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糧食生產「十七連豐」(銳財經)

2020-12-13 大眾網

  初冬時節,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區城南鎮桃灣村村民紛紛利用房前庭院晾曬豐收的玉米、冬菜等農作物,成為冬日鄉村一道別樣的風景線。

  田凱平攝(人民視覺)

  我國糧食產量連續6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與農業現代化和土地充分利用密不可分。圖為今年秋季一名農民駕駛收割機在海南海口龍華區龍泉鎮新江村收割晚稻。

  新華社記者 蒲曉旭攝

  國家統計局12月10日公布的全國糧食生產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糧食總產量為13390億斤,比上年增加113億斤,增長0.9%,產量連續6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相關人士指出,今年中國糧食產量創歷史新高,糧食生產實現「十七連豐」,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提供了堅實支撐。未來,仍需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為底線,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鞏固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夏糧早稻秋糧紛紛增產

  今年以來,夏糧、早稻、秋糧紛紛增產。國家統計局農村司司長李鎖強介紹,2020年,夏糧和早稻產量分別為2857億斤和546億斤,比上年增加25億斤和21億斤;秋糧產量9987億斤,增加67億斤。

  分品種看,穀物中,稻穀、小麥產量增加,玉米略減。2020年,全國穀物產量12335億斤,比上年增加61億斤,增長0.5%。其中,稻穀產量4237億斤,比上年增加45億斤,增長1.1%;小麥產量2685億斤,比上年增加13億斤,增長0.5%;玉米產量5213億斤,比上年減少2億斤。

  豆類、薯類產量均增加。豆類產量458億斤,比上年增加31億斤,增長7.3%。其中,大豆產量392億斤,比上年增加30億斤,增長8.3%。薯類產量597億斤,比上年增加21億斤,增長3.6%。

  分地區看,多數省(區、市)糧食增產。2020年,全國31個省(區、市)中26個增產,其中,河南、山東、山西、河北、新疆糧食產量均增加10億斤以上。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魏後凱對本報記者分析,在新冠肺炎疫情、洪澇災害等衝擊下,今年全國糧食生產再獲豐收,且產量創歷史新高,這樣的成績來之不易。「中國糧食生產已實現『十七連豐』,這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及應對各種風險挑戰提供了堅實支撐,同時為維護世界糧食安全作出了積極貢獻。」

  糧食播種面積止跌回升

  產量增,面積也在增。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糧食播種面積17.52億畝,比上年增加1056萬畝,增長0.6%。

  魏後凱表示,在此之前,糧食播種面積已連續4年減少,今年糧食播種面積止跌回升有力推動了糧食增產。「這得益於從中央到地方加大對糧食生產的支持力度,壓實糧食生產責任,落實各項補貼政策,農民種糧積極性顯著提高。」

  具體來看,2020年,全國穀物播種面積14.69億畝,比上年增加176萬畝,增長0.1%。其中,稻穀4.51億畝,比上年增加573萬畝,增長1.3%。

  李鎖強介紹,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為確保糧食安全穩定生產,國家加大對水稻生產的扶持力度,落實各項支農惠農、種糧補貼、糧食最低收購價等政策,全年雙季稻播種面積比上年增加756萬畝,增長5.3%,成為糧食播種面積擴大的主要原因。玉米播種面積基本穩定。受華北地下水超採區實施季節性休耕限採及市場需求等因素影響,小麥播種面積比上年減少522萬畝。

  此外,豆類面積大幅增加,薯類面積穩中有增。2020年,全國豆類播種面積1.74億畝,比上年增加778萬畝,增長4.7%。受大豆振興計劃政策帶動,大豆播種面積1.48億畝,比上年增加825萬畝,增長5.9%。2020年,全國薯類播種面積1.08億畝,比上年增加103萬畝,增長1.0%。

  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糧食單產同樣在增加。糧食產量實割實測抽樣調查顯示,2020年,全國糧食作物單產382公斤/畝,每畝產量比上年增加0.9公斤,增長0.2%。

  李鎖強分析,2020年,全國大部農區氣候條件較為適宜,病蟲害發生較輕,有利於糧食作物生長發育和產量形成。儘管部分地區洪澇災害和颱風對生產造成一定影響,但各地加強田間管理,積極抗災減災,農業災情對糧食生產影響有限。

