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爾沁區:發揮鄉土人才作用 「雲梯」助力農村農業生產

2020-12-20 瀟湘晨報

今年,科爾沁區利用手機直播等網際網路媒介通過「網際網路+線上銷售」模式創新實施的「雲梯工程」銷售農產品,充分發揮鄉土人才作用,將黨組織書記帶貨直播擺到田間地頭,幫助更多農戶藉助網際網路實現增收。同時充分發揮鄉土人才不流動、懂技術的優勢,積極開展「線上」備春耕農業技術指導服務,幫助農民解決生產難題,為穩產保供提供有力支撐。

一是登記造冊,按計劃分「責任田」。全區對350餘名鄉土人才進行登記造冊,按照技術技能類別和所在地域進行劃分「責任田」,確保每個嘎查村有人管、有人教。組織農機類人才與本村和鄰近村屯農民建立微信群,便於通過群發布和視頻通話,解答農牧民在備春耕中遇到的農機具維修、組裝等問題。

二是「線上」授課,形式豐富答疑解惑。根據實際情況,組織「一對一」、分時段到農牧民家中進行技術指導;開通「農技之家」微信公眾號,組織鄉土人才圍繞玉米無膜淺埋滴灌水肥一體化栽培技術、春季土壤墒情鑑別、種子化肥選購方法等知識進行「線上」授課;錄製種養殖科普知識錄製成小視頻、順口溜、改編「二人轉」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在各鎮蘇木、嘎查村廣泛發布;利用「12316」三農服務熱線、蘇木鎮農服微信群等「線上」平臺,種養殖鄉土人才現場答疑,將疫情防控知識和春季肥料管護、果樹剪枝、家畜飼養等農技知識「捆綁」發布,確保備春耕中疫情防護「不缺席」。目前,共發布線上培訓課程共計80期、錄製技術指導視頻1400餘個、學習課件通過「線上」平臺分期轉發分享3萬餘次,閱讀量已超過10萬人次。

三是優化審批流程,防疫、生產「兩不誤」。為確保農村農業生產順暢,各蘇木鎮、街道和商務、交管、城管等部門黨組織結合各自職責和群眾需求,通過優化線上審批流程,加快農資、農機具商戶復工審批。依託微信小程序,對農業生產所需的種子、肥料、農藥、農機具等生產物資運輸車輛,發放「電子預約通行證」,節省各防疫點和交通要道檢查時間,做到防疫、生產「兩不誤」。

2020年1至11月,科爾沁區實現電子商務交易額1005935萬元,網絡零售額134697萬元,同比增長44.63%,在通遼網絡零售額中佔比29.82%,排名第1位;其中科爾沁區農產品網絡零售額34049萬元,佔網絡零售額的25.28%,「雲梯工程」直接幫助農民增加收入1.5億餘元。

