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城韻 李傳書/攝
中國利川網 全媒記者 李錕
連日來,利川市各大景區遊客絡繹不絕,騰龍洞、佛寶山、大水井3家景區入園遊客均達最大預約量,謀道鎮各森林小區遊客接踵而至……
旅遊經濟持續火熱的背後,是利川生態與發展互促共進,守得住「綠水青山」,換來了「金山銀山」。
守護好森林
8月13日一大早,南坪鄉森林管護員楊秀武身著迷彩服,騎著摩託車從山下家中出發,開啟新一天的森林管護工作。
盛夏的林區,滿眼翠綠,空氣中瀰漫的清香沁人心脾。
「每天巡山兩次,早上七點多吃完飯,就騎著摩託車上山,下午四點多再次巡邏,主要檢查巡護區域的各項火災隱患,及時制止亂捕亂獵、亂砍濫伐、亂挖亂採等行為,還要關注森林病蟲害情況……」楊秀武說,「每個月至少寫15篇巡山日記,每季度考核一次,一年4000元補貼。」
利川市有3000名護林員,他們每天行走在大山中,守護著這方青山。
近年來,利川市森林火災、病蟲害發生率大幅降低,森林資源越來越豐富。通過開展土地林地清查,依法治林,依法治地,嚴厲打擊各種破壞森林資源的行為,建立了嚴密的資源保護網絡。
如今,利川市有森林面積441.24萬畝,森林覆蓋率達63.85%。利川市連續3年被評為全國百佳呼吸小城,全年空氣品質優良天數在300天以上,正在成為節約之城、綠色之城、生態之城、宜居之城。
荒山變綠地
8月13日,南坪鄉塘坊村四月天民宿老闆周中華忙得不可開交:「來的都是回頭客,衝著村裡涼爽、環境優美、鳥語花香來的。」走進塘坊村,16.7公裡道路全部綠化,紫薇、櫻花、紅楓夾道迎客。
村裡通過「公司+農戶+基地」的模式進行村莊環境綠化,由旭州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流轉土地,種植各種林木,原來的莊稼變成了花園,村裡也變漂亮了,來玩的遊客越來越多。
「公司+農戶+基地」是利川退耕還林的一大特色。通過這種模式,柏楊鎮響水村的冬桃、建南鎮花果村的李子、謀道鎮中臺村的花椒等林業產業都得到發展。村莊得到綠化的同時,村民的收入也得到極大提升。
曾經,土層薄、過度開墾等造成土地石漠化。如今,在柏楊鎮寒池山上,近2000畝荒山種上了落葉松、柳杉等植物,一片荒山變成綠地;位於齊嶽山頂的勘金村,一排排馬褂木長勢喜人。盛夏,寒池山、齊嶽山迎來一波又一波避暑客。
利川市第二輪退耕還林面積達17.5萬畝,土地石漠化治理22萬畝。全市充分利用綠滿荊楚、精準滅荒、長江防護林建設、石漠化治理等平臺,大力實施國土綠化工程。2016年以來,累計造林42萬餘畝,造林面積完成比例、質量合格率、造林管護等指標均居全省前列。
林海引鳳棲
「空氣優良天數達到300天以上」「天然氧吧」……這些優勢,吸引著一個個項目紛紛在利川落戶。
湖北旭舟林農科技有限公司在利川種植山桐子樹29.3萬畝。去年4月,旭舟林農與中信集團籤訂戰略合作協議,對山桐子產業園(含中國山桐子博覽館、國家山桐子產業研究院、年產100萬噸山桐子油加工中心和山桐子油銷售中心)、國家儲備林項目建設及全國布局展開合作。同年9月,該公司又與東方證券達成合作共識,擬建立山桐子產業基金。
「以利川現有的森林資源,按目前歐盟標準,每噸碳排放權交易額達149元,按此推算,利川森林經濟效益十分可觀。」利川市林業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碳匯交易」給擁有豐富森林資源的利川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目前,利川市政府與廣州國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達成林地碳匯資源開發和戰略合作協議,廣州國碳將助力利川碳匯資源開發,讓利川林業走上綠色高質量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
如今,原生態有了大市場,「涼城利川」正演繹著「靠山吃山」的新故事。
「守得住綠水青山,才能贏得金山銀山,利川將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利川市委主要負責人說。
責任編輯|盧華 審核|譚莉 審籤|古學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