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控船舶大氣汙染排放 硫氧化物排放同比減六成

2020-12-15 央視網

嚴控船舶大氣汙染排放 硫氧化物排放同比減六成

原標題:

  近日,廣州海事執法人員在南沙糧食碼頭對「MEGAH×××」輪實施檢查時,發現該輪自7月7日至10日進入排放控制區駛往南沙途中使用高硫油。經檢測,該輪使用的燃油硫含量為2.71%m/m,明顯超過0.5%m/m的標準。

  從2019年1月1日起,船舶進入沿海控制區應使用硫含量不大於0.5%m/m的船用燃油。

  根據交通運輸部去年印發的《船舶大氣汙染物排放控制區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將控制區範圍擴大至全國沿海和長江幹線等內河水域,在低硫油和岸電使用方面提出了更為嚴格的控制要求。

  擴大排放控制區範圍

  有關資料顯示,我國船舶硫氧化物年排放量佔全國硫氧化物總排量的8%左右;船舶氮氧化物年排放量佔全國氮氧化物總排放量的10%左右。

  從區域分布上來看,我國船舶大氣汙染物排放主要集中在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等沿海港口區域以及長江、京杭運河等內河水域。而我國主要港口城市均屬於人口密集地區,所以船舶大氣汙染易對公共健康和環境造成不利影響。

  2015年,交通運輸部印發了《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京津冀)水域船舶排放控制區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排放控制區方案》),並於2016年1月1日起施行。這是我國首次設立船舶大氣汙染物排放控制區,以控制船舶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和顆粒物排放。

  設立船舶排放控制區,是貫徹落實國務院《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和大氣汙染防治法的重要舉措。

  「就單位貨物運量的硫氧化物排放量而言,與柴油車相比,水運是一種清潔的運輸方式,但船舶發動機排放控制水平和燃油質量相對較低也是事實。」交通運輸部海事局危管防汙處調研員董樂義告訴記者,研究結果顯示,在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和長江等沿海沿江港口規模較大地區,船舶排放是大氣汙染的重要來源之一。

  《排放控制區方案》在地理範圍上未完全覆蓋重點大型港口和航行密集水域。董樂義認為,《實施方案》是《排放控制區方案》的升級版,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擴大了地理範圍,沿海控制區範圍從原有環渤海(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個區域擴大到全國沿海近岸海域;內河控制區範圍為長江幹線(雲南水富至江蘇瀏河口)、西江幹線(廣西南寧至廣東肇慶段)的通航水域。

  2019年1月1日起,船舶進入沿海控制區均應使用硫含量不大於0.5%m/m的船用燃油。將原只在三個區域水域規定使用硫含量不大於0.5%m/m的船用燃油標準擴大至全國沿海。此外,《實施方案》提高了海船進江標準,要求2020年1月1日起進入內河排放控制區的海船應使用硫含量不大於0.1%m/m的船用燃料油。

  《實施方案》提出,自2022年1月1日起,進入海南水域的船舶,使用0.1%m/m的超低硫油;新改建船舶要執行《國際防止船舶造成汙染公約》第三階段氮氧化物排放限值要求。

  硫氧化物排放同比少六成

  7月15日,上海海事局在長江口水域查獲了巴拿馬籍過境貨輪「LADY ME」在航行期間使用硫含量超標燃油,成為全國首起在航船舶使用燃油硫含量超標案件,標誌著海事部門對控制區內在航船舶初步具備了有效監管能力。

  7月23日,南京海事局首次利用橋基船舶尾氣遙測站,查獲1起在航船舶未按規定使用燃油違法行為,這也是全國首次利用橋基船舶尾氣遙測站查獲在航船舶未按規定使用燃油行為。

  今年以來,海事部門加強對控制區內在航船舶監管,利用無人機、橋基船舶尾氣遙測查處船舶違規使用超標燃油行為。

  過去全球燃油的含硫量控制為3.5%m/m,也就是說1公斤燃油含35克硫。董樂義估算了一筆帳:從3.5%m/m降到0.5%m/m,船舶使用燃油造成的硫氧化物排放量降低7倍,航運成本增加60多億元,如果從3.5%降到0.1%則成本增加200億元。