【來源:科區政務服務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典型經驗】科爾沁區:發揮鄉土人才作用「雲梯」 助力農村農業生產
    【典型經驗】科爾沁區:發揮鄉土人才作用「雲梯」 助力農村農業生產 2020-12-17 06: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人才工作】科爾沁區構建「蜂巢」式人才磁場
    今年以來,科爾沁區針對當地產業發展實際和人才技術短板現狀,把人才作為轉型之需、競爭之本、創新之源,創新實施「蜂巢強區」戰略打造人才磁場,形成區域化「一心多點」的人才工作新格局。項目「引蜂」。契合科爾沁區當前發展需求,創新開展「雙招雙引」工程,推進「招商引資」計劃與「招才引智」計劃同步實施、同步制定、同步考核,確保高端人才、核心技術、發展資金「打包」引進。2020年,聚焦科爾沁區裝備製造業和農牧業特色產業實際,先後引進龍馬重工、潤龍新能源、東方富明、牧四方食品等9個億元以上重點項目。
  • 讓鄉土人才成為帶領群眾致富的領頭羊
    據了解,封開縣近年來不斷優化鄉土人才創業環境,目前已吸引680多人回鄉創業,成立公司7間,建立專業合作社11個,家庭農場9個,帶動2560戶農戶、870戶貧困戶發展生產,助力每戶人均增收1萬元以上,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注入了堅實力量。同時,支持鄉土人才組織開展技能培訓,目前已培育出6000多名農村實用型人才、800多名農產品精深加工工藝人才。
  • 睢寧縣桃園鎮發揮人才優勢助力農民致富
    本報全媒體記者 劉作霖 通訊員 睢攝協 攝本報訊(全媒體記者 劉作霖 通訊員 李寧 王玉玉 胡倩倩)近日,睢寧縣桃園鎮秋季蠶繭全部銷售完畢,忙了30多天的蠶農們迎來了大豐收,通過引進人才和養蠶新技術新品種,為桃園鎮的桑蠶產業再添新助力,有力推動桃園鎮農民增收。
  • 富川縣蓮山鎮:「鄉土人才」助力春耕生產
    人民網富川4月23日電 眼下,正值春耕時節,為確保春耕生產不被疫情耽誤,賀州市富川瑤族自治縣蓮山鎮18名「鄉土人才」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民群眾開展春耕生產。在該鎮大蓮塘村陳家緒的田裡,鎮農業技術推廣員黎炳建正在幫忙查看水稻秧苗長勢。黎炳建是土生土長的蓮山人,從春節到現在,他幾乎每一天都要到田間地頭走走看看,稻穀出芽是否受到了冷空氣影響、柑橘臍橙黃龍病樹是否還有「漏網之魚」,他都時刻放注意觀察,還不定時組織農民群眾通過「田園課堂」傳授農業種植新技術新理念。
  • 念好鄉土人才「三字訣」 吹響鄉村振興「衝鋒號」
    原標題:念好鄉土人才「三字訣」 吹響鄉村振興「衝鋒號」   鄉土人才成長於農村,植根於農村,是聯繫群眾、
  • 安徽利辛縣:「選育管用」 發揮科技人才隊伍作用
    今年以來,利辛縣認真貫徹落實優秀人才服務基層工作有關要求,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和服務水平,通過多項舉措,著力加快科技人才隊伍建設步伐,選派科技人才深入基層一線解決實際問題,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發展。 精心選派,把握重點專業需求。
  • 馮玉臻在科爾沁區調研
    馮玉臻在科爾沁區調研時強調砥礪奮進前行 凝聚合力攻堅努力在通遼高質量進程中走在前列作好示範4月15日,市委書記馮玉臻在科爾沁區調研時強調陽春三月的科爾沁區大地,垂柳萌芽吐翠,春桃含苞待放,一派生機勃勃景象。馮玉臻看項目、進社區、到田間,實地了解科爾沁區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 「論文」寫在大地上 口碑悄立隴畝間—— 畢節市43萬科技人才助力...
    「555人才扶貧」模式即用好五支隊伍(鄉鎮農業科技副職、科技特派員、退休農業專家、市外高層次農業人才、鄉土人才);實施五項行動(圓夢小康專家行動、千名科技人員包千村、情系畢節人才回歸計劃、基層農技人才隊伍建設、科技人員領辦創辦山地特色農業項目);發揮五大作用(推廣一批農業新技術、轉化一批農業科技成果、培養一批農村實用人才、發展一批特色農業產業、帶富一批貧困群眾)。
  • 甘肅金塔:培養選拔「鄉土人才」打造鄉村振興新「引擎」
    中國甘肅網3月26日訊(本網記者 李紅軍 通訊員 盧玉)春耕時節,甘肅省金塔縣大莊子鎮農業技術員李富春整日忙碌在田間地頭,幫助農戶解決農業技術方面的問題。李富春正在對日光溫室種植戶進行技術指導「現在是溫室西瓜的生長階段,要灌好水、施好肥,確保獲得理想的產量。」
  • 開展農業培訓 助力農村發展
    這次培訓堅持面向產業、融入產業、服務產業,以滿足農民需求為核心,以提升培訓質量效能為重點,全面轉變農民教育培訓理念,改進培訓內容、創新培訓方式、強化跟蹤服務,有效提升廣大農民的綜合素質、職業技能和生產經營能力,造就一支愛農村、懂技術、善經營的高素質農民隊伍,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現代農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 國家農業公園,鄉土文學小鎮案例分析
