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第一杯奶茶」、「靠奶茶續命」等奶茶梗的背後,是中國茶飲產業蓬勃發展的前景。
中國茶飲業到底有多蓬勃?蜜雪冰城被傳出將完成IPO前最後一輪融資,融資完成後估值約200億人民幣。200億是什麼概念?喜茶估值為160億,奈雪為60億,也就是說排名TOP2的兩個品牌估值加起來才趕超蜜雪冰城。
隨後又傳出水果茶飲連鎖品牌「7分甜」完成1.5億元人民幣A輪融資。
在瑞幸咖啡被暴雷的情況下,中國茶飲市場依然表現驚喜,尤其是蜜雪冰城,一個裝修有點Low,卻稱霸三四線城市的茶飲品牌,是如何點燃資本市場G點的,值得探究。
中國茶飲市場真的有那麼大嗎?
在探討蜜雪冰城如何值天價估值前,我們需要了解當下中國茶飲市場的現狀,才能分析其估值是否匹配。
在過往的印象中,提到茶飲市場,人們更多想到的是星巴克、COSTA等這些洋品牌。但隨著中國新茶飲勢力的崛起,這些洋品牌效應逐漸萎縮。
在星巴克發布的第三季度財報中,其總營收為62.03億美元,同比下降8.1%;淨利潤3.93億美元,同比下降了51.1%,相比於去年同期,利潤可謂直接「腰斬」。中國市場營收同比下滑更是近15%。
COSTA更是「實慘」,受疫情影響,其關閉了在華10%的門店,在中國只剩400多家門店,僅為星巴克的10%。
瑞幸咖啡的暴雷,更是打破了中國咖啡市場的虛假繁榮。在一篇《虛構的萬億咖啡市場》的熱議報導中,指出中國咖啡市場沒有萬億規模,而且已經見頂。
與正在經歷冰火兩重天的咖啡市場不一樣,中國茶飲市場發展卻如火如荼。在《2019新式茶飲消費白皮書》公布的數據中,北上廣深及新一線城市茶飲店數量近兩年內增速高達120%以上,2019年中國茶飲市場總規模超4000億元,且還處於激增的態勢。
在龐大的市場需求吸引之下,無數玩家爭先恐後地入場。天眼查顯示,目前經營範圍包含奶茶的企業已經超過14萬家,而在2000年,全國的奶茶企業還不到1000家。
數據顯示,從2014年至2018年,奶茶企業數量的年複合增長率為23%。僅僅是2018年,店面數量一年內就陡增74%!截至2020年6月底,門店數量大致在48萬家左右。
在眾多的茶飲品牌中,既有85°C、快樂檸檬、貢茶、茶風暴等老品牌,又有喜茶、茶顏悅色、coco都可、樂樂茶、茶顏悅色、鹿角巷、煮葉、奈雪的茶、蜜雪冰城等新式茶飲品牌。
除了新式茶飲品牌之外,一些傳統企業也跨界入局。比如大白兔在上海開了第一家奶茶店;傳統飲料大王哇哈哈打造了AD鈣奶系列、奶茶系列、乳酸爽歪歪系列、水果茶系列、芝士營養快線系列和冬季熱飲系列等產品;「涼茶界大爺」王老吉推出了荷葉嘟嘟奶茶和青蔗脆脆鮮奶。
今年7月,連中醫藥老字號同仁堂都來「湊熱鬧」,在北京開出新式茶飲店,名為「知嘛健康」,推出主打健康配方的枸杞拿鐵、羅漢果美式等新飲品.......
茶飲市場到底有什麼樣的魔力,讓越來越多的資本趨之若鶩。
茶飲到底是暴利還是賠本賺吆喝
客觀來說,中國茶飲業這兩年發展速度如此之快,少不了瑞幸、喜茶等茶飲品牌的新式營銷助推。
前者用網際網路的玩法,通過高額補貼快速佔領市場,讓中國咖啡市場達到頂峰;後者則是出現了,為了能喝上一杯它,人們要忍受排隊5個小時,或者翻倍加價讓黃牛代購的「喜茶現象」。
儘管瑞幸咖啡因財務造假,被資本市場拋棄,並留下投機取巧,製造風口,引入資本,弄虛作假,禍亂市場等惡名,但不可否認的是,是它打開了中國平價咖啡的大門。
喜茶也是,雖然被質疑大搞「飢餓營銷」、「口碑營銷」,但不否認是它讓中國茶飲市場得到了資本前所未有的關注。
比如IDG資本投資了喜茶、天圖資本投資了奈雪の茶,而阿里看上茶顏悅色。
新勢力蜜雪冰城、茶顏悅色等,它們的火也絕不是偶然,很多魔幻的操作讓營銷於無形之中,比如蜜雪冰城的「低價」戰略,茶顏悅色的魔幻小票,都讓它們迅速崛起。
尤其是蜜雪冰城的低價戰略,讓人質疑起奶茶到底是暴利還是賠本賺吆喝,畢竟它10元的天花板價格與喜茶均價30元的價格相差甚遠。
奶茶生意賺錢嗎?有人給奶茶店算了一筆帳,得出的結論是,20平米的店,新茶飲的純利能做到10%就已經了不起了。
在三四線城市,轉讓費、加盟費、房租、人員工資等,這些看得見的成本至少都要在20萬~50萬元。
但一個店要運作起來,可不單單喊口號,是需要花費真金白銀的人力和費用投入塑造出來的,不然一條不足1000米長的路就有14家奶茶店,消費者憑什麼選擇買你的。
