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殿元宵出遊
正月廿四
(莆田市秀嶼區笏石鎮北極殿)
莆仙文化系列之《北極殿出遊》
莆田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 出品
廈門木未傳媒 攝製
「束髮正冠上神妝,八班整列報事忙。
旌旗招展馬蹄踏,南錘北指下廟堂。」
——莆仙風俗竹枝詞
正月廿四的笏石宮北極殿的元宵出遊,被譽為莆田最古樸的元宵出遊。
福首捧爐,十音八樂,舞龍舞獅,高蹺雜藝,滿街歡娛。馬隊整列,神將威武,宮妝紅燈,古意盎然。
正月廿四的笏石宮北極殿的元宵出遊被譽為莆田最古樸的元宵出遊。
以其出遊陣容龐大,隊伍行進中傳統風格突出,很少採用聲光影像等現代科技手段來豐富出遊內容而成其特色。
元宵時節,本境神明行儺全境,賜福佑安。
對於家家戶戶而言是一年開春的重頭戲。
因此,巡遊路線沿途各家都已在門前擺設好供桌香案,果品茶酒,貢銀柴草,預備接行儺了。
而此時的北極殿前已然是大旗招展,高香燭天,人擁馬嘶,執事齊備了。
殿堂中也一片繁忙。裝扮成各色執司,各路神將的巡遊人員不斷地在神明面前參拜。而扎巾扎靠的與夫們也在對巡遊的神轎做著檢視與完善。
隨著巡遊隊伍的不斷匯聚,參遊人員的漸趨齊備。玄武大帝、楊公太師、天上聖母等三尊出遊的神明都被人們從神龕上請了下來,端坐在了神轎上。
與其他宮廟略有不同的是,與夫們會為三尊神明梳妝正冠,一是表達虔誠之意。
二是為了保證巡遊過程中的神像威儀。
隨著淨面、箍頭、束髮、正冠的完成,三尊神像端坐如山,兩列神將排班如儀。八班皂隸喝道封門,請神出遊正式開始。
「束髮正冠上神妝,八班整列報事忙。旌旗招展馬蹄踏,南錘北指下廟堂。」報事的老者頭戴鬥笠,身穿天青色長袍,用特有的請神用語在神轎前不斷告稟。
各項儀規也在他的主持下有條不紊地進行。其中重要的福首捧爐可以讓我們窺見莆田元宵之於鄉民家庭的意義。
福首又稱「做頭」,是各鄉村每年元宵都會按年齡輩分選出的行儺主祭人,都由男子擔任,一輩子只能擔任一回。
被選為福首的人都十分重視,因為這是一種榮耀和福氣,還預示著這一年能為家庭帶來好運。
而福首在行儺過程中捧手爐供人換香,也帶上了把福氣傳遞給各家各戶的寓意。
故而參加巡遊的福首們都在報事老者的主持下,向神明行叩拜禮後,虔誠地捧爐出殿。
之後,巡遊大隊伍開始沿著固定路線出發。
大鑼開道,宮社大旗招展,執帚清道,福首捧爐,十音八樂隊、軍樂隊一路樂聲,舞龍舞獅,高蹺雜藝,滿街歡娛。
馬隊整列,神將威武,宮妝紅燈,古意盎然。把最古樸的元宵演繹得韻味十足。
撰稿:揚羽
【莆田2017年元宵指南】
(責任編輯:子笛)
本文由莆田市文廣新局授權發表
在這裡,遇見最美莆田!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我們!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鄉愁專欄】