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看一些反映膠東半島人文風情的視頻和文章。因為那些出現的畫面,我不僅熟悉,也深深留在我的記憶裡。
我在膠東半島生活了多年,那兒有我少年的夢想青春的憧憬,人生的可塑期也在此成型。那兒有我很多記憶,每個記憶片斷都會在心底泛起漣漪。崆峒島便是其一。
有一年,隨科長去上島看一個據說己上百年的燈塔。那時島上居民很少,儘管海面風景旖旎,但島的周邊環境不太好,海岸線垃圾不少。
快到島時遇到一個漁民,船上滿載而歸,儘管不認識,互相隔著船舷打著招呼。我們搭乘的船靠島時,漁船也在靠過來。島上有漁民的妻子和兒子在接船。
看了一圈燈塔回來,漁民一家還在岸邊忙活兒。收穫不小。幫忙幹了一會活兒,就認識了。一家人很純樸,熱情的讓我們去家裡坐坐。後來科長隨漁民夫妻去了家裡,我和漁民的兒子在岸邊邊幹活兒邊說話。
因為年紀相仿,一會兒就混熟了。我說你叫啥名?他說你就叫我小強吧。
小強的膚色比我要黑些,比我也壯實一些,一舉一動中都透著一種自然的純樸。我比他大一歲,但覺得他比我要成熟。
小強說他一直想當兵,年紀小部隊不要,你咋當的兵?我說部隊缺個打字員,就把我弄來了。我倆都哈哈大笑。
說了一會話,科長和小強父母回來了,科長說咱坐老鄉的漁船回去咋樣?我一臉興奮,說好啊好啊。
小強跟著也上了船。
船突突的往前行,柔柔的海浪在舷邊打著浪花,海面上漁帆點點,畫面絕美。坐這種漁船和坐別的船感覺就不一樣。科長很感慨,說他剛來煙臺當兵時,這一帶基本跑遍了,一晃20多年了,風景卻看不夠。
半個小時,船靠上碼頭。科長請小強父子到部隊坐坐,父子倆笑著擺了擺手,便踏上了歸航。
這事兒過去兩個月後,有一天門崗的戰友給我打電話,說有個叫小強的來看我。
我到了門崗,見小強拎著一個編織袋在那等我。笑著打過招呼,小強把編織袋遞給我,說打了一些海貨,船正好過來,爹讓我給你們送來一些。
沒等我說話,小強便跑了,說爹在船上等他。
編織袋挺沉,我挺吃力的拎到科裡,科長看了看說,這能賣不少錢的,海參都有,這老鄉太實在了。
在青島工作時,我跟科長在電話裡聊天,還提到了小強想當兵的事兒。科長是師直軍務科長,正團級,就是管兵員調配的,如果協商部隊領導出面,異地招個兵不是難事兒,稍稍運作一下,小強是可以當兵的。
但科長說,小強父母就這一個孩子,他父母年紀也大了,家裡生活需要有人幫襯,海軍服役期又長,不符合特招條件。
我想了想,覺得科長說的有道理。但也覺得挺遺憾的。
這一年,科長轉業,我回煙臺送他。我倆在車站說著話,不知怎麼就說到了小強,說到了漁民一家,我倆又感慨了半天。
臨上車時,科長說:你有機會看見小強,代我向他父母問好。多好的一家人啊,以後崆峒島發展好了,等我和老伴兒都退休了,有時間旅遊了,第一個目標,應該就是膠東半島了。青春留在了這裡,也收穫人生財富。
送走了科長,回青島的火車上,我有些惆悵。科長把青春留在了這裡,我的青春仍然要留在這裡。但想想確也值得。科長說的對,這裡不僅有我們留下的足跡,也是我們人生不能再複製的財富。
因為離的遠了,工作又忙,歲月荏苒中,我沒有再見過小強。而且至今,我也沒上過崆峒島。
崆峒島的記憶,只是膠東半島在我心裡的一個縮影。沒事兒時看手機,只要有關膠東半島的新聞,我都會打開看看,哪兒發展了,哪兒成旅遊度假區了,我都會興奮一會兒。
儘管再也沒去過崆峒島,昨天划過一個視頻,是關於崆峒島的,看到那兒現在已美如仙境,自然人文和諧。連看了兩遍,眼角竟有些潮。美如仙境的地方,曾經有一家人,在我記憶中掠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