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無人機監管規則和安保技術

2021-02-24 國際航空

美國聯邦航空局(FAA)於2016年8月29日宣布,首個小型民用無人機操作規則(即FAR-107部)正式生效。此舉估計在未來10年可為美國帶來超過820億美元的國內生產總值(GDP),並創造超過10萬個就業機會。

美國民用無人機監管體系現狀

當前,FAA僅發布了針對小型民用無人機的監管規則,針對大中型民用無人機的監管規則尚未明確。FAA針對小型民用無人機的監管體系分為按重量對無人機分級、強制註冊、出臺分類監管文件和拓展小型無人機可用空域等4個部分。此外,FAA將小型無人機分為商用和個人用(含模型飛機)兩大類,兩類小型無人機的註冊與使用限制存在明顯不同。

按照重量分級


FAA最初將民用無人機分為在低空運行的小型無人機(重量低於25kg)和可在繁忙管制空域運行的大型無人機。2016年2月24日,FAA組建了針對微型無人機(重量小於2kg)的航空規則制定委員會(ARC),開發相應的監管規則提案。由此推斷,美國民用無人機分為3個等級:大型無人機、小型無人機和微型無人機。

強制註冊


2015年12月14日,FAA面向小型無人機所有者推出基於網頁的飛機註冊流程,包括有效載荷在內的重量大於250g和小於25kg的小型無人機均適用於該流程。FAA規定大型無人機(重量超過25kg),必須使用傳統飛機註冊流程註冊。此外,該系統推出時只支持個人使用目的的小型無人機的註冊,商用小型無人機只能按照傳統飛機註冊流程註冊。

小型無人機個人使用者可選擇基於紙張的傳統流程或在線註冊系統。使用在線註冊系統的小型無人機的所有者須年滿13歲,提供自己的姓名、家庭地址和電子郵件地址。完成註冊後,在線註冊系統會產生關於所有權的小型無人機註冊/證明證書,證書信息包括向小型無人機所有者提供的唯一識別號,該識別號必須標註在無人機機身上。個人用小型無人機所有者只需註冊一次,並可將該識別號用於其擁有的所有小型無人機。註冊有效期為3年,註冊費5美元。

自2016年3月31日起,在線註冊系統對所有用途的(含公共用途和商用)小型無人機擁有者開放,此類小型無人機註冊費也是5美元,有效期同為3年。但此類小型無人機註冊與個人用小型無人機註冊有本質不同。個人用小型無人機是對所有者進行註冊,註冊號可用於此人擁有的所有小型無人機。換言之,FAA並不關心此人擁有多少架小型無人機,只關心一旦小型無人機發生事故,責任人是誰。但商用小型無人機註冊每份證書只對應一架飛機,也就是對飛機註冊,FAA關注的是飛機。因而此類註冊還須包括小型無人機製造商、型號及序列號等信息。

分類監管文件正式出臺


在正式監管規則建立前,FAA針對公共用途(學術機構,政府部門)及民用無人機空域管理採取了逐項審批的方式,具體分為面向公共機構的豁免或授權證書(COA)、面向民間機構(含商業機構)的試驗類別下特殊適航證(試驗適航證),以及面向商業機構的第333條豁免。上述3種授權成為FAA正式無人機監管規則出臺前的過渡性措施。

eBumper4系統原理示意圖。


2015年9月2日,FAA發布新版模型飛機操作指南,取代了1981年發布的指南,要點包括:此類飛機僅限於愛好或娛樂用途;此類飛機的使用須符合以社區為基礎的安全指引設置;除獲得相關認證外,此類飛機重量上限為25kg;此類飛機的操作不得幹擾任何載人飛機;模型飛機飛進機場周邊8km範圍內須提前告知機場運營商或機場空中交通管制塔;模型飛機在機場周邊8km範圍內的固定地點飛行需獲得機場運營商以及機場空中交通管制塔雙方的同意;模型飛機駕駛員需遵守所有臨時飛行限制(TFR)。

相對於模型飛機的原則性指南,於2016年8月29日生效的FAR-107部條款的邏輯更加嚴密,條件的界定更加清晰。其要點包括使用限制、駕駛員的認證和職責、對小型無人機的要求、模型飛機的法規適用性等4個方面。FAA表示下一步將致力於解決在未獲豁免情況下107部未涵蓋的使用問題,包括飛越人群上方空域、飛出視線範圍的操作、擴展性操作、在城市地區飛行以及夜間飛行等。

