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道榮:青浦是上海之源,在青浦發現的崧澤文化遺址(6000年前)和福泉山遺址(6000—1000年前)被考古學家譽為「古上海的歷史年表」「上海的發祥地」。
最新的青龍鎮遺址(距今約1000年)考古發現,反映出唐宋時期上海的繁榮,改寫了上海開埠前是小漁村的說法,為上海成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提供了有力佐證。
我們正在推進崧澤遺址綠地公園、福泉山遺址國家考古公園、青龍鎮遺址考古博物館建設,形成南北貫通的「上海之源」古文化走廊。
崧澤遺址博物館,地址:滬青平公路3993號
崧澤遺址博物館是一座建立在遺址上的博物館,也是AAA級景區。這裡既埋藏著6000年前最早的上海,又堆積有5000年前中國文明起源的證據,被評為「20世紀全國百項重大考古發現「之一。
博物館的建築設計取意「歷史的剪影」,將高低錯落、體量各異的建築元素疊合交錯,結合青浦周邊江南水鄉的人文地貌,以小橋、流水、村落和庭院的畫面剪影,將古文化的韻味定格在現代的博物館中。
福泉山遺址景區,地址:青浦區重固鎮福泉山路658號
福泉山又名薛道山、覆船山。20世紀80年代,通過大規模的考古發掘,證明福泉山主體是人工堆築而成的高臺墓地,其中良渚文化貴族墓葬尤為珍貴。
福泉山的奇特之處在於出土諸多文物,被考古學家譽為「中國的土建金字塔」。它擁有神奇的五色土壁層文化遺存,由最下層至最上層分別呈青灰色、灰黑、灰褐、黃土、黃褐色。
福泉山完整保留了距今6000年以來各個時期的文化遺存,有新石器時代的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良渚文化與戰國、漢代等時期遺存。
青龍寺、青龍塔
青龍鎮遺址分布於白鶴鎮塘灣村、勝新村、青龍村、鶴興村和重固鎮新豐村,這裡是上海地區最早的對外貿易港口。
相傳,青龍鎮因三國東吳孫權置青龍戰艦於此而得名,曾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最繁盛的時候,曾享有「小杭州」的美譽。如今這裡已是農田遍野,炊煙繚繞,唯有青龍塔傲然佇立。
姜道榮:青浦圖書館始建於1959年12月,經歷過兩次搬遷,2007年7月遷入夏陽湖上的浦陽閣,2007年8月28日新館正式開館。
浦陽閣由著名建築設計師馬清運及其團隊設計,在開放式的樓頂花園與夏陽湖水景、環湖園林的交相映襯下,這座「水上圖書館」成為了上海地區最具特色、環境最優雅的圖書館之一。
青浦圖書館目前建築面積約1.1萬平方米。為不斷滿足青浦居民對書籍的使用需求,提升服務配套功能,圖書館還將進行改造擴容。
改造之後將增設少兒閱覽室、親子閱覽室和兒童繪本館,並且人工智慧安防系統、智能空調地暖、恆溫恆溼系統按照最新的技術和規範設計配置,讓閱讀和藏書的空間更加舒適。該項目正在開展施工招標,計劃今年9月開工,預計明年3月竣工。
「薄荷香文苑」在青浦朱家角鎮林家村, 被很多人稱為「最美農家書屋」。木製大書架整整佔據了三面牆壁,木地板、藍土布覆蓋的長茶几、刻意未粉刷的天花板,處處透露出粗糲的美感。
透過大窗,小院裡滿是農作物藤架和花草,貓咪在懶洋洋地曬著太陽,耳邊傳來風鈴的脆響,半掩的院門外,不遠處便是幾百畝稻田。深秋時節,微風吹拂,稻浪陣陣。這裡既有書香之美,又有農家生活之閒趣。
書屋內藏有共計1萬餘冊書。這些書也不是想像中蒙著灰的老舊刊物,而是諸如《東京本屋》《我的名字叫紅》《奧斯維辛的小圖書館員》等暢銷作品。書架上還有不少小玩具,說是村裡小朋友來玩,誰喜歡就可以拿走一個。
在這個被稻田包圍的書屋還舉辦了無數活動:有上海作家協會30餘位會員的寫詩吟誦、上海中醫藥大學的中草藥互動體驗等等……
這個書屋的聲名鵲起,讓趙松濤相聲田耘社、楊冬白雕塑工作室、王磊電影工作室相繼落戶在這裡。
角裡書房坐落在朱家角古鎮放生橋畔。書店不大,和一般書店沒什麼兩樣,不過每天「只賣一本書」。
簡屋書店BOOKSIMPLE位於虹橋樞紐與國家會展中心附近的夏都小鎮,三層獨棟小樓,面積1800平方,兒童空間很大。
