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龍巖中心城區主城區北部概念規劃》公布,一起來了解一下吧。紅字部分是重點,必考。
《龍巖中心城區主城區北部概念規劃》
一、規劃背景
為指導龍巖主城區北部區域的發展建設,編制了本次規劃。
2014年03月,市規劃局組織內部審查會,並出具了正式會議紀要;2017年05月,在閩西監獄、會展中心、城北醫院、城北溼地公園等重大項目選址背景下,項目重新啟動;2018年07月2日,市規劃局組織召開的專家評審會; 2018年11月,通過龍巖中心城市規劃委員會2018 年度第六次全體成員會議。現已根據規委會意見修改完善規劃成果。
二、規劃編制依據及相關規劃
(一)法律法規及政策文件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2015)
(二)上位規劃及相關規劃
1. 《龍巖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30)
2. 《龍巖市中心城區主城區單元控制性詳細規劃》(2015-2030)》
3. 《龍巖中心城區近期建設規劃》(2016-2020)
4. 其他相關規劃資料。
三、規劃範圍
規劃範圍為龍巖中心城區主城區北部區域,包含龍州、城北兩個單元(東至蜈蚣山,南至工業路,西至莆永高速,北至公王山),規劃區總用地面積約為24.59平方公裡。
四、規劃內容及重點
(一)規劃策略
規劃根據龍巖實際情況,提出龍巖中心城區主城區北部區域的5大策略:
1、區域統籌協調,提出大城北概念
以大城北視角,從區域用地整合、交通構架、公服設施、交通及公用設施等方面,統籌安排,合理選址配套設施,避免重複建設,形成設施配套層級完善、功能互補的「一心三組團」大城北片區格局。
2、通過加減法提升區域競爭力
減法,火葬場搬遷、龍州工業園部分企業轉型升級等,為提升片區整體環境品質、營造綜合性城市新區帶來良好機遇; 加法,會展中心、體育中心、文化中心、市民服務中心、綜合醫院等項目的布局,凸顯了城北組團的公共服務職能,為城北組團的發展提供了強勁的動力。
3、確定片區中心形象
明確城北中部區域的規劃片區中心形象。
4、弱化白鶴陵園及閩西監獄原址建設帶來的負面效應,提升土地價值
白鶴陵園:以白鶴陵園最高點為圓心向外劃分三個影響圈,影響最大地塊布置公建配套設施及工業用地;居住、商業等功能由於對負面效應最為敏感,宜布置在影響最小地塊。
閩西監獄:南北布置公建設施、學校等,減少負面影響;東側安排監獄幹警配套用地,減少該區域因斷隔龍巖大道與解放北路的橫向交通聯繫影響;監獄西側設置50米寬城市綠帶,進行城市景觀隔離,減少對龍巖大道及西側用地的影響。
5、打通生態綠廊,彰顯城市生態特色
規劃了「三橫四縱」的綠道網絡,形成連接山水的開放空間與景觀網絡。
(二) 功能定位
結合總體規劃、相關規劃及在上版概念規劃,重點抓住會展中心等重點公建配套建設的發展契機,對原功能及基地發展戰略價值進行新的解讀,提出規劃區總體功能定位為「 承載城市產業、會展、安保、生活等多元共融的活力生態城」。
(三) 用地布局規劃
1、土地利用規劃
規劃在單元控規方案基礎上將主要的公共設施、商業服務設施等用地適當集中分布在龍巖大道及青雲路兩側,強化城市景觀界面,提升新城形象。
城市建設用地平衡表
2、公建配套設施規劃
本次規劃在單元控規及各專項規劃的基礎上,結合土地利用規劃,優化綜合醫院、會展中心、區行政辦公用地、市民服務中心、文化中心等項目的選址。
3、工業用地規劃
工業用地主要分布於龍州產業園內,總面積為3.08平方公裡。
4、綠地景觀系統規劃
以龍巖大道為景觀主軸,通過規劃的多條景觀廊道,將片區內主要的公園及景觀節點與周邊的森林公園、自然山體等聯繫起來,構成多層級、多樣化的綠化景觀體系。
(四) 開發時序建議
近期,主要結合龍州產業園、閩西監獄、會展中心區域周邊,共計232.68公頃;遠期,重點打造沿龍巖大道的公共服務軸帶,提升片區土地價值,完善片區建設,共計358.05公頃;遠景開發用地結合單元控規設置,共計172.84公頃。
近期開發項目
(五)城市設計
1、本次規劃根據龍巖中心城區主城區北部區域的總體規劃布局,深化形成概念性城市設計,並通過總體鳥瞰效果圖等直觀方式,勾勒城北理想藍圖,為主城區北部區域的發展提供相應的參考和指引。同時,深化了以下內容。
2、針對龍巖大道,本次規劃提出城市設計控制導則指引(從功能與綜合交通控制引導、街坊總平面與項目策劃、公共空間控制與引導、空間形態示意及建築控制引導等四大方面提出引導)。
具體包括:主導功能、機動車出入口位置、街道設施、慢行系統、街頭綠地、視線通廊、景觀節點、建築退線、建築貼現率、建築限高、建築體量、風格、色彩等要素等方面。
重大利好,轉發告訴身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