無人機空域管理技術進展

無人機大規模應用所面臨的一大問題是小型無人機的空域可用性,另一大問題是對障礙物的感知和規避(SAA)以及空中防撞。應對這一問題應從監管當局開發適用於無人機的空域管理技術以及提升無人機自身態勢感知與規避能力等兩方面努力。當前距離發布相應技術標準並建立無人機空域管理體系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小型無人機空域可用性

FAA對小型無人機可用空域的使用限制可歸納為飛行範圍限定在駕駛員視線範圍內、保持與人群的安全距離、保持與載人飛機和機場的安全距離、飛行高度限制等4個方面,其中前兩點尤為重要。

2015年5月6日,FAA宣布與業界開展合作,探索擴大小型無人機可用空域。合作項目分別是:與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合作,探索小型無人機如何在居民區安全地採集新聞;與精密鷹(PrecisionHawk)公司合作,探索小型無人機在農作物保護中如何發揮更大作用;與BNSF鐵路公司合作,探索使用小型無人機在鐵路系統基礎設施檢查面臨的指揮與控制挑戰。後兩個項目均針對超越駕駛員視線範圍這一限制因素。

目前雖然尚未見到微型無人機監管框架面向公眾的徵求意見稿,但首個可在人類上空飛行的商用微型無人機項目已獲FAA批准。2016年8月30日,CNN宣布成為首家獲得FAA授予豁免可在美國境內人群上空飛行無人機的機構。CNN採用的是一款名為Fotokite Pro的系留無人機,重量低於1kg。

無人機空域管理技術進展

美國無人機空域管理技術由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主導開發,同時針對高空空域和低空空域展開。

在高空空域方面,NASA啟動了「無人機系統融入國家空域系統」(UAS-NAS)項目。由NASA、FAA、通用原子公司和霍尼韋爾公司合作,利用Ikhana研究飛機(「捕食者」B的民用型)對SAA系統概念進行驗證。該項目包括開展無人機避撞系統在沒有人為幹預情況下的空中碰撞試驗,目標是建立該領域的技術標準。

在低空空域方面,NASA和FAA打算推出針對低空空域的無人機空域管理(UTM)系統。NASA於2014年與美國最大的無線電信公司Verizon籤署協議,共同探索能否利用手機信號塔支持低空無人機的通信並實現監控功能。該協議由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執行。Verizon公司計劃從2017年開始用行動電話網絡實現無人機數據、導航、監視和跟蹤功能,並希望於2019年完成該技術的開發。

歐洲將無人機系統稱作「遙控飛機系統」(RPAS)。歐洲RPAS融入空域的研究項目由歐洲防務局(EDA)主導,開展了空中防撞系統(MIDCAS)、使RPAS融入歐洲空域(DeSIRE)和提升RPAS自動化水平(ERA)等3個項目。

MIDCAS項目於2009年啟動,有11家公司參與。2015年4月,MIDCAS聯合體完成了該項目的飛行測試與仿真研究。飛行測試覆蓋了多種場景和傳感器組合,包括與一架載人飛機進行碰撞-規避試驗,從而使得RPAS融入民用空域向前推進了一大步。該平臺搭載的傳感器包括:合作敵我識別(IFF)及廣播式自動相關監視(ADS-B)設備,非合作電光、紅外和雷達傳感器等。D&A系統測試使用了數據融合技術,測試了多種檢測技術的不同組合。MIDCAS項目完成的幾種仿真測試證明MIDCAS的功能設計可以符合載人航空的安全水平。

DeSIRE項目由歐洲航天局(ESA)和EDA聯合投資,研究可用於RPAS的衛星指揮和控制數據鏈。DeSIRE項目第一階段(2012—2013年)由西班牙Indra公司領導,對 「蒼鷺」平臺(RPAS)安全融入非隔離空域滿足海上監視服務需求進行了驗證。DeSIRE II項目於2015年4月啟動,由Telespazio公司領導,用一架比亞喬公司P.1HH「錘頭」作為飛行試驗平臺,旨在開發允許在民用空域安全運營的功能,以支持諸如環境監測、海上監視或危機管理等任務,該項目還將研究在不同頻段下衛星通信指揮和控制數據鏈特性。

