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作者所使用的比喻、擬人、通感等修辭及其表達效果。
2.通過賞析重點語句,掌握作者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3.感受作者當時心境,體會其中的深層含義。
二、教學重難點
1.通過對語句的分析,學會文中所用修辭的表達效果和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
2.體會作者複雜的心境,理解當時所處背景。
三、教學方法
朗讀法、小組討論法、情景教學法。
四、教學手段
圖片教學法、問答法
五、教學過程
(一)歌曲導入
用PPT課件展示荷塘景色。請學生用四字詞語去概括出來。
「同學們,剛才大家都用自己的話描繪出了荷塘月色的美好畫面。在若干年前,有位作家在觀賞了月色的下的荷塘後也描繪了他心中的景色,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作者筆下的《荷塘月色》。」
板書課題。
(二)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通讀全文,然後教師範讀,將學生帶入課文描寫情境;引導學生進行適當的朗讀展示。
2.提問:這一段寫什麼景,是從哪些方面來寫的?學生自由回答,教師點明:月下荷塘美景,寫了荷葉、荷花、荷香、荷波、荷韻五個方面。
(三)再次朗讀,深入體會
1.將學生分成四人一組,去找出文中每種景物所用的修辭,並在小組間討論這些修辭的表達效果。討論結束後,由小組代表回答,教師將根據學生回答進行補充和講解。
2.結合學生回答,學生分小組一起賞析以下重點句子。
(第1組)荷葉:「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運用比喻手法寫出荷葉的風姿由「出水很高」聯想到「亭亭的舞女的裙」兩者不僅相似,而且寫出其動態美。
(第2組)荷花:「層層的葉子中間,……又如剛出浴的美人」運用擬人、比喻的手法「嫋娜」寫出荷花的飽滿盛開狀,「羞澀」寫荷花含苞待放這兩個詞本是用來描寫女子嬌美姿態、羞澀神情的,現在用來寫荷花,賦予物以生命力和感情這是擬人寫法接著連用三個比喻,分別描繪了淡月輝映下荷花晶瑩剔透的閃光,綠葉襯託下荷花忽明忽暗的閃光,以及荷花不染纖塵的美質寫出了荷花的神韻,傾注了作者的主觀感情,可以激發讀者的想像。
(第3組)荷香:「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提示學生參看「練習二」)由嗅覺向聽覺轉移「縷縷清香」與「渺茫的歌聲」在許多方面有相似之處,如時斷時續、若有若無、輕淡飄渺、沁人心脾等,其間感覺的轉移伴隨想像的跳躍「清香」與「歌聲」同屬美好的事物,把「清香」比喻成遠處的「歌聲」,烘託出幾分幽雅和寧靜來。
(第4組)荷波:「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運用擬人的手法,寫出微風過處葉花顫動的情狀,既有視覺形象,葉子「有一絲的顫動」化為「一道凝碧的波痕」;又有聽覺形象,風吹花葉的顫動聲音動靜結合,形象地傳達出荷塘富有生氣的風姿,創造出了清幽恬靜的氛圍。
(第5組)荷韻:「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作者把所見與想像結合,「脈脈」本指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動來表情傳意,這裡用來寫流水,塘水在茂密的荷葉下是看不到的,作者卻由葉子的「風韻」想像到那葉子下的水「脈脈」有情,真正做到了言有盡而意無窮。
3.結合PPT講解本段寫景重點運用的比喻、擬人、通感等手法,描繪了月下荷塘的美景,這些手法令人浮想聯翩更絕的是全段不著一個「月」字卻處處有月。
(四)遷移拓展
1.教師播放「小夜曲」音樂伴奏,學生跟隨音樂朗讀喜歡句子和段落。
2.談談對情景交融寫作方法的理解。師指導補充深化。
(六)作業小結
以你是作者的朋友的身份給他寫一段話,要求感情真摯可以疏導作者鬱結的心情、可以探討文章的寫法。
六、板書設計
以上是《荷塘月色》教學設計,希望對各位考生有所幫助。
中公講師解析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qgjsks)
回復開口練查看【各學科備課紙教案+試講答辯音頻·每日更新】
回復我要過面試下載【結構化7大類型備考試題+各學科試講答辯音頻】
>>>更多教師資格面試備考資料請查看國家教師資格證考試網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