點擊視頻看青浦魅力的閱讀空間👆
姜道榮:青浦是上海的水之源,擁有上海最密集的湖蕩水網。水域面積佔總面積18.55%,共有大小河道1934條2408公裡,包括面積62平方公裡的澱山湖在內,上海21個較大的天然湖泊都在青浦,江南水鄉風情很濃。
青西郊野公園裡的60畝水上森林
我們致力於推動「江南水鄉」文化品牌建設、構建「江南文化」高地,打造長三角「江南文化」的研究高地、展示基地、創作園地、人才天地、文旅勝地。
姜道榮:青浦是上海唯一一個與江浙接壤的區域,我們已經跟嘉善、吳江、崑山建立長三角協同發展戰略合作,因為江南文化不僅僅是上海,應該跟長三角有機聯繫在一起。
朱家角鎮是典型的江南水鄉古鎮,早在1700多年前的三國時期就已形成村落,宋、元時形成集市,名朱家村。明萬曆年間正式建鎮,名珠街閣,又稱珠溪。曾以布業著稱江南,號稱「衣被天下」,成為江南巨鎮。
朱家角水系發達,橫有澱浦河,縱有攔路港、西大盈港、朱泖河,均為6級航道,可通行100噸到500噸船隻,直通黃浦江,並與太湖水系相通,素有「東方威尼斯」之稱。
古鎮九條老街依水旁河,千餘棟民宅臨河而建,著名的北大街是上海市郊保存得最完整的明清建築第一街。東起放生橋、西至美周弄的三百多米,是最富有代表性的明清建築精華所在。
青浦還有一個與朱家角古鎮同齡的千年古鎮叫練塘,相傳因三國時期東吳水師的訓練營而得名,又傳是因高州刺史章仔鈞攜章練夫人居住於此,章練夫人舍宅為寺而得名,這裡也是無產階級革命家陳雲同志的故鄉。
「高屋窄巷對街樓,小橋流水處人家」。救火會和醬園是古鎮上最知名的兩處老建築。練塘還有上海最多的田園,7萬畝的農田面積,讓練塘顯得格外地域開闊又空氣清新。
金澤古鎮建於宋初,取「水鄉澤國,魚米賽金」之意,迄今已有1300年的歷史。
走在青石小路,看看小橋淌水,四周寧靜安詳,鎮上居民擇河而居,蟬鳴碎語或偶爾開合的古老木門發出的陣陣聲響,恍惚間「六觀、一塔、十三坊、四十二虹橋」的盛況又忽隱忽現地浮出水面。
金澤是典型的江南水鄉,境內湖泊星羅棋布,河港縱橫交錯,被譽為「江南第一橋鄉」、「古橋梁博物館」,至今還保存著宋元明清所建的七座古橋梁——迎祥橋、祖師橋(如意橋)、放生橋、普濟橋、天王橋、萬安橋與關爺橋(林老橋),其中,建於宋朝鹹淳三年的普濟橋是上海地區最古老的石拱橋。
姜道榮:第一條是古色之旅。這條線路比較成熟,有可看的東西,比如崧澤博物館,福泉山遺址的陳列館,再到目前的白鶴鎮青龍寺。朱家角、練塘、金澤、白鶴這些古鎮都在這條線路上。
第二條線路是綠色之旅。可以去東方綠舟,這裡有上海最大的人工森林,這裡面有將近11萬株樹木;還有上海最大的人工竹林,有近十萬株竹子;上海最大的綠地草坪,可以容納近萬人同時踏青。
東方綠舟
也可以去青西郊野公園,規劃面積22平方公裡,目前開放面積4平方公裡左右,這裡最有特色的是溼地公園,上海目前為止唯一的溼地公園,尤為出名的,有60畝水上森林。水上森林種滿了池杉,樹木長在水裡,這也是上海獨一無二的風景。
姜道榮:我們正在打造「一廊一軸三區」,形成青東、青中、青西聯動發展新格局。
「一廊」是上海之源古文化走廊,以三大考古遺址為重點的建設,通過把考古遺址進一步利用、挖掘、開發,形成走廊。
「一軸」是軌交17號線文化發展軸,17號線是目前為止是上海唯一一條全部在一個行政區的軌交線,可以說是青浦的生命線。發展軸主要圍繞地鐵站點上蓋綜合體,更多做文化元素和文化創意產業的內容,希望把這塊文化文章做足。
「三區」是指,青東海派時尚文化集聚區,包括世界你好美術館、虹館、百老匯劇場群、蟠龍古鎮等重大文化事業產業項目;
新城都市文化功能核心區,包括區圖書館、文化館和博物館,即將建成的區文體中心,正在規劃建設的區非遺展示館,環城水系公園等項目:
環城水系公園由澱浦河、油墩港、上達河和西大盈港等四條共約21公裡的骨幹河道組成,目前,環城水系公園項目一期已基本完成,二期三個標段已全面開工,項目力爭2018年底初具形象,整體工程預計2019年春節前後基本完工。
青西濱湖文旅休閒集聚區包括練塘生態林健身步道、澱山湖彩虹長橋、青西郊野公園、朱家角和西岑特色小鎮及美麗鄉村建設等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