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半島分裂的由來

2021-03-05 突出醜惡A

本是一個統一國家


  朝鮮是一個擁有5000年歷史的東方文明古國。按照史學界通行的說法,在公元前的古朝鮮時期,半島北部先後出現檀君朝鮮、箕子朝鮮和衛滿朝鮮三個王朝,南半部則有馬韓、辰韓、棄韓等部族國家。公元前後半島進入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國並立時期,為時700餘年。公元7世紀,新羅同唐朝聯合克滅高句麗、百濟兩國,基本統一半島,從此以後朝鮮便成為一個統一的國家。公元10世紀新羅衰敗,高麗王朝取而代之,14世紀末朝鮮王朝(李朝)取代高麗,直到1910年朝鮮被日本吞併亡國。1945年日本敗亡,朝鮮方告光復。

  縱觀朝鮮歷史,與中國歷史相較有兩個明顯特徵:一是自7世紀半島形成統一國家以後,直至二戰結束,除去羅末麗初有過一段極短時間群雄逐鹿外,一直保持著國家的統一,沒有出現過大分裂局面;二是朝鮮的每個王朝都是國祚綿綿,統治長期保持穩定。新羅有國975年,高麗和朝鮮分別維持了474年和518年。

  朝鮮在歷史上能夠長期保持穩定統一,有其民族、地緣及傳統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因素。

  朝鮮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單一民族國家之一,從來沒有發生過其他國家歷史上經常看到的因民族矛盾而陷入分裂和動亂的局面。

  自公元前後漢字傳入朝鮮後,朝鮮一直通用漢字漢文,直至本世紀初拼音文字漸漸取代漢字漢文為止。在長達2000年的時間裡,這種通用文字從沒有因各地方言不同而有差異,這極大地增強了國家內部的親和力。

  朝鮮國土為半島而多山,人們活動區域相對狹小,無論是政治上還是經濟上,全國各地均有著極強的相互依賴性。

  朝鮮自古以來便同中國保持著密切而穩定的關係,國家有難,相互援助,增強了國家克服困難維持統一和穩定的能力。

  以上諸因素交相作用,形成了朝鮮民族以崇尚和平、穩定、秩序、統一為特徵的政治文化。

日本侵略和日俄瓜分

  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中國衰落,西方勢力開始侵蝕朝鮮。特別是日本1868年明治維新以後走上對外侵略道路,把矛頭直指朝鮮。但由於當時中朝之間仍保持宗藩關係,日本侵朝活動在此後20年中遭到遏制。然而,已趨沒落的清帝國終究不敵正在膨脹的日本,因此1894年日本決定用軍事行動結束中日兩國在朝鮮的對峙而挑起甲午戰爭時,中國軍隊便遭慘敗。戰後日本迫使清政府與之籤訂《馬關條約》,主要內容便是宣布結束中朝宗藩關係,承認朝鮮「自主獨立」,實際上是為日本一步步剝奪朝鮮國權開闢道路。

  早在甲午戰爭爆發前夕,日本便用武力強迫朝鮮政府按日本意願進行「內部改革」。戰爭爆發後日本強迫朝鮮「逐華兵、廢華約」,把朝鮮綁在其戰車上。戰後日本更是全面控制了朝鮮。

  此時,極具擴張野心的俄國也立即乘機進入朝鮮,日本遂又同俄國在那裡進行了10年的角逐。日本為在整體劣勢下保住它的侵朝成果,便乘1896年5月俄皇尼古拉二世加冕之機派重臣赴俄秘密談判,提出以北緯38°線為界,日俄瓜分朝鮮。但俄國此時已有在朝鮮建立「黃色俄羅斯」的計劃,故拒絕日本提案。數年後日本軍力膨脹,在朝鮮已能與俄比肩,俄國遂在1903年提出以北緯39°線為界瓜分朝鮮,這次是日本拒絕了。雙方各不相讓,終於爆發1904年的日俄戰爭。日本獲勝後,再無顧忌,於1905年強迫朝鮮與之籤訂《乙巳保護條約》,公然把朝鮮降為其保護國。1910年,日本進一步把《日韓合併條約》強加於朝鮮,徑直吞併之。從此以後,朝鮮人民不得不經受36年的亡國奴生活,直至二戰中日本戰敗投降。