  穀物中,小麥單產增勢明顯。2020年,全國穀物單產420公斤/畝,每畝產量比上年增加1.6公斤,增長0.4%,其中,小麥單產383公斤/畝,每畝產量比上年增加7.5公斤,增長2.0%;玉米單產421公斤/畝,與上年基本持平;受南方局部洪澇災害的影響,稻穀單產470公斤/畝,每畝產量比上年減少1.0公斤,下降0.2%。

  豆類、薯類單產水平均有所提高。2020年,豆類單產132公斤/畝,每畝產量比上年增加3.2公斤,增長2.5%,其中,大豆單產132公斤/畝,每畝產量比上年增加3.0公斤,增長2.3%。2020年,薯類單產276公斤/畝,每畝產量比上年增加7.1公斤,增長2.6%。

  今年已獲豐收,未來仍需加勁。魏後凱指出,隨著人口數量增長、消費結構不斷升級和資源環境承載力趨緊,糧食產需仍將維持緊平衡態勢。接下來,仍需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為底線,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推動高標準農田建設,鞏固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同時,在立足國內保吃飯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適度進口,調劑品種餘缺,滿足人民群眾日益提高的消費需求。

相關焦點

  • 2020年全國糧食總產量13390億斤中國糧食生產「十七連豐」(銳財經)
    原標題:2020年全國糧食總產量13390億斤中國糧食生產「十七連豐」(銳財經)新華社記者 蒲曉旭攝國家統計局12月10日公布的全國糧食生產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糧食總產量為13390億斤,比上年增加113億斤,增長0.9%,產量連續6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相關人士指出,今年中國糧食產量創歷史新高,糧食生產實現「十七連豐」,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提供了堅實支撐。
  • 黑龍江迎來糧食「十七連豐」
    黑龍江迎來糧食「十七連豐」 2020-11-28 14: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黑龍江十七連豐!糧食總產量7541萬噸!連續10年領跑全國
    黑龍江十七連豐!糧食總產量7541萬噸!記者從省農業農村廳獲悉,國家統計局剛公布的全國糧食生產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糧食總產量為13390億斤,比上年增加113億斤,增長0.9%,糧食生產再獲豐收,產量連續6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 全球糧食危機,中國十七連豐,老百姓飯碗穩,還好有袁隆平們!
    聯合國預警指出,世界或面臨5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新增約8300萬飢餓人數。但與此同時,今年中國糧食總產量13390億斤,比上年增加113億斤,連續6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糧食生產實現「十七連豐」。21世紀誰將養活中國?
  • 「十七連豐」讓農業高質量發展根基更穩固
    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糧食總產量為13390億斤,比上年增加113億斤,增長0.9%。我國糧食生產實現了「十七連豐」。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糧食之基更牢靠、發展之基更深厚、社會之基更穩固,14億中國人不僅解決了吃飯問題,也為世界糧食安全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經驗。
  • 【地評線】南方網評:精彩「十七連豐」見證大國農業奮進的姿態
    今年糧食豐收是穩政策、穩面積、穩產量的結果,是戰勝疫情和洪澇災害的結果。大國糧倉根基牢,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十七連豐!如此精彩動人的「豐景」,成於奮進也見證著奮進。   沒有奮進,就難有收穫。奮進決定著收穫,收穫也必然回報奮進。
  • 穩政策穩面積穩產量,糧食生產——「十七連豐」背後
    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糧食總產量為13390億斤,比上年增加113億斤,增長0.9%。我國糧食生產喜獲「十七連豐」,糧食產量連續6年站穩1.3萬億斤臺階。今年糧食豐收是穩政策、穩面積、穩產量的結果,是戰勝疫情和洪澇災害的結果。大國糧倉根基牢,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
  • 黑龍江糧食生產十七連豐 顆粒歸倉保增收
    近日公布的2020年全國糧食生產數據顯示,黑龍江全省糧食作物種植面積達到21657萬畝,實現十七連豐,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 黑龍江今年的豐產豐收來之不易——春耕時期遭遇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秋收時節又遇上幾次颱風。「種了這麼些年地,沒想到東北也有大颱風天,還趕上收割季,眼看著地裡的稻子要受災,我整個人都蒙了!」
  • 農業農村部:我國糧食取得「十六連豐」 總產量增加了54%