增強RPAS自動化(ERA)項目合同於2015年12月籤署,為期42個月,預算為3100萬歐元。該項目旨在支持民用及軍用RPAS在歐洲非隔離空域的廣泛使用,特別是RPAS融入機場運行的問題。該項目將發展技術和程序解決方案,進行仿真和飛行試驗驗證,並與歐洲民用航空設備組織(EUROCAE)合作編制標準草案,該項目由9個機構負責執行。

無人機機載感知與規避設備


無人機態勢感知與規避技術有兩個技術路線:基於空域管理/通信系統實現無人機對環境的感知以及基於無人機自身配備的傳感器探測障礙物並實現規避。由於針對民用大中型無人機的監管規則尚未明確,加之市場容量有限,當前民用大中型無人機通常都是軍用型的改型,有大量為軍用無人機或載人飛機開發的傳感器或航電設備可供選擇,因而無人機機載感知與規避設備的開發主要針對小型無人機市場。

Panoptes Systems公司eBumper4系統是小型無人機利用自身搭載的傳感器實現感知與規避功能的典型產品。eBumper4是第一款市售的、基於聲學傳感器技術的小型無人機障礙物規避系統。eBumper4系統配有4部聲吶傳感器,向小型無人機提供前方、左側、右側和上方的物理環境數據;該系統發現障礙物後,將使小型無人機與障礙物保持安全距離,隨後駕駛員可引導小型無人機安全飛離障礙物。eBumper4系統的最大允許運行速度約為2.5m/s,高於大多數工業監測和攝影用途小型無人機的操作條件。

 

無人機探測與反無人機系統

民用無人機大規模擴散引發的另一個問題是機場、軍事基地、電站、大型體育場館等重要設施如何實現對無人機的探測以及建立反無人機系統,現有的軍用防空系統硬殺傷模式並不適用於上述地點,因而需專門研製針對民用無人機的探測與反無人機系統。目前此類產品有的僅具備無人機探測功能,有的則是具備完整功能的反無人機系統。

2015年5月,FAA啟動「無人機探路者」項目,與工業界合作探索無人機使用的後續步驟,該領域FAA的主要政府合作部門是國土安全部。參與「探路者」項目的公司包括美國CACI國際公司、Gryphon傳感器公司、Liteye系統公司和Sensofusion公司以及一個英國多家公司組成的團隊。FAA已對CACI國際公司、Liteye系統公司和英國團隊的解決方案進行了測試。

歐洲及以色列公司也看到了這一需求,包括以色列拉斐爾公司、義大利萊昂納多-芬梅卡尼卡集團的英國子公司Selex ES、空客公司等,不過他們的解決方案均為具備攻擊功能的反無人機系統,包括雷達、光電以及電子傳感器,對無人機的攻擊方式包括幹擾GPS信號或無線電信號等,通過幹擾/抑制無人機的控制信號使其在安全地區著陸或將其擊落。其中由英國Blighter監視系統公司、Chess動力公司和Enterprise控制系統公司團隊開發的AUDS據稱是全球第一款具備完整探測、跟蹤、幹擾功能的反無人機系統,具備快速部署能力,每套商用貨架產品(COTS)價格低於80萬英鎊。

民用無人機由於其廉價且銷售不受控制等特性,被用於戰場監視或武器化的趨勢已日益明顯。美國軍方(特別是陸軍)也在尋求新的方法和技術以應對這一不對稱威脅。但軍用反無人機系統與安防工業反無人機系統的需求存在一些不同。當前諾斯羅普·格魯門公司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已注意到這一需求並展示了各自的早期解決方案。            

(楊筱華,中國航空工業發展研究中心)

