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運動裝,一步一步走在上海長徵醫院廊道上的小袁,看上去與普通16歲男孩沒太大差別。不過兩個月前,他卻徘徊在生死邊緣。當時,小袁突發心臟驟停昏迷不醒,從舟山到上海再到南京,在長徵醫院87歲教授景炳文的護航下,在三地醫療機構接力救治下,他被救了回來。
「小袁現在各項檢查指標非常好,神志清晰,語言對答流暢,恢復得很好。」一路制定救治方案、參與救治的景炳文說。
轉送上海,長徵護「腦」戰鬥見成效
16歲的小袁在浙江舟山一所中學讀高二。9月21日上午,他在學校參加升旗儀式時突然倒地,意識不清,肢體抽搐。事發後,學校第一時間撥打120急救電話。急救人員到現場後,發現他失去意識,沒了呼吸心跳,隨即實施胸外按壓,並送往當地醫院搶救。
入院時,小袁的呼吸心跳仍是停止狀態,多名醫護人員輪番上陣為他實施心肺復甦。經過20多分鐘搶救,小袁暫時保住了生命。但讓家人無法接受的是,小袁仍然處於昏迷狀態,意識完全喪失、瞳孔散大,沒有對光反射,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植物人狀態。該院隨即向上海長徵醫院急診、重症醫學科李文放副主任求助。進行電話會診後,李文放立即聯繫帶呼吸機的救護車將小袁接到上海長徵醫院。9月26日,小袁轉入長徵醫院急診、重症醫學科ICU。
在長徵醫院ICU接受治療的小袁。景炳文教授和何超醫生試圖和他交流。
接診小袁的ICU副主任醫師何超說:「長時間的心臟停跳會導致大腦缺氧,陷入持續昏迷,時間久了會有神經系統不可逆的損傷,所以很多病人雖然呼吸心跳被搶救過來了,但是大腦已經出現了不可逆的損傷,成為了植物人。」小袁心跳呼吸驟停的時間大約有20分鐘,進入長徵醫院時,處於深昏迷狀態,僅有微弱的自主呼吸,大腦損傷非常嚴重。治療組根據小袁的情況,制定了詳細的腦保護措施以及全身臟器功能保護的綜合治療方案,採用了心臟停搏後的腦保護措施,也就是經常說的亞低溫治療。
據悉,亞低溫治療是搶救呼吸心跳驟停病人的一種神經保護治療手段,就是給小袁病床上鋪上冰毯,頭部帶上冰帽。這相當於把已經缺氧受損的病人大腦放進「冰箱」裡:「冷凍」治療,嚴格控制體溫在32-36攝氏度,再經過科學的緩慢的復溫恢復正常體溫的過程,為腦功能的恢復贏得了寶貴時間。
經過醫護人員精心救治,轉入長徵醫院後的第5天,小袁對呼喚有了輕微的睜眼反應,甚至可以遲緩的伸舌示意。小袁生命體徵漸趨平穩,肺部感染控制良好,為積極爭取最好的治療效果,景教授建議立即進行高壓氧治療。
再送南京,87歲老教授6次往返指導救治
然而高壓氧治療一波三折。
由於小袁氣管切開,對治療的設備要求高,長徵醫院救治團隊多方聯繫,也未能在上海找到適合的高壓氧艙。最後,景炳文聯繫到了南京一家醫院有合適的高壓氧艙。治療團隊綜合評價了患者的身體狀況,認為他符合轉運條件。9月30日,小袁被轉至南京康復醫院繼續治療。
老教授一路護航,轉運途中,小袁突然出現呼吸困難,煩躁不安,景炳文指導進行施救後轉危為安。在南京,景炳文參加討論,制定治療方案,並親自進入高壓氧艙,全程陪伴看護小袁。4天後小袁脫離了呼吸機治療,不久,他出現指令性動作,從重症病房轉入普通病房。終於,孩子的意識恢復了,可以與人交流。
孩子的家長給醫院送來錦旗 ,左一為景炳文教授
治療期間,景炳文曾先後6次往返上海與南京參與治療,並隨時調整治療方案。「老泰鬥妙手回春,少年郞重獲新生」,近日,帶著孩子從舟山到長徵醫院複診的孩子父母,眼眶泛紅,將一面錦旗送到景炳文手中,連連道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