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堡市位於德國北部,是德國三大州級市(柏林,漢堡,不萊梅)之一、德國第二大城市(僅次於柏林),也是德國最重要的海港和最大的外貿中心、德國第二金融中心,同時是德國北部的經濟和文化大都市。
漢堡位於易北河、阿爾斯特河與比勒河的入海口處,市內河道縱橫,有1500多座橋梁。有著「世界橋城」的美稱。漢堡是世界大港,被譽為「德國通往世界的大門」。世界各地的遠洋輪來德國時,都會在漢堡港停泊。漢堡交通十分發達,甚至是主要河道的河底有隧道相通,有世界上最長的城市地下隧道。
漢堡市的區域總面積為755平方千米,總人口約180萬人,境內有聖米歇爾裡斯教堂、人民公園球場、聖詹姆士教堂、聖凱琳教堂、傅斯麥紀念塔、歷史博物館、德國話劇院、州立歌劇院等著名景點和漢堡大學等高等學府,市內的漢堡國際機場和漢堡中央火車站建築更是獨具一格。
漢堡是一座擁有1000多年歷史的城市,是德國的古老城市之一。早在公元前4世紀,漢堡一帶已成為居民定居點。漢堡市風光秀麗,文化古老,名勝眾多,每年接待300多萬遊客,是國際著名的旅遊城市。在行政上,漢堡是一個州,相當於中國的直轄市,與德國其他15個聯邦州地位相同。
漢堡濱江近海,密密麻麻的河道網而遍布市區且離北海和波羅的海不遠,因而漢堡港是河、海兩用港,成為歐洲河與海、海與陸聯運的重要樞紐。歷史上,漢堡港的遠洋航運和貿易往來已擴展到亞洲、非洲和美洲,1912年的海運吞吐量已位居第三,僅次於倫敦和紐約。今天的漢堡港,不僅是德國最大港口,也是國際上最現代化的港口之一。
進入13世紀後,漢堡同英國、荷蘭、挪威、西班牙,葡萄牙等國建立貿易往來,並先後同北德和北歐地區100多個港口城市組成對中古歐洲經濟起過積極作用的自由貿易聯盟——「漢撒同盟」,被稱為「自由貿易市」。漢堡曾歸屬於丹麥,也曾被法國佔領過,1815年加入德意志聯邦,1937年成立大漢堡市。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漢堡城市遭到嚴重破壞,古老建築幾乎蕩然無存,戰後得以重建。
漢堡和中國有著歷史悠久的友誼。1986 年開始,漢堡市和上海市之間發展了密切良好的全面關係。漢堡和上海其實有相似的地方,尤其是外形上,蠻像的,他們都是非首都之外的繁華都市,而且兩市濱江臨海的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為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提供了天然的幫助。漢堡市與中國不僅在經濟上有交往,而且還發展到教育、科學、文化等方面。
2017年7月,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第十二次峰會於7月7日—8日在德國北部港口城市漢堡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