三八線是如何出現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進入1943年以後,德、意、日法西斯敗相初露,美、蘇、英、中等主要盟國首腦頻繁接觸,就戰後世界安排進行討論。關於朝鮮問題,至1945年8月盟國首腦之間達成的共識主要有兩項。

  1.戰後朝鮮應予獨立。這一主張最初是由蔣介石提出的,獲美、英支持,寫進了1943年11月發表的《開羅宣言》,蘇聯在德黑蘭會議上對此表示「完全贊同」。但至於戰後朝鮮何時獨立,《宣言》中卻使用了「在相當期間內」這樣含混的字眼,這表明大國各有想法。

  2.對朝鮮實行「四國託管」。這是由美國總統羅斯福提出來的。他主張由美、中、蘇三國對朝鮮實行為期30年的託管,以培養朝鮮自主能力。蘇聯主張託合國為四國,加上英國,但託管年限要縮短。對此盟國在雅爾達會議期間達成協議。但此後大國間未對託管具體實施辦法進行協商。

  1945年7月波茨坦會議期間,美蘇軍事首腦就蘇聯對日宣戰後雙方海、空軍活動範圍達成協議,但雙方陸軍間並未劃出明確界線。因此,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後,蘇軍立即在朝鮮北部登陸向南推進,大有佔領整個半島之勢,而美軍這時仍在太平洋與日軍激戰,遠離半島。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國務院提出美軍應立即在半島南部登陸北上,以免朝鮮全境被蘇佔領,而美陸軍則認為無法辦到。為尋求解決辦法,他們在8月10日夜進行緊急會議。於是當時任作戰參謀的臘斯克(後來曾任美國國務卿)和他的一個同事便提出了以朝鮮中部38°線為界作為美蘇地面部隊作戰和受降分界線的方案。13日此主張被杜魯門批准,15日送交蘇、英政府。蘇聯表示同意,因為史達林打算以在朝鮮的讓步換取美國同意蘇軍佔領日本北海道(實際上美國堅持獨佔日本,未作讓步)。3月15日日本投降,9月2日太平洋盟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在一項命令中將美蘇間關於38°線的決定公布於世,已進入38°線以南的蘇軍即後撤回到此線以北。9月7日美軍才在半島南端登陸。自8月下旬起,三八線兩側便已禁止人員物資交流,鐵路被切斷,9月上旬通訊聯繫也被中止,朝鮮南北之間已處於被分割狀態。

  關於為什麼偏偏選了38°線,現有幾種說法。一種說法認為它是純粹軍事性質,而且其出現是一個偶然的就便措施。美國總統杜魯門等當權人物即持此說。另一種說法是三八線直接炮製者臘斯克等人的主張,說它是對當時美蘇力量對比作了權衡後確定的,因為38°線大體上把朝鮮分成相等的兩半,而當時朝鮮政治、經濟中心漢城又在此線以南,這樣既增加蘇聯接受它的可能性,又使美國在朝鮮的影響略佔上風。而韓國一些學者則懷疑三八線背後可能存在著美蘇之間秘密交易,但他們至今尚未發現有關於此的檔案依據。

朝鮮分裂向固定化發展

  美蘇軍隊分別對三八線兩側實行軍事佔領後,各自按照自己的模式對佔領區進行統治。

  在北方,先在蘇軍支持下於1945年11月成立了「北朝鮮五道行政局」。1946年2月成立以金日成為首的「北朝鮮臨時人民委員會」,在北半部推行民主改革。1947年2月經普選產生臨時權力機構北朝鮮人民會議和北朝鮮人民委員會。在南方,美軍登陸後宣布解散一切朝鮮人自治組織,成立「軍政廳」對南朝鮮實行直接軍事統治,並禁止當時在中國重慶的以金九為首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回國(「臨政」官員僅可以個人身分回國)。由於南朝鮮人民對日本殖民統治垮臺後仍要接受一個新的外國統治機構十分反感,紛紛反抗,美軍當局於1947年2月和6月分別成立由朝鮮人組成的民政長官室和臨時政府,但實際權力仍掌握在美軍手中。

