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經驗】科爾沁區:發揮鄉土人才作用「雲梯」 助力農村農業生產

2020-12-18 澎湃新聞

【典型經驗】科爾沁區:發揮鄉土人才作用「雲梯」 助力農村農業生產

2020-12-17 06: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今年,科爾沁區利用手機直播等網際網路媒介通過「網際網路+線上銷售」模式創新實施的「雲梯工程」銷售農產品,充分發揮鄉土人才作用,將黨組織書記帶貨直播擺到田間地頭,一部手機搭建「雲梯」,護送地方土特產登上「雲端」,讓消費者更直觀地了解產品,幫助更多農戶藉助網際網路實現增收。

鄉土人才不流動,穩產保供提支撐。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同時也是備春耕關鍵時期。為確保春耕期間人員流動和聚集,科爾沁區充分發揮鄉土人才不流動、懂技術的優勢,積極開展「線上」備春耕農業技術指導服務,幫助農民解決生產難題,為穩產保供提供有力支撐。

登記造冊,按計劃分「責任田」。全區對350餘名鄉土人才進行登記造冊,按照技術技能類別和所在地域進行劃分「責任田」,確保每個嘎查村有人管、有人教。組織農機類人才與本村和鄰近村屯農民建立微信群,便於通過群發布和視頻通話,解答農牧民在備春耕中遇到的農機具維修、組裝等問題。

「線上」授課,形式豐富答疑解惑。根據實際情況,組織「一對一」、分時段到農牧民家中進行技術指導;開通「農技之家」微信公眾號,組織鄉土人才圍繞玉米無膜淺埋滴灌水肥一體化栽培技術、春季土壤墒情鑑別、種子化肥選購方法等知識進行「線上」授課;錄製種養殖科普知識錄製成小視頻、順口溜、改編「二人轉」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形式,在各鎮蘇木、嘎查村廣泛發布;利用「12316」三農服務熱線、鄉鎮農服微信群等「線上」平臺,種養殖鄉土人才現場答疑,將疫情防控知識和春季肥料管護、果樹剪枝、家畜飼養等農技知識「捆綁」發布,確保備春耕中疫情防護「不缺席」。目前,共發布線上培訓課程共計80期、錄製技術指導視頻1400餘個、學習課件通過「線上」平臺分期轉發分享3萬餘次,閱讀量已超過10萬人次。

優化審批流程,防疫、生產「兩不誤」。同時為確保農村農業生產順暢,各蘇木鎮、街道和商務、交管、城管等部門黨組織結合各自職責和群眾需求,通過優化線上審批流程,加快農資、農機具商戶復工審批。依託微信小程序,對農業生產所需的種子、肥料、農藥、農機具等生產物資運輸車輛,發放「電子預約通行證」,節省各防疫點和交通要道檢查時間,做到防疫、生產「兩不誤」。

2020年1至11月,科爾沁區實現電子商務交易額1005935萬元,網絡零售額134697萬元,同比增長44.63%,在通遼網絡零售額中佔比29.82%,排名第1位;其中科爾沁區農產品網絡零售額34049萬元,佔網絡零售額的25.28%,「雲梯工程」直接幫助農民增加收入1.5億餘元。

(高潔)

感謝您對「科爾沁黨建」的關注和支持,您的意見和建議是我們改進和提升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科爾沁黨建」隨時歡迎您來電來稿。

