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亞太對抗,間接改變了世界的格局。隨著美印兩國在印太戰略上越走越近,一向保持「中立」的俄國也終於選擇站在了中國的一邊。就在近日,俄羅斯外交部長謝爾蓋·拉夫羅夫(Sergey Lavrov)非常罕見地,對目前持續緊張的中印關係發表了俄方的看法,稱「西方國家試圖通過推行印太戰略,將印度拖入反華陣營。如果印方樂見其成,將大大削弱俄羅斯與印度曾經親密無間的夥伴關係。」顯然,在美國冷戰思維的驅使之下,世界上兩大陣營的對立幾乎已經變得不可避免,中國在近日2020年克裡米亞公決中首次投出反對票,也是為應對未來這一趨勢而做出的變化。
美國對於中國的打壓,一直以來就從未停止過。而長期在西方世界封鎖中生存的中國,也逐漸養成了自力更生、發奮圖強的好習慣,最終成長為亞太崛起的一支新興力量。但令人遺憾的是,我們的崛起並沒有得到美國等西方國家的認可,還成為了他們炒作「中國威脅論」的理由。即使是身為中國戰略合作夥伴的俄羅斯,也在想著拉攏印度來遏制中國力量的發展。這也就變相解釋了,為何在中印邊境爆發激烈衝突之後,俄方還是不遺餘力的向印度提供S-400、AK-203等武器,只是在武器交付的時間點上,稍微有一些遲疑。那麼不少網友可能要問了,為啥近日俄方對中印的態度,忽然就有了這麼大轉變了呢?這還要從美國不斷拉攏印度加入「四國同盟」,進一步強化印太戰略說起。
在地緣政治的世界裡,沒有永遠的朋友、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在中俄兩國的關係上,這一點體現的尤為明顯。因為中國力量的崛起,對俄羅斯的威脅是客觀的,但當以美國為首的「亞洲小北約」,對俄方威脅已遠遠凌駕於中國之上時,普京大帝也不得不考慮轉變以往戰略,選擇與中國一起抱團取暖。正所謂「兄弟鬩於牆,外御其侮」,中俄之所以能夠消除戒惕,很大程度都與美印兩國對中俄雙方東西兩線的封鎖有關。印度在跟隨美方印太戰略的同時,也將俄方劃入了包圍圈中,即使這並非莫迪政府的本意,對美國當局而言也是一石二鳥。而現在的俄方,也是急於通過與中方聯手抵禦美國的圍堵,因此更願意作為中印兩國的調停者,來幫助中印化解邊境矛盾。這樣一來防止了印度加入美國陣營,二來也能讓中國對這個昔日的老大哥「刮目相看」。
在12月7日聯合國大會舉行的2020年克裡米亞公決上,一向在決議中投棄權票的中國,首次投了反對票。雖然這並不能改變俄方單方面對烏克蘭出兵、佔領克裡米亞的不得人心,但卻是中國對俄方「兄弟情義」的一種體現。中印邊境的爭端是在美國的慫恿下,印軍主動發起的挑釁,我們也不能眼睜睜的看著美國在克裡米亞事件上故技重施。中國這一票反對並不是維護俄方「吞併」裡克裡米亞的正當性,而是阻止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各國,藉機攪動克裡米亞局勢,將俄方推入戰火的邊緣。因此近日俄羅斯外交部長謝爾蓋·拉夫羅夫對莫迪政府的警告,也是為了能夠還中國一個人情。在俄羅斯國際事務委員會(RIAC)的會議上,拉夫羅夫在講話時指出:「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各國正在努力將世界恢復到冷戰時期,而中俄這兩個不受西方束縛的國家,正在遭受到新一輪的迫害。其中,將印度拉入西方陣營已成為美國持久、積極策劃的一項計劃。美國人以軍事技術合作為誘餌對新德裡頻頻施壓,試圖推行印太戰略,這都嚴重侵犯了中俄兩國的利益。」
印度強化印太戰略也將損害俄印關係,是俄方對印度站在歷史錯誤一邊的發聲警告。而對印度近日不斷在邊境增設崗哨、派駐軍隊的行為,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也公開表示:「中印作為鄰國和世界上兩個最大的新興市場國家,保持良好關係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根本利益,但同時也需要雙方相向而行,共同努力。中印邊境地區發生的有關事態是非曲直十分清楚,責任完全在印方。中方一貫嚴格遵守中印兩國籤署的協議協定,致力於通過談判協商解決邊界問題,致力於維護邊境地區的和平安寧,同時中方維護中國領土主權的決心堅定不移。我們希望印方同中方相向而行,多做有利於團結合作、共謀發展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