  由於三八線的出現把北方的工業和能源同南方的糧食分離開來,給南北兩方的經濟恢復和人民生活造成極大困難,美蘇佔領軍當局不得不就恢復南北交流進行協商。但此時美蘇關係正從戰時盟友向戰後對手轉變,已無法進行合作。1947年9月美國單方面把朝鮮問題提交聯合國。聯合國遂通過決議,在其監督下在朝鮮全境實行普選成立統一朝鮮政府。蘇聯堅決拒絕,並禁止聯合國監督人員進入三八線以北。美國和南朝鮮領袖李承晚堅持單獨選舉。於是,1948年5月南朝鮮舉行普選,8月15日宣布成立以李承晚為總統的大韓民國。面對此局面,北方亦在8月進行普選。9月9日成立以金日成為內閣首相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這樣,三八線兩側便各自出現了一個國家,都宣布自己的政府是唯一合法政府。它們之間處於尖銳對立之中。

  朝鮮南北分別建國以後,蘇軍於1948年12月撤離朝鮮北半部,翌年6月,美軍也從南朝鮮撤軍。

  朝鮮南北分別建國後,雙方關係迅速惡化,三八線上不時發生流血衝突。據統計,僅1949年一年三八線發生大小武裝衝突達2600餘起,且規模越來越大。到1950年6月25日,終於爆發了全面戰爭。

  這場戰爭本意是希望通過武力手段恢復國家的統一,但三年戰爭的結果是雙方重新回到了三八線。這樣,三八線兩側的對峙局面和國家的分裂狀態便維持下來了.                                                    