  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孫文劍在7月份交通運輸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指出,截止到2018年年底,排放控制區內船舶硫氧化物排放量較2015年下降了16萬噸,顆粒物下降了1.7萬噸,港口周邊地區空氣品質持續向好。

  據了解,今年擴大船舶大氣汙染排放控制區範圍後,將實現船舶減排硫氧化物34.5萬噸、顆粒物5萬噸,同比2018年均減少60%。

  強制船舶使用岸電系統

  何為岸電?董樂義告訴記者,岸電就是岸上提供的電。使用岸電可以減少船舶輔機使用燃油發電帶來的汙染。

  在我國,岸電推廣一直面臨著成本高、計量收費、投資回報率低、推廣步伐遲緩等問題。

  有專家指出,出臺《實施方案》,無疑為岸電的推廣應用注入一針強心劑,此後,岸電建設將邁入大步發展階段。

  按照《實施方案》要求,2019年1月1日以後建造的中國籍公務船、內河船舶(液貨船除外)和特定航線江海直達船舶,應具備船舶岸電系統船載裝置。2020年1月1日開始建造的一定類型和尺度的中國籍沿海航行船舶應具備船舶岸電系統船載裝置。

  從2019年7月1日起,要求具備船舶岸電系統船載裝置的船舶,在沿海控制區內具備岸電供應能力的碼頭泊位停泊超過3小時,或者在內河控制區內具備岸電供應能力的碼頭泊位停泊超過2小時,且不使用其他等效措施的,應強制使用岸電。

  值得一提的是,《實施方案》還提出,2021年1月1日起要求郵輪率先使用岸電,2020年底前我國現有的14個郵輪泊位中將有9個具備提供岸電的能力,而目前以我國郵輪港口作為始發港常態化運營的郵輪共16艘,均未配備受電設施,且均為境外企業擁有的外國籍船舶。對此,《實施方案》提出強制使用岸電,以切實增強岸電使用的效果,有效減少船舶大氣汙染物的排放。

  前不久,交通運輸部、財政部、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國家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發出通知,要求進一步加大船舶靠港使用岸電協同推進力度,推動綠色交通發展。

  《實施方案》將帶來怎樣的環境效益?董樂義認為,從以前船舶排放控制區實施的情況來看,各地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減排效果,據測算,2017年三個排放控制區內的船舶減排二氧化硫約6.9萬噸、顆粒物約0.8萬噸,減排量分別佔控制區內船舶排放總量的14%和11%。《實施方案》也將進一步提高環境效益,相比2015年,2019年船舶減排二氧化硫約60萬噸,顆粒物約7.8萬噸。(記者 梁士斌)

