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草碧華映淥波
——小記花鳥畫家劉碧華
劉碧華。碧者淺藍色也。王夫人《小雲山記》有云:「寒則蒼,春則碧」。春天的淺藍色的花。這名字是多麼饒有詩意啊!其實她的花鳥畫比她的名字還要清新雅逸呢。
劉碧華,成都女花鳥畫家。是全國著名花鳥畫家陳承基先生之高足。
學花鳥要師承嗎?有捷徑嗎?我覺得似乎有。如作詩文,必有法而後合。這就是「取法乎上」。況且學畫是一個直觀教學,如在鬥室苦思冥想有可能會南轅北轍。所以,捷徑就是有名師指導。在名師指導下師承傳統中與你筆墨心性相近的前賢傑作,以免誤入歧途,墮入野狐禪。
陳承基先生是國內著名花鳥畫家,其技法境界和風格已臻成熟,而且又熱忱於美術教學。能列此門牆,當是碧華之幸。
隨侍先生左右,在先生的指導下,上溯傳統,尤其明清二代的水墨清華作品,究心用力甚勤;繁章重彩的工筆畫也曾下過一番心血。面對前人的技法筆墨與當下自己的審美取向,互相碰撞、取捨、提煉,逐步尋求統一,同時也不放棄心摹手追其師的繪畫精髓。她用心觀察陳先生的示範:皴擦點染,起承轉合以及筆情墨趣的揮灑。如此晨昏夜雨劬力十餘載。今天她的花鳥畫已迥然有別時流,突穎而出矣。
碧華除在畫室用功外,沒有忽略畫外的功夫和修養。四川本是山川勝地,歷史悠久,人文薈萃的地方。她遊歷了巴蜀名川大山。萍蹤所到,心胸為之豁然。風晴雨雪,風物人情無不觸動畫家的思緒情懷,無不滋養著她筆下的花草竹石。鳥兒的飛鳴食宿,魚兒的噞喁沉浮,一一寫生收入畫夾。其實畫花鳥表面上是表現大自然的生機活力,實質上是畫家借客體表達主休的訴求。也可以說貌寫花鳥,實乃自況,此花鳥畫之深意所在也。
教十年的修煉,碧華的作品日臻美好,逐漸蛻去令師的形模,有了自己的語言。她的視覺敏感總是柔若遊絲,輕如飛絮。其丰神飄渺處遠勝男性畫家。當然女性畫家每每失之於纖細瑣屑,但碧華沒有陷入此弊。她的小品花鳥畫筆簡意足,諸如拳石野卉,鳴禽新篁,清新雅逸,空靈宕麗,似有風動影移,珊珊可愛之致,沒有絲毫的豔俗細謹的脂粉之氣。大幅作品,渾厚大氣,不雕琢,不凝滯,神完而氣足,形隱而神在,清朗空曠而又不乏厚重質樸,尤見性情。如《第十屆全國當代花鳥畫家優秀作品展》中她的八尺「回首又一秋」作品,獲得優秀獎,可謂名至實歸。嬌濃欲滴的胭脂色與濃淡交錯的潑墨枝葉交相互映,益發得解衣磅礴之勢。巨石凌空兀立,雖龐大卻靈秀,不奪芙蓉之俏麗。上立一隻翠蘭鳥兒,佇立遠眺,似思一年秋景容易老。點染之間,如憩於閬風之上,泳於jue漻之野,給觀者以強烈共鳴。
行文至此,我想起了一句老話:美總是有缺憾的。恕不諱言,碧華如能在書法和傳統文化層面上更上層樓,那將會錦上添花,使自己的花鳥作品風格凸顯,蘊藉雋永。
我以此期望著你更加優秀!
呂雪冰
2018年12月10日草成於冷廬
畫家劉碧華藝術簡介:
四川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四川西蜀花鳥畫院畫師,《四川花鳥》雜誌編輯。榮獲第七屆全國花鳥畫展優秀獎,第九屆全國花鳥畫展銅獎,第十屆全國花鳥畫展優秀獎。
畫家劉碧華作品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