《證券日報》曾給出過一組冰冷的數字:「奶茶市場目前大致呈現出『一九』格局,真正能盈利的店鋪不到10%,而剩下的90%都難以生存。」
在巨大的成本投入面前,喜茶、奈雪的茶都選擇了漲價,但蜜雪冰城堅持不漲價,還把奶茶壓倒了10元內。
低價讓蜜雪冰城得以快速擴張。今年6月份,蜜雪冰城宣布門店突破萬家,被外界冠以「奶茶界的拼多多」。這是什麼概念,可以橫向進行下對比。
2019年底,喜茶開出了430家門店,2020年的計劃是翻一倍。今年3月,奈雪的茶門店數是349家,這兩個奶茶王者主要走直營模式,門店擴張較慢。
而與蜜雪冰城一樣採取加盟模式的一點點,在去年7月的門店數是2300家,並在當時啟動了全國3000+計劃。 另一家開放加盟的CoCo,今年3月的門店總數已經超過3000家。 但顯然與蜜雪冰城的破萬相差還甚遠。
在「2019中國茶飲十大品牌榜」中,蜜雪冰城名列第三,僅次於喜茶和奈雪。可以說,蜜雪冰城已經成為奶茶界無法忽視的黑馬。
蜜雪冰城,套用楊冪的那句廣告詞「這真是一個神奇的品牌」,它的神奇模式卻簡單到不能再簡單。
誰說簡單粗暴的模式沒有用
資本入局後,大多數品牌都會從單一模式走向多元化模式。
現在再提起喜茶,它已經不單單是一個茶飲品牌,而是被當作一個IP在運營。喜茶推出的周邊產業,已經涵蓋了美妝、服飾、生活三大類,並且在品牌小程序上還有百貨菜單。近期,喜茶還增加了新品類,比如推出了驚世駭俗的5元1個的金鳳茶葉蛋,據官方發布稱,這顆蛋歷經14道工序,搭配了7種辛香料,有著美麗裂紋和剛剛好的口味。
這顆蛋好不好吃不知道,但目前來看,它並沒有如預期般成為「網紅蛋」。
相比起喜茶這種跨界合作IP,蜜雪冰城就顯得簡單粗暴多了。
與拼多多徵戰小鎮青年,在下沉市場快速培養了更多的年輕消費群體一樣,蜜雪冰城也通過兼具低價定位和快速複製的加盟體系,以達到規模效應。
公開資料顯示,2007年夏天,蜜雪冰城正式開啟了加盟事業,到年底門店已達27家。2010年通過首批國家商務部特許經營備案後,其門店的數量更是開始了爆發式增長。根據窄門餐眼10月5日更新的數據,蜜雪冰城現有門店已經達到10986家。
那為什麼同樣開放加盟模式的一點點、coco打過不蜜雪冰城?
很大程度上源於蜜雪冰城「低廉」的加盟費,據其官網資料顯示,在省會城市,蜜雪冰城每年的加盟費是1.1萬元,地級城市為9000元/年,縣級城市為7000元/年。
也就是說,加上房租、設備、原材料等各項費用,個人最低30萬元就能開起一家知名品牌的奶茶店。
基於此,蜜雪冰城能得以快速擴張,並在19年實現營收近65億元。而在同年,喜茶的營收僅為35億元左右,奈雪的茶約為30億元,樂樂茶在9.6億元左右,這個數據或許會存在誤差,但即便是把誤差考慮進去,喜茶和奈雪的茶加起來也很難打得過蜜雪冰城。
這也不難理解蜜雪冰城何以獲得資本青睞,並謀求上市。
除了加盟的價格優勢,在下沉市場炙手可熱的當下,蜜雪冰城2元冰激淋的平價爆品,也是其在中國茶飲中輕易坐上「規模NO.1」寶座的原因之一。
別小看這2元冰激凌,背後是典型的網際網路流量思維。有了流量,才會有用戶,有了用戶的關注就有機會培養用戶的粘性。
深耕下沉市場自有它的好處,不過,凡是市場,就有它的頂點。以三四線城市起家的蜜雪冰城正在面臨喜茶、奈雪等的下沉圍剿。
喜茶推出「喜小茶」。從價格來看,喜小茶主要產品價格浮動在 11 元至 16 元間,與喜茶各產品線相差 10 元左右,品類包括鮮奶茶、果茶、咖啡、冰淇淋、純茶五大類。通過定價不難看出,喜茶是想通過子品牌滲透低端市場,和現有品牌形成錯位,向三四線城市延伸,以佔據更廣闊的市場份額。
奈雪也在二線城市開起了酒屋、夢工廠等「第三空間」。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喜茶、奈雪在三線以下城市的門店數量目前已經超越了二線城市,直逼一線城市。
不過,這對於蜜雪冰城也並非壞事,隨著越來越多的茶飲品牌向下沉市場挺近,反而有可能促使其大盤反其道而行之,用「攻守道」的模式,守好大本營三四線城市,攻佔喜茶、奈雪等的老巢一線城市。農村包圍城市,「前浪」拼多多已驗證過它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