版權聲明:原文刊載於《國際航空》2017年第2期。歡迎分享,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民用航空安全保衛信息規則(徵求意見稿)
    第一章 總 則第一條 【目的依據】為規範民用航空安全保衛信息(以下簡稱「民航安保信息」)工作,提高民用航空安全保衛工作的運行和管理能力,加強防範針對民用航空的恐怖活動,保障民用航空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恐怖主義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和
  • 南寧市升放無人機等民用低空飛行器的現象日益增多 亟待出臺立法監管
    原標題:  南寧市升放無人機等民用低空飛行器的現象日益增多 亟待出臺立法監管  南寧市升放無人機等民用低空飛行器的現象日益增多,如何管理這些低空飛行器,亟待出臺立法監管。昨日,2018年政府立法工作部署會向媒體發布市政府2018年政府立法計劃。
  • 現階段我國民用無人機如何取適航證?
    《關於民用無人機管理有關問題的暫行規定》明確無人機辦理I類特許飛行證,且需要按照現行有效的規章和程序的適用部分對民用無人機進行評審。  依據《關於民用無人機管理有關問題的暫行規定》,當前我國無人機適航管理是對無人機做適航檢查而不做適航審定,暫不辦理標準適航證,對無人機頒發I類特許飛行證。因此,對於無人機研製企業來說,在我國當前取證所取的也是I類特許飛行證而非標準適航證。  Q2無人機適航檢查的技術標準是什麼?
  • 【北航報告★民航發布】2015年中國民用無人機發展大盤點
    倘若中國無人機公司在國外市場開拓不利,資本看不到前景就不會繼續投資,部分企業難免淘汰,中國民用無人機行業已經進入洗牌期。2015年,資本的湧入在加劇無人機行業競爭的同時,也激發出更多的技術革新和創意產品。
  • 民用航空安全檢查規則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為了規範民用航空安全檢查工作,防止對民用航空活動的非法幹擾,維護民用航空運輸安全,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安全保衛條例》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制定本規則。  第二條本規則適用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民用運輸機場進行的民用航空安全檢查工作。
  • ...民用航空運輸機場航空安全保衛規則_2016年第26號國務院公報...
    第二條 本規則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民用航空運輸機場(含軍民合用機場民用部分,以下簡稱機場)的安全保衛工作,與機場安全保衛活動有關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遵守本規則。第三條 中國民用航空局(以下簡稱民航局)對機場航空安保工作實行監督管理。
  • 無人機火了 面臨的問題多了
    然而,儘管行業應用場景越來越多,懸在無人機產業頭頂上的烏雲,是一直未有定論的無人機監管和標準等相關法律法規。  根據中國民航局2009 年6月26日下發的《民用無人機空中交通管理辦法》,規定「組織實施民用無人機活動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按照《通用航空飛行管制條例》等規定申請劃設和使用空域,接受飛行活動管理和空中交通服務」,這也意味著,民用無人機飛行應該劃入通用航空的範疇,但無人機要進行日常飛行,到底需要經過什麼審批流程並不明確。
  • 中國民用航空局令(第219號) 公共航空運輸企業航空安全保衛規則...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規範公共航空運輸企業航空安全保衛工作,保證旅客、機組、航空器和公眾的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安全保衛條例》,制定本規則。  (九)開發和推廣使用先進的管理和技術措施,促進公共航空運輸企業及其航空安保部門採用這些措施;  (十)按規定組織或參與調查處理涉及公共航空運輸企業的航空安保事件或其他重大事故。
  • 杭州無人機機場追拍客機,專家:「黑飛」危險,監管存缺失
    據民航部門介紹,杭州蕭山機場的淨空保護區是以機場跑道中心線為基準,兩側各10公裡,跑道兩端各20公裡組成的區域,主要包含杭州下沙經濟技術開發區沿江區域和蕭山區以下區域:城廂街道、北幹街道、蜀山街道、新塘街道等近20個鄉鎮街道與農場。 澎湃新聞查閱發現,國內大部分品牌無人機均會內置相應禁飛區用以限制無人飛行器的啟動。那麼,機場淨空保護區與無人機內置的禁飛區是否存在差別?
  • 【AOPA無人機】《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實名制登記管理規定》正式發布
