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救生命的「特種兵」 ——記滄州市中心醫院支援市人民醫院醫療隊

2020-12-24 騰訊網

有一種戰鬥,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打響;有一種英雄,在「逆風而行」中默默奉獻;有一種大愛,在生死抉擇的瞬間綻放。戰「疫」之路上,滄州市中心醫院組建了支援市人民醫院醫療隊,用愛點亮希望之光,使「疫」魔望而卻步。

聞令而動 救死扶傷

時光回到一個多月前。2月11日,滄州市中心醫院接到上級指示,集結精幹力量組成醫療隊,支援滄州市人民醫院,負責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不到40分鐘,來自急診醫學部、重症醫學科、腦科院區急診科、心胸外科、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一科和神經外二科的22名醫護人員集結完畢,並於當晚11時進駐滄州市人民醫院醫專院區。

醫療隊由市中心醫院急診醫學部主任李勇帶隊。這是一位參加過抗擊非典的「老兵」。新冠肺炎襲來之時,他第一個遞交「請戰書」,第一個按下「紅手印」,表示「不計報酬、不論生死」參加疫情救治工作。作為滄州市抗擊新冠肺炎專家組成員,李勇一直奮戰在抗擊疫情的前線,河間、南皮、獻縣、任丘、市區定點醫院,會診間、病床前,都是他的戰場。

和李勇一樣,當集合令下達時,很多人都在疫情防控一線忙碌著:重症醫學科副主任回志從感染科隔離病房轉戰到留觀病房,又緊急充實到支援市人民醫院醫療隊,從疫情開始他就沒有回過家。急診醫學部的李石磊則是在值班時接到命令的。「我們是帶著使命來的,是為了保護我們身後這座城市來的。這是一個醫生的至高榮譽!」 這是李石磊的內心獨白,更是全體醫療隊員的心聲。

這是一支業務精湛的團隊。醫療團隊中,王博副主任醫師為組長,回志、崔傑、金福強、李石磊、吉蘇珍均是高年資主治醫師和副主任醫師,多次參加應急衛生公共事件和危重病人搶救,均有豐富的危重症救治經驗和技術;護理團隊中,杜雨森主管護師為組長,胡然然、肖華、安松、李旭、柴宏偉、何穎、王辛、牛敬、付榮、桑鵬雪為護理組成員,都是各科室有著豐富工作經驗且認真負責的優秀護士。

到達市人民醫院醫專院區後,按上級指示,市中心醫院醫療隊立即接手管理兩名重症患者。在仔細評估兩名重症患者的情況後,發現這兩名患者的情況非常危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導致肺功能嚴重受損,在呼吸機輔助通氣的情況下,患者仍存在嚴重的呼吸衰竭,救治任務十分艱巨。

團隊根據每名患者的具體情況,仔細研究討論,細化治療方案,直面死神,搶奪生命。患者郭某,低氧血症通過精準的機械通氣策略和綜合的治療方案,一度明顯好轉,但是患者突然出現了嚴重的心臟功能衰竭,隨後又出現了腎功能衰竭跡象。心臟、肺臟、腎臟和循環衰竭合併在一起,患者危在旦夕。作為專家組成員,李勇的職責是在外圍指揮病人的救治,但看到患者的病情如此危重時,他主動請纓,經批准後穿上防護服深入一線,來到病床邊救治患者。他說:「到床邊才能掌握一手資料,病人需要我。」

醫療團隊進行了床旁超聲、PICCO血流動力學監測。經過仔細檢查、綜合分析,李勇主帶領大家採用與原治療方案相反的液體復甦等集束化治療,使患者又一次轉危為安。

頂尖技術 跑贏死神

有位患者存在持續的低氧血症,經過反覆調整呼吸機通氣策略,病人的肺部情況並無明顯改善。李勇考慮患者的肺功能已經衰竭到最差地步,如果繼續下去,患者面臨的是肺功能崩潰,從而其他器官和組織也會因為缺氧續貫衰竭。