    2004年以來,我國糧食取得歷史性的「十六連豐」,總產量增加了54%,單產提高對總產增長的貢獻達到66%。廖西元指出,近些年來,在中央財政的大力支持下,通過建設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實施重大農業科研專項、建設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等舉措,取得了一批重要科技成果,有力支撐了糧食生產和現代農業發展。
  • 糧食產量十六連豐之後 中國為何還要大談節約糧食?
    2020年,中國糧食產量將連續第6年超過1.3萬億斤,產能再上一個新臺階。農業農村部總經濟師魏百剛指出,今年全年糧食豐收已成定局,產量將達到歷史最好水平,這也是連續第十六個豐收年。但是,一邊是「十六連豐」,一邊卻是「制止餐飲浪費行為」、「節約糧食」突然成為年末國內的熱點話題,這是為什麼?年產1.3萬億斤的糧食不夠吃了?
  • 中紀委機關報:糧食生產實現「十六連豐」,但危機意識不可丟
    中國紀檢監察報8月21日消息,「儘管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對糧食安全還是始終要有危機意識。」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時強調。今年突發新冠肺炎疫情,南方多地又發生洪災,糧食安全問題備受關注。
  • 中紀委:糧食危機意識不可丟-中紀委:糧食危機意識不可丟 糧食生產...
    中紀委:糧食危機意識不可丟。餐飲浪費是對水土資源的無效消耗 厲行節約是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行動 糧食連年豐收 危機意識不可丟  近年來,浙江省青田縣西坑村依託環境和生態優勢發展特色種植養殖產業,通過土地流轉並結合原有種植水稻、旱糧等作物的傳統,推行「貝母+稻魚共生」輪作種養的山鄉特色農業產業發展,全面提高糧食產量、提升農業效益。
  • 農業農村部:2004年以來我國糧食取得歷史性的「十六連豐」,總產量...
    2004年以來,我國糧食取得歷史性的「十六連豐」,總產量增加了54%,單產提高對總產增長的貢獻達到66%。近些年來,在中央財政的大力支持下,通過建設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實施重大農業科研專項、建設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等舉措,取得了一批重要科技成果,有力支撐了糧食生產和現代農業發展。
  • 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全國糧食生產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糧食總產量...
    2020-12-10 09:35:34來源:FX168 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全國糧食生產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糧食總產量為13390億斤,比上年增加113億斤,增長0.9%,糧食生產再獲豐收,產量連續6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 中國人糧食卻不用愁了:產量達13390億斤
    中國青年報報導稱,美國最大的飢餓救濟組織Feeding America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在失控的疫情之下,近六分之一也就是約5500萬美國人將餓肚子。全球第一大經濟體都如此,全球飢餓問題可想而知。不過好在中國早早就做好準備,老百姓糧食不用愁了。 據澎湃新聞12月10日最新報導,2020年,中國糧食生產連續17年迎來大豐收。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全國糧食總產量高達66949萬噸(13390億斤),較2019年激增565萬噸(113億斤)。這也是我國連續第6年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 農業農村部:全國主要農作物生產機械化水平創新高
    摘要:據了解,我國農機購置補貼實施進度超往年,主要農作物生產機械化水平創新高,有力保障了糧食、生豬等重要農產品生產供應。   今年以來,農業機械化著力補短板、強弱項,加快向全程全面高質高效發展,為保障糧食、生豬等重要農產品生產供應,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了機械化力量。
  • 糧食生產實現「十六年豐」!今年農業農村部準備這樣保糧食豐收
    農業農村部發展規劃司司長魏百剛一是糧食生產形勢好。目前,我國小麥從南到北大多處於抽穗揚花灌漿期,整體長勢好於去年。目前,春播進展順利,進度達到三成左右。這些年,我國糧食生產年年豐收,產量連續5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
  • 聯合國:世界或面臨50年來最嚴重糧食危機,中國農產品庫存充裕
    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等組織編寫最新版《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報告指出,2019年全球近6.9億人處於飢餓狀態。2020全年,全球預計將至少新增約8300萬飢餓人口,甚至可能新增超過1.3億。聯合國發布預警指出,世界或面臨5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同時,疫情等因素加大了全球糧食供應不平衡狀況。其中,在美國就非常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