原標題:《【典型經驗】科爾沁區:發揮鄉土人才作用「雲梯」 助力農村農業生產》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科爾沁區:發揮鄉土人才作用 「雲梯」助力農村農業生產
    今年,科爾沁區利用手機直播等網際網路媒介通過「網際網路+線上銷售」模式創新實施的「雲梯工程」銷售農產品,充分發揮鄉土人才作用,將黨組織書記帶貨直播擺到田間地頭,幫助更多農戶藉助網際網路實現增收。同時充分發揮鄉土人才不流動、懂技術的優勢,積極開展「線上」備春耕農業技術指導服務,幫助農民解決生產難題,為穩產保供提供有力支撐。一是登記造冊,按計劃分「責任田」。全區對350餘名鄉土人才進行登記造冊,按照技術技能類別和所在地域進行劃分「責任田」,確保每個嘎查村有人管、有人教。
  • 讓鄉土人才成為帶領群眾致富的領頭羊
    據了解,封開縣近年來不斷優化鄉土人才創業環境,目前已吸引680多人回鄉創業,成立公司7間,建立專業合作社11個,家庭農場9個,帶動2560戶農戶、870戶貧困戶發展生產,助力每戶人均增收1萬元以上,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注入了堅實力量。同時,支持鄉土人才組織開展技能培訓,目前已培育出6000多名農村實用型人才、800多名農產品精深加工工藝人才。
  • 念好鄉土人才「三字訣」 吹響鄉村振興「衝鋒號」
    原標題:念好鄉土人才「三字訣」 吹響鄉村振興「衝鋒號」   鄉土人才成長於農村,植根於農村,是聯繫群眾、
  • 【人才工作】科爾沁區構建「蜂巢」式人才磁場
    今年以來,科爾沁區針對當地產業發展實際和人才技術短板現狀,把人才作為轉型之需、競爭之本、創新之源,創新實施「蜂巢強區」戰略打造人才磁場,形成區域化「一心多點」的人才工作新格局。項目「引蜂」。契合科爾沁區當前發展需求,創新開展「雙招雙引」工程,推進「招商引資」計劃與「招才引智」計劃同步實施、同步制定、同步考核,確保高端人才、核心技術、發展資金「打包」引進。2020年,聚焦科爾沁區裝備製造業和農牧業特色產業實際,先後引進龍馬重工、潤龍新能源、東方富明、牧四方食品等9個億元以上重點項目。
  • 睢寧縣桃園鎮發揮人才優勢助力農民致富
    本報全媒體記者 劉作霖 通訊員 睢攝協 攝本報訊(全媒體記者 劉作霖 通訊員 李寧 王玉玉 胡倩倩)近日,睢寧縣桃園鎮秋季蠶繭全部銷售完畢,忙了30多天的蠶農們迎來了大豐收,通過引進人才和養蠶新技術新品種,為桃園鎮的桑蠶產業再添新助力,有力推動桃園鎮農民增收。
  • 農業農村部公布26個家庭農場典型案例
    中新網10月15日電 據農業農村部網站消息,農業農村部近日公布26個家庭農場典型案例,提供給各有關單位、家庭農場經營者學習借鑑共性經驗。資料圖:江西新餘一家有機蔬菜種植園。 趙春亮 攝  農業農村部提到,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中央及各地一系列扶持政策的支持下,我國家庭農場發展取得了初步成效。
  • 農業農村部推介第二批全國農民合作社典型案例
    > 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於推介第二批全國農民合作社典型案例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農業農村(農牧)廳(局、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農村局:黨中央
  • 富川縣蓮山鎮:「鄉土人才」助力春耕生產
    人民網富川4月23日電 眼下,正值春耕時節,為確保春耕生產不被疫情耽誤,賀州市富川瑤族自治縣蓮山鎮18名「鄉土人才」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民群眾開展春耕生產。在該鎮大蓮塘村陳家緒的田裡,鎮農業技術推廣員黎炳建正在幫忙查看水稻秧苗長勢。黎炳建是土生土長的蓮山人,從春節到現在,他幾乎每一天都要到田間地頭走走看看,稻穀出芽是否受到了冷空氣影響、柑橘臍橙黃龍病樹是否還有「漏網之魚」,他都時刻放注意觀察,還不定時組織農民群眾通過「田園課堂」傳授農業種植新技術新理念。
  • 農業農村部推介第一批家庭農場典型案例:要向26個上榜農場學習這些...
    農業農村部在全國範圍內徵集了26個家庭農場典型案例,分別來自東中西部各個省份,涵蓋了種養加多個產業,既有個性特點,又有共性經驗,具有貼近小農戶的特點,符合規模適度、生產集約、管理先進、效益明顯的要求,值得各有關單位、家庭農場經營者在實踐中參考借鑑,廣大家庭農場要向典型榜樣看齊。
  • 省農業農村廳通報河南省農業產業扶貧十大典型模式
    近日,河南省農業農村廳發文通報河南省農業產業扶貧十大典型模式,洛寧縣、葉縣、內黃縣等十個縣的農業產業扶貧模式入選先進典型模式。全文如下:河南省農業農村廳關於推介農業產業扶貧十大典型模式的通知各省轄市、濟源示範區農業農村局(農委)、漯河市農業局,廳直屬各單位:  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各地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脫貧攻堅決策部署,積極探索、創造性開展農業產業扶貧工作,湧現出了一批先進典型模式,總結出了一系列好做法好經驗。