相關焦點

  • 朝鮮和韓國分裂始末
    我們今天要聊的朝鮮正是其中之一。朝鮮一詞最早見於中國古籍、山海經、海內軍東海之內,北海之餘又國名朝鮮,朝鮮的歷史悠久。公元七世紀,新羅與唐朝聯合滅高句麗,百濟兩國,統一朝鮮半島。此後,朝鮮就基本一直保持著國家的統一,沒有出現過大分裂局面。之後的兩代朝鮮王朝都是國祚綿綿,高麗和李氏朝鮮分別維持四百七十四年和五百一十八年的統治。
  • 果因悟道No.6:朝鮮半島上的朝鮮與韓國為什麼會分裂?
    實際上朝鮮和韓國同屬朝鮮半島,朝鮮半島的歷史大致可分為9個時代:史前時代(從考古學上可劃分為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古朝鮮時代、漢四郡與三韓、三國時代(麗濟爭雄、新羅崛起、三國統一)、統一新羅時代、高麗王朝時代、朝鮮王朝時代、日本殖民時代、南北分治時代。
  • 朝鮮和韓國分裂始末
    我們今天要聊的朝鮮正是其中之一。朝鮮一詞最早見於中國古籍、山海經、海內軍東海之內,北海之餘又國名朝鮮,朝鮮的歷史悠久。公元七世紀,新羅與唐朝聯合滅高句麗,百濟兩國,統一朝鮮半島。此後,朝鮮就基本一直保持著國家的統一,沒有出現過大分裂局面。之後的兩代朝鮮王朝都是國祚綿綿,高麗和李氏朝鮮分別維持四百七十四年和五百一十八年的統治。
  • 而朝鮮半島剛解放就被迫走向分裂
    日本迅速放下武器,來阻止自己的分裂,而朝鮮半島只是靜靜地待在那裡,就像只等待被宰的羔羊一樣。二戰後,為何日本戰敗卻沒有被瓜分,而是朝鮮半島最終走向分裂,至今仍未統一?幾乎所有的朝鮮人和韓國人都會感慨命運如此不公平,特別是這種分裂開始於8月15日,即朝鮮半島慶祝他們從日本殖民佔領解放的日子。
  • 中國與朝鮮半島的歷史關係
    按:近期中韓關係惡化,中朝關係微妙,突然想了解一下中國與朝鮮半島的歷史關係到底如何,現將相關資料整理如下:公元前3世紀末,朝鮮在歷史上第一次被司馬遷的《史記》所記載,商紂的兄弟箕子在商滅亡後成為朝鮮北部國君,周朝承認其國,史稱「
  • 朝鮮半島:從大韓帝國到日本殖民地
    1.大韓帝國韓劇《國王:永遠的君主》中,編劇想像力大開,設計平行世界中的大韓帝國在政治制度上實行君主立憲制,不存在南北分裂,朝鮮半島同屬於一個統一的政治實體,政治首都在首爾,經濟首都在平壤;在經濟上實力雄厚,GDP排名世界第四,在半島北部蘊藏著豐富的稀土資源,掌握著眾多國家的經濟命脈;在韓日關係上,仍然延續了日韓長期不和的基調
  • 位於朝鮮半島的三國時代
    中國古代東北的扶餘人建立高句麗、百濟,朝鮮本土的辰韓建立新羅,通過兼併小國,最終發展成「三國時代」,又稱「前三國時代」。統一的新羅分裂後形成的是「後三國時代」。朝鮮的三國時代,起始時間公元前57年到公元688年,其實是中國古代的東北少數民族扶餘建立了高句麗和百濟,只有新羅是朝鮮本土三韓勢力中的辰韓所建立。後來高麗史學家把高句麗和百濟歸結為朝鮮史,就和現在的韓國歷史教授說端午節發源於韓國,朱元璋是韓國人一樣的性質。看地圖,能發現三國時代地圖,和現在朝鮮半島地圖明顯不一樣,三國時代並不完全屬於朝鮮本土國家爭鬥的歷史。
  • 本是同一個民族的朝鮮和韓國為何分裂至今
    1910年日本通過《日韓合併條約》正式在朝鮮半島建立起殖民統治。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後美、蘇兩國以北緯38度線為界分別佔領朝鮮半島南部和北部。1948年8月15日李承晚在美國的扶植下獨立後的朝鮮半島南部地區建立大韓民國政府,1948年9月9日朝鮮半島北部成立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 朝韓分裂後,北朝鮮的標準語是不是仍然是首爾話?
    中國情況特殊,民國時期就已經定好了標準國語,所以兩岸以及南洋華人地區說的都是標準國語,但朝鮮半島不一樣啊,這兩者是勢均力敵的。說到這個,那先要說說朝韓分裂之前的情況,朝韓分裂之前,無論是日本侵佔的幾十年,還是之前五百年的朝鮮王朝,朝鮮半島都是統一的,而且經濟和政治中心都是在南方的漢城府,即現在的首都首爾。
  • 美國是如何把朝鮮和韓國分裂的?
    大家都知道,朝鮮半島原本為一個國家。但在二戰結束以後,美蘇兩強進行戰略爭霸,人為的把朝鮮半島分成了今天的兩個國家,一個韓國,一個朝鮮。
  • 原本朝鮮半島只有一個國家,是什麼原因讓它分裂成兩個獨立的國家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國發表的《開羅宣言》公開宣布:「我三大國軫念朝鮮人民所受之奴役待遇,決定在相當期間,使朝鮮自由獨立。」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國發表的《波茨坦公告》第八條重申,「開羅宣言之條件必須遵守」,進一步明確了「使朝鮮自由獨立的原則」,規定了日本的主權範圍。1945年8月10日,在廣島長崎接連遭受原子彈轟炸後,日本天皇裕仁決定投降。此時,蘇軍在8月9日開始實施代號為「八月風暴」的軍事行動,華西列夫斯基元帥率領150萬蘇聯紅軍,分三路對日本發起攻擊。
