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那縣是西藏自治區山南市下轄縣,位於西藏自治區南端,喜馬拉雅山脈東南,東接印佔洛瑜地區,西鄰不丹,南與印度接壤,是西藏自治區的邊境縣之一,全縣邊境線長268公裡,其中與印度的邊境線長213公裡,中不邊境線長55公裡。全縣面積34979平方公裡(包括印佔「麥克馬洪線」以南的門隅地區),現實際控制面積約10094平方公裡。縣城所在地海拔4380米,距拉薩400公裡,澤當220公裡。
在藏南的中印邊界爭議中,達旺是個焦點,是門隅地區的宗教、文化中心。在中國地圖上,達旺仍屬於西藏山南市的錯那縣,而在印度非法成立的阿魯納恰爾邦內,達旺是13個行政區之一。從1962年的中印邊境戰爭結束至今,達旺一直在印度實際控制下。
錯那地處喜馬拉雅山脈的東南,地勢北高南低,相對落差7000米,最高海拔7060米,最低海拔18米,這裡的極致風景你無法想像。這裡不僅有聖潔的雪山和常見的高原風光,還有浩瀚的原始森林,更有神秘的門巴族人;這裡既是倉央嘉措出生的聖地,又是1962年中印邊境戰爭打響的地方。因為歷史和自然環境等原因,這裡很少有人踏足。
「錯那」,在藏語中是「湖的前面」的意思。這個湖,便是錯那縣最大湖泊——海拔4900米的拿日雍錯,這裡距離錯那縣城還有20公裡,周圍的雪山就是喜馬拉雅山脈。「拿日雍錯」的藏語意思是「財富非常多的湖」。「雍措」,是藏民對聖湖的尊稱,同山南的另一座聖湖「羊卓雍措」一樣,能夠稱得上「雍措」的,一定是湖泊中的「極品」了。
從錯那縣城往西南方向行駛,車窗外,潔白的羊群如珍珠般散落在草原上。
與雪山、草甸融為一體的古雕樓,歷經世事滄桑,屹立千年不倒。
從海拔5000多米的博拉爾山口盤山而下,近40公裡的盤山公路,150個彎道,經歷海拔2000米的落差,伴著小夥伴們的一路尖叫聲,一下子便從多風、寒冷、乾燥的喜馬拉雅山北麓半乾旱季風氣候帶進入到了溼潤、溫暖、多雨的喜馬拉雅山南麓的勒布溝,感覺時空完全錯亂了。
勒布溝並非常人想像中的小山溝,相傳這裡還是蓮花生大師的修行之地。與西藏大部分地區的地理和氣候不同,這裡植被茂盛,氣候溫潤,恍如進入到了另一個世界。神秘的門巴族人將他們的家園建在了這裡。
「一山有十景、十裡不同天」,平均海拔僅有2000多米的勒布溝被很多來西藏旅遊的人稱之為睡覺最舒服的地方。小河、流水、人家,翠綠的樹木,雲霧繚繞的山巒,世外桃源般的絕美景象,讓你會產生一種錯覺,恍若置身於江南的某個地方。
在勒布溝麻瑪鄉,有一座看上去非常普通卻又非同尋常的橋橫亙在奔騰的河流之上。沒有醒目的標誌,只是在橋邊有一塊小石碑,上有紅色大字「將軍橋」。走過橋不遠就是1962年對印自衛反擊戰時張國華將軍的前線指揮部。
勒布溝麻瑪鄉是當年中印戰爭的主戰場之一。在這處靠著一塊大石頭而建的簡易帳篷裡,張國華將軍指揮打響了對印自衛反擊戰第一槍,並最終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從1962年10月20日凌晨7時開始,解放軍各部隊向東西長達21公裡戰線的印軍發起了總攻。在一個月的時間裡,先後經歷了克節朗與西山口兩個作戰階段,共殲滅印軍三個旅,擊斃、俘虜敵人8800多人,中方東線邊防部隊陣亡462人,傷998人。
湍急的娘姆江滔滔向前,我們卻不得不停下腳步,無法再穿越南部的叢林與群山,從而抵達那更南方的「門隅」之地——因為再往前不遠,就是印度方面盤踞在「麥克馬洪線」一線的非法駐軍——而那邊的國土,是傳奇短暫一生的倉央嘉措的出生地,是在藏語中被贊為「隱秘樂土」的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