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這天,古代名人們都做了什麼?喝酒賞月,還有一事流傳至今
中秋節即將來臨,小編在這裡提前祝大家中秋節快樂,闔家團圓。一到節日,大家就該走親訪友,或者旅遊名勝古蹟,總之有很多打發時間的方法。然而,在古代交通不便利,沒有這麼多休閒項目的情況下,中秋節這天,名人們都做了什麼呢?大家一定能想到喝酒、賞月、吟詩作對這些,可還有一事也是很多人會做的,流傳至今。
喝酒。無論是文人墨客,還是市井小民,喝酒是古代人必不可少的一個項目。提起喝酒,又怎能少了我們的「酒仙」李白呢?李白究竟多麼愛酒呢?小編翻遍他一千多首詩發現一個驚人的數據,居然寫到酒的有200多首,佔到了四分之一的篇幅,可見李白嗜酒如命。大家耳熟能詳的「借酒消愁愁更愁」、「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都是寫喝酒的。
作詩。有酒就有詩,有詩就有遠方。古代人沒有網吧,沒有KTV,也沒有遊樂場,但唯獨不缺文化人,文化人自然要做些文化人該做的事情,而作詩就是一個最佳的選擇。中國的唐詩宋詞,在世界上也算得上是寶貴的文化財富。名人們在中秋節這天留下了很多優美的詩篇「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細數十年事,十處過中秋」等等。
賞月。既然是中秋佳節,古人又怎麼會錯過賞月這件高雅的事情呢?還以我們的「酒仙」同時也是「詩仙」的李白為例,他賞月賞出了新的高度。為什麼這麼說呢?他先是「舉頭望明月,低頭四故鄉」,這還不夠,好酒的他一定會一邊賞月一邊飲酒,沒人陪他也沒關係,因為他可以「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這自斟自飲的場景也真是迷人。
喝酒、賞月、吟詩作對,這些是古代名人在中秋節經常做的事情,然而還有一件事不僅名人會做,普通人也會做,而且流傳至今。這件事就是:思念。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本就是一個團圓的節日,但是很多人背井離鄉,無法與親人團聚,他們只能在他鄉無限地思念自己的親人,這種情懷,也是當下所有人共有的。
如今社會生活壓力大,很多年輕人出外打拼,留下自己的父母或者妻兒,即使在中秋這樣的佳節裡,也不能團聚,所以思念成為維繫感情的紐帶,對著明月,將思念寄託給遠方的親人,充滿了幸福,同時也充滿了感傷。希望天下人,都可以讀過一個幸福美滿的中秋,希望每個人的日子都可以過得紅紅火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