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蠶繭豐收。 本報全媒體記者 劉作霖 通訊員 睢攝協 攝
本報訊(全媒體記者 劉作霖 通訊員 李寧 王玉玉 胡倩倩)近日,睢寧縣桃園鎮秋季蠶繭全部銷售完畢,忙了30多天的蠶農們迎來了大豐收,通過引進人才和養蠶新技術新品種,為桃園鎮的桑蠶產業再添新助力,有力推動桃園鎮農民增收。
「我養了23張『黃金繭』秋蠶,每張產繭70斤左右,按照1斤25元來算,光秋蠶我就能賺4萬多元。」桃園鎮魏窪村四組村民陳平寬掩飾不住秋繭豐收的喜悅,高興地說道。
印象中,蠶繭都是銀白色的,但今年桃園鎮的「黃金繭」卻成為新寵,這是桃園鎮政府引進科技人才,為蠶農引進的新產品。一樣的養蠶技術,但是彩蠶結的繭卻更暢銷、價格更高,而且不用漂染更環保。為了積極幫助蠶農打通銷路,讓蠶農無後顧之憂,桃園鎮規範蠶繭市場管理,鎮農業公司、各村蠶桑合作社與江蘇蘇豪集團合作,穩託市場價格,突出保障蠶農利益,以每斤24元至26元的高價收購蠶繭,蠶農今年秋蠶的收入相比春季每斤增收8元左右,真正讓桃園鎮圍繞「一根絲」致富一方民的發展思路落地生根。
據介紹,今秋桃園鎮共計飼養蠶種15000多張,收穫蠶繭超100萬斤,蠶繭總量和質量雙提升,覆蓋 6000多位農戶,讓蠶農因結緣「蠶寶寶「喜翻身」,秋季蠶繭豐收也有效帶動了群眾的脫貧致富信心。
近年來,桃園鎮堅持「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理念,加強內引外聯,積極整合專業技術人才、農村實用人才、回鄉創業人才等資源,全方位開啟院地合作,推動蠶桑產業發展,積極推進河北農業大學趙仁邦教授帶領教授團隊與鄉土人才袁偉合作,成立江蘇偉瑞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協助推廣蠶桑技術研發、技術諮詢、和蠶農一對一提供蠶桑技術幫扶,讓貧困戶就業不出村,增收有保障。在補齊農村人才短板的同時,更好地發揮了「土秀才」的致富帶頭、科技示範和輻射帶動作用,為鄉村振興引入了一潭活水。
桃園鎮相關負責人稱,下一步,桃園鎮將積極探索「人才+企業+合作社+扶貧」聯動模式,切實發揮人才智力支撐作用,繼續把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第一抓手」,著重抓好產業謀劃及發展,搭建蠶桑生產經營和技術服務體系,建設好蠶桑產業園,做大產業規模,做深產品加工,做響產業品牌,促成蠶桑產業「接二連三」融合發展,走出一條人才助推產業發展、脫貧致富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