    1.4 定義  1.4.1民用無人機  民用無人機是指沒有機載駕駛員操縱,並從事非軍事、警察和海關飛行任務的航空器。  1.4.2民用無人機擁有者  民用無人機擁有者是指民用無人機的所有人,包括個人、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設立的企業法人/事業法人/機關法人和其它組織。
  • 新技術促進平安機場建設 第6屆中國機場安保大會召開
    為了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首先要堅持民航安全底線,對安全隱患零容忍」批示精神、馮正霖局長提出的平安機場、綠色機場、智慧機場、人文機場「四個機場」建設要求,促進各機場安全管理和安保防控能力持續提升, 6月28日,由中國民用機場協會安委會和雲南機場集團公司共同主辦的第六屆中國民用機場安全(安保)大會在雲南德宏芒市順利召開。
  • 大疆支持科學有效監管 主動設置永久禁飛區
    5月16日,民航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了針對無人機管理已經開展的工作,以及近期將採取的關於無人機管控的一系列措施,包括開展民用無人機實名登記註冊、發布民用機場保護範圍數據、逐步規範無人機開展商業運營的市場秩序、開展無人機專項整治工作、加大宣傳教育力度等,充分表明民航主管部門做好無人機管理工作的決心。
  • 中國航空運輸協會發布《2019中國民用無人機發展報告》
    本文轉自【中國航空報】;中國航空報訊:近日,中國航空運輸協會通航分會發布了《2019中國民用無人機發展報告》。該報告是中國航空運輸協會通航分會連續第三年發布年度性中國民用無人機發展研究報告。2019年,我國民用無人機產業繼續保持快速發展勢頭。截至2019年底,獲得民用無人機經營許可的企業達7149家,比2018年新增3100家,同比增長76.56%;全行業實名登記無人機共39.2萬架,比2018年新增10.7萬架,同比增長37.5%;無人機駕駛員執照總數為67218個,比2018年新增22645個,同比增長50.8%。
  • 東坡島數萬人車密集 無人機放飛將嚴格控制
    「眉山會客廳、東坡城市名片」東坡島旅遊日紅,來自各地的人們在這裡享受著秩序良好、安保放心、賞景悅目、美食爽口的無比快樂。隨著景點安保形勢的需要,眉山市公安局、東坡區分局、城南等相關派出所,交警、特警、治安、情指等相關警種在東坡區委區政府、市公安局堅強領導下,採取三級公安多警種協作的大安保措施,全心全意為來自四面八方的數萬車輛、遊人守護著生命財產安全。
  • 在建德,哪裡可以考無人機執照?
    本專業根據行業崗位能力要求和職業發展要求,按學生的認知規律和能力培養規律,採用「2+1」校企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主要培養學生掌握無人機基礎知識、飛行原理、低空無人機飛行技術;熟練掌握無人機的安裝、調試、操控、維護維修技能及利用無人機技術通過各種航空設備、地面站系統等進行測繪、航拍、巡查、植保等實際應用技能。
  • 民航機場安全(安保)論壇在昆明召開
    2019年6月20日-22日,由中國民用機場協會、雲南機場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主辦,藍盾智慧(深圳)安防諮詢有限公司、
  • 歐洲無人機管理和U-SPACE簡介
    250克以上,都需要電子身份識別和圍欄功能(相當於我們的無人機雲+無人機圍欄功能),飛手需要註冊。無人機地理圍欄範例EASA有兩個觀點值得借鑑:1、規章應明確和簡化開放類的條件,不能搞得複雜的令消費者看不懂;2、監管不區分娛樂和商用,我想原因是他們的風險不因為商用而有區別。
  • 6月新規:販賣個人信息入罪 民用無人機需實名登記
    6月新規:販賣公民個人信息將入罪 民用無人機需實名登記  中國網新聞5月31日訊(記者尚陽)「提供公民個人信息違法所得五千元以上可入罪、新媒體被納入網際網路新聞管理範疇、微博、微信公眾號未經許可禁止提供新聞信息服務……」6月起,一批新規將實施,改變你我的生活。
  • 天津濱海新區正式獲批國家首批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區
    擁有國內外知名企業包括航天神舟飛行器有限公司、中航直升機研究所、一飛智控(天津)科技有限公司、雲聖智能等包括固定翼、直升機、多旋翼無人機研發、製造運營等企業40餘家,並先後成立京津冀無人機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中國民航科技產業化基地、無人機飛行服務中心、無人機新材料。2019年,成立天津市無人機協會,制定無人機行業標準,推進無人機行業專業人才的培養和交流輸出,促進行業內無人機安全、守法飛行。
  • 【交通運輸 | 法規】民用航空情報員執照管理規則
    )第一條 為了規範民用航空情報員執照的管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和《國務院對確需保留的行政審批項目設定行政許可的決定》,制定本規則。第二條 本規則適用於民用航空情報員執照的申請、頒發、管理和監督。第三條 民用航空情報員實行執照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