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非高原,那裡有雄偉壯觀的吉力馬札羅山、東非大裂谷或者遼闊的大草原!
當然,幸運的話,你還可以看到狂野、熱血的地球生命律動。
6月-9月的東非,這裡將會上演地球上最壯觀的動物大遷徙場面。當然,還有自然界最血腥、殘酷的殺戮!百萬頭的角馬,數十萬計的斑馬、羚羊組成聲勢浩大的隊伍,從坦尚尼亞的塞倫蓋蒂保護區前往肯亞的馬賽馬拉國家公園。
花豹已經集結,鱷魚也開始在狹窄的馬拉河兩畔守候,準備分享即將到來的盛宴。
這就是著名的馬拉河殘酷跨越!
當所有動物前僕後繼地衝進河水的一瞬間,巨大轟鳴聲震耳欲聾。衝在最前面的動物,儘管擔心河水中等候多時的鱷魚,但也沒有時間猶豫,因為後來者越聚越多,不得不衝向兇險環生的河水,與其說是它們主動選擇衝進河水,不如說是整個遷徙大軍迫使他們這麼做。岸上騰起的滾滾紅塵,水中激起的巨大浪花,夾雜著衝撞聲和被踐踏撕咬的慘叫聲。那一刻,你會由衷地感嘆生命的頑強與不羈。
終於進入馬賽馬拉草原,它們就安全了嗎?——其實,還不能安心的歇息!因為這裡還有獅子、獵豹、髭狗在等著它們。然而它們一往無前,無所畏懼!每一年,只有不到百分之三十的動物能夠安全地來到它們的根據地進行交配與繁殖。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只有經過馬賽馬拉河水洗禮的那些生命,才有權利和資格活下去。
馬賽馬拉給了這些動物有尊嚴的生命。
長途跋涉,路途艱險卻擋不住它們前進的腳步。大家可能覺得很奇怪吧?看在這裡,我們需要來了解動物遷徙的定義或意義:動物遷徙指的是動物由於繁殖、覓食、氣候變化等原因而進行一定距離的遷移。從塞倫蓋蒂草原長途跋涉而來的動物,不僅是為了馬賽馬拉雨季肥美的青草,更重要的是它們將在這裡繁衍後代。所以,大遷徙本身代表著重要的使命感!當然,我們會問,家門口沒有草吃嗎?為什麼要長途跋涉去那麼遠的地方吃草?我們來看非洲氣候分布圖,東非高原地區位於赤道兩側,按照緯度位置,理論上應該屬於熱帶雨林氣候。但是因為地形和大氣環流等原因,退化成了熱帶草原氣候.而草原氣候有著明顯的乾濕季節.如下圖所示,東非高原的赤道南北兩側年降水量季節分布圖。
在圖中,除了看到兩地都有明顯乾濕季節之外,我們還可以看到赤道南北兩側兩個地區乾濕季節剛好錯開。原因是什麼呢?根本原因在於受太陽直射點季節移動影響,赤道低氣壓帶也會隨著南北移動。如下圖所示:
北半球夏半年(3月21日至9月23日期間)赤道低氣壓帶位置偏北。
北半球冬半年(9月23日至3月21日期間)赤道低氣壓帶位置偏南。
而赤道低氣壓控制下,意味著,受太陽高度角增大和白晝變長等原因影響,當地地面氣溫升高,空氣強烈對流,陰雨天氣多,形成雨季,草木茂盛.即北半球夏半年,赤道低氣壓帶北移,赤道以北地區的草原為雨季,草木茂盛;赤道以南地區的草原為旱季,草木枯萎。北半球冬半年赤道低氣壓帶南移,赤道以南地區的草原為雨季,草木茂盛。赤道以北地區的草原為旱季, 草木枯萎;正是因為旱雨季節的更替和草木的變化,才出現了舉世聞名在東非動物大遷徙。所以動物相應的遷徙規律就是:夏北冬南。當然,因為氣候異常和其他因素,動物遷徙在時間和路線會有明顯的差異.。所以,即便在雨季,想看到大遷徙,也並非易事。你需要足夠的耐心守候和上天所賜的好運氣。
9月,當大部分遷徙的動物到達遼闊的草原時,馬賽馬拉迎來了它一年中最生機勃勃的時刻。動物繁衍生息、草原肥美滋潤,清脆的草地間蜿蜒地流淌著雨季帶來的水。
而進入10月,當草原上的青草逐漸泛黃,快被吃光時,動物們就知道它們該返回塞倫蓋蒂了。帶著已經長大的後代,它們將去尋找另一個雨季。在那裡,新的生命又會誕生,新的輪迴又要開始。而目睹這一切的你,或許會對生活、生命有不一樣的感悟。這或許就是遠方旅行的魅力!這就是狂野東非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