    國家農業公園是立足大泉的現代農業基礎與村莊田園資源,將農業產業化、特色鄉村生活、農耕文化體驗、鄉土文學體驗充分結合,將整個鄉打造為新疆首個融合生產、生活、生態及休閒於一體的國家農業公園。鄉土文學小鎮是基於大泉鄉農業發展背景,在國家農業公園的基礎上,以《一個人的村莊》為底蘊充分放大大泉鄉的鄉土文學特色,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上以鄉土文學綜合體驗為核心的特色小鎮。
  • 農村振興,引進人才是關鍵
    改革開放以來,伴隨城鄉二元體制改革和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大規模農村剩餘勞動力進城打工,產生了雙重效應。一方面推動了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另一方面導致了人才大量外流,出現了村莊空心化、人口老齡化、家庭離散化、基層組織鬆散軟弱、鄉風民風退化等社會問題,鄉村振興正面臨嚴重的人才短板。 因此想要產業發展,必然需要引入外來專業人才,特別是產業人才。可以引進「產業主任」,和村主任一起,形成「雙主任」。發揮優勢互補、內外結合的雙重功效。
  • 組圖:文創夜市助力江寧鄉土人才創新創業成果展
    中國江蘇網訊 (通訊員 江才宣 顧蓉蓉)8月27日晚,2020全球菁英人才節系列活動——主題為「破土成才雲上傳承」的江寧區鄉土人才創新創業成果展暨首屆鄉土人才「三帶兩助」文創夜市,在龍湖南京龍灣天街西廣場舉行,通過全球網絡直播,展示江寧及南京非遺文化項目和江寧鄉土人才創新創業成果,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 數字助力 書寫濟南農業農村新舊動能轉換新篇章
    5月11日下午,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數字農業產業資源對接峰會隆重舉辦。來自濟南先行區和周邊地區的百餘位農業從業者及電商運營商代表蒞臨會場,共襄盛舉。京東攜手濟南,整合國內農業科技資源、市場渠道資源、農業品牌資源賦能先行區農業產業,書寫農業農村新舊動能轉換的「濟南篇章」。
  • 農業農村部發布全國鄉村產業「五年發展規劃」
    發展鄉村產業,將現代工業標準理念和服務業人本理念引入農業農村,推進農業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縱向延長產業鏈條,橫向拓展產業形態,助力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第二節 發展現狀黨的十八大以來,農村創新創業環境不斷改善,鄉村產業快速發展,促進了農民就業增收和鄉村繁榮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持續發展。
  • 江陽區鄉聯會副會長許仕春:雙創+農業助力鄉村振興
    自2014年成立梨花源農業公司以來,許仕春通過創新創業發展生態觀光農業,帶動當地農業和旅遊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2018年在四川省第二屆農村鄉土人才創新創業大賽中獲得銅獎,2019年獲評瀘州市創新創業優秀導師,2020年獲「四川省勞動模範」稱號。
  • 連雲港123名鄉土人才入選省「三帶」行動計劃
    【連網】 (記者 肖婷婷 通訊員 胡學鋒)日前,省委組織部、省人社廳等部門發文確定了省第二批鄉土人才「三帶」名人、能手和新秀培養對象名單,連雲港市共有123名鄉土人才入選省「三帶」行動計劃。其中,「三帶」名人12人,「三帶」能手28人,「三帶」新秀83人。
  • 談如何充分發揮雲梯車在高層火災撲救中的作用
    雲梯消防車是這類火災中必不可少的一支參戰力量,幾乎可以說,雲梯消防車就是為了中高層建築火災孕育而生的。在雲梯消防車實際的作業高度內,保護被困群眾及消防員自身安全,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旨在探討如何維護和操作雲梯消防車才能在火場上發揮出最大效能。
  • 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廳長李希信說,山東要在切實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的基礎上,大力推動農業全產業鏈發展,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強化保鮮倉儲、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圍繞優勢產業、特色產業、鄉土產業,創建一批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省級農業產業強鎮、省級鄉土產業名品村,促進縣鎮村聯動發展,輻射帶動鄉村產業興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