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專注倫敦吃喝的女青年最近決定開闢一個新系列專欄,專門記錄從倫敦出發的旅遊隨筆,也給最近在計劃各類出行的朋友提供一些點子。
今年春夏,女青年一號默默地搬去了漢堡五個月,那就從這個小清新的德國城市講起吧。那此時就免費幫BA打個廣告,倫敦去漢堡歡迎選擇British Airway由Heathrow出發的航班,只需要一個多小時就會抵達綠意盎然的漢堡!
漢堡,一座認真到極致的城市
如果問德國的第二大城市是哪裡,很多人會猜法蘭克福或者慕尼黑。其實,坐落在德國北部的漢堡才是正確的答案。與天鵝堡、科隆教堂等著名旅遊景點相比,漢堡整座城市都低調了很多,它不事張揚,而是盡情展現了小而精、實而美的城市生活。這裡有德國最多的百萬富翁,並孕育了以製造經典書寫工具馳名於世的萬寶龍品牌。
因為要在漢堡住上幾個月的時間,所以少了一絲遊客的急促與目的性。我非常懶惰地想,就讓漢堡來定義它自己吧,我要做的,就是擁抱這座城市帶來的驚喜。
漢堡包的確與這裡有關
漢堡是一座與水息息相關的城市。首先不得不提的是它作為德國第一大港口的地位。漢堡位於易北河的入海口處,離北海僅110多公裡,處於西歐大陸、斯堪的那維亞半島、波羅的海地區以及中東歐之間,被譽為「通往世界的大門」。1189年5月7日,巴巴羅薩皇帝授予漢堡在易北河和海上開展免關稅貿易的特許,為今日的輝煌奠定了基礎。每年5月,漢堡民眾會慶祝港口生日而狂歡3天,吸引上百萬人前來參觀。
水還為這座城市催生了一座「城中城」——倉庫城,2015年它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單。1871年,漢堡併入德意志帝國,原本的零關稅特權註定無法延續。經過反覆討價還價,最終政府取消了免稅特權,但同意保留一個特定區的免稅地位。為了控制自由貿易區域,港口和倉儲設備必須統一管理,這片歌特式的紅磚結構建築從而誕生。然而,隨著航運業發展,倉庫城所在的河道太淺、太小不再適用於大型船舶停靠,倉庫城也就漸漸失去了原來的重要地位。
如今的倉庫城是小資聖地,這裡聚集了博物館、媒體創意公司和文化公司。漫步其中,紅色的磚牆、金屬的橋梁、平靜的運河,總給人一種威嚴與冷峻感。這裡每座建築六七層高,裝點著高高的塔樓和尖頂,看起來既堅固厚實又樸素。整個街區與市內水道交織。乘坐古老的小艇,沿蜿蜒的水道隨波逐流,可以品味歷史與現代的交織之美。
在漢堡市內,13世紀就開鑿的兩個人工湖——內、外阿爾斯特湖,為這座城市增加一份靈氣。內湖毗鄰購物與商業中心,晴天時湖堤上總是人滿為患。外湖則伸展至城市北邊,被一眾臨湖豪宅包圍。但這個湖本身一點也不高冷,上面有人划船,有人開帆船,還有遊客乘坐遊船看熱鬧,完全和市民的生活融為一體。
別看漢堡給人一種「我是白富美」的感覺,如果你前往每周日大清早的魚市湊熱鬧,就會發現它的美是實在的、接地氣的。魚市裡不僅有便宜到讓人不敢相信的食物,還有搖滾樂隊引吭高歌,觀眾們則拿著啤酒一起狂歡——這不是深夜,而是清晨的漢堡。讓人忍不住感嘆:「果然是喝啤酒長大的民族。」
值得一提的是,這座世界級的港口,不只為世界貿易做出傑出貢獻,更悄悄地為全世界的吃貨們送上了一個大福利。比漢堡更為人了解的「漢堡包」的確和這座城市有關。因為港口帶來的文化交流便利,碎肉餅從俄羅斯傳入漢堡,繼而由後來移居美洲的漢堡人傳到了大西洋彼岸,再後來為了便於食用,人們又加了兩塊麵包將肉餅夾在中間,做成現在我們熟知的漢堡包,並成長為暢銷全球的快餐食物。
奇妙的微縮世界
有人說:「在漢堡,就可以看到全世界。」這完全要歸功於微縮世界博物館,它也完美地體現了這座城市「小而精」的特色。如果只能選擇一件事物來代表漢堡,那一定非它莫屬。
之所以叫微縮世界,是因為它以1:87的比例仿造了建築、自然風光和人類生活的世界,並且帶有了一點點的幻想和超現實的情景——比如超人在懸崖上救人,動物們在森林裡上課,等等。更厲害的是,這個微縮世界是動態的——它是世界上第一大鐵路模型場景,佔地1300平方米,遙控著930條模擬鐵路線;還有一個世界最小的但是非常忙碌的飛機場。
