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渡赤水和習水青槓坡烈士陵園入選國家級烈士紀念設施

2020-12-17 多彩貴州網

  記者9月19日從省民政廳獲悉,經國務院批准,民政部近日公布第六批國家級烈士紀念設施名單,我省四渡赤水紅軍烈士陵園、習水青槓坡紅軍烈士陵園被列入其中。

  據省民政廳優撫安置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至此,我省已有5所烈士紀念設施被列為國家級烈士紀念設施,分別是遵義紅軍烈士陵園、黎平烈士陵園、畢節市烈士陵園、四渡赤水紅軍烈士陵園、習水青槓坡紅軍烈士陵園。(記者聶毅 來源:貴州都市報)

相關焦點

  • 聯合青槓坡紅軍烈士陵園 今日頭條5天內找到四渡赤水戰役烈士後人
    近日,今日頭條「尋找革命烈士後人」項目與貴州習水青槓坡紅軍烈士陵園、座落在土城古鎮的四渡赤水紀念館一起合作,尋找在四渡赤水戰役中犧牲的,葬在「青槓坡紅軍烈士陵園」的烈士後人。烈士楊衍邦就葬在這裡。《江西省革命烈士英名錄》顯示,楊衍邦烈士出生於1902年,江西瑞金人,1935年在貴州省土城作戰時犧牲,年僅33歲。
  • 5000人齊聚習水青槓坡 祭奠革命先烈
    5000餘人齊聚青槓坡,祭奠先烈 4月5日清明節,習水縣第四屆紅軍節開幕式暨清明祭紅活動在青槓坡烈士陵園舉行。 「祭奠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體驗四渡赤水,暢遊紅色古鎮……不忘從什麼地方來,才明白要到哪兒去。紅軍長徵留下不可再生、不可複製的紅色資源,留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財富。」習水縣委書記向承強在致詞中說,習水作為革命老區,我們連續舉辦紅軍節,就是為了紀念波瀾壯闊的長徵歷史,把偉大的長徵精神薪火相傳、世代相授,照亮今天的路途,走好未來的徵程,習水縣紅軍節將延續舉辦下去。
  • 騎行團走進習水土城 向青槓坡紅軍烈士敬獻花圈
    多彩貴州網訊(本網記者 龔煦翔)9月25日,紀念長徵勝利80周年大型騎行活動走進第六站——習水土城古鎮。當天上午,在簡單的發車儀式後,騎行運動員們從四渡赤水紀念館出發,騎行5公裡之後,來到了青槓坡戰鬥遺址,並在青槓坡紅軍烈士紀念碑前敬獻了花圈。
  • 習水土城青槓坡戰鬥遺址,自由行只好坐「摩的」前往瞻仰
    青槓坡戰鬥遺址距離土城古鎮約5公裡山路,坐摩的大約20分鐘就到了。山路是高速路標準,現在的貴州山區的公路修得太好了,看來是下了大力氣。這是戰鬥遺址的大門,再前行1公裡左右,就來到了青槓坡戰鬥紀念廣場。一路飛馳,遠處小山坡上就是青槓坡戰鬥遺址紀念碑了。
  • 習水縣「傳承·2019清明祭英烈」祭掃活動在土城鎮青槓坡烈士陵園...
    清明節至,4月5日上午,習水縣 「傳承·2019清明祭英烈」祭掃活動在土城鎮青槓坡烈士陵園舉行,千名幹部群眾深切緬懷烈士功績,弘揚烈士精神。5名紅軍後代從江西、湖南、福建等地來到土城,親自到先輩墓碑前祭掃。 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統戰部部長邱會儒,縣政協副主席羅永賦,土城紅色文化旅遊創新區黨工委書記劉綿定參加,羅永賦主持祭掃儀式。
