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再啟凌家灘遺址發掘 5000多年前聚落遺址逐步揭開面紗

2020-12-24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合肥6月4日電 (記者 張強)記者4日從安徽省文化和旅遊廳召開的「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媒體見面會」上獲悉,凌家灘遺址新一輪發掘工作已於近日啟動,主要發掘地點位於崗地南端的紅燒土密集分布區。

凌家灘遺址位於安徽省含山縣境內,總面積超220萬平方米,是長江中下遊巢湖流域迄今發現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在中華文明起源和形成過程中具有標誌性地位。

自1987年發掘以來,凌家灘遺址發掘面積共4780平方米,發現祭壇1處、墓葬68座、環壕2處、大型紅燒土塊遺蹟1處;出土文物2200多件,其中玉石器等珍貴文物1100多件。凌家灘文化被列為中國史前三大玉文化中心之一。

截至目前,安徽已完成凌家灘遺址區域系統調查面積300餘平方公裡,勘探面積100萬平方米,發現田王、李崗、單王橋等遺蹟點,進一步明確凌家灘遺址整個聚落的結構、社會組織、經濟形態和人地關係。

安徽省文物局局長蔡小莉介紹,目前,2020年度安徽7個主動性考古發掘項目已陸續啟動,總發掘面積為6160平方米。其中,凌家灘遺址、蚌埠市禹會村遺址、壽縣壽春城遺址西圈墓地和鳳陽縣明中都城三大殿遺址是配合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開展的考古工作;繁昌縣的人字洞遺址、繁昌窯遺址是配合大遺址保護工程實施的考古項目;淮南市武王墩墓葬則是因為墓葬被盜而進行的搶救性發掘。

蔡小莉說,凌家灘遺址本次發掘工作採取分段揭露的方式,即每隔10米左右布一條長30-40米、寬2米的長探溝,以了解宏觀布局,同時按照中國國家文物局的審批意見,揭露至紅燒土層面即停止下挖,組織相關領域專家論證後,研究後續工作思路。

凌家灘遺址已被作為長江流域5處區域中心聚落之一被納入新一輪「中華文明探源研究」課題。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安徽省主場活動將於6月11日在凌家灘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舉辦,活動現場將展示凌家灘紅燒土塊遺蹟考古發掘。(完)