  • 安徽利辛縣:「選育管用」 發揮科技人才隊伍作用
    今年以來,利辛縣認真貫徹落實優秀人才服務基層工作有關要求,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和服務水平,通過多項舉措,著力加快科技人才隊伍建設步伐,選派科技人才深入基層一線解決實際問題,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發展。 精心選派,把握重點專業需求。
  • 開展農業培訓 助力農村發展
    這次培訓堅持面向產業、融入產業、服務產業,以滿足農民需求為核心,以提升培訓質量效能為重點,全面轉變農民教育培訓理念,改進培訓內容、創新培訓方式、強化跟蹤服務,有效提升廣大農民的綜合素質、職業技能和生產經營能力,造就一支愛農村、懂技術、善經營的高素質農民隊伍,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現代農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 馮玉臻在科爾沁區調研
    馮玉臻在科爾沁區調研時強調砥礪奮進前行 凝聚合力攻堅努力在通遼高質量進程中走在前列作好示範4月15日,市委書記馮玉臻在科爾沁區調研時強調陽春三月的科爾沁區大地,垂柳萌芽吐翠,春桃含苞待放,一派生機勃勃景象。馮玉臻看項目、進社區、到田間,實地了解科爾沁區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 【典型經驗】區醫保局:「 四個堅持 」 打造᠌ 「 最強黨支部 」
    【典型經驗】區醫保局:「 四個堅持 」 打造᠌ 「 最強黨支部 」 2020-12-01 06: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論文」寫在大地上 口碑悄立隴畝間—— 畢節市43萬科技人才助力...
    「555人才扶貧」模式即用好五支隊伍(鄉鎮農業科技副職、科技特派員、退休農業專家、市外高層次農業人才、鄉土人才);實施五項行動(圓夢小康專家行動、千名科技人員包千村、情系畢節人才回歸計劃、基層農技人才隊伍建設、科技人員領辦創辦山地特色農業項目);發揮五大作用(推廣一批農業新技術、轉化一批農業科技成果、培養一批農村實用人才、發展一批特色農業產業、帶富一批貧困群眾)。
  • 農業農村部發布全國鄉村產業「五年發展規劃」
    通過科技集成、主體集合、產業集群,統籌布局生產、加工、物流、研發、示範、服務等功能,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促進產業格局由分散向集中、發展方式由粗放向集約、產業鏈條由單一向複合轉變,發揮要素集聚和融合平臺作用,支撐「一縣一業」發展。用3-5年的時間,培育一批產值超100億元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優勢特色產業集群。
  • 玉林市玉州區:「三強三扶」發揮專業技術拔尖人才作用
    針對貧困群眾自我「造血」功能薄弱、貧困村人才支撐乏力的短板問題,玉林市玉州區通過「三強三扶」等措施,激勵專業技術人才發揮智力優勢,推動各類人才資源向貧困鄉村一線聚集,助力廣西全區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工作。
  • 連雲港123名鄉土人才入選省「三帶」行動計劃
    【連網】 (記者 肖婷婷 通訊員 胡學鋒)日前,省委組織部、省人社廳等部門發文確定了省第二批鄉土人才「三帶」名人、能手和新秀培養對象名單,連雲港市共有123名鄉土人才入選省「三帶」行動計劃。其中,「三帶」名人12人,「三帶」能手28人,「三帶」新秀83人。
  • 數字助力 書寫濟南農業農村新舊動能轉換新篇章
    太平街道辦事處主任張愛霞女士在致辭中表示,當前國內外消費升級,市場對綠色、健康食品的需求愈發強烈;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建設如火如荼,先行區綠色農業、數字農業發展面臨著重大機遇,通過本次會議濟南先行區太平街道攜手京東雲聯合舉辦太平西瓜文化旅遊季、數字農業產業資源對接會,推動數字科技、電商平臺、文化旅遊與農業產業深度融合,探索農業農村新舊動能轉換的新理念、新技術
  • 甘肅金塔:培養選拔「鄉土人才」打造鄉村振興新「引擎」
    中國甘肅網3月26日訊(本網記者 李紅軍 通訊員 盧玉)春耕時節,甘肅省金塔縣大莊子鎮農業技術員李富春整日忙碌在田間地頭,幫助農戶解決農業技術方面的問題。李富春正在對日光溫室種植戶進行技術指導「現在是溫室西瓜的生長階段,要灌好水、施好肥,確保獲得理想的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