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五年存活率超七成 長徵醫院血透中心創生命奇蹟

2020-12-19 東方網

  東方網記者劉軼琳11月24日報導:長徵醫院血透中心護理組先進事跡報告會今天上午在友誼會堂舉行。這個組建於1977年的團隊是上海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血透中心,也是全國唯一提供24小時不間斷服務的血透中心。在這裡,病人的5年存活率超過七成,存活最長的已達28年。這樣的成績,他們是如何做到的?

  尿毒症病人腎功能衰竭,無法把身體裡面不需要的毒素清除掉,血透就是給這樣的病人在體外配一個「腎」,相當於一個人工腎:這個人工腎就是一個配有透析器的血透機,通過這個血透機的工作,可以把毒素和多餘的水排出體外。

  一個病人每周至少透析三次,也就是隔一天就要清除一次體內毒素。要實現這個目的,首先要把病人的血管和透析機的血管連接起來。但是,人靜脈血管中的血不夠充沛,流量不足以滿足人機循環要求。通常,醫生們通過手術在病人的腕部開一道口,然後把埋藏較深的靜脈血管切斷,再在動脈上開一個口,把靜脈的一端接到動脈的這個口上,另一端扎死。由於動脈的血液很充沛,足以滿足大循環要求,因此動脈的血就可以直接從靜脈放出來了,這在醫學上叫做「屢」。

  在做透析時,護士們通過兩根直徑一毫米粗的針,一根打入病人手上與動脈連接的靜脈,另一根打入不和動脈切口相接的靜脈,讓透析機的「血管」和人的血管合二為一。這樣的操作看上去很簡單,但這兩根針的頭部削成楔形,並不像常用的注射器那麼好操作。

  上海長徵醫院血透室有一百多臺血液透析機,兩臺全自動復膜透析機,五臺連續性腎臟代替治療儀,能開展目前國內外所有先進的血液淨化技術,如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濾過、血漿置換、腹水回輸,人工肝及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等。

  在醫學上,評定透析是否充分有十項標準,其中護士的操作技能對病人的臨床監護,以及能否對機器多功能的開發和靈活使用,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有了好的透析機還不夠,人的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透析在同一個病人身上,不同護士的操作,透析效果差別很大。

  報告會上,血透中心護士長陳靜說,看似簡單的打針操作其實卻蘊含著很深的科學道理,有時打得不好,病人透析時就會非常疼痛,如果無法忍受,就只好提前下機,這樣透析就不可能充分了,「打針不是每個護士都能做好的,所以他們就得苦練基本功。」

  在長徵醫院腎內科血透中心,每天來血透的各類病人達三百多人,血透室一天四班倒:上午一班,下午一班,前半夜一班,通宵8小時連續透析一班。通常,病人在線血透要4個小時,從打針上機到透析完下機至少得五個小時,兩班病人上下機時間間隔不到一小時。在這一小時不到的時間,護士要完成機器消毒,透析機安裝,被套枕套床單更換,透析液檢查等準備工作,還要打開房間的九個大窗戶換空氣。

  「一個護士要管理七八個床位,護士們工作起來像前線戰士打仗一樣,必須全身心緊張動員起來,沒有熱烈而鎮定的情緒和緊張而有序的工作作風,是不可能完成得那麼精準的。」陳靜說。

  在長徵醫院的血透室裡,多是透析多年的「老病號」,透析十年以上的大有人在,最長的透析了近三十年。很多病人其實還在工作,他們的心態都很正常,全然沒有沮喪的情緒,這樣的治療效果,國內很少見。而這一切,都歸因於充分的透析和精心的治療,以及護士們對病人友善的勸導和教育。

  「打針好的護士往往最受病人歡迎,『生手』常常遭到病人的拒絕,」陳靜說,「不過我們的護士們都非常體諒病人,經常會主動問病人,『要我給你打針嗎』或者是『你要誰給你打針?』讓病人自己選自己認為打針打得最好的護士。」

  在這裡,沒有護士會因為遭到病人的拒絕而感到不愉快,對於屢管畸形的病人,他們會去請老護士來為自己分管的病人打針,並在一旁觀摩學習,「這樣謙虛的態度在這裡已經蔚然成風。大家相互學習,年輕的護士進步也很快。」

  年僅38歲的患者沈雁波已經在這裡血透了13年了。報告會上,她感慨地說,自己曾前往日本旅行,旅行途中的透析治療在福岡的一家醫院進行。「我的手臂上被扎過4000多個針眼,可是你看得出嗎?是的,日本的護士見了我的手臂也很驚詫,她們直說,你們中國護士的技術真好!真好!」