  • 文在寅坐飛機俯瞰朝鮮半島 感嘆:我們共同的江山
    原標題:文在寅坐飛機俯瞰朝鮮半島 感嘆:我們共同的江山  今天(18日)上午,韓國總統文在寅夫婦搭乘的專機抵達平壤順安國際機場,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及夫人李雪主親自迎接。文在寅在俯瞰朝鮮半島時稱,這真的不像是分裂的土地,這是我們共同的江山。  金宜謙介紹,在飛機降落平壤順安國際機場之前,文在寅表示,「我一直對外強調,想從朝鮮一側登上長白山(朝鮮稱白頭山)。就因為這個表態,我多次拒絕了中國朋友的邀請。有時候想起這個事情,還真的有些後悔。」  金宜謙表示,文在寅在飛機裡一直在俯瞰朝鮮山川和平壤市區。
  • 朝韓分裂後,北朝鮮的標準語是不是仍然是首爾話?
    中國情況特殊,民國時期就已經定好了標準國語,所以兩岸以及南洋華人地區說的都是標準國語,但朝鮮半島不一樣啊,這兩者是勢均力敵的。說到這個,那先要說說朝韓分裂之前的情況,朝韓分裂之前,無論是日本侵佔的幾十年,還是之前五百年的朝鮮王朝,朝鮮半島都是統一的,而且經濟和政治中心都是在南方的漢城府,即現在的首都首爾。
  • 朝鮮半島統一的次數!這次的形式又會怎樣?
    雖然朝鮮半島受我們國家影響甚深,卻沒有像我們國家那樣,一直以統一為主旋律,反而分裂的時間居多,而且統一的次數也屈指可數!公元前後,朝鮮半島經過數次分裂與兼併剩下了高句麗,百濟和新羅三個國家,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七世紀中期,新羅聯合唐朝軍隊攻滅百濟和新羅,676年新羅統一朝鮮.朝鮮半島第一次統一(箕子朝鮮沒有統一半島),距離我國第一個統一帝國秦朝,大約900年。9世紀末期,統一新羅分裂成"後三國"。
  • 北韓平壤一基督教會敬拜 集中於朝鮮半島的和平與統一
    為朝鮮半島和平與統一的禱告會(圖:NCCK) 為朝鮮半島的和平與統一的禱告聚會,8月15日在北韓平壤一基督教會內舉行。這一為和平與統一的敬拜是由韓國基督教協進會和北韓的朝鮮基督教聯合會(Korean Christian Federation,簡稱KCF)聯合準備的。這次在平壤的聚會是一份關於朝鮮半島的和平與統一的聲明中提議的。這份聲明是2013年在韓國釜山舉行的世基聯第十屆大會上發布的。
  • 朝鮮半島·歷史概述
    古朝鮮古朝鮮以傳說為主,雖然韓國號稱自己的歷史始於公元前2333年的檀君王儉時期,但那只是神話,並不被國際社會所接納。朝鮮半島起源還有一個說法,就是箕子朝鮮。箕子是商紂王的叔父,因勸諫紂王而被囚禁。周武王滅商後,箕子不肯歸順,帶著5000多人遠走朝鮮半島。
  • 從檀君傳說看朝鮮半島近代民族意識的發展
    古代朝鮮一直是華夏文明圈中的重要成員,在西漢時其北部地區甚至一度成為中國郡縣,就算其後半島上次第建立的眾多小國,雖然保持著獨立地位,但大多深受華夏文明影響,他們建立的王國整體指導思想和國家結構都是中國式的。
  • 朝鮮和韓國分裂始末,美國為啥參戰韓戰,卻拒絕蔣介石介入?
    而兩大陣營衝突的最前沿,則是兩德地區和朝鮮半島地區。抗美援朝的文登川之戰,志願軍最兇的一次作戰,打殘美軍兩王牌師當時的朝鮮半島地區,分為南北兩個部分,相互對立,國家呈現出分裂狀態。北朝鮮領導人金日成在蘇聯的默許之下,發兵南下進行統一戰爭。但是由於美國參戰,形勢急轉直下。
  • 解密朝鮮半島是如何一步步成為朝鮮和韓國兩個國家的?
    解密朝鮮半島是如何一步步成為朝鮮和韓國兩個國家的?朝鮮半島分裂為朝鮮和韓國兩個國家說來話長,在歷史上,朝鮮多數時間是一個國家!光陰荏苒歲月如梭,當時光的列車走到1945年的時候,二戰快要結束了,日本快要投降了,本來1945年2月,根據雅爾達會議的安排,朝鮮半島由美國、蘇聯、英國、中國共同託管但是6個月後8月15日,日本投降,朝鮮半島獲得解放,蘇聯打敗中國東北的關東軍後,開始湧進朝鮮,這個消息被美國得到,於是美國開始召開緊急會議,但是美軍方缺乏可供立即投入使用的兵力
  • 朱子學在朝鮮半島的傳播
    共同的文化根基造就了相似的人文脈絡,朱子學等儒家學派在朝鮮半島得到了廣泛傳播和發展,朝鮮半島的學者們對其作出了許多不同深度和廣度的闡釋。在李氏朝鮮時期,朱子學在朝鮮半島始終居於思想統治地位。在現代朝鮮半島民眾的日常生活中仍能看到儒家禮儀的影響。從歷史視角梳理朱子學在朝鮮半島的傳播和演變,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文化和先賢哲人的思想在文明交流傳播視野下展現著東方智慧,具有強大生命力和無窮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