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周刊一經濟網訊 3月26日,徽州區紅色教育服務中心、巖寺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聯合組織講解員前赴兩省三縣(安徽歙縣、休寧,浙江淳安)交界處的淳安縣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紀念館和浙江省委4任書記的基層工作聯繫點下姜村參觀學習。
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是中央紅軍長徵前期,一支由紅七軍團組成的抗日先遣隊,從紅都瑞金出發,深入到國民黨統治的腹地,輾轉閩浙皖贛4省,行程2800公裡,與敵人生死搏鬥、艱苦作戰100餘次。先遣隊一次次突破敵軍的圍追堵截,策應了中央蘇區保衛戰和中央紅軍的萬裡長徵。人稱這支隊伍的徵戰是紅軍的「小長徵」。先遣隊將士的識大體、顧大局的無私奉獻精神和英勇犧牲的故事,實在是感人淚下、催人奮進!
依據此段革命歷史而新建的這個紀念館,位於淳安縣中洲鎮夏山村,距千島湖鎮(淳安縣城)僅80公裡,山清水秀,桃源盛景,一條杭徽古道穿村而過。據淳安縣黨史辦副主任、新研會副會長吳丁紅介紹,「黃山市委書記任澤鋒到歙縣獅石鄉調研,曾下山到紀念館參之後,黃山市不少單位組織黨員幹部前來參觀學習」。
人們為杭州人民的大膽探索而觸動:大山裡居然有這麼一個氣勢恢宏的紅色紀念展館!
紀念館以「鐵血軍魂」為主題,分別以「啟程」、「徵戰」、「重整」、「浴血」、「新生」和「人物春秋」為展陳的六個板塊,詳細陳述史實,分上下兩層,分別展陳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紅七軍團、紅十軍團)不同時期的徵戰歷程。其場景設置較多,也是特色的重點內容,突出表現了「浴血懷玉山」、「攻打福州」、「永安石峰村紅軍標語牆」和「譚家橋激戰」等。特別是在我市地域發生的「譚家橋激戰」的還原場景,聲光電技術的應用,將戰場上慘烈的戰爭畫面淋漓盡致地展示在受眾面前,令人為之動容。
在紀念館後山上,還建有標誌物「浩氣長存」紀念碑(背面篆刻「中國工農紅軍北山抗日先遣隊」)。喻指:1934年7月6日,中國工農紅軍北山抗日先遣隊出徵!
在紀念館的廣場上,還建設有以葉劍英元帥在方志敏烈士照片的題詩:「血戰東南半壁紅,忍將奇績創奇功,文山去後南朝月,又照秦淮一葉楓」的生動具像場景雕塑,藉以表現紅軍將士高舉飄揚軍旗,奮勇向前抗敵的戰鬥姿態。
在該館特別設置「清貧園」裡,我沉思良久:以方志敏烈士的筆墨手跡,將《清貧》這篇雄文和烈士半身雕塑為主要展陳元素。方志敏烈士雙目如炬,無不展露出烈士英勇就義的英雄氣概。當我默默閱讀:「我從事革命鬥爭,已經十餘年了。在長期奮鬥中,我一向過著樸素的生活,從沒有奢侈過……」驀然間,心靈在此得以悄然淨化,精神也由此升華。
當天下午,直奔「中國夢」開始的地方。這是新安江庫區的浙江省淳安縣下姜村。當下這裡春光明媚,到處是生機勃勃的氣象。接待我們的是原村支書楊紅明。
中國夢是從中國農民致富夢開始的。下姜村的原村支書,舉手投足之間,無不流露出感恩的情愫。
「淡泊名利、勤政為廉、兩袖清風、留名人間」的路邊標語牌,正是當地村幹部傳統道德的當下繼承;「文明禮貌,見面主動問好孝敬老人,愛護公物,鄰裡互助,遵紀守法」的村規民約,更是下姜村民的操行舉止的規範守則。這位村支書在陪同我們參觀時自豪地說:「我們這裡的老人,集體撫養待遇高啊,比城裡養老院的夥食好、住宿好、福利更好。」
在習總書記語錄「心無百姓莫為官」為題的村文化娛樂室的展館裡,駐足讀到2011年5月2日,總書記給下姜村兩委的來信和2017年11月6日給村裡寄來十九大召開的首日封,驀然感到:我們已經踏在新時代中國新長徵的春光大道上。(文/汪曉東 黃山市徽州區新四軍歷史研究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