相關焦點

  • ——海事系統推進船舶大氣汙染物排放控制工作亮點綜述
    周凡 供圖6月1日至6日,記者隨「嚴控船舶排放 守護萬裡碧空」主題宣傳採訪團深入深圳、南京、湖州、舟山等地一線採訪,明顯感到自船舶大氣汙染物排放控制政策實施以來,天空變得更加蔚藍,空氣變得更加清新。有一組測算數據可以作為佐證。
  • 船舶排放限硫新規生效在即,低硫油供應缺口或將達20%
    這意味著全球範圍內的船舶燃油含硫量,需要從現在的3.5%下降至0.5%以下。與汽車使用的汽油、柴油不同,遠洋船舶及大型沿海船舶使用的是船用燃料油,即原油提煉汽油、柴油後剩下的渣油,也稱重油。這類油品相較於汽柴油價格更為低廉,但受油的品質影響,燃燒後產生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顆粒物等汙染物也更多。
  • 青島首開船舶大氣汙染罰單
    船舶進入大氣汙染物排放控制區後,燃油含硫量應為0.5%m/m,一郵輪達1.53%m/m,因嚴重超標日前被罰3.3萬元,接青島市首張船舶大氣汙染罰單。8月19日,青島市生態環保局發布首起船舶大氣汙染處罰典型案件。
  • ...芝罘海事查處一起船舶未按大氣汙染排放控制區要求使用船用燃油...
    為促進綠色航運發展,減少船舶大氣汙染物排放,根據上級關於實施船舶大氣汙染物排放控制區、打非治違「鐵拳」行動等工作部署,煙臺芝罘海事處認真落實監管責任,持續加強船舶燃油質量檢測,依法再查處一起船舶未按要求使用船用燃油行為。
  • 汙染大氣的硫氧化物中以( )數量最多、危害最大。
    汙染大氣的硫氧化物中以( )數量最多、危害最大。 汙染大氣的硫氧化物中以( )數量最多、危害最大。A、一氧化硫B、二氧化硫C、三氧化硫D、一氧化碳【正確答案】 B【答案解析】 本題考查的是大氣汙染物及其危害。汙染大氣的硫氧化物中,以二氧化硫的數量最多,危害最大。參見教材P52。
  • IMO船舶硫排放法規明年生效 石油和航運業迎來重大變革
    財聯社(上海,編輯吳斌)訊,嚴厲的船舶硫排放法規將於明年生效,這是數十年來石油和航運業最大的一次變革。新法規可能造成船舶市場對低硫油的需求急劇上升,使得低硫油市場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為了適應新的標準,煉油廠面臨著巨大的成本壓力,船舶投資和運營成本也將增加。船舶硫排放法即將生效從2020年1月起,國際海事組織(IMO)將禁止船舶使用含硫量超過0.5%的燃料,而目前的標準為3.5%。該法規旨在通過減少空氣汙染來改善人類健康。
  • 《河北省防治船舶汙染海洋環境管理辦法》施行 禁向保護海域排放...
    為防治船舶及其有關作業活動汙染海洋環境,推動綠色港口建設,河北省政府近日制定《河北省防治船舶汙染海洋環境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已於5月1日起正式施行。
  • 綜合運用「六步」核查法再次查獲船舶生活汙水違法排放
    《 五好執法先鋒》船舶汙染突出問題整治我們一直在行動碧水保衛我們一刻不敢鬆懈突發緊急預警14:2514:25你真的這樣認為嗎?開講了12月10日上午,浦東海事局五好溝海巡執法大隊綜合運用「看、問、嗅、試、摸、聽」「六步」法,再次查獲一起內河船舶生活汙水違法排放案件。
  • 《無錫市2020年大氣汙染防治年度計劃》,關藍天保衛戰,大氣治理...
    (市商務局、生態環境局、城管局、市場監督局根據職能負責)   (五)嚴控臭氧汙染,突出加強VOCs治理   15、編制實施VOCs專項整治方案。制定落實《無錫市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方案》組織開展化工園區精細化排查整治,制定「一園一策」,全面壓降VOCs高值區汙染和VOCs高排放因子、芳香烴、烯烴等高活性因子汙染。
  • 海事開展船舶大氣汙染防治 液體化學品船舶全封閉作業
    在第46個世界環境日到來之際,記者從大沽口海事局獲悉,該局全面開展防治船舶大氣汙染監管,推動到港液體化學品船舶全封閉作業,打造港區汙染監控體系,實現連續五年零船舶汙染事故,有力維護了轄區海洋清潔,為臨港經濟區和南港工業區的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 日本協同應對大氣汙染與氣候變化
    在大氣汙染方面,1900年開始,化工廠的排放開始對大氣造成消極影響。在近日召開的第二屆中日環境高級別圓桌對話論壇上,日本環境省環境大臣政務官笹川博義介紹:「隨著1950年後經濟重建和工業的迅速發展,一方面是經濟快速增長,另一方面則導致重工業地區出現嚴重的大氣汙染,尤其在城市地區出現了光化學煙霧大氣汙染的問題。」
