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長春6月20日電 題:吉林省白山市探索綠色轉型發展之路
新華社記者高楠
今年一季度,吉林省白山市經濟實現「開門紅」:GDP和服務業增加值增速居全省第一位,全口徑財政收入增速居全省第三位……對於曾在全省墊底的白山來說,無疑是一大進步。
白山,因山而秀,因林而豐,因煤而興。然而,隨著資源枯竭和生態環境壓力增大,這座國家首批資源枯竭城市的經濟發展面臨新的挑戰。白山市通過一套「加減乘除」組合拳,探索生態保護與經濟建設協調並進的綠色轉型發展之路。
加:招商引資活血化瘀
招商引資是推進白山綠色轉型全面振興的重中之重和重要引擎。白山市規定:高耗能、高汙染的項目堅決不能上,必須引進高附加值項目,決不能突破環保底線。
東北地區「貓冬」期長,白山市去年11月發起的「冬春會戰」吹響了招商引資的號角,讓冬閒變為冬忙。
走在白山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熱火朝天的施工建設場面。「冬春會戰」開展以來,全市各級領導幹部帶隊走出去166次,洽談對接296個項目,籤約74個,合同引資489.2億元。
「今年選派92名幹部組成10個招商小分隊,到發達城市進行專職招商,吸引一批戰略投資者和引領性、創新性、成長性產業項目落戶白山。」白山市經合局局長張海說。
近年來,坐擁長白山、鴨綠江、冰雪旅遊資源的白山成為國內外遊客的旅遊勝地。大連萬達、山東魯能等一大批龍頭旅遊項目相繼落戶長白山,「白雪換白銀」,冰雪旅遊成為白山經濟新增長點。去年接待國內遊客903.76萬人次,同比增長16.77%,實現旅遊社會總收入126.22億元,同比增長25.35%。
減:產業調整騰籠換鳥
過去,白山「煤、林、鐵」資源豐富,隨著資源逐步枯竭、停伐政策全面實施,白山開始圍繞綠色轉型全面振興,改造提升傳統產業,著力發展礦產新材料、礦泉水、醫藥健康、旅遊和現代服務業等「新五樣」,打造綠色產業體系,加快結構優化升級。
白山硅藻土儲量佔世界第二位。在東北亞新型建築材料有限公司,新型綠色環保節能建築材料矽酸鈣板生產線正在忙碌地運轉。研究人員開展硅藻土重大關鍵技術項目的攻關,加大生態環境材料開發、推廣力度,打造了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知名品牌。
說起白山,繞不過礦泉水。「好水出白山」已成為國內礦泉水企業的共識,眾多水企紛紛入駐白山靖宇、撫松等地投資建廠。白山不僅全力將長白山礦泉水打造成中國水產業「第一品牌」,還大力發展包裝設計、物流配送等「圍水產業」,打造「全產業鏈」水產業。
到去年底,「新五樣」產值佔全市GDP和財政收入比重分別達到61.5%和45.4%,成為新的優勢產業。
乘:創新驅動舒筋活絡
近幾年來,白山市迎來了一批又一批的高端人才。白山已經組織開展了5批「院士專家白山行」活動,成功引進9名院士,建立院士工作站8個,89名國內各領域知名專家被聘為「白山市科技顧問」,19戶企業與專家籤署了技術合作協議,解決生產技術難題20餘項。
臨江市寶健納米科技有限公司與中國工程院侯立安院士團隊合作,建立了生態環境材料研發平臺,先後研發新產品6個,申請發明專利9項,2016年企業生產總值達7000萬元,利稅達520萬元。
除:簡政放權築巢引鳳
白山著力打造讓大項目「放心」、小微企業「順心」、納稅人「舒心」的一流軟環境。白山市軟環境辦副主任楊勇介紹,白山出臺投資項目快速審批機制,確保工業項目在35個工作日內,房地產等基礎設施類項目在55個工作日內完成所有審批事項。
「現在企業來辦事只需要拿一個證就可以,跑的路少了,用的時間少了,程序也更加簡化了,方便又快捷。」剛辦理完工商業務的白山市鑫尚裝飾裝潢有限公司法人陳昱成說。
如今,白山將「軟環境」打造成「暖環境」,築巢引得鳳飛還。位於江源區的吉林人參生命科技產業園區內一派熱鬧場面,該園區是以人參、生命為主題的高科技產業園區,計劃總投資100億元。江源區委書記張石磊告訴記者,江源區組建高效的服務框架和高素質的園區推進隊伍,推行小機構大服務,以及全過程、全方位、全天候「一站式」服務體系,堅決杜絕項目建設「最後一公裡」現象,確保項目建設一路綠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