  • 貴州習水舉辦紀念紅軍長徵四渡赤水80周年大會
    為緬懷革命先烈,弘揚長徵精神,深入挖掘紅色文化資源,助力習水社會經濟發展,15日,貴州習水舉辦紀念紅軍長徵四渡赤水80周年大會暨第三屆紅軍節。1935年1月,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率領中央紅軍四渡赤水,書寫了軍事指揮藝術的得意之筆。習水是四渡赤水的主戰場,中央紅軍在習水轉戰62天,第一、第二、第四次渡赤水河的行動發生在習水縣境內,留下了青槓坡戰鬥遺址、紅軍總參謀部、紅軍醫院及一渡、二渡、四渡等眾多紅軍遺址、遺蹟和豐富的紅色旅遊資源。
  • 四渡赤水紀念館解說員:用心講好紅軍的每一個故事
    在紀念遵義會議80周年採訪活動習水站,時而哽咽、時而激昂,能唱會朗誦的講解員,也成為此行的亮點。在習水的系列紅色文化紀念館裡,講解員用他們的聲音、肢體語言、展示歌喉等多種形式,述說一個個故事,重現歷史。  赤水河畔,青堂瓦舍,小鎮名為土城。
  • 四渡赤水發端之役:昔日「用兵如神」 今日「披金戴銀」
    土城古鎮  土城地處素有「美酒河」「英雄河」之稱的赤水河畔,這裡是紅軍四渡赤水的發端之役。遵義會議後,毛澤東在這裡指揮打了第一仗,掀開了紅軍四渡赤水的序幕,這裡也因此有了厚重的紅色文化底蘊,加上古城的千年歷史文化和良好的生態優勢,成就這個集 「紅、古、綠」於一身的紅色文化古鎮。  站在近年紅色旅遊不斷升溫的風口,土城順勢而為,以「紅色文化+古鎮文化+綠色生態」模式,傳承好紅色文化、千年古鎮文化的同時也做優了生態長板,實現了生態美,百姓富。
  • 圖:開國元勳子女參訪貴州習水青槓坡紅軍烈士紀念碑
    8月3日,開國元勳子女向貴州習水縣青槓坡紅軍烈士紀念碑敬獻花籃當日,重走長徵路的開國元勳子女一行抵達紅軍長徵一渡赤水的貴州習水縣,尋訪長徵遺蹟。1935年1月27、28日,中央紅軍在習水縣土城的重要咽喉青槓坡與追擊之敵發生激戰,一千多名紅軍將士犧牲,中央紅軍決定放棄北渡長江計劃,西渡赤水河,經四川進入雲南扎西地區。青槓坡戰役是紅軍四渡赤水的發軔地。
  • 「划船重走長徵路」之「四渡赤水」在貴州習水成功舉行
    8月28日-29日,2020年「四渡赤水出奇兵·長徵精神鑄金牌」划船重走長徵路線下活動(貴州站)在習水縣土城鎮的四渡赤水紀念館成功舉辦。旨在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徵勝利84周年,貫徹國家體育總局「狠抓體能,惡補短板」的要求。來自貴州省專業男子賽艇隊、女子賽艇隊、男子皮划艇隊、女子皮划艇隊以及紅花崗區、匯川區、播州區、桐梓縣、仁懷市、赤水市、習水縣等七個縣區市的130多名運動健兒參加此次比賽。最終,習水縣獲一等獎、播州區獲二等獎、匯川區獲三等獎。
  • 「划船重走長徵路」之「四渡赤水」在貴州習水成功舉辦
    多彩貴州網·眾望新聞訊(通訊員 羅旭 記者 黨雲麗)記者從習水縣文體旅遊局獲悉,8月28日-29日, 2020年「四渡赤水出奇兵·長徵精神鑄金牌」划船重走長徵路線下活動(貴州站)在習水縣土城鎮的四渡赤水紀念館成功舉辦。