相關焦點

  • 上海長徵醫院血透中心護理組成員扎得一手好針
    長徵醫院血透室護理組護士正為病人進行血透/晨報記者朱影影  長徵醫院有一支人人交口稱讚的護理團隊——血透中心護理組,團隊成員扎得一手好針;更重要的是,團隊的每一個成員對待病人宛如親人,讓他們的生命更長,活得質量更高
  • 長徵醫院:建造人才的搖籃
    「八五」期間,長徵醫院獲得的國家科技進步獎和發明獎居全軍醫院前列;近4年來,論文發表數一直名列全國醫院的前10名。「能否在南京路上站住腳?」1979年初,第二軍醫大學召開了一次全校科技成果表彰大會,這次會上長徵醫院竟沒有一個人上臺領獎,坐了冷板凳。
  • 血透病人血管半年堵兩回,取出血栓15公分長
    樹蘭(杭州)醫院腎臟病科倪俏鋒副主任醫師表示,前來就診的許大伯就是這類情況。 其實,半年前,許大伯已經「堵」過一次了,在當地醫院手術取出血栓,結果沒想到這次「堵」得更厲害了,「左手手臂很痛,一摸就能感覺到很長一條都是硬邦邦凸起的,而且已經兩天沒有血透了。」
  • 江蘇一醫院幾十名血透患者感染C肝病毒 官方回應
    據財新網5月26日晚報導,江蘇省鹽城市東臺市人民醫院血液透析病人爆發院內C肝感染。目前,感染者的治療費用由醫院承擔,但血透室依舊正常開展工作。《中國新聞周刊》向東臺市衛健委核實此事時,對方在電話裡表示,「這個事情我們不便回答,我跟相關科室聯繫一下再說吧。」據東臺市人民醫院內部工作人員透露,該院前段時間確實發生了血液透析病人感染C肝事故。目前,該院官網的「醫院領導」一欄已經找不到院長殷立國的條目。
  • 煙臺護校聯手煙臺山醫院 開辦血透特色方向班
    膠東在線1月8日訊(通訊員 劉志娟 王旭)近年來,尿毒症病人發病率不斷增長,為了使病人能看得起病,治療更加積極,國家醫保政策不斷完善。
  • 上海市三甲醫院科研競爭力排名發布,長徵醫院名列前茅
    2018年度上海市三甲醫院科研競爭力排行榜昨天發布,上海長徵醫院科研競爭力綜合排名全市第六位,多學科排名前五,創近五年最好成績
  • 厲害了,襄陽市中心醫院
    袁國林帶領醫護人員查房湖北省臨床重點專科、襄陽市血液病研究所、襄陽市血液病臨床研究中心、襄陽血液內科醫療質量控制中心主任委員單位……中心醫院血液內科有著眾多「頭銜」,不僅填補了鄂西北地市級醫院移植技術的空白,而且已成為漢江流域及鄂西北地市級的血液病臨床研究及診療中心。
  • 誤用自來水洗腎 臺大醫院表示與院方無關
    臺大醫院加護病房醫護人員在替患者洗腎時,疑因標示不清,將原本應接RO逆滲透水的孔洞,接到一般的自來水。  對此,臺大醫院指出,目前證據顯示,誤接管與病患的死亡「無相關」,但仍在第一時間完成檢討,並徹底改正系統性流程和設備,同時主動跟家屬說明並表達歉意。  臺大醫院加護病房日前疑似因洗腎機器接孔處標示不清,出現本應插入RO逆滲透水的管路,不慎用到另一條未經處理的一般自來水管線的意外事件,醫護人員在發現接錯後,立刻換回正確管線,同時向院方報告。
  • 長徵七號首飛成功 創多項紀錄
    長徵七號運載火箭25日在海南文昌發射場首飛成功,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飛行任務的開局之戰取得圓滿勝利。此次發射刷新了中國航天史上的多個紀錄,掀開了中國運載火箭發展的新篇章。6月25日晚,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徵七號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
  •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一切以「病人」為中心
    這裡還有最早開展特需醫療服務的「軍中特區」惠僑樓、一批七八十歲還在出診的「將軍級教授」,在抗擊非典、汶川救援、亞運保障等重大戰役中作出重要貢獻。70年來,醫院始終秉承「以人為本,生命至上」的院訓,醫院被評為「全國百佳醫院」、全國「百姓放心示範醫院」等。本版深入透視「南醫現象」,為緩解「看病難」、建設和諧醫患關係等提供借鑑。
  • 我的白衣榮光|青島市中心醫院孫洪巧:生命跑道上的「鏗鏘玫瑰」
    在醫院裡,有這麼一個群體,他們每天神色匆匆,一路小跑著準備搶救和處理應急狀況;他們每天面對不同的急危重病人,密切觀察病人的隱匿變化——他們就是在和時間賽跑搶救生命的急診科護士。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讓原本就忙碌的急診科團隊,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