生命重於泰山!在與省專家組共同商議後,市中心醫院醫療團隊果斷下定決心:上ECMO!患者可能會有生的希望。

ECMO是一種ICU床旁體外循環技術,其原理是將體內的靜脈血引出體外,經過特殊材質人工心肺旁路氧合後注入病人動脈或靜脈系統,起到部分心肺替代作用,維持人體臟器組織氧合血供,又被稱為「魔肺」。它是目前國際上頂尖的高級生命支持技術之一,代表著一個醫院,甚至一個地區危重症急救水平。急診醫學部之前已經多次安排骨幹力量外出進修此項技術,同時配置了滄州市首臺ECMO機器,並成立了ECMO救治小組,具備了開展此項技術的實力。

於是,滄州市首次運用ECMO救治新冠肺炎患者就這樣揭開了序幕。市中心醫院急診醫學部ECMO團隊成員王博、崔傑、焦如東和杜雨森攜帶設備趕赴市人民醫院。這項技術本身需要精準的穿刺置管,對手的敏感性要求極高,但治療團隊每人都要戴三層手套,再加上護目鏡、面屏和厚厚的防護服,操作起來十分笨重,難度可想而知。但醫療團隊成員精心準備,在省專家的指導下,沉著應對,嫻熟操作,憑藉過硬的技術與基本功,保證了ECMO置管運行成功。

在頂尖的醫療設備和技術支撐下,在全體醫護人員的共同奮鬥、精心治療下,兩名重症患者的病情一步步好轉起來。

困難重重 逆行而上

疫情之下的重症病房,一切都變得不一樣。

因為沒有其他工作人員,所有汙染區及清潔區的垃圾、衛生及消毒工作都是他們自己做。急診醫學部護士肖華和李旭背起了噴霧器,負責整個病區的消毒。神經外一科的護士牛敬、呼吸內一科的護士桑鵬雪認真收拾上套班組脫下的防護服、防護靴、刷手衣,仔細打包,粘貼標識。

對於醫生來說,平時簡單的查體現在也不容易——穿著防護服,頭部被帽子包住,耳朵不能戴聽診器,聽診就不能夠完成。然而,這正是考驗醫生的時刻。他們需要靠經驗和知識,靠靈活掌握及其他輔助指標綜合判斷。想要了解患者肺部病變的具體情況,需要CT檢查,在平時簡單易行的檢查,現在需要提前安排路線,準備藥物與設備,以保證患者的安全以及避免病毒傳播。在檢查過程中,因為沒有家屬陪伴,金福強醫生和王博醫生全程守在病人身邊。金福強每次搶救病人和護送患者進行CT檢查,都是緊盯患者,每次照相都只能留給大家背影,因此被稱為「最美背影」。

進入病房的每一分鐘,醫護人員都處於高負荷狀態。重症患者病情變化快,他們每時每刻都在監測患者的血氧和呼吸,因為下一秒可能就是一場異常艱辛的大搶救。來自腦科院區急診ICU的吉蘇珍醫生是醫療組中的唯一一名女性,認真仔細的她負責觀察每位患者的指標,不放過任何細小的變化,為專家組制定治療方案提供了準確數據。

重症病房的危重症患者都是氣管插管、呼吸機通氣,氣道是開放的,很多含有病毒的氣體會噴出來,醫生護士感染的可能性要比普通病房大得多。急診醫學部的崔傑醫生進行ECMO置管及管路換藥時,每次手套上都會沾染患者的血液,每次做支氣管鏡時,病人呼出的氣體都會隨之而出,他一次次暴露於危險之下。「每次為患者取咽拭子其實是最危險的,需要斷開患者的呼吸機,大量的飛沫會噴出來,很容易被感染。」神經外四科的護士付榮說,醫護人員需要穿上好幾層防護服,戴上護目鏡、口罩,很容易出現呼吸不暢、缺氧。