  • 澳門不良天氣數暴增 啟動立法治理空氣汙染
    澳門去年入冬以來不良天氣數暴增,空氣汙染指數增高,一方面因為PM2.5檢測標準趨嚴外,空氣汙染程度加劇也成事實。為此,澳門特區政府啟動立法諮詢,擬制定重大固定空氣汙染源排放標準及完善監管制度,改善澳門的空氣品質。  2月16日,環境保護局舉行《制訂澳門重大固定空氣汙染源排放標準及完善監管制度》公眾諮詢會,向不同團體和居民介紹文本內容,並藉此進一步收集社會對相關建議方案的意見及建議。
  •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氣汙染治理方案公布
    對非重點行業,各地應根據行業排放水平、對環境空氣品質影響程度等,自行制定應急減排措施。  對行政區域內較集中、成規模的特色產業,應統籌採取應急減排措施。對各類汙染物不能穩定達標排放,未達到排汙許可管理要求,或未按期完成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任務的企業,不納入績效分級範疇,應採取停產措施或最嚴級別限產措施,以生產線計。
  • 成都多措施治大氣汙染 24小時在線監控餐館油煙排放
    一連串數據中,可以看出成都在大氣汙染治理方面的努力,這也是成都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改革中向汙染宣戰的「紅利」之一。  「 以後,我們坐在辦公室裡,一點滑鼠就能知道哪個餐飲店排放的油煙中汙染物超標,然後迅速進行查處。」結束了全區6家大型餐飲企業油煙在線監控系統安裝工作,成華區環保局執法大隊隊長張永剛欣喜溢於言表。
  • 船舶燃油硫含量超標值得警惕!
    根據該輪AIS船舶軌跡顯示,該輪本航次全程均在中國領海線以內,且未裝設任何減少硫化物排放的替代措施。其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汙染防治法》第六十四條和《交通運輸部關於印發船舶大氣汙染物排放控制區實施方案的通知》(交海發[2018]168號)的規定。
  • 永寧縣嚴防嚴控大氣汙染
    本報訊(記者 寇莉蘋)12月4日晚,銀川市生態環境局永寧分局持續對永寧縣工業企業以及建築工地等易造成大氣汙染區域進行晝夜專項巡查檢查。 當晚,銀川市生態環境局永寧分局連夜持續對寧夏伊品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寧夏啟元藥業公司等重點企業及中鐵水務永寧縣寧豐街路段土方開挖施工現場進行檢查,檢查人員對伊品公司煙氣治理設施進行檢查,要求企業規範操作運行設備,杜絕一切汙染氣體排放。
  • 大氣汙染整治,山東交警在行動!
    大氣汙染整治,山東交警在行動!德州交警德州交警開展環境汙染車輛集中整治行動,嚴查超限超載、排放黑煙等交通違法行為。德州交警始終保持高壓態勢,科學部警,對轄區重點車輛進行專項整治,進一步淨化道路交通秩序,控減機動車汙染。
  • 減煤 讓我們呼喚藍天白雲
    中國的大氣汙染與長期以來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有很大關係,這種能源結構雖然支撐了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但也對生態環境造成了破壞。今年,國務院發布了《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強調源頭防治、標本兼治,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汾渭平原等區域為重點,持續開展大氣汙染防治行動。其中,減煤控煤、淨化空氣的行動正在全國深入開展中。
  • 2020限硫令即將實施!低硫附加費大幅上揚,海運費上漲20%
    IMO限硫令將於2020年1月1日正式實施,根據新規要求,從2020年1月1日開始,所有船舶燃料均需要滿足硫含量,由現行的不超過3.5%m/m降為不超過0.5%m/m!儘管,目前行業爭議很大。但IMO已反覆明確,該限硫令將不會有推遲,將準時於2020年1月1日起執行!
  • 海南日報數字報-「馬路餐桌」清一清 上路摩託減一減
    本報三亞2月17日電(記者林容宇 黃媛豔)去年11月,全國20個省份104個城市空氣品質重度汙染,「霧霾」成為諸報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