  • 青槓坡祭祀先烈 紅軍精神堅定脫貧攻堅決心
    新華社貴陽4月6日電 題:青槓坡祭祀先烈 紅軍精神堅定脫貧攻堅決心  新華社記者 羅羽  囑咐兒子照看好店面,65歲的謝佐權就立即乘車趕往坐落在土城以東約4公裡之外的青槓坡烈士陵園。在那裡,超過5000人將參加傳統的清明祭紅活動。
  • 追尋紅軍足跡 網媒記者瞻仰青槓坡紅軍烈士紀念碑
    追尋紅軍足跡 網媒記者瞻仰青槓坡紅軍烈士紀念碑 2010年04月13日 23:37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重走長徵路】四渡赤水出奇兵
    長徵組歌中有一句人們所熟知的歌詞:四渡赤水出奇兵。毛澤東本人也把四渡赤水稱為平生最得意之筆。那麼,四渡赤水到底「奇」在哪裡?80年後,《重走長徵路》攝製組沿著當年紅軍的步伐,尋找答案。   【一渡赤水背水一戰  化被動為主動】   一渡赤水,是在敵情嚴重、戰鬥失利的情況下進行的。這場戰鬥,就是土城戰役。
  • 青山不語,槍聲猶在 ——尋訪青槓坡戰鬥遺址
    巍巍青槓坡,悠悠赤水河。7月13日下午,「記者再走長徵路」採訪團來到習水縣土城鎮青槓坡戰鬥遺址。沿著168步臺階而上,青槓坡紅軍烈士墓紀念碑,巍然屹立在眼前。84年前,在這個不足兩平方公裡的葫蘆形山谷裡,打響了一場中央紅軍與國民黨川軍的生死之戰。
  • 航拍看貴州習水土城,四渡赤水渡口,以前曾經是赤水南四區的中心
    土城鎮老照片赤水河畔的土城鎮,現在屬於習水縣,但是在1965年之前它屬於赤水縣管轄。1965年之前,土城鎮是赤水縣南部四個區的中心。北部四區(城關區、大同區、旺隆區、復興區)的中心在赤水縣城赤水鎮,南部四區(元厚區、土城區、醒民區、隆興區)的中心在土城鎮。1965年以後,赤水縣、習水縣、仁懷縣三地進行行政區劃調整,土城鎮劃歸習水縣。土城鎮是習水縣三大鎮之一,另外兩個是習水縣東皇鎮和溫水鎮。土城鎮是赤水河中遊河谷地區最重要的場鎮,歷史悠久,文化厚重。
  • 四渡赤水紀念館:「研學+實踐」行走中的「星光」
    評審會上,四渡赤水紀念館副館長、新長徵教育中心副主任母彥碧向專家組介紹了四渡赤水紀念館「一營三區九園」的總體建設規劃和研學課程體系。課程開發組分別向專家詳細匯報、展示了參評的研學課程內容的研學課程內容。
  • 遊記:青槓坡戰役舊址之旅
    離開土城古鎮,來到距土城4公裡的青槓坡戰役舊址。在現場這兩塊牌子對青槓坡戰役的簡介有些不一樣,後來查閱了一些歷史資料,各種說法都有,也看了一些歷史軍事學者研究這場戰役的論文,雙方傷亡統計數量差距巨大。綜合各種情況,我個人認為青槓坡戰役以失敗告終,紅軍被迫戰略撤退土城,開始撤退轉戰四渡赤水。
  • 助力紅培之都,四渡赤水紀念館與國刀國防基地共建研學基地
    土城紅色旅遊創新區黨工委書記、土城鎮黨委書記、四渡赤水紀念館館長劉綿定,四渡赤水紀念館副館長、新長徵教育中心副主任母彥碧等陪同調研並參加座談會。祭奠青槓坡紅軍烈士8月28日上午8時許,張議元一行來到青槓坡紅軍烈士陵園,舉行祭奠儀式,敬獻花籃,聆聽戰史,緬懷革命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