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爸媽育兒生活中都會遇到一個尷尬小問題:
自家孩子和自己兄弟姐妹家的孩子,也就是孩子的堂表兄弟、堂表姐妹一起玩兒時,經常被大孩子「欺負」。被「欺負」的程度不等,有的是被搶走玩具,有的是被搶走好吃的,有的是被指使做這做那,有的是被到祖輩那裡告狀,總得為大孩子做的「壞事」背鍋。
——當然,這都是自認自家孩子被欺負的寶爸寶媽的看法。
做爸媽的,既心疼自家孩子,又怕批評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影響大人之間的關係。一邊不滿,一邊無奈,甚是為難。
向我提問的父母通常希望在「管」孩子方面獲得解法:
或是怎麼教育自家孩子,讓他面對大孩子時強大起來,或是怎麼引導大孩子不欺負小弟弟小妹妹。
說實話,兩樣我都沒辦法。
年齡較小的孩子,尤其是一兩歲到學齡前的小寶貝,都特別喜歡跟比自己大的孩子玩,為了讓大孩子肯帶他玩,會儘量表現得很乖、很聽話,有時甚至會拿自己的玩具、好吃的去討好大孩子,有時被「欺負」一下,弄哭了,轉臉又去找人家玩。
你跟他說,不要讓大孩子欺負你,孩子會很混亂:可是我們在玩兒啊,我也想跟哥哥姐姐玩啊。
沒辦法讓自家孩子學會不挨「欺負」,那教育別家大孩子不欺負弟弟妹妹可不可行?我覺得也實現不了。
每個孩子長成什麼樣,如何與別的孩子相處,都是由他受到的家庭教育決定的,是長期積累的結果,你簡單跟他說幾句,根本改變不了什麼,說多了、說重了,一定會搞得兩家大人都不樂意,影響關係。
真心媽媽自己的父母,都出生在超多子女的大家庭,小時候寒暑假的大部分時間,我們都是和大家庭裡的堂表兄弟姐妹們一起玩,好像就沒有過兩家孩子起爭執要大人參與的情況,即便當時有過現在忘了,我想大人們也多半是輕描淡寫地說一句,「好好玩,別打架」,沒人會認真糾結這件事,一是忙著工作生活,顧不上這點雞毛蒜皮小事,二是覺得孩子之間有點小矛盾很正常,用不著大驚小怪地去管。
當然,現在情況不同,大部分家庭都只有一個或兩個孩子,大人對孩子的關注,會比幾十年前高很多,而且很多父母都會學習育兒理念,知道得多了,就不免擔心孩子被大孩子「欺負」,會影響個性和心理。
既然在這件事上,教育自家孩子和別家孩子都有難度,那麼在我看來,辦法就只有一個:
遠離——覺得孩子們在一起玩得不好,就儘量減少在一起玩。
不過原本特別想解決這個小難題的父母,通常會很無奈地回復我:
不行啊,沒有辦法遠離啊。
為什麼沒辦法遠離呢?
原因很多樣,有的是大家都跟老人住在一起,或者住得很近,以方便彼此照應,有的是家有二寶,需要老人幫著照顧,不去老人那裡,或不跟老人一起生活,自己就會很累很麻煩,有的是幾家大人都上班,只好讓孩子們放學後或者假期,都去祖輩那裡。
如果把這些當成不可改變的前提,那確實是無法通過「遠離」來避免孩子們經常一起玩兒。
但每次遇到這種看似沒有其他選擇的情況,我都會想:
為什麼一定是沒有其他選擇呢?
育兒這件事,看起來像是在生活的中心,你的一切活動,好像都在圍繞著怎麼帶好孩子進行。但實際上,它不過是父母自己選擇的結果。
如果說生活是一條河,那麼父母的選擇在上遊,育兒在下遊。
你對生活做過什麼樣的選擇,你的育兒生活就會是什麼樣,你的孩子就會是什麼樣,你遇到的問題就會是什麼樣,避無可避,而且讓人無奈的是,無論你在孩子身上花多少功夫,試圖去解決問題或改變孩子,都很難見效。
就比如自家孩子被親戚家大孩子「欺負」的問題,只要你選擇和父母、兄弟姐妹的生活保持很近的距離,孩子們就不可避免地經常一起玩兒,一起玩時,年齡較小的孩子也不可避免地處於比較弱勢的地位。
我還經常遇到的另一個問題:
老人帶孩子總是自行其是,不管科學不科學,寶爸寶媽怎麼說都不聽。
這其中的道理也是一樣,說服自己的爸媽(更別說公婆和嶽父母)本來就很難很難,或者說幾乎不可能實現,所以你選擇請父母幫忙帶孩子,就只能接受他們用自己的方法來帶,包括用你覺得不科學的法子、用對孩子性格和心理發展有負面影響的方法(比如總是批評孩子)、把自己個性、行為中一些不那麼好的地方傳遞給孩子。要根除這些問題,唯一的辦法就是選擇不請老人幫忙帶娃。
既不想改變孩子老跟親戚家大孩子一起玩的狀況,又不能接受自家年齡比較小的孩子處於弱勢地位,既不想放棄享受老人帶娃帶來的諸多便利,又不能接受老人帶娃的種種潛在弊端——說得不客氣點,這叫貪心。
俗話說,甘蔗沒有兩頭甜,任何益處,都需要付出代價,沒有誰能獨得上天眷顧,只享受好處,不承受隨之而來的弊端。不想付出代價,唯一的選擇就是放棄和它相關的利益。
做選擇當然並不容易,但我們也需要理解一個基本規律:
如果我們不改變造成結果的那些原因,問題永遠都解決不了。那些因你在生活的上遊做出的選擇而出現的育兒小問題,會一直糾纏著你,怎麼都甩不脫。
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放棄那些不斷帶來大小麻煩的選項,哪怕為此要付出更多努力、更多辛勞,也是件很爽的事。
只有把生活中處在育兒上遊的那些選擇做好了,育兒這件事,才能變得簡單、可控,讓人有信心,也讓人更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