這一切都是由一對雙胞胎德國兄弟格瑞特•布勞恩和弗瑞德裡克•布勞恩主導建造的。他們完美地呈現了德國人嚴謹到神經質的工匠精神,以及把業餘愛好玩得像正式工作一樣的決心。兄弟倆帶領200多人的團隊,耗費了58萬小時(還在繼續擴建中),硬是把許多生活中的場景搬到了這個微縮的世界裡。在這座「小人國」,有幾萬人參與的演唱會,有挖地道偷銀行金庫的犯罪分子,也會有突然發生的火災。工程師們細緻地雕刻每一個人的故事,而不是簡單地複製粘貼。如果你仔細看停車場裡的人,會發現其中有中東土豪帶寵物出行,有人在送別家人,還有情侶出遊。而每隔幾米,就會有一個按鈕去引發支線劇情,比如樂隊奏樂,甚至有施工人員從高空作業平臺失足跌落等。這些釐米身高的人們和我們一樣,每天在屬於自己的世界裡忙忙碌碌。他們的世界,每個晝夜以每15分鐘交替。夜幕降臨,路燈、車燈還有房子裡的燈,也會像像星星一樣逐漸點亮……
工程師們還將一個不太像德國人作風的「爛尾」工程——易北音樂廳,放進了微縮世界博物館。這個項目的設計師是赫爾佐格和德梅隆,他們最為中國人所知的作品就是鳥巢。早該在2010年完工的易北音樂廳,不僅到今天還沒結束,總投資額也從2億歐元追加到8億歐元。如此不守時可實在不是德國人的作風,不過從另一個方面想,這種不以速度為第一要務的態度恰好是德國人嚴謹的一種體現。
這個微縮世界似乎有著讓人找回童真的魔力。在微型飛機場前,一群大媽大叔拿著相機,尖叫著,爭相觀看飛機的起飛與降落,就像我小時候專門去機場旁看飛機一樣興奮。而在另一個角落,你會發現藏在火車站的企鵝之家——一家三口還牽著一隻分不清是熊還是狗的寵物。人類真是很好滿足與取悅,給生活加一點想像力或不切實際的元素,就會令人激動許久。
作為這個微縮世界的旁觀者,我看到了在單一平面展開的「他們」的生活。在這個1300平方米的小世界裡,有一套自己的世界觀與規則決定了秩序。火車什麼時候開,飛機什麼時候起飛,消防車什麼時候出動,工程師用算法進行了精確的安排。而這一切的中心,就像黑客帝國一樣,是一個電腦系統。工程師們用了極大的耐心和毅力,最終想實現的就是將世界簡化,探尋規律,找尋邏輯。
小清新的環保之都
在漢堡生活,每天都會驚訝於人們對大自然的喜愛程度。漢堡是德國最綠的城市,有超過40%的面積被植被覆蓋,這一點在飛機降落前就能深刻體會到。公園有120 個之多,其中最大的溫特胡特佔地150 公頃,和倫敦的海德公園差不多。熱愛大自然的漢堡民眾不會錯過任何一個豔陽高照的日子。戶外的公共健身區域,常常是人滿為患的狀態,而沿阿爾斯特湖散步,更能遇到眾多的跑男跑女。
在漢堡很容易找到以盆花為主,鮮花為輔的花店,這和市民們對園藝的熱愛不無關係。路過居民區,樓房前的小花園被主人們打理得仿佛園藝博覽會,每家每戶的陽臺總會被花花草草點綴。有一天,碰巧遇到正在清理花園的鄰居,他如數家珍地向我介紹每一種花的特性、歲數,還驕傲地說連他家門口路上的花也是他移植過去的。看著這位老伯對生活、對花園、對漢堡的熱愛,也就不奇怪為什麼這座城市如此有魅力。城市讓生活更美好,而人人美好的生活又讓城市更美麗。正是在一個個「藝術家」市民的關懷下,本來性格剛烈的港口城市,變得溫柔體貼還充滿了小清新的氣息。
漢堡的環保意識不僅是「表面」功夫,還有根深蒂固的消費理念。這裡的二手跳蚤市場就是最好的證明。之前我對跳蚤市場的定義大多來自巴黎那些出售古董、舊貨的文藝勝地,漢堡的跳蚤市場卻是切切實實服務於當地居民的。在這裡,大家可以自主擺攤賣自己不需要的東西。一袋衣服,一個桌子,一個衣架,就能開張了。除了衣服、鞋子、書籍,偶爾還能看到舊家具等大件物品。一排排的攤位繞了一公裡來回,還有一大批蓄勢待發準備淘寶的民眾。我自己也不例外,加入了淘寶大軍,並用4歐元成功地將一件北歐風格的羊毛外套收入囊中。當然,賣家並不指望通過這個賺錢,更多的是給自己心愛的東西找到下一個主人,體驗一下當老闆的快感——這就是跳蚤市場的樂趣吧!我認識的一家德國朋友,女主人很喜歡去跳蚤市場給孩子們買衣服,一買就是一「麻袋」,非常實惠。至於衣服是全新的還是二手的並不會影響孩子的開心程度。在當地,這是一種物盡其用的環保理念,也是一種消費文化,與貧富並無關聯。
如果把漢堡比作一個人,那麼它最吸引我的,是質樸而認真的性格,還有費力將每件事做到最好的毅力,在這個城市待著,我也願意傻乎乎地繼續做一個偏執狂。
(以上隨筆轉載自《環球人物》)
東哈丁街女青年
關注我們
微信:Easthardingstreet
微博:東哈丁街女青年
Instagram: Easthardingstreetlady
If you're tired of London, you're tired of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