相關焦點

  • 安徽再啟凌家灘遺址發掘
    【解說】凌家灘遺址位於安徽省含山縣境內,距今5800至5300年,總面積超220萬平方米,是長江中下遊巢湖流域迄今發現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在中華文明起源和形成過程中具有標誌性地位。6月11日,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安徽省主場活動在凌家灘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舉辦。
  • 凌家灘遺址發掘再次啟動 探尋千年之前的秘密
    凌家灘墓葬出土的文物複製品6月11日,2020「文物賦彩全面小康」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安徽省主場活動在馬鞍山市含山縣凌家灘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舉行。記者了解到,凌家灘遺址發掘工作也於近日再次啟動。經過試發掘和專家論證,1987年,凌家灘遺址考古發掘大幕正式開啟,凌家灘遺址的神秘面紗被逐步揭開。經過30多年的發掘,總面積超220萬平方米的凌家灘遺址,發掘面積共4780平方米,發現祭壇1處、墓葬68座、環壕2處、大型紅燒土塊遺蹟1處;出土文物2200多件,其中玉石器等珍貴文物1100多件。
  • 安徽啟動凌家灘遺址新一輪發掘工作
    新華社合肥6月8日電(記者水金辰、劉美子)記者從安徽省文旅廳了解到,凌家灘遺址新一輪發掘工作已於近日啟動,主要發掘地點位於崗地南端的紅燒土密集分布區。  凌家灘遺址位於安徽省含山縣境內,於1985年被發現。
  • 凌家灘遺址舉辦年度發掘專家現場會
    凌家灘現場會 記者從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為進一步做好凌家灘考古遺址發掘工作,日前,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含山縣人民政府組織召開了「凌家灘遺址
  • 探秘安徽凌家灘遺址:玉石文化獨樹一幟
    中新社記者 張強 攝本文轉自【中新網】;  6月11日,考古人員攜當地村民對凌家灘遺址紅燒土遺蹟片區進行清淤。當日,記者跟隨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安徽省主場活動來到安徽省含山縣凌家灘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探秘長江中下遊巢湖流域迄今發現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凌家灘遺址。
  • 為何再次啟動凌家灘遺址發掘?記者帶您探尋這其中的秘密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昨天,2020 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安徽省主場活動在馬鞍山市含山縣凌家灘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舉行,備受關注的凌家灘文明探源館、考古工作站、紅燒土塊遺蹟考古發掘現場、墓葬祭祀區及防洪工程一一呈現在公眾面前。
  • 安徽含山:凌家灘紅燒土塊遺蹟考古發掘進展順利
    2020年10月30日,安徽省馬鞍山市含山縣凌家灘大型紅燒土塊遺蹟考古發掘現場,工作人員緊張作業。 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凌家灘遺址2020年度主要發掘地點位於崗地南端的紅燒土密集分布區,發掘面積500平方米。該項發掘是「考古中國:長江下遊區域文明模式研究」課題安徽地區的唯一發掘地點,同時作為長江流域5處區域中心聚落之一被納入新一輪「中華文明探源研究」課題。
  • 凌家灘記:走進遠古遺址 探索史前文明
    情況逐級上報,安徽省文物管理所即派專家前往實地調查,並於1987年6月第一次試掘,結果取得驚世的發現——凌家灘是一座距今5800-5300年的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凌家灘遺址試掘面積不大,僅50平方米,發現墓葬4座。出土文物也不算多,200多件。
  • 「藝創學堂」安徽凌家灘遺址出土陶器
    歷年來,我國黃河流域都是探討中華文明起源的主要區域,但隨著各地考古調查發掘的深入,對文明起源認識有所改變——中華文明並不僅發源於黃河流域,而是應有多個來源。這其中,位於華南地區的凌家灘遺址連接南北,特點鮮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價值。凌家灘遺址面積140萬平方米,距今約5300年至5600年,無論是時代還是位置,都是探索中華文明起源的重要地區之一。
  • 凌家灘:建設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自2020年1月以來,馬鞍山市含山縣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保護方針,以創建凌家灘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為契機
  • 4500年前「精裝房」 現身垓下古戰場 固鎮垓下遺址將重啟考古發掘
    2000多年前的垓下之戰,為劉邦開創大漢掃清最後障礙,也成了「楚霸王」項羽的落幕之戰。4月13日,固鎮縣垓下古城及漢文化資源保護與利用研討會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文化考古專家齊聚蚌埠,共論垓下古城的前世今生,探討固鎮漢文化資源保護與利用。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從現場了解到,「暫停」十年後,我省將重啟垓下遺址考古發掘。
  • 寧波發現一處延續5000餘年的聚落遺址
    新華社寧波12月17日電(記者顧小立)記者從浙江省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獲悉,寧波近期發現一處延續5000餘年的聚落遺址,該遺址的發現完善了寧波地區考古學文化序列,為探究聚落空間形態變遷等提供了重要案例。
  • 鼓樓街遺址揭開唐代成都新區神秘面紗
    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隊發掘研究二部主任易立認為,鼓樓北一街這一總面積約5000平方米的發掘現場,位於唐代子城以外、羅城以內,是「高駢築羅城」這一歷史事件之後成都的新區。  高駢築羅城後,子城的護城河就此廢棄。巧的是,在鼓樓北一街該處發掘現場南部,發掘到了這條護城河的遺址:寬35米左右,方向由西北向東南。
  • 三星堆遺址時隔34年再啟發掘,專家:當時不敢再挖
    01、三星堆遺址考古工作的重啟三星堆遺址位於四川廣漢市,它是1929年時就發現的,然而它的發掘過程卻異常艱難,經常出現停滯,歷經100年左右,我們仍然沒有窺得它的全貌。在2020年召開的諮詢會上,終於透露了三星堆遺址再啟發掘的消息,遺址「1、2號祭祀坑」的信息已經基本摸清,為下一步發掘新發現「祭祀坑」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 焦家遺址為龍山文化找到重要源頭
    作為魯北地區迄今所知面積最大的大汶口文化中心聚落遺址——焦家遺址,也揭開神秘面紗。專家表示,從目前考古發掘成果來看,焦家遺址是距今5000年前後魯北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同時,焦家遺址作為該地區大型的中心聚落遺址,也為以城子崖為代表的龍山文化找到了重要的源頭。這是山東,也可能是全國的又一重大考古發現。專家認為,出土文物證明了黃河下遊距今約5000年時已出現古國。
  • 神木龍山文化時期環壕聚落遺址
    來源:神木文化藝術網   2011年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與榆林市考古隊在神木縣大保當鎮考古勘探中發現一處龍山文化遺址,在經過近一年的考古發掘中,發現了環繞遺址的壕溝,像這樣大型環壕聚落遺址,在陝北地區尚屬首次發現。
  • 平潭榕山村發現了3000多年前的商周遺址
    在紅衛村發現1500多年前的南朝墓,這是平潭首次發現該時期墓葬喔~同時,在榕山村發現3000多年前的商周遺址而這些墓葬為我們帶來了哪些信息?又將揭露出嵐臺間怎樣的聯繫呢?快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近日,廈大考古人員在紅衛村與榕山村分別發現了南朝墓葬以及3000多年前的商周遺址,南朝墓葬在嵐首次發現,印證當時的宗教文化及墓葬習俗。而此次商周遺址的發掘,首次發現較清晰完整環形房屋遺址,證實這裡曾有聚落存在。
  • 常州青城墩遺址考古成果首次發布,「江南第一龍」出土!
    昨天,常州青城墩遺址考古成果論證會暨中國龍文化學術研討會在我市召開,崧澤文化高等級聚落青城墩遺址考古成果首次對外發布。來自全國各地的百餘位專家對該遺址的文物保護和考古成果進行論證。副市長陳正春出席開幕會並致辭。
  • 新北也有良渚文化遺址,名曰「象墩」!最近,她正漸漸揭開史前文明的神秘面紗……
    1936年,良渚遺址被發現;1959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夏鼐,首次公開提出了「良渚文化」的命名;今年7月6日,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3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通過決議,中國提交的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此舉標誌著,中國在國際上的文明史終於不再是距今3500年左右的殷商時期,而是有理有據的5000年前。
  • 對五龍宮遺址進行考古發掘
    如今人們即將揭開它神秘的面紗9月8日上午武當山五龍宮遺址考古發掘開工儀式在五龍宮景區舉行據了解,本次考古發掘由湖北省文物考古所負責,十堰市博物館、武當山文物宗教局協助。根據國家文物局意見,計劃2020年對五龍宮中宮南廂房以及南宮內東院進行試發掘。發掘區所在的東院內有南廂房、日月池、大殿等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