  • 上海長徵醫院與舟山、南京兩地醫院接力救醒16歲心臟驟停男孩
    經過20多分鐘搶救,小袁暫時保住了生命。但讓家人無法接受的是,小袁仍然處於昏迷狀態,意識完全喪失、瞳孔散大,沒有對光反射,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植物人狀態。該院隨即向上海長徵醫院急診、重症醫學科李文放副主任求助。進行電話會診後,李文放立即聯繫帶呼吸機的救護車將小袁接到上海長徵醫院。9月26日,小袁轉入長徵醫院急診、重症醫學科ICU。
  • 挽救生命的「特種兵」 ——記滄州市中心醫院支援市人民醫院醫療隊
    戰「疫」之路上,滄州市中心醫院組建了支援市人民醫院醫療隊,用愛點亮希望之光,使「疫」魔望而卻步。 聞令而動 救死扶傷 時光回到一個多月前。2月11日,滄州市中心醫院接到上級指示,集結精幹力量組成醫療隊,支援滄州市人民醫院,負責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救治。
  • 國航CA968航班在萬米高空挽救生命 創奇蹟
    民航資源網2014年5月9日消息:4月27日,凌晨5點45分的浦東機場停機坪上飄著濛濛細雨,當機場的急救醫生快速登上國航B-6533號飛機時,客艙裡爆發出一陣雷鳴般的掌聲,一位阿姨緊緊拉著主任乘務長李皓的手說:「你們挽救了她的生命啊!你們太辛苦了!國航的機組好樣的,值得我們信賴!」
  • 補鉀補出高血鉀人命關天 醫院緊急「報案」尋找病人
    54歲老餘(化姓)兩年前患上低血鉀症,他將醫生「定期複查」的忠告拋在腦後,光忙著補鉀,最後轉變為高血鉀症自己卻渾然不知,差點出現生命危險。大年初六,解放軍第八一醫院全軍肝病中心檢驗科醫生發現了老餘的血鉀已經高到「危急值」,而老餘卻沒有留下任何聯繫方式。醫院無奈報警尋人。
  • 湖北省第三人民醫院(湖北省中山醫院)——神經外科團隊:「生命禁區...
    那是一個因夫妻吵架而受刀傷的病人,雖已安排在普外科開刀,但血總也止不住。他趕到後通過造影,發現病人的椎動脈被刀捅破,於是通過動脈結紮幫其止住了血。後來他才知道,那一次他挽救的不僅僅是一條生命,而是一個有可能因慘劇而破碎的家庭。從那時起,他深深意識到,做一個德才兼備的醫生有多重要。至此,當一名好醫生,不僅成為他的個人「理想」,也成為他的學生以及他所在的神經外科團隊的共同「心願」。
  • 美國洛杉磯一些病人就醫或需在救護車中等數小時
    當地時間1月5日,洛杉磯西達賽奈醫療中心(Cedars-Sinai Medical Center)營運長傑弗裡·史密斯博士表示,隨著新冠肺炎感染在洛杉磯不斷激增,住院治療人數也不斷上漲。儘管當地醫院和員工正盡一切努力,仍有很多病人無法及時得到救治,不得不在救護車中等待數小時。史密斯表示,病人在救護車中等待醫院接收的時間有長有短,不同日期或者不同時間段都能影響到病人等待救援的時間。史密斯說:「很多病人不得不在救護車中數小時後才能等到可以接受該病人的醫院」。為緩解這一狀況,目前,洛杉磯縣的救護人員已得到指示,不要運送生存機率很低的患者。
  • 國內透析患者存活率低
    胡松文「很不講究衛生」的透析讓陳曉蘭吃驚,但除了吃驚之外,一個問題引起了陳曉蘭醫生的思考,那就是這麼差的條件,胡頌文的存活時間竟然遠遠超過醫院透析的病人。而在查閱了相關資料後,國外透析病人的存活時間更加讓陳曉蘭醫生吃驚。陳曉蘭告訴記者,國外的平均存活率是20到30年。
  • 市二醫院:「兩大中心」為心腦血管病人「護航」
    市二醫院胸痛中心負責人——等待拐點,強救治,抓預防,促康復去年底,市二醫院胸痛中心順利通過中國胸痛中心認證,成為國家級胸痛中心,這標誌著該院的胸痛急救能力達到國家級標準和水平。一年多來,該中心發揮好石峰區醫聯體中心醫院優勢,助力基層胸痛中心的建設,成功搶救多位危急胸痛病人。
  • 險些給病人輸錯血 新加坡醫院兩護理人員遭紀律處分
    洪玉麗(34歲,教育工作者)日前致函本報交流站,透露了外婆在安徽尼亞山醫院(Mount Alvernia)遇到的情況。洪玉麗過後受訪時說,84歲的外婆上月23日下午,因血紅蛋白含量低和肺部發炎,病危入院。值班護士在隔天凌晨1時準備為病人輸血時,陪伴外婆的表妹赫然發現血包上的標籤寫著AB+型,而外婆的血型其實是O+型,立即阻止護士輸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