滿足:目前我國大量血透需求尚未得到滿足,未來一方面有望 通過引入更多的民營血透中心,緩解血透服務緊缺的現狀,滿足更多積極接受治療的患者的血透需求; 另一方面,通過提高血透治療的報銷比例和宣傳血透治療技術,提高消極治療的患者的治療積極性, 從而通過提高治療滲透率帶動行業增長。
新增 ESRD 患者帶來血液透析增量需求:由於環境的惡化、工作壓力增加和人口老齡化等多方面因素, 全國 ESRD 的患者從 2007 年約 64.21 萬人迅速增長到 2015 年約 200 萬人,年複合增長高達 15.26%。ESRD 患者人數的迅速攀升將帶來新的血透需求,不斷擴容整個血透市場,帶動行業的高速增長。
中外各大企業競相布局國內血透產業鏈血液透析的產業鏈主要分為上遊生產端、中遊流通端和下遊服務端。其中,上遊主要是血液透析器械和耗 材的生產廠家,中遊是各大血透器械和耗材的流通代理商,下遊主要是血液透析服務供應商。歐美和日本等外資企業的優勢主要在於上遊透析器械和耗材上,在中遊端需藉助本土企業的流通渠道,實 現終端的器械和耗材的投放和銷售,在下遊端受限於政策,僅有 Fresenius、DaVita 和德國貝朗等少數外企進行布局。
國內企業大部分企業集中在上遊端進行布局,其目前主要集中於血透管路和血透粉液等低端產品上。少數 國內企業通過對血透機和血透器等高端產品進行研發,逐步縮小與進口產品的差距;中遊端鮮有龍頭企業,行 業集中度非常分散,未來存在較大的整合併購空間;下遊端隨著血透服務政策的放開,國內民營企業已逐步嘗 試布局,未來有望催生血透服務連鎖大品牌。血液透析是尿毒症治療主技術,與其他技術互補治療尿毒症的方式一般分為「血液淨化技術」與「腎臟移植」兩種。但由於腎源急缺的原因,目前我國尿 毒症患者的腎臟移植率不足 1%,而且腎源急缺的難題難以在短期內解決,因此血液淨化技術成為了尿毒症的 主要手段。血液淨化技術最初主要是指血液透析,後來基於對「彌散」、「對流」和「吸附」等原理和技術,逐步在血液透 析的基礎上開發出腹膜透析、血液灌流、血液濾過、血漿置換和免疫吸附等多種技術,目前各種血液淨化技術 廣泛應用於各個治療領域。在尿毒中的治療方面,血液透析能應對各種不同病情的患者,是尿毒症最主要治療方式。腹膜透析只能用 於治療有腎功能殘餘的患者,血液灌流和血液濾過主要作為輔助治療方式,用於應對透析引起的併發症,血漿 置換和免疫吸附多用於免疫性疾病的治療。血液透析:尿毒症主要的治療方式,發展空間廣闊血液透析迄今有超過百年的歷史,目前是終末期腎病(ESRD)的重要治療方式之一,其治療原理是將人 體內的血液引流到體外,經過透析器的淨化,清除體內的代謝廢物和多餘的水分,再將淨化後的血液回輸到人 體內,以達到血液淨化目的。
血液透析技術的發展時間較長,經過產業界和醫學界對血液透析技術進行深入的研發,目前血液透析技術 對於各種毒素的淨化皆有較好療效。其中,血液透析技術對於小分子毒素的淨化清除效率最高,對中大分子毒 素也有一定的淨化效率,對蛋白結合毒素可以結合血液灌流技術(組合型人工腎)獲得滿意的血液淨化效果。在臨床應用上,血液透析直接利用透析器進行血液淨化,可以應對不同病情階段的患者,是尿毒症主要的治療 方式。同時,血液透析存在治療費用較高和對醫療治療要求較高等缺點。在血透中心的布局上,政策要求血液透 析室必須包含普通透析治療區、隔離透析治療區、水處理間、治療室等區域,對地理面積要求較高;在人員配 置上,政策要求每家血透中心至少配置 2 名執業醫師,0.4 名護士/血透機等,對醫療資源要求較高。
在治療費用方面,透析費用約支出 7.49 萬元/年(按 480 元/人次,每周透析 3 次估算,但實際有些地區治療費用可達 600-800 元/人次),藥品費用估計支出 2 萬元/年(僅促紅素一項藥物就要一周注射 2 次,每次約 150元,年費用約為 1.56 萬元),再加上其他費用,一名患者的治療費用約為 9.71 萬元/年,對患者造成較大經濟負 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