「為了不浪費一次性防護服,我們工作前兩個小時就不吃不喝了。穿著多層的防護服,經常大汗淋漓,口渴和飢餓有時也是我們必須戰勝的困難。」來自急診醫學部的胡然然這樣說。

困難不只這些,由於穿著厚厚的防護服,輸液扎針,這些在以前再普通不過的操作,現在卻經常因為護目鏡起霧,戴著多層手套觸感不好,變成了不容易的事;給病人翻身俯臥位則更加困難,一個重症患者身上都帶著十幾個管路,翻起身來特別費勁,對於女護士來說,就更不容易。

病房內的工作是緊張而且繁重的。這種緊張的環境使得重症醫學科護士柴宏偉無法入眠,頭痛劇烈。但為了保持最佳工作狀態,她沒有退縮,而是選擇了吃藥堅持。「每次上班前我都會吃腦寧片,因為我知道,如果狀態不佳,就不能很好地完成工作,會拖累戰友,甚至會影響到患者的治療。」

「雖然大家都是超負荷工作,刷手衣時常被汗水浸溼,臉上常常有口罩勒痕,但是患者好轉,就是我們前行的最大動力。」腦科院區急診科何穎說。

「這是我們的責任,更是我們的戰場。」市中心醫院心胸外科護士安松的這句話說出了醫療隊隊員的心聲。回首進駐重症病房的日子,他們穿著防護服,戴著鼻梁壓瘡、面部勒痕等榮譽的「勳章」,一步步前行,書寫著新時代「白衣天使」的責任與擔當。他們表示,未來,將把最專業、最及時、最溫暖的醫療與護理,帶給每一位患者。

滄州日報記者 李 倩 通訊員 王 晨 李石磊

相關焦點

  • 打造智慧網際網路醫院 京東「走進」滄州市中心醫院
    燕趙晚報訊(融媒體記者 於丹 通訊員 楊舒涵)8 月 11 日,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健康 CEO 辛利軍帶領團隊來到滄州市中心醫院就 " 網際網路 + 醫療健康 " 合作項目進行參觀交流。辛利軍一行先後對腦科醫院、工專院區、眼科醫院等滄州市中心醫院分院區進行考察參觀。
  • 滄州市人民醫院急救車上的故事!
    接聽電話「您好,這裡是120急救中心……」在滄州市人民醫院急救中心院前急救點,一年365天電話鈴聲不斷,一條電話線的兩端,都是故事。180秒內出車新華區維明路42號,電子地圖顯示,這裡是滄州市人民醫院東院區,但實際上,這個位於維明路與建設北大街交叉口西南角的院子,還是滄州市人民醫院急救中心的院前急救點。和記者剛見面沒一會兒,劉樹才醫生的電話響了。
  • 援助武漢的四川省人民醫院醫療隊 帶了一個「萬能大管家」
    2月14日,四川省首批援助湖北醫療隊抵達武漢的第21天。這意味著,第一批援助武漢的四川醫務工作者,已經在武漢一線堅守了整整20天;他們從病毒、死神手中搶回生命的進程,也已持續整整20天。▲四川省首批援助湖北醫療隊部分隊員李剛,四川省人民醫院援助湖北醫療隊副隊長。
  • ...我們會永遠記在心裡」滄州市56名援鄂醫療隊隊員領到蒙古國羊肉
    湖北省委、省政府決定,把這份來自蒙古國的禮物分成兩部分,1.5萬隻冷凍羊發放給湖北省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定點醫院醫務人員和抗疫烈士、疫情期間因公犧牲人員家屬;另外1.5萬隻冷凍羊分配給支援湖北醫療隊的隊員們。鹽山縣醫院護士寧淑梅收到蒙古國捐贈的羊肉。
  •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人民醫院、第三醫院參與組建的國家援鄂抗疫...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參與組建的國家援鄂抗疫醫療隊獲此殊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黃坤明出席發布儀式並頒發獎牌和證書。他說,廣大醫務人員在抗疫鬥爭中白衣為甲、逆行出徵,捨生忘死挽救生命,詮釋了醫者仁心和大愛無疆。
  • 甘當抗疫幕後英雄——記滄州市中心醫院檢驗科朱一堂
    1968年出生,滄州市中心醫院檢驗科主任,主任檢驗師。滄州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救治醫療救治專家組成員,滄州市中心醫院抗擊新冠肺炎專家組成員。疫情發生的第一時間,作為檢驗科主任的朱一堂,迅速反應,帶領團隊連夜梳理流程、聯繫物資,調配人員……大年初一,各項工作準備就緒,滄州市中心醫院成為全國地市級醫院最早完成核酸檢測的醫院之一;隨著疫情的發展,滄州市中心醫院承擔了滄州11個縣市的核酸檢測任務,任務量驟增,為按時保質完成檢測任務,朱一堂又一次帶領團隊,克服各種困難,日夜奮戰,讓每一名新冠肺炎患者得到及時核酸檢測
  • 滄州市中心醫院 榮獲「全國文明單位」榮譽稱號
    滄州市中心醫院憑藉多年來認真落實健康中國戰略、積極投身公益事業架起黨和政府向人民群眾傳遞溫暖的橋梁,堅持扶危濟困、善行天下的辦院宗旨樹立的公立醫院良好形象,和為維護人民群眾健康權益、促進衛生事業發展、提升社會文明程度作出的突出貢獻,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國文明單位」榮譽稱號。
  • 疫去春來 山河無恙:開封市中心醫院舉行援鄂醫療隊凱旋歡迎儀式
    他指出,援鄂醫療隊員始終奮戰在抗擊疫情最前沿,在用生命守護生命的日日夜夜,以精湛醫術挽救了一個個鮮活生命,以實際行動展現了使命擔當的醫者仁心。付出了難以想像的艱辛,實現了打勝仗、零感染的目標。是人民的勇士、國家的功臣、中心醫院的驕傲、是大家學習的楷模,輝煌功績將載入醫院史冊。
  • 世界屋脊上的生命禮讚——記西藏阿里地區人民醫院婦產科主任次仁...
    新華社拉薩5月25日電 題:世界屋脊上的生命禮讚——記西藏阿里地區人民醫院婦產科主任次仁巴珍新華社記者李鍵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西藏阿里地區,寒冷乾燥,含氧量還不足平原地區的一半這裡的每一次新生命的降臨,都是一曲生命讚歌。在這片土地上,次仁巴珍先後實施剖宮產手術4000餘例,接生新生兒近8000名,搶救危重患者300多例,用雙手為孕產婦和嬰幼兒撐起一片健康的天空。今年48歲的次仁巴珍已在阿里地區工作20餘年,現在是地區人民醫院婦產科主任,忙碌的時候每月要上20多次手術臺。
  • 畢節七星關區人民醫院支援湖北鄂州醫療隊出徵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牽動全國人民的心,無數醫務人員戰鬥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線。2月18日,區人民醫院援鄂醫療隊隊員逆向而行,支援湖北鄂州疫情防控工作。 在出徵儀式中,區人民醫院院長阮勝向此次出徵的醫護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 全力以赴拯救生命守護健康!李強走訪檢查華山醫院等醫療機構
    李強指出,要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統籌做好疫情防控、醫療救治和保障市民正常就診需求各項工作,切實提升超大城市公共衛生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為奪取疫情防控和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雙勝利提供堅強保障和有力支撐。
  • 新一屆中國醫院競爭力排行榜發布!滄州市中心醫院躍居全國地市級...
    燕趙晚報訊(融媒體記者 於丹)8 月 29 日至 30 日,由艾力彼醫院管理研究中心舉辦的 "2020 中國醫院競爭力大會 " 在廣州隆重召開,會上傳來喜訊:滄州市中心醫院在 2019 屆地級城市醫院中名列第 13 位,位居河北省第 1 位。
  • 滄州市人民醫院將建東部院區,人民公園、勝利公園連通提升
    4月26日上午,滄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對外公布多個項目的最新批覆。信息顯示,滄州市主城區東部將建滄州市人民醫院東部院區,佔地300畝,總投資13億元。此外,滄州大運河文化旅遊基礎設施及生態修復提升改造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獲批覆;滄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突發傳染病檢測能力建設項目建議書獲批。
  • 成飛醫院對口支援醫療隊抵達康定市人民醫院並積極開展工作
    2018年1月7日成飛醫院對口支援康定市人民醫院醫療隊參與了由康定市衛計局主持召開的市級醫療機構對口支援工作座談會,康定市衛計局黨委書記兼局長田志勇在會上發表講話並作出指示,要求給對口支援醫院要整合力量,形成從點到面的幫扶整體,切實落實「
  • 北大方正集團旗下北京大學國際醫院援鄂國家醫療隊凱旋歸院
    4月15日上午,北京大學國際醫院科研教學樓前人頭攢動。經過55天戰疫、14天隔離,北京大學國際醫院援鄂國家醫療隊終於凱旋歸院了。作為北大醫學第三批援鄂抗疫醫療隊,他們面對苦難挑戰、無畏前行,立刻啟程馳援湖北。面對嚴峻形勢,醫療隊頂住巨大壓力,獨立接管鄂州市中心醫院重症病區,他們不負囑託、不辱使命,夜以繼日奮戰在抗疫主戰場、救治最前線,用精湛醫術、無畏的勇氣,一次次從病魔的手中搶救生命,圓滿完成了抗擊疫情、挽救生命的光榮使命。
  • 重慶兩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進駐武漢市中心醫院
    重慶市第十二、第十四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進駐武漢市中心醫院。記者 李星婷 攝他們重慶市第十二、第十四批支援湖北醫療隊現整合成為一支隊伍,共318人來自市急救中心、市第五人民醫院,以及長壽、大足、墊江、璧山等地25
  • 常德市第一人民醫院美國心臟協會:海拔3880米的培訓
    紅網時刻常德6月19日訊(通訊員 李穎)受西藏隆子縣衛生健康委員會邀請,6月17日,常德市第一人民醫院美國心臟協會(AHA)3名導師代表,在隆子縣人民醫院舉辦了第一批AHA基礎生命支持(BLS)培訓班。
  • 滄州市首個加速康復外科示範病房在滄州市中心醫院胸外科揭牌
    9月2日,由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頒發的滄州市首個加速康復外科示範病房在滄州市中心醫院胸外科揭牌。天津市胸科醫院副院長孫大強代表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加速康復外科專業委員與滄州市中心醫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白錫波為示範病房揭牌。
  • 上海:華山醫院214人第四批援鄂醫療隊今天出徵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214人組成的第四批援鄂醫療隊,今天(2月9日)前往武漢,將接管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光谷院區的重症監護室(ICU)。華山第四批援鄂醫療隊隊員、華山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生劉豐韜告訴記者:「我父親跟我說,醫生這個行業在平常的話可能看不出來關鍵,但是在這種疫情或者是這種應急事件的時候,我們應該發揮自己應有的角色,我父親跟我說就像戰爭一樣,如果你是一個士兵你是要上戰場的,所以他們並沒有像我想像的那樣會太過的擔心我,而是給我很多的支持和鼓勵,我們也希望為武漢能貢獻一些自己的力量
  • 臨汾市中心醫院第二醫療隊走進蒲縣黑龍關化樂村
    根據臨汾市中心醫院「千名醫生進萬家」活動部署,11月10日,臨汾市中心醫院第二醫療隊走進蒲縣黑龍關化樂村,為當地因病致貧的農戶送去健康關懷,讓他們在家門口享受優質貼心的醫療服務。在化樂村,面對風溼性關節炎多年的貧困戶,第二醫療隊隊長、臨汾市中心醫院腫瘤中心主任張豔明以專業醫療技術和優質的醫療服務為患者排憂解難。張成義,小腦萎縮多年,生活不能自理,張豔明主任認真查看和患者身體情況,並親身示範康復動作,從點滴